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概念界定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nn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公众参与的理念传入我国已近30年,学界上对其的称谓倒也算不拘细行,有注重参与主体的“公民参与”之说,亦有牵涉公共关系领域的“公共参与”之说。文章采用了“公众参与”之说,其原因虽稍显浅陋,却也尚作言之成理:一方面,不局限于将参与主体仅限于公民个体,更着重于公民组织化的参与,即公众化;另一方面,参与的领域当然不局限于公共领域。故再使用强调公共过程的说法便不再恰当。
  关键词: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民主
  公众参与
  来源于强势民主
  “公众参与”是西方参与民主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而在其背后支撑着的则是西方的强势民主理论(Strong democracy)。容易给大众造成一种假象:公民是立法信息的直接创制者、掌控者,并且期盼着自由的公民能够将公众利益自发地建立在私人利益之上。这种主张公民自发让渡权利的理论,至少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实在难以夯实。由于事实上,法律的起草主体、提案主体以及审议主体是立法行为的真正掌控者,而公民应当作为立法信息的消费者和使用者被看待,故他们有权利就此进行协商。由此观之,公众参与应当被定位于非直接形式的民主建设的行為。
  明晰概念
  在这个前提之下,再来归纳国内目前的公众参与这一概念就比较合理。我国学界一般认同参与其实是让利益相关的民众对社会政策以及公众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对于国家机关而言,参与其实是对公众的意见进行相关的倾听以及反馈,同时在实现政务公开的过程中当中达成科学的决议。由此三种角度观之,公众参与既可被看作一种行为,也可被看作是一种程序,甚至可以被视为一个达成决议的方法。但剥丝抽茧,揪其本质之处,公众参与应当是政治制度中有着利益相关的普通成员,通过做出决策行为之外的一切行为试图影响某结果的行为。
  基本要素
  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基本要素如下:①参与的主体。公众参与所涉及到的主体是全体的利益相关体,这不仅仅包含公民这一种个体,而且还包括众多的社会组织或者是机构;②参与的领域。社会当中更是包含一个全体公民都能够进行决策的公共领域,在这个领域当中,全体民众的利益以及社会理性都包含其中;③参与的渠道。社会为民众提供的途径多种多样,民众能够通过这一系列的途径来展开公共生活以及提出相关的社会决策。
  政府立法
  制定主体
  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规章所涉及到的制定主体仅仅包含省级人民政府、较大的市人民政府,然而在最新的《立法法》当中却规定只要本省能够决定设区的地市制定相关的规章,为此从相关的理论可知,中国能够进行规章制定的政府能够包括所有的省级政府以及280多个设置区这一级别的市级政府。比方说广州的市级政府当中,在2015年之前只有四个市级政府能够进行立法,但是之后,广东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又准许其余市级政府当中的十五个具备立法的权力。
  政府立法与行政行为
  政府立法权力是《立法法》规定的,但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却是《组织法》规定的,这样两者在本质上就具有很大的差别。政府的立法权力还被政府规章的相关条例所制约,各个地区进行法律制定的程序更是比普通的行政行为更为严格。除此之外,政府所颁布的规章也具有较强的行政特色:首先规章的制定者为我国的行政机关,这与全国性的法律不同;其次,其内容设置上存在限制。在内容上不仅仅不能设定国家事权,而且还不能够对公民或者是团体的权责进行贬低或者是增减。
  公众参与政府立法
  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意思为,社会民众在政府倡导的实现社会民主的大背景之下,积极参与相关的立法决策,并说出自己的看法,最终对政府建立规章的内容产生影响的一种行为。此处的社会民众是能够主动的对政府建立部门规章和行为准则提出要求的主体,它不仅仅包含规章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而且还包括众多的专家、学者。
  (1)参与困境。一般而言,公众一般通过听证会、讨论会以及公开征求民众意见这三种方式来组织这一工作的。首先,最常采用的是听证会,这种手段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支出,尤其是正规的听证会的流程十分复杂,这样支出也会更大,这也直接导致其推广和大范围应用受阻;其次,论证会或讨论会。该形式大致分为社会讨论和专家论证两种类别:社会讨论比较平民化,其组织主体、形式多样,讨论的问题则相对庞杂,意见也较为分散,实际应用的意义有待考证;专家论证一般由相关部门组织,针对性较强,但往往带有学理性偏向,并且容易发生利益割据、意见狭隘等问题。三是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向社会群众征询意见,并对他们的看法进行反馈、借鉴。
  (2)解决途径。在现实中,有许多普通民众对于法律准则的理解注重表面化,他们内心期望通过法律手段来对自己的权益进行维护,并且希望将自己的权益采用最为直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虽说公众在参与立法的同时,所具备的的权利能力是人人平等的,但社会群众对待立法工作时,会因为各种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态度的转变。在进行立法的时候,他们同普通群众相比在法律层面有更为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要想真正保障民众的社会利益,立法单位在进行立法的时候一定要高度谨慎。
  参考文献:
  [1]旺全胜.立法听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周鑫(1992-),女,辽宁丹东人,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其他文献
摘 要:民商法属于私法,用于调整非政府群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形式的交易,按照非合理利益方式进行维护社会的整体平衡。人权是以有效的自由、平等和谐为抽象化思维,通过生存发展的有效融合,不断提升我国民商权属规范管理中人权保护的分析过程,按照具体的思路,开展合理的建设性分析意见,不断完善我国民商法的综合参考完善管理。文章针对民商法中人权归属的相关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研究我国民商法完善保护的具体参考分析意
期刊
材 料:素描(索斯) 尺 寸:530x760mm  學 校:重庆师范大学 年 级:2015级研究生  指导老师:邓旭
期刊
摘 要:诚实信用原则在在民商事法规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其亦彰显了重要的效果和地位。文章从诚实信用的具体含义切入,在建立民商法信用度的体系构建中,提出现有不足与改良途径。  关键词:民商法;诚实信用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民商法占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规制的法律关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基本原则之一,诚实信用原则是基石,维持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离不开
期刊
摘 要:文章对商标侵权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展开论述,其中重点论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适用范围,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补充适用的相关问题。虽然商标侵权行为与商标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属不同法域的不同概念,但二者亦有诸多的交叉之处。这就需要明确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各自的适用范围以及认定要件。  关键词: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责任竞合  商标侵权认定  假冒行为本身是一种因直接使用他人的注
期刊
摘 要:现如今要求打击信用卡诈骗罪的呼声愈来愈强烈,如何认定该罪同时有效防范该罪,是公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在于对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区别进行研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认定标准  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  2013年 6月24日下午,于某搭朋友王某的车回家。当于某下车后,王某发现于某的信用卡掉在了车里, 然后王某来到一银行的ATM机处,
期刊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配偶继承权的保护。我国《继承法》中明确指出了配偶与子女、父母同为第一继承人,配偶与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一样享有均分被继承人的遗产的权利。尽管该制度综合考虑了配偶和被继承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是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样的分配方式对于配偶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所作的贡献不相称,没能最好的平衡配偶与血亲继承人之间的继承关系,尤其是在我国财产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弊端。
期刊
摘 要:未成年人是民族的未来,也是国家的前途。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以及网络环境发展,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逐年增加,涉案范圍逐渐扩大,年龄逐渐减小,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让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促使那些不慎失足的未成年人在重新就学、择业过程中,能够真正享有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和待遇,彰显人文情怀的形势下,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无论在司法实践还是社会现实层面上都有积极意义和价值。  关
期刊
摘 要:中国和日本分别于2010年和200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和《法律适用通则法》。中日两国的发展水平相当,而且随着中日两国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跨国交易也越来越多,通过对中日两国消费者合同法律适用的比较有利于中日两国消费者争端的解决,有助于中日间国际交往。着重分析两部法律中消费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期对我国消费者合同法律适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消费者合同;法律适
期刊
摘 要: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农民工也一直属于弱势群体。近年来农民工工伤不断,这部分人生活状况堪忧,一方面获得工伤赔偿难度大、过程坎坷,另一方面他们生存困难。鉴于此,通过健全农民工保险体系以及帮助农民工获得持续发展能力来改善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工伤;农民工;工伤保险  农民工群体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农民身份,但却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且很多情况
期刊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总目标。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司法公正的关键。而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司法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从员额制实际情况切入,以小加大的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