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电视新闻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在新闻采编环节上存在的不足,客观形势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电视新闻记者存在问题的现状以及能力培养方向上,提出了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电视记者 能力 培养 提高
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视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以电视为载体的新闻也以越来越亲近的姿态,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民生新闻的蓬勃兴起,电视新闻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
与此同时,随着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在城乡的广泛推广,老百姓对电视新闻节目不但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权,而且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视新闻的制作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节目的收视率。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量电视新闻的密集轰炸,无疑对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记者来说是巨大的考验。近年来,现场新闻、直播新闻等需要记者出镜的新闻越来越多,这些对记者的素质和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年来,直播新闻、现场连线新闻等即时新闻的数量上升明显,这些新闻以现场感强、真实性强以及时效性强等优势,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而在这些节目中,因为记者驾驭能力的不足而使节目水准大打折扣的新闻不甚枚举,不得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一方面是现阶段蓬勃发展的电视新闻,另一方面新闻记者队伍的能力培养滞后,这个矛盾如果得不到足够重视的话,将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电视新闻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下面,笔者从电视新闻记者存在问题的现状以及能力培养方向上,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与广大电视新闻同行共勉。
存在的主要问题
越来越快的电视新闻发展进程,越来越专业的新闻要求,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自己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临场应变意识不足。电视记者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出镜记者,有的往往是因为外在条件而进入记者行列的,也有一些是从播音主持的行列转过来的,加上传统的新闻报道要求不高,导致这些记者,临场应变的经验和意识都要缺乏一些。一旦遇到稍微复杂而事先又没有准备的即兴采访就立即乱了阵脚,丧失了对现场的驾控能力。
近年来,现场直播类的新闻越来越多,这一点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如2008年汶川地震的一次直播,某台播放了几个外国救援队来中国时在机场降落时的情况,最先采访的是俄罗斯队,走在前面的一名高大小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可记者一开口竟然让这个俄罗斯人摸不着头脑——请问你们打算在这呆多长时间?
看得出这位俄罗斯救援队员很惊诧,然后默然地说道:“你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你,这里需要我们呆多长时间那我们就呆多长时间。”说完不理记者带着队伍径直离开。
现场顿时有些尴尬,记者一个人站在那里很无措,后面来的几个外国救援队她都没再做采访,只是报报所在国家的名字。
其次,未能平等地对待采访者。相对于其他新闻媒体,电视新闻记者似乎更容易因职业和技术优势形成心理上的优越感。很多的电视观众对肩扛手持摄像机的电视记者心存敬畏。加上具有“无冕之王”的潜意识,不少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自我感觉高人一等,没有把自己和被采访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既影响了新闻播出的质量,也影响了新闻工作者队伍的整体形象。
在采访工作中,记者与被采访对象是否进行平等的交流,往往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记者能否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能否以平常心和平等意识与被采访对象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
如某电视台女记者在摄像机前、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一个违反交规的女性司机一再追问“丢不丢脸”,从而引发了被采访者的怒火。这里,记者的采访方式和语言显然不妥。
第三,报道中失去了客观立场。电视记者和其他新闻媒体的记者一样,都是要按照客观的立场和视角去报道新闻,这是做新闻的一个起码准则。然而,这一准则在我们的很多记者身上逐渐被淡化。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情绪化的采访报道。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某著名女射击运动员在首场比赛中出师不利,没有能够卫冕冠军。前去采访的女记者也受到了该运动员情绪的影响,和她在一起抱头痛哭。应该说,女性在遇到这样情景掉掉眼泪也属于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学会情感的控制,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和表达者,如果记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沉迷于现场,被现场气氛所左右,无疑是一件尴尬的事情。这一情况的存在,会导致记者与受众之间的隔阂,由于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关系的模糊,使得采访缺乏深度、角度不够准确、内容不够深刻。因此,记者必须时刻学会以一个中立者的立场去看待周围的环境事务,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千万不能“感情用事”。
优秀的电视记者应具备的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视记者综合素养的不足,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如何提高认识,并从哪些方面去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呢?
对于电视记者而言,在采访中经常需要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是无法及时应对和解决突如其来的事件,无法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一个成熟的记者,会在深厚的知识储备基础上,通过在与被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报道工作不断地创造火花和亮点。具体来说,要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要提高对新闻现场的驾驭能力。现场的驾驭能力是电视记者首先要提高的素质,这是由职业特点决定的。在采访中,记者遇到问题需要独立思考、判断、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由于现在很多新闻都是属于即时报道,在采访中记者根本没有考虑的时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又不能正确应变,新闻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比如在做现场采访时,可能采访对象会出现紧张失常、或者不配合采访,有时还会遇到多家媒体抢新闻人多事杂的情况。这些复杂多变的局面,都要求记者应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能够灵活机智地处理好一切非常事件。
二要提高觀察和发现能力。观察能力也是记者的基本功之一,不管是什么行业的记者,都应当在采访中观察采访对象,观察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只有学会细致观察,才有可能抓住现场的细节。
新闻报道中,最引人入胜的就是细节部分。抓住了细节,就抓住了新闻报道的牛鼻子。这样的新闻才能耐看,才有价值。记者本人在做出新闻后,也容易找到成就感。
三要完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的电视新闻,记者的出境频率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为受众理清新闻脉络,可以加强记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记者在现场用无声的视觉与有声的语言相互交汇,使观众在双重的信息流动中,更深刻地了解新闻事件。
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体间的竞争已经不单纯是新闻本身价值的竞争,它更体现于媒体综合实力的较量。记者作为电视媒体的主力军,是衡量所在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我们应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不辜负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
(作者单位:铜陵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电视记者 能力 培养 提高
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视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以电视为载体的新闻也以越来越亲近的姿态,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民生新闻的蓬勃兴起,电视新闻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
与此同时,随着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在城乡的广泛推广,老百姓对电视新闻节目不但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权,而且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视新闻的制作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节目的收视率。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量电视新闻的密集轰炸,无疑对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记者来说是巨大的考验。近年来,现场新闻、直播新闻等需要记者出镜的新闻越来越多,这些对记者的素质和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年来,直播新闻、现场连线新闻等即时新闻的数量上升明显,这些新闻以现场感强、真实性强以及时效性强等优势,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而在这些节目中,因为记者驾驭能力的不足而使节目水准大打折扣的新闻不甚枚举,不得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一方面是现阶段蓬勃发展的电视新闻,另一方面新闻记者队伍的能力培养滞后,这个矛盾如果得不到足够重视的话,将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电视新闻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下面,笔者从电视新闻记者存在问题的现状以及能力培养方向上,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与广大电视新闻同行共勉。
存在的主要问题
越来越快的电视新闻发展进程,越来越专业的新闻要求,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自己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临场应变意识不足。电视记者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出镜记者,有的往往是因为外在条件而进入记者行列的,也有一些是从播音主持的行列转过来的,加上传统的新闻报道要求不高,导致这些记者,临场应变的经验和意识都要缺乏一些。一旦遇到稍微复杂而事先又没有准备的即兴采访就立即乱了阵脚,丧失了对现场的驾控能力。
近年来,现场直播类的新闻越来越多,这一点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如2008年汶川地震的一次直播,某台播放了几个外国救援队来中国时在机场降落时的情况,最先采访的是俄罗斯队,走在前面的一名高大小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可记者一开口竟然让这个俄罗斯人摸不着头脑——请问你们打算在这呆多长时间?
看得出这位俄罗斯救援队员很惊诧,然后默然地说道:“你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你,这里需要我们呆多长时间那我们就呆多长时间。”说完不理记者带着队伍径直离开。
现场顿时有些尴尬,记者一个人站在那里很无措,后面来的几个外国救援队她都没再做采访,只是报报所在国家的名字。
其次,未能平等地对待采访者。相对于其他新闻媒体,电视新闻记者似乎更容易因职业和技术优势形成心理上的优越感。很多的电视观众对肩扛手持摄像机的电视记者心存敬畏。加上具有“无冕之王”的潜意识,不少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自我感觉高人一等,没有把自己和被采访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既影响了新闻播出的质量,也影响了新闻工作者队伍的整体形象。
在采访工作中,记者与被采访对象是否进行平等的交流,往往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记者能否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能否以平常心和平等意识与被采访对象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
如某电视台女记者在摄像机前、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一个违反交规的女性司机一再追问“丢不丢脸”,从而引发了被采访者的怒火。这里,记者的采访方式和语言显然不妥。
第三,报道中失去了客观立场。电视记者和其他新闻媒体的记者一样,都是要按照客观的立场和视角去报道新闻,这是做新闻的一个起码准则。然而,这一准则在我们的很多记者身上逐渐被淡化。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情绪化的采访报道。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某著名女射击运动员在首场比赛中出师不利,没有能够卫冕冠军。前去采访的女记者也受到了该运动员情绪的影响,和她在一起抱头痛哭。应该说,女性在遇到这样情景掉掉眼泪也属于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学会情感的控制,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和表达者,如果记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沉迷于现场,被现场气氛所左右,无疑是一件尴尬的事情。这一情况的存在,会导致记者与受众之间的隔阂,由于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关系的模糊,使得采访缺乏深度、角度不够准确、内容不够深刻。因此,记者必须时刻学会以一个中立者的立场去看待周围的环境事务,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千万不能“感情用事”。
优秀的电视记者应具备的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视记者综合素养的不足,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如何提高认识,并从哪些方面去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呢?
对于电视记者而言,在采访中经常需要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是无法及时应对和解决突如其来的事件,无法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一个成熟的记者,会在深厚的知识储备基础上,通过在与被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报道工作不断地创造火花和亮点。具体来说,要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要提高对新闻现场的驾驭能力。现场的驾驭能力是电视记者首先要提高的素质,这是由职业特点决定的。在采访中,记者遇到问题需要独立思考、判断、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由于现在很多新闻都是属于即时报道,在采访中记者根本没有考虑的时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又不能正确应变,新闻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比如在做现场采访时,可能采访对象会出现紧张失常、或者不配合采访,有时还会遇到多家媒体抢新闻人多事杂的情况。这些复杂多变的局面,都要求记者应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能够灵活机智地处理好一切非常事件。
二要提高觀察和发现能力。观察能力也是记者的基本功之一,不管是什么行业的记者,都应当在采访中观察采访对象,观察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只有学会细致观察,才有可能抓住现场的细节。
新闻报道中,最引人入胜的就是细节部分。抓住了细节,就抓住了新闻报道的牛鼻子。这样的新闻才能耐看,才有价值。记者本人在做出新闻后,也容易找到成就感。
三要完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的电视新闻,记者的出境频率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为受众理清新闻脉络,可以加强记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记者在现场用无声的视觉与有声的语言相互交汇,使观众在双重的信息流动中,更深刻地了解新闻事件。
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体间的竞争已经不单纯是新闻本身价值的竞争,它更体现于媒体综合实力的较量。记者作为电视媒体的主力军,是衡量所在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我们应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不辜负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
(作者单位:铜陵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