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e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即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在各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贯穿在练习中。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贯穿全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把培养“初步的逻辑能力”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也因此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地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在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要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其中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其中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其中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而在一年级就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要求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缩简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后,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凡是教材内容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都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本质特征,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包含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就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 3) 5=2 (3 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得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 28 12)中,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能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练习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实现。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题练习实现。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需要。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或补充。设计补充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要弄清这一点,就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就可以断定这句话不正确。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整理和分析了最近几年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情况,不仅涵盖了药物血清的制备和药物血清与疗效的关系,而且还包括血清药物化学在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中价
摘 要: 数学习题课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它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高效的习题教学在深化活化知识、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应变能力、及时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习题课 创新意识  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人们对新授课的研究比较多,外出听课学习也基本上都是听新授课,而对习题课的研究则比较少.习题课对大多数老师来说是相对轻松的课.殊不知,在数学教学中,习
新课改下,为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思想,全国诸多中学都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改革中,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较突出的效果。文章阐述了小组合作法在小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转变学习方式,培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图形化、符号化、抽象化的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一次性电极片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并予心电监护的患者95例,将患者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医学本科学历的学生愈来愈多,同时,选择继续从事医学研究的硕士博士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学历一直是被认为医学知识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依据,
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重组安克洛酶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整体评价,以支持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并为临床提供参考,同时为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方法: 
目的:研究我国南海海洋盾叶蕨藻(Caulerpa peltata)和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的化学成分,尤其是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从中寻找具有药用前景的天然化合物,为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总称,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灵活采用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方法是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孩子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纠错是一门独特的教学艺术。下面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错误不可避免,只求昙花一现  数学教学过程因许多的不确定性和非预设性的因素,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甚至意料之中的错误。可以这样说,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