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出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五月之后更是旅游的黄金时期,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在旅游期间为了保护个人和家庭及公众健康,应当掌握一些旅游防病的知识。
预防流感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后要彻底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避免密切接触呼吸道感染症状人员(发热,伴咳嗽、咽痛、流涕等)。注意旅途休息,不吸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一年内未接种过流感疫苗者,可到当地接种点接种流感疫苗。
出发前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建议取消或推迟外出旅游计划,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或参加聚会活动,减少经密闭交通工具或空气流通较差的场所增加疾病传播的机会,并根据病情及时就医。
出行期间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第一时间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密切接触,近距离接触他人时应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建议团体游客终止旅行或脱离旅游团组,自我隔离休息,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症状较重者要及早就医。
预防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
尽量避免与禽、鸟类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避免前往那些有活禽的场所,如饲养家禽的农场或禽鸟市场;避免接触表面有鸟粪或其他禽鸟体液的物体;避免接触出现高烧和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尤其是被怀疑感染了H5N1病毒的病人。
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厨房卫生,在加工处理禽、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要购买经过检疫、加工的禽肉制品。
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肠道传染病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进食前、准备食物前及入厕后,要洗手或使用消毒纸巾擦拭手部;
不要在不洁的小摊进食,尽量吃熟食,不吃隔夜食物和生冷食物。
尽量饮用开水、瓶装水或桶装水,不饮用生水。
不吃不卫生、腐败变质和不洁食品,不要食用未烧熟煮透的食品;不食用生的、半生海产品及小水产品,如毛蚶、虾、蟹等;不到无证摊点购买食品;不去人口稠密和环境卫生差的地方就餐,如无证路边摊。
如果发生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须及时就医。旅游期间一旦出现持续性腹泻、水样便等症状,尽早就诊。
预防狂犬病
避免被流浪犬(猫)和野生动物咬伤。
家长要照管好儿童,教育其不要因好奇而激惹、接触危险动物,如被咬伤或抓伤一定要报告家长。
一旦发生被危险动物咬伤、抓伤或黏膜被舔等暴露情况,要及时到当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寻求处置。根据暴露分级,进行伤口清洗,狂犬病疫苗、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的注射等。
预防蚊媒传染病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并重点作好防止蚊虫叮咬的个体防护,如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旅游期间或旅游后半个月内,一旦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要尽早就诊并将旅游史告知医生。
预防蜱传疾病
尽可能避免进入有蜱滋生的区域。
若进入尽量穿着覆盖手臂和腿部的浅色衣服,将长裤的裤脚塞进袜子,在皮肤上涂抹二乙甲苯丙酰胺或在袖口、裤管涂上灭司林等驱蜱剂,以减少蜱的叮咬机会。
在蜱滋生区域活动期间,每天要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去除身上的蜱,尤其不能忽视对头发、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的检查。
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早就医并将旅游史告知医生。
预防手足口病
做好自己和儿童的卫生措施,包括饭前、便后及处理完呕吐物或婴儿的尿片后应彻底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着口鼻,以及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有亲密接触,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旅游中尽量少带儿童去人口密集的场所就餐、购物,注意保持住所的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户适度通风。
一旦儿童出现发热伴皮疹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旅游并及时就诊,避免传染给其他游客,并做好隔离和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预防脊髓灰质炎
儿童完成脊灰疫苗的全程免疫。
做好自己和儿童的卫生措施,包括饭前、便后的有效洗手;
一旦出现急性迟缓性肢体麻痹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旅游并及时就诊,避免传染给其他游客,并做好隔离和消毒。
预防麻疹
对未患过麻疹且既往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易感者,尽早接种麻疹疫苗。
当地如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的机会。
居住场所每天注意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清洁卫生;一旦出现发热伴皮疹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旅游并及时就诊,避免传染给其他游客,并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作者系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
预防流感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后要彻底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避免密切接触呼吸道感染症状人员(发热,伴咳嗽、咽痛、流涕等)。注意旅途休息,不吸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一年内未接种过流感疫苗者,可到当地接种点接种流感疫苗。
出发前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建议取消或推迟外出旅游计划,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或参加聚会活动,减少经密闭交通工具或空气流通较差的场所增加疾病传播的机会,并根据病情及时就医。
出行期间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第一时间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密切接触,近距离接触他人时应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建议团体游客终止旅行或脱离旅游团组,自我隔离休息,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症状较重者要及早就医。
预防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
尽量避免与禽、鸟类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避免前往那些有活禽的场所,如饲养家禽的农场或禽鸟市场;避免接触表面有鸟粪或其他禽鸟体液的物体;避免接触出现高烧和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尤其是被怀疑感染了H5N1病毒的病人。
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厨房卫生,在加工处理禽、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要购买经过检疫、加工的禽肉制品。
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肠道传染病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进食前、准备食物前及入厕后,要洗手或使用消毒纸巾擦拭手部;
不要在不洁的小摊进食,尽量吃熟食,不吃隔夜食物和生冷食物。
尽量饮用开水、瓶装水或桶装水,不饮用生水。
不吃不卫生、腐败变质和不洁食品,不要食用未烧熟煮透的食品;不食用生的、半生海产品及小水产品,如毛蚶、虾、蟹等;不到无证摊点购买食品;不去人口稠密和环境卫生差的地方就餐,如无证路边摊。
如果发生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须及时就医。旅游期间一旦出现持续性腹泻、水样便等症状,尽早就诊。
预防狂犬病
避免被流浪犬(猫)和野生动物咬伤。
家长要照管好儿童,教育其不要因好奇而激惹、接触危险动物,如被咬伤或抓伤一定要报告家长。
一旦发生被危险动物咬伤、抓伤或黏膜被舔等暴露情况,要及时到当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寻求处置。根据暴露分级,进行伤口清洗,狂犬病疫苗、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的注射等。
预防蚊媒传染病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并重点作好防止蚊虫叮咬的个体防护,如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旅游期间或旅游后半个月内,一旦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要尽早就诊并将旅游史告知医生。
预防蜱传疾病
尽可能避免进入有蜱滋生的区域。
若进入尽量穿着覆盖手臂和腿部的浅色衣服,将长裤的裤脚塞进袜子,在皮肤上涂抹二乙甲苯丙酰胺或在袖口、裤管涂上灭司林等驱蜱剂,以减少蜱的叮咬机会。
在蜱滋生区域活动期间,每天要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去除身上的蜱,尤其不能忽视对头发、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的检查。
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早就医并将旅游史告知医生。
预防手足口病
做好自己和儿童的卫生措施,包括饭前、便后及处理完呕吐物或婴儿的尿片后应彻底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着口鼻,以及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有亲密接触,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旅游中尽量少带儿童去人口密集的场所就餐、购物,注意保持住所的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户适度通风。
一旦儿童出现发热伴皮疹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旅游并及时就诊,避免传染给其他游客,并做好隔离和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预防脊髓灰质炎
儿童完成脊灰疫苗的全程免疫。
做好自己和儿童的卫生措施,包括饭前、便后的有效洗手;
一旦出现急性迟缓性肢体麻痹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旅游并及时就诊,避免传染给其他游客,并做好隔离和消毒。
预防麻疹
对未患过麻疹且既往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易感者,尽早接种麻疹疫苗。
当地如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的机会。
居住场所每天注意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清洁卫生;一旦出现发热伴皮疹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旅游并及时就诊,避免传染给其他游客,并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作者系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