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符合人类发展和人性发展需要的新的发展观和价值观。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单兵独进,而应是人、环境、经济、资源、社会的综合发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那么高等教育的發展也应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本文就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够更科学地发展。
【关键词】持续发展 思想 高等教育
一、序言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给予了一个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问题最早是从全球环境保护角度来谈的。发展至今,已由单纯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扩展到各个方面,而且它的概念的内涵很深刻,已被很多领域所借用。这是人类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需求,反映了各国在认识上质的飞跃。这个观念引导我们在考虑各方面的问题时眼光应放长远些,同时总结20世纪的功过,设计21世纪的美好蓝图。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强调的是:1.整体性;2.协调性;3.持续性。那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理论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有什么意义呢?改革是为了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价值观以及持续、整体、协调诸原则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为全面、深远。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要和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配合,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作为教育这一方面来讲更具有基础性。作为高等学校应首先在诸如专业设置、学生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领导者的观念等方面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带动学校全面发展。
二、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及为全社会创造文化价值的场所。那么高校专业设置得如何将极大地影响到学校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21世纪各方面的主力军,各级决策者将从他们中产生。如何在他们的思想中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观是非常重要的。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高等学校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特别是各高校在专业改造方面,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争上一些时髦专业,什么专业热门、经济效益好就上什么专业,以至于形成“一窝蜂”,对专业的设置没有长远的考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窝蜂”设置专业的结果是造成各院校专业设置重叠过多,资源浪费,而有些在目前来看好像“冷”门专业却没人愿搞。基础学科和专业也一样,这些现象是很危险的,由此形成了专业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专业发展的不平衡而造成培养出的人才结构不平衡。势必影响到今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否能顺利进行。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来设置新专业,调整旧专业。但是人才市场的变化很快,而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一个新专业的设置,需要若干年才能办得好,设置之后不能轻易停办。如果没有长远的人才市场预测,捕捉到一个新的人才市场信息就轻易决定增设新专业,将会陷于被动。
三、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对于怎樣来培养学生或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反映在人才培养上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观。今后的社会是一个需要有创造力的社会,那么靠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很难适应社会的。应试教育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模仿力强,创造性弱,是一些只会考试的“机器”。我国现行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面狭窄,在教学中一般只能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只涉及本学科工程问题的状况。这样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只能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工作,稍一涉及其他学科的工作就感到隔行如隔山,就会束手无策。因此高校的任务就是要逐步将现在这种教学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素质教育中除应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外,尤其应注意他们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又是对过去偏重科学素质的补充。近年来在国家的倡导下,对理工科院校学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使只进行片面的专业教育的状况开始得到扭转。但是,高等工程教育一直受着一种潜在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即只注重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而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几乎不予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恰是对这种潜在的指导思想的扬弃和超越。
四、师资队伍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无论是专业的改造还是学生培养模式的改变,都需要靠人来完成,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围绕专业和学科建设而建设,在专业改造相对完成以后,也就是专业和学科建设走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后,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紧紧跟上。要想使师资队伍建设做到可持续发展,首先是队伍的稳定。稳定是为了发展,没有稳定则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队伍的稳定已是当前各院校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教学、科研的水平,关系到专业和学科的建设。
五、学校的各级领导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学校的各级领导首先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探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诸如学校发展的战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都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原则中得到一些启发,开辟新的思路,获得新的认识。由此可避免因社会的不断迅猛发展而使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或疲于应付,以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都是没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表现。
【关键词】持续发展 思想 高等教育
一、序言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给予了一个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问题最早是从全球环境保护角度来谈的。发展至今,已由单纯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扩展到各个方面,而且它的概念的内涵很深刻,已被很多领域所借用。这是人类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需求,反映了各国在认识上质的飞跃。这个观念引导我们在考虑各方面的问题时眼光应放长远些,同时总结20世纪的功过,设计21世纪的美好蓝图。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强调的是:1.整体性;2.协调性;3.持续性。那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理论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有什么意义呢?改革是为了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价值观以及持续、整体、协调诸原则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为全面、深远。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要和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配合,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作为教育这一方面来讲更具有基础性。作为高等学校应首先在诸如专业设置、学生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领导者的观念等方面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带动学校全面发展。
二、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及为全社会创造文化价值的场所。那么高校专业设置得如何将极大地影响到学校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21世纪各方面的主力军,各级决策者将从他们中产生。如何在他们的思想中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观是非常重要的。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高等学校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特别是各高校在专业改造方面,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争上一些时髦专业,什么专业热门、经济效益好就上什么专业,以至于形成“一窝蜂”,对专业的设置没有长远的考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窝蜂”设置专业的结果是造成各院校专业设置重叠过多,资源浪费,而有些在目前来看好像“冷”门专业却没人愿搞。基础学科和专业也一样,这些现象是很危险的,由此形成了专业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专业发展的不平衡而造成培养出的人才结构不平衡。势必影响到今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否能顺利进行。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来设置新专业,调整旧专业。但是人才市场的变化很快,而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一个新专业的设置,需要若干年才能办得好,设置之后不能轻易停办。如果没有长远的人才市场预测,捕捉到一个新的人才市场信息就轻易决定增设新专业,将会陷于被动。
三、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对于怎樣来培养学生或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反映在人才培养上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观。今后的社会是一个需要有创造力的社会,那么靠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很难适应社会的。应试教育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模仿力强,创造性弱,是一些只会考试的“机器”。我国现行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面狭窄,在教学中一般只能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只涉及本学科工程问题的状况。这样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只能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工作,稍一涉及其他学科的工作就感到隔行如隔山,就会束手无策。因此高校的任务就是要逐步将现在这种教学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素质教育中除应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外,尤其应注意他们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又是对过去偏重科学素质的补充。近年来在国家的倡导下,对理工科院校学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使只进行片面的专业教育的状况开始得到扭转。但是,高等工程教育一直受着一种潜在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即只注重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而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几乎不予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恰是对这种潜在的指导思想的扬弃和超越。
四、师资队伍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无论是专业的改造还是学生培养模式的改变,都需要靠人来完成,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围绕专业和学科建设而建设,在专业改造相对完成以后,也就是专业和学科建设走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后,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紧紧跟上。要想使师资队伍建设做到可持续发展,首先是队伍的稳定。稳定是为了发展,没有稳定则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队伍的稳定已是当前各院校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教学、科研的水平,关系到专业和学科的建设。
五、学校的各级领导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学校的各级领导首先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探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诸如学校发展的战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都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原则中得到一些启发,开辟新的思路,获得新的认识。由此可避免因社会的不断迅猛发展而使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或疲于应付,以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都是没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