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该学段是学生掌握口算能力的重要时期,而口算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其他计算不可或缺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并创新口算训练的形式与方法,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小组式的学习以及情境的创设来调动学生参与口算练习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大量有效的练习逐步掌握较强的口算技能。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算能力;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127
目前,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限制,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设计一些反复枯燥的口算训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导致小学生对数学口算逐渐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口算技能的培养。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笔者基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总体特点,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以生活化教学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计算,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寻找可利用的素材或资源作为计算训练的基石,以此来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逐渐降低他们对口算的畏惧感,使其体会到计算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连接,让他们的口算过程变得更有活力。因此,教师要以生活化的教学为前提,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进行口算教学,通过浅显易懂的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使其对具体例子快速地进行思考和计算。
例如,教师在教学“连加”的含义时,就联系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小鸡吃米”进行教学。首先,向学生呈现了熟悉的例子:小张拿了一盒米去喂小鸡,将一些米撒在了地上,有6只小鸡被吸引过来,过了一会又有3只小鸡跑过来,地上有几只小鸡?学生的大脑快速转动逐渐得出:6+3=9(只)。教师继续抛出问题:后面又有2只小鸡过来吃米,此时有多少只呢?并点两名学生回答出结果,甲说有9+2=11(只),乙说有6+3+2=11(只)。其次,教师针对两位学生列的算式引导学生体会“连加”的含义,师:乙的算式是把3个数加起来,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最后,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在“小鸡吃米”的情境中掌握了连加的含义,同时还锻炼了他们口算的能力,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二、以小组式学习为载体,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师要将以往独断、权威、专制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间与机会,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中心,使学生通过与其他同伴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某项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对某个问题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口算学习中的个人体验。因此,教师要以小组式的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在互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大胆探索的意识和自我习惯,一边互动一边对问题进行口算,在丰富学生口算体验的同时还能充分地锻炼他们的口算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表内乘法”时,将学生带到学校的阶梯教室,并分为不同的小组,一起来完成“数座位”的活动。首先,将座位劃分为不同的区域,交给不同的小组负责,如甲组负责数A区和D区的座位;乙组负责数B区和C区的座位;两边合起来的座位是E区,由丙组负责。其次,每个小组都出现了不同的“数座位”的方式,如甲组用了两种方式:①一排一排地数,6+6+6+6+6+6+6+6=48(个);②一列一列地数,8+8+8+8+8+8=48(个)。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组内共同探讨是否能够把连加的式子变为乘法算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逐渐得出:①6×8=48(个);②8×6=48(个)。最后,通过运用乘法,学生可以以更快地速度将阶梯教室的座位算出来,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丰富了他们的口算体验,有利于促进其口算能力的提升。
三、以具体的情境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不同的情境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发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深层思考,促进他们的独立计算,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某个算式进行分析和探究,逐步摸索出快速口算结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口算的效率。因此,教师要以具体的情境为依托,将学生置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越来越活化,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逐步探寻到正确的结果,逐步增强小学生口算的准确率,与此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口算速度,从而为今后学习其他计算打好坚持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给学生创设了“你问我答”的口算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教师直接抛出问题,师:咱们班的男生有45人,女生有34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逐渐被打开,快速地进行思考进而得出:45+34。其次,教师针对上述式子继续追问,师:你们能不能将这个式子变成一种更易于口算的算式呢?通过这个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比如学生把这两个数进行拆分变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45看成40+5,将34看成30+4,这样就可以先计算整十数的40+30=70,后计算一位数的5+4=9,最后直接得出结果29!”然后,教师向学生抛出有关减法的问题,师:你们怎么转变“64-57”这个式子来提高你们口算的速度呢?学生答:把57看成54+3,先算64-54=10,再算10-3=7!”最后,通过对具体的算式进行拆分与组合,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增强学生口算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地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并创新口算教学的形式与方法,通过“以生活化教学为前提”、“以小组式学习为载体”和“以具体的情境为依托”来设计有趣丰富的口算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口算结果的正确性,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华.浅谈如何训练和提高低年级的口算能力[J].华夏教师,2013(11):68.
[2]王素芹.浅议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6):26.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算能力;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127
目前,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限制,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设计一些反复枯燥的口算训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导致小学生对数学口算逐渐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口算技能的培养。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笔者基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总体特点,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以生活化教学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计算,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寻找可利用的素材或资源作为计算训练的基石,以此来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逐渐降低他们对口算的畏惧感,使其体会到计算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连接,让他们的口算过程变得更有活力。因此,教师要以生活化的教学为前提,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进行口算教学,通过浅显易懂的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使其对具体例子快速地进行思考和计算。
例如,教师在教学“连加”的含义时,就联系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小鸡吃米”进行教学。首先,向学生呈现了熟悉的例子:小张拿了一盒米去喂小鸡,将一些米撒在了地上,有6只小鸡被吸引过来,过了一会又有3只小鸡跑过来,地上有几只小鸡?学生的大脑快速转动逐渐得出:6+3=9(只)。教师继续抛出问题:后面又有2只小鸡过来吃米,此时有多少只呢?并点两名学生回答出结果,甲说有9+2=11(只),乙说有6+3+2=11(只)。其次,教师针对两位学生列的算式引导学生体会“连加”的含义,师:乙的算式是把3个数加起来,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最后,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在“小鸡吃米”的情境中掌握了连加的含义,同时还锻炼了他们口算的能力,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二、以小组式学习为载体,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师要将以往独断、权威、专制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间与机会,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中心,使学生通过与其他同伴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某项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对某个问题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口算学习中的个人体验。因此,教师要以小组式的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在互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大胆探索的意识和自我习惯,一边互动一边对问题进行口算,在丰富学生口算体验的同时还能充分地锻炼他们的口算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表内乘法”时,将学生带到学校的阶梯教室,并分为不同的小组,一起来完成“数座位”的活动。首先,将座位劃分为不同的区域,交给不同的小组负责,如甲组负责数A区和D区的座位;乙组负责数B区和C区的座位;两边合起来的座位是E区,由丙组负责。其次,每个小组都出现了不同的“数座位”的方式,如甲组用了两种方式:①一排一排地数,6+6+6+6+6+6+6+6=48(个);②一列一列地数,8+8+8+8+8+8=48(个)。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组内共同探讨是否能够把连加的式子变为乘法算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逐渐得出:①6×8=48(个);②8×6=48(个)。最后,通过运用乘法,学生可以以更快地速度将阶梯教室的座位算出来,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丰富了他们的口算体验,有利于促进其口算能力的提升。
三、以具体的情境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不同的情境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发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深层思考,促进他们的独立计算,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某个算式进行分析和探究,逐步摸索出快速口算结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口算的效率。因此,教师要以具体的情境为依托,将学生置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越来越活化,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逐步探寻到正确的结果,逐步增强小学生口算的准确率,与此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口算速度,从而为今后学习其他计算打好坚持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给学生创设了“你问我答”的口算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教师直接抛出问题,师:咱们班的男生有45人,女生有34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逐渐被打开,快速地进行思考进而得出:45+34。其次,教师针对上述式子继续追问,师:你们能不能将这个式子变成一种更易于口算的算式呢?通过这个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比如学生把这两个数进行拆分变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45看成40+5,将34看成30+4,这样就可以先计算整十数的40+30=70,后计算一位数的5+4=9,最后直接得出结果29!”然后,教师向学生抛出有关减法的问题,师:你们怎么转变“64-57”这个式子来提高你们口算的速度呢?学生答:把57看成54+3,先算64-54=10,再算10-3=7!”最后,通过对具体的算式进行拆分与组合,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增强学生口算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地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并创新口算教学的形式与方法,通过“以生活化教学为前提”、“以小组式学习为载体”和“以具体的情境为依托”来设计有趣丰富的口算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口算结果的正确性,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华.浅谈如何训练和提高低年级的口算能力[J].华夏教师,2013(11):68.
[2]王素芹.浅议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