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认为“数学家存在的主要理由就是解决问题”,“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对于学生来说,“题”是解题的对象,“解”是解题的目标。解题是其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提高数学解题正确率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做一定量的巩固练习是必要的,有利于强化数学解题能力,提高数学解题正确率。
很多同学都把正确率的欠缺归结为考试时自己的不小心、粗心,并且在心里有意无意地把因为这种原因被扣掉的分加上去,心里想着我的水平应该是多少多少分。如果你常常这样做,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会发现,等到下次考试,你努力地想要仔细地做每一道题时,发下卷子,还是会出现本该会做的题做错了的情况。如果是这样,那就表示,你还存在一个学习上的缺点或弱点:正确率没有保证。这不是仅仅靠考试时的极力小心所能解决的。
下面我就对解题错误率高的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现象一:心态不端正,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原因:学生学习除了要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外,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长此以往,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
解决方法: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天自己做错的题目记下来,要将因为不会而做错和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目分开记,每周都将错题本上的该周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就会对自己犯过的错误印象深刻,就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现象二: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总是在看到答案后恍然大悟。
很多学生在看到题目时觉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做,越是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越是没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声:哇,原来是这样的啊。于是再做,发现还是不能独立地把题目完整做出来,于是再看答案,再做出来题目。
原因:原来在做题目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解法,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把题目抄下来,没有自己动手整理,导致自己觉得会做了,其实只是在当时把题目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只记得题目不记得解法了。所以,“背题”是万万要不得的,考试的题目千千万,背得过来么。
解决方法:在做完一道题目后,两个同学结成小组,互相讲解给对方听,让同学帮你检查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还有什么欠缺,发现问题立即问老师,力争当堂把题目理解透彻。同学们可以做同样的题目,举一反三反复做,这样做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工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现象三:会做,但总是粗心,不是抄错题就是算错数很多家长都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经常把会做的题目算错,甚至有家长说孩子期末考试考了96分,丢掉的那4分全是粗心算错的,并对这个成绩很满意。还有很多学生说,这道题目我会做就可以了,这次算错了没关系,到考试时能算对就可以了。其实,会做做不对才是最可怕的。
原因:粗心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心态问题,这个问题后面会详细地说。第二个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模棱两可,错误总是在你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出现,那些看似是粗心犯的错,其实都是因为在应用知识的时候不熟练,导致出错。
解决方法:有选择地多做题目,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是要想学好数学,不做题目不进行针对性训练是无法把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的。但是也不能盲目地做题,有数量不等于有质量,会做的题目就是做上一千道也没有进步。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挑战自己不会的题目,只有不断挑战才能不断进步。学生解题时要自觉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使自己养成这样的习惯:解四则式题,不管是否要求简算,只要有一步能简算就简算,并画出标记,注明依据,解多步应用题,一般至少用两种方法,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法,注上标记。
总之,要想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就要本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做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题目,在做题时认真思考,要全神贯注地钻研。解题后要进行多次反思,这样才能有效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提高数学正确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不能够急于求成,更不能盲目地做题目,习题训练要有针对性,讲求效益。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多问老师,将不懂的问题解决,在考试时,要做到题目多读几遍和细致认真,将懂做的题目都做对,尽量减少不该错的地方,提高数学正确率有助于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指导教师:周明墩
很多同学都把正确率的欠缺归结为考试时自己的不小心、粗心,并且在心里有意无意地把因为这种原因被扣掉的分加上去,心里想着我的水平应该是多少多少分。如果你常常这样做,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会发现,等到下次考试,你努力地想要仔细地做每一道题时,发下卷子,还是会出现本该会做的题做错了的情况。如果是这样,那就表示,你还存在一个学习上的缺点或弱点:正确率没有保证。这不是仅仅靠考试时的极力小心所能解决的。
下面我就对解题错误率高的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现象一:心态不端正,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原因:学生学习除了要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外,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长此以往,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
解决方法: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天自己做错的题目记下来,要将因为不会而做错和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目分开记,每周都将错题本上的该周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就会对自己犯过的错误印象深刻,就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现象二: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总是在看到答案后恍然大悟。
很多学生在看到题目时觉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做,越是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越是没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声:哇,原来是这样的啊。于是再做,发现还是不能独立地把题目完整做出来,于是再看答案,再做出来题目。
原因:原来在做题目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解法,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把题目抄下来,没有自己动手整理,导致自己觉得会做了,其实只是在当时把题目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只记得题目不记得解法了。所以,“背题”是万万要不得的,考试的题目千千万,背得过来么。
解决方法:在做完一道题目后,两个同学结成小组,互相讲解给对方听,让同学帮你检查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还有什么欠缺,发现问题立即问老师,力争当堂把题目理解透彻。同学们可以做同样的题目,举一反三反复做,这样做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工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现象三:会做,但总是粗心,不是抄错题就是算错数很多家长都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经常把会做的题目算错,甚至有家长说孩子期末考试考了96分,丢掉的那4分全是粗心算错的,并对这个成绩很满意。还有很多学生说,这道题目我会做就可以了,这次算错了没关系,到考试时能算对就可以了。其实,会做做不对才是最可怕的。
原因:粗心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心态问题,这个问题后面会详细地说。第二个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模棱两可,错误总是在你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出现,那些看似是粗心犯的错,其实都是因为在应用知识的时候不熟练,导致出错。
解决方法:有选择地多做题目,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是要想学好数学,不做题目不进行针对性训练是无法把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的。但是也不能盲目地做题,有数量不等于有质量,会做的题目就是做上一千道也没有进步。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挑战自己不会的题目,只有不断挑战才能不断进步。学生解题时要自觉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使自己养成这样的习惯:解四则式题,不管是否要求简算,只要有一步能简算就简算,并画出标记,注明依据,解多步应用题,一般至少用两种方法,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法,注上标记。
总之,要想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就要本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做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题目,在做题时认真思考,要全神贯注地钻研。解题后要进行多次反思,这样才能有效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提高数学正确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不能够急于求成,更不能盲目地做题目,习题训练要有针对性,讲求效益。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多问老师,将不懂的问题解决,在考试时,要做到题目多读几遍和细致认真,将懂做的题目都做对,尽量减少不该错的地方,提高数学正确率有助于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指导教师:周明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