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把负的变成正的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闹喧嚣后的圣诞夜街头,Réka L?rincz漫步在无人的巴塞罗那的一条小巷里,她独自伫立在橱窗前良久,端详着跳舞的圣诞老人,“为什么你只会在一年年末才来到我们的身边,然后销声匿迹一整年?那这一整年中,你都在哪里?”于是,在2004年,Réka把这些平日圣诞节过后被废弃的树、包装,甚至圣诞老人的头发,做成一系列作品。而她,也就这样走进了大众视野。
  “这天底下的事,你不看它就没了?看看无妨。”
  —— 《一代宗师》
  Réka L?rincz是一名匈牙利珠宝设计师,与传统珠宝设计不同的是,她摒弃了木质、陶瓷、金属等传统物料,将一些生物降解塑料譬如饭盒、保鲜膜,甚至信用卡、标价签等唾手可得却常被人忽视的材料运用在作品中。她所关注的常常是被隐匿或被人们忽视的世界,发现它们,并让它们在作品中做主角。“有些人、物或事,并不是隐藏或回避就能否认它们的存在,看看不仅无妨,更是有益。”如Réka所说,她希望通过这样 “非常规” 的方法,反映现实,引人深思。
  Réka曾在Ted Noten的工作室工作,这位当今珠宝设计界的鬼才给了她很大启发。从Ted Noten那里,她学到了如何大胆走出固定思维,去尝试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能完成的事情。这激发了她从艺术家的视角来逆向思维,进一步深入发掘自我,进而有了更全面的自我认知。譬如她可能去系统地学习芭蕾,因为那是她最不熟悉的舞种,这样她便可以获取另一领域的灵感。
  S=surface R= Réka L?rincz
  S:为什么选择生物降解塑料作为自己珠宝设计的主要物料?
  R:选择最具象征性的材料对设计师来说十分重要。那些有着短暂使用寿命的事物,其功能的生命是可以转换为另外一种形式延伸下去的,这种可降解的塑料恰好能诠释这种功能。
  S:这种功能背后是否有更深刻的含义?
  R:当然。我想表达的是,任何事都是相对而言,并不是说所有的再生产都是无意义或无用的。只要是合理的、好的设计都是有其作用和存在意义的。那些仅仅为了给人类提供方便而进行的大批量生产,或许用在一时,最终却未必有利。
  S:是刻意规避传统珠宝的设计模式吗?
  R:传统与现代对我同样重要,各种本土、传统的线索仍然是我灵感的源泉。但现代式设计的不羁和前卫却是我创作的动力。
  S:你的作品受众主要都是什么群体?
  R:我的作品多半在艺廊里售卖。我不常见我的买家,通常我和他们存在的是 “神交” 关系,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佩戴”、去 “悟” 我的作品,得到的启发和赞美也同样属于他们!
  S:最欣赏哪位设计师?
  R:其实我更尊重的是生活方式。实际上我们不叫自己的工作为“设计”,它更贴近艺术。设计可以再生产和繁殖,但艺术却不能复制。我想提到的是Manfred Bischoff,他的珠宝总充满着哲学和神学色彩,设计思维总是颠覆常规,譬如在他眼里骷髅代表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他的每件作品都能引人深思。
  S:每天都怎么度过?
  R:除了规律的瑜伽训练,我的每一天都不一样。观察、思考、阅读,虽然形式一致,但这“老三样”每天的内容却不一样。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的书。每天我在自己的工作室工作,是为了心中的梦想。而看书和思考,也造就了不同于别人的“我”。
  S:工作和生活是否分得开?
  R:人们很难了解一个艺术家何时在工作,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也许我今天无意看到的一朵花、遇到的一棵草就是我下个作品的主角。平时,我会花很多时间去整理我的想法,将所见所闻内化成我自己的。我的东西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伴随着我的“个人” 不断成长。所以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生活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S:那你的作品也会随之而 “情绪化”?
  R:(笑)情绪常常会影响我的创作,我也会“不客气”地直接运用。比如愤怒,有时就能为创作带来极妙的助推!心情好的时候,作品就会有明亮欢快的色彩,回头再看时,会再一次乐在其中,陷入到当时的情绪中。
  S:为什么在设计珠宝后又选择去读应用心理学?
  R:因为好的作品应该能反映当下,而我的珠宝饰品也主要是关于当前社会的一系列记录、批判和幻想。我觉得社会学和心理学使我不局限在自身的经历中,扩展了我思维的广度。
  S:是严格的环保主义者吗?
  R:当然,但千万别把我想成极端主义的环保斗士。
  S:对现实的 “我” 有什么看法?
  R:我得努力不靠艺术活下去。
  S:你怎么看待珠宝设计?
  R:这是一项如何赋予事物新价值的游戏。一个人的想法和理念是否能比一块石头值钱的游戏。我提出这个问题,让市场去决定是否可以。顺便说说,这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是的,它可以!
  S:为什么开始时偏重黑白作品,后面色彩却丰富起来?
  R:当然不是,在读书时就已经有了彩色作品。你在互联网上看到的 “第一幅” 黑白作品实际上是我的第N个作品了。因为那时候它才开始 “火”起来。创作黑白作品,是因为作品理念本身。
  S:相信命运吗?
  R:我相信我们都在命运的年轮里不停地向前。譬如我从很小开始,就有读写方面的障碍,如果我没有意识到我的读写困难会成为一个优势,那至今也不会快乐。所以我觉得,命运给予我们的,我们都要接受并且乐观积极地去面对 “不那么好”的东西,这样,才能让每一种负能量的经历都变成正能量,成为滋养生命的力量。
  S:未来有什么计划?下辈子打算做什么?
  R:现在手头工作很多,不过也说不定哪天兴趣就变了。我以后想去建个孤儿院!下辈子嘛,我先会是个舞者,然后做个保姆。
其他文献
最好的设计师合作往往来自于观念的和谐统一。“我们期望产品能够更加人性化。” 欧亚双人组Francesca Lanzavecchia和Hunn Wai在设计中充分印证了移情共感的力量  Francesca Lanzavecchia出生于米兰附近的小城帕维亚,Hunn Wai则来自新加坡。他们在埃因霍芬设计学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学习时相遇,毕业后,两人赢得了2009年
期刊
一款崭新的笔记本放在眼前,呈现着不同的打开角度,如同曼妙的少女展现灵活的身姿。5月3日,Acer宏碁率领全线新品点亮纽约,业界首款“触打双用”(touch & type)双轴承的R7成为舞池中央的亮点。集笔记本、触控、分享、平板四种使用模式于一体的Aspire R7,用人性化的设计实践,诠释着时尚与实用的新突破。  主设计师彭学致兴致勃勃地向用户展示Aspire R7的四种经典使用模式。一为笔记本
期刊
每一次的艺术活动,都是一次精神领域的冒险,而这次以“冒险”为主题的G-tokyo 2013当代艺术博览会对新锐艺术家作品的集结展示,所带给观者的冲击和感受,无疑类似于一次井喷式的头脑风暴演习。  从2010 年起,以日本15家顶尖画廊为主体发起的“G-tokyo” 当代艺术博览会另辟蹊径,不同于世界艺术博览会通常的巨型展销模式,以聚焦、顶尖、当代为出发点,更多关注质量而非数量。将“冒险”定为“G-
期刊
“ 《视频‘画’(Video Painting)》的色彩和图案,看起来似乎凌乱而随意,但其实却夹杂着智慧和对现实的讽刺。有些甚至会带来颠覆人的感官认识。就服装领域而言,对我也是有借鉴意义的。”CK男装的创意总监Italio Zucchelli如此评价Ben Jones的艺术作品。Ben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用笔作画的形式,以视频为“笔触”来作画。而荧幕上的色块经过“再组合”,更具张力和想象力。
期刊
日本建筑师小川博央运用婚纱的褶皱营造出一座洁白的婚礼圣殿。  通过简单重复的折叠,单调的大块织物立刻会产生出独特的华美感,褶皱,自然也最频繁地被应用到服装衣料上。然而,在建筑师小川博央的眼里,褶皱这种神奇的形式还可以契合建筑上的诸多需求:它们不仅美观,而且有着稳定的结构和极佳的声音反射效果。在日本崎玉县郊外一个繁忙的丁字路口,一个绝非婚礼教堂的理想之地,设计师大胆地运用百褶墙营造出一座浪漫婚礼堂,
期刊
位于日本枥木县东南部的益子町(Mashiko)如今是日本著名的陶瓷产地。大正十三年(1924),日本民艺运动的代表人物,“益子烧之父”浜田庄司(Shōji Hamada)开始在此进行陶艺创作,指导当地陶工制作民众实用器具,积极开展民艺运动。随着改革实践的持续推进,在外来思潮和创作激情的浸润下,这个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几乎无人知晓的小地方,开始逐渐成为公认的世界民艺发源地和中心。在安田猛(Takas
期刊
s=surface M=Marshall  S:激发你到景德镇来创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能够有机会在景德镇创作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这里深厚的陶瓷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是吸引我前来的主要原因。过去的陶艺创作与传统陶瓷工艺之间的深刻联系对我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能够得到这样一次在千年陶瓷古都的工作经验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S:景德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A:这里是一个奇妙的地方,景德镇的朋
期刊
艺术家Chava Rosenzweig出生在以色列,她的外公、外婆、奶奶都是战争幸存者。起初,她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 “DNA” 对她的影响,后来,慢慢地,她发现战争几乎全面地塑造了她。近期Rosenzweig在英国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北馆 (Imperial War Museum North)举行了展览,在她过去4年全职艺术家生涯中,这是比较重要的展览。作品由无数个烧制而成的陶瓷星星组成。每颗星
期刊
将旧建筑改建成为新式的设计酒店,如同架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室内设计师施展着让旧时光苏醒的魔法。  Café Royal酒店:摄政街之复兴  伦敦皇家咖啡馆(Café Royal)拥有近一百五十年的悠久历史,经过室内重新设计装修后,伦敦皇家咖啡馆酒店这个地标性场所近日重新开业:以色列籍实业家、酒店老板Georgi Akirow负责投资改造这家拥有159间客房的酒店,掷重金力邀世界顶级建筑设计
期刊
卞晓东是我们在乐天陶社的创意市集上“捡到”的年轻设计师,生于1987年的他干净温和,从设计感十足的衣着上可以感受到这个年轻设计师对细节的关注。走进卞晓东的工作室,便立刻会被他创作的那些富有趣味的作品所感染。在这间不大的工作室中你还能发现一面充满生活情调的照片墙,照片生动地讲述了他的生活和工作。  对于热爱旅行的卞晓东来说,创作与旅行中的体验密不可分,他的灵感主要来自然界的事物,创作过程中介入的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