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专治不听话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engjing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面对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时,不如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不肯听话?
   孩子不听话和听力没关系,通常是大人的要求违背了孩子的内在需要。内在需要不同,孩子就会衍生出不同的“不听话”方式。只有对症下药,满足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才能让孩子与父母配合,变得懂事、学会自律。
   倾听孩子,才是让孩子听话的良药
   妈妈在厨房做饭,团团坐在地上摆积木。“快去写作业” “把书包收拾好” “把玩完的玩具放回去”……每句话,团团妈都要说三遍以上才奏效。第一遍,孩子无动于衷,妈妈提高音量;第二遍,孩子继续装作没听见,妈妈耳提面命、极力克制自己要失控的情绪;要是第三遍还不听,母子俩就会闹到面红耳赤的地步……有时候,看着团团委委屈屈、哭哭啼啼地做着自己命令的事儿,团团妈不禁感慨:“要是我说一次就立刻行动,至于闹到这样的地步吗?”
   团团妈的想法似乎没错,但是等等,我们是不是遗漏了某个关键因素?站在团团的角度,他会怎么想呢?他会非常讨厌做作业、收拾书包和玩具,这些事给了父母唠叨他、骂他甚至打他的理由。而且,他会越来越讨厌这些事。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处理,孩子做这些事情的动力会越来越差。
   所以,要先处理孩子的抵触情绪。父母要清楚,即便我们可以强迫孩子“听话”,但是无法让他高兴地与我们配合。所以,要让孩子听话,父母就要做出“倾听”的表率。一旦有人倾听他的情绪,孩子内在的不愉快和烦躁就会得到缓解。团团妈不妨和孩子聊聊:“你坐在地上不凉吗?”如果孩子否定,就问孩子:“那你猜一猜,妈妈为什么担心你坐在地上?”这样,孩子说出答案,父母按照孩子能接受的方法督促孩子,“不听话”的情况才能得到改善。
   放弃权力之争,合作比赢更重要
   每次出去玩,磊磊都是被父母连拖带拽地抱回家的。
   “咱们该回家了!”磊磊爸提醒道。
   “不行!”小家伙果断拒绝。
   “到时间了,出来的时候,咱们不是说好3点回去吗?”
   “可我还没玩够呢!”磊磊躺在地上撒泼。爸爸不吃他这一套,用胳膊夹起儿子就往家走。毕竟磊磊才5岁,无论如何也拗不过大人。
   一进家门,磊磊的任性又发作了。原本约定好,每次看15分钟电视,结果这一次,他抱着遥控器死活不肯撒手。爸爸气得关掉电视,磊磊仍然握着遥控器,一副抵死不从的样子,仿佛在说:我不能看,你们也不要看了!
   磊磊的不听话,是父母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诱发的一场“权力之争”。关于起床时间、睡觉时间、电视的使用时间以及外出游玩的安排,所有的事情都会拿来争斗一番,最后两败俱伤。
   磊磊爸觉得,我带你出来玩,你就得听我的!或者提示孩子:“你不是答应了……”殊不知,答应的契约只是磊磊的权宜之计,分分钟就会翻脸不认账。磊磊的小算盘打得可响了:“在家里,出不出来玩我要听你的;出来后,回不回家你要听我的!”
   难道亲子之间就不能双赢吗?其实,有一种双赢的方法是给予孩子选择。比如,在睡觉前告诉孩子:“睡觉时间快到了,你是立刻洗漱睡觉,还是再玩5分钟?”有了选择,孩子面对自己讨厌的事情时会多一些包容。5分钟之后,你提醒孩子:“时间到了!”他会觉得睡觉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下一次催孩子睡觉的时候,就可以说:“你去看一看,我们该做什么了?”这样,孩子觉得是在遵循自己的惯例,而不是迫于压力遵从父母的指令,更愿意配合。
   尊重孩子的本能,共同期待成长
   相比于前两种孩子,第三种不听话的孩子表现得并不十分可气,但是,也会给父母惹来很多麻烦。比如,妈妈带着3岁的悠悠去超市,在停车场和悠悠说:“今天,我们不会买任何的糖果,你明白吗?”
   悠悠点点头,眼神非常肯定。谁知刚进超市,她就直奔糖果区,抱住一桶彩虹糖不放。妈妈斥责道:“你忘了刚刚的约定吗?你不听妈妈的话了吗?”悠悠眼泪汪汪地把糖果放了回去,看得妈妈真是不忍心。走到收银台时,面对满架子糖果的诱惑,悠悠再也把持不住,飞快地撕开一包糖,拿出一块塞进嘴里,脸上露出甜蜜的微笑。
   悠悠妈只得郁闷地结账,走回停车场时,恶狠狠地对悠悠说:“接下来这一个月,你别再想吃糖了!”
   当然,这种威胁没有用。悠悠会求着爸爸、外婆、爷爷等所有人给她买糖吃,然后,一起想办法瞒着悠悠妈。
   为此,悠悠妈恨不得向全世界开战,可是,这个世界上的诱惑太多了。
   让3岁的悠悠学会控制自己和延迟满足简直是奢望,何况,还有那么多“帮凶”。
   悠悠这种不听話的表现,是不是又萌又气人呢?孩子想要听话,但控制不住自己的本能。当他的自我控制技巧还没有发展起来时,不会像大人一样分析利弊、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多半会选择“活在当下”。
   面对这种不听话的孩子,父母不要用过于强硬的态度,偶尔要尊重孩子的“没准备好”。
   糖果既然已经塞进嘴里了,妈妈只需要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就好了:“这么想吃糖啊?也许,对于小孩子来说,糖果的诱惑就是这么大吧!你吃了糖倒是开心了,妈妈有点儿担心你的牙齿!”
   这时,孩子为了安慰大人,也许会说:“妈妈,我会好好刷牙!”
   事已至此,也许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了。区别在于,孩子能从妈妈第二种管教方法中感受到爱。
   所有父母关注、介意孩子的行为,无非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意。
   可是,过于激烈、负面的管教方法,总是让孩子感受不到爱。
   当孩子感觉到压力、被剥夺和被嫌弃时,他就会不愿意配合。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时,不如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不肯听话?然后和孩子一起解决困难,鼓励他和大人配合,营造一个充满爱和归属感的世界。
其他文献
期刊
“本台插播一条最新消息,今晚7时,位于东安区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该居民楼发生火灾的原因,是因为家中停电,使用蜡烛过程中不慎掉落引发火灾。该居民楼里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和一个小女孩,火灾发生时只有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在家。当消防员赶到时该名女孩的妈妈已经在大火中身亡,小女孩被救出时身上裹着一块湿窗帘布才侥幸逃过一劫。  据附近居民反映,东安区是在今日下午两点停电的,可是五点多钟下班回来,只看到电线杆旁放着
期刊
苗妙是个80后,温柔文静,是父母的乖乖女。  苗妙上大学时,时常有男生追来家中。有一次,大学同学大毛追到她家,被她当护士的母亲赶了出去,并对女儿说:“这么楞头青的穷小子,还没毕业,又没有掙钱,还敢上咱家来,胆子倒不小。你太单纯,婚事得我们父母给你做主才行。”  苗妙工作后,单位有个好小伙,托人找苗妙提亲,被她婉言谢绝。她知道严厉的母亲只认准自己的眼光。从20岁那年,每次她微信有朋友信息,她妈发现后
期刊
最近,带异性孩子去厕所这个话题引起热议,相比这件事在登上热搜之后争论的孰是孰非,我更关心的是那些被父母带进异性厕所的孩子们,他们对性别的意识是否会受到影响?孩子多大年龄就不该再进异性厕所了?   孩子几岁开始有明确的性别意识?   我们以普通孩子的性发展规律来说,大多数孩子是从两岁开始,快到三岁的时候知道他是男孩还是女孩的。我们在幼儿园做性教育时观察到,让年龄两岁多的孩子站队,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
期刊
堂 屋  方言往往让异乡人不知所云。我要是按照家乡话把“堂屋”念出来,应该无人能懂。堂屋,就是城里人的客厅。城里高楼林立,能被主人延纳入防盗门的,确是称得上“客”的。堂屋没有防盗门守卫,堂屋外的晒坝也是开放的。坐在堂屋里,门口路过的行人与堂屋里的人隔了一道门槛,可以打招呼。偶尔来个借弯刀米筛的,那大概不能算“客”。  堂屋不在乎自己名字的俗雅,堂屋引以自豪的是自己是一家人的脸面。  那台“西湖”牌
期刊
“明明有病,怎就治不好?”半夜,老张坐了起来,捂着嘴唠叨着。  自去年治牙后,老张的牙似乎变得有脾气,时好时坏。  那次,老张去的那家牙科诊所是熟人推荐的,牙医甚是热情。一番检查后,牙医说:“你的七号牙有问题,我给你磨一磨,清理一下,疼痛能缓解些。不过,要想彻底治愈,必须用材料填补。”  “可以。”老张爽快地说。  “你選那种材料呢?最贵的一千多元,最便宜的一百多。”  “听你的,我不信熟人信谁呢
期刊
2013年农历大年二十九,刚到桂林机场,突遇一场特大暴雨,飞机无法起飞。快天黑时,广播里传来通知:“先生们、女士们,我们很抱歉地通知,因突遭暴风雨,所有的航班取消。”  我们被拉回到市区的旅馆里。等了一天的飞机,回到旅馆确实饿了。我买的是头等舱,在贵宾室里还有点吃的,可也不顶事。  在空荡荡的大堂里慢慢踱着步,透过玻璃窗,看见街上置办年货的人熙熙攘攘。我抱怨这趟出差,想家的念头开始强烈,鼻子一酸,
期刊
攀比是孩子比较常见的行为,且攀比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趋势。所以,孩子的攀比心理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孩子攀比的是外在物质的东西,这也是现在很多爸爸妈妈非常纠结的事情。那么面对孩子不正确的攀比心理,爸爸妈妈应该要无限满足吗?   前天涵涵跟我说:“妈妈,我们班睿睿有男生的芭比娃娃,我都没有,你给我买一个吧?”我抱着她问:“那别人有,你没有的东西,能都买回来不?”涵涵摇摇头说:“算了吧,那太多了,
期刊
深林里  青苔爬满  古树,林间小径  残缺的石凳,  在杂草丛  等待被晾干  层层密叶遮蔽  上空,  洒下几束光影  一声鸟鸣  山行者在翠竹中  跳动  光与影,鸟鸣和人行  在风中跳动  又消失不见  发明文字以前  孙武还没写下兵書  乾隆也不曾来过  被风揉碎的太阳,落入  穹窿深处  一簇蓝色的火苗  静静呼喊
期刊
我正在看一部电视连续剧,画面上战斗非常激烈,敌我互相厮杀,最后五六个敌人围住一个战士,准备活捉,突然这名战士一跃而起,拿起一把刺刀,运足气力,旋转一圈,把每个人的脖子划出一线刀缝,顿时鲜血喷涌,都瘫倒在地……正看得入神,父亲在门外叫我,爷爷病倒了。  我来不及关掉电视,跑到爷爷的房间,他正斜躺在床上,慢慢地从枕头下面掏出一片铜钥匙,用手指着那口小木箱,示意我们打开这个宝箱。  曾记得我童年时代,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