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悲与乐的对比,方式各异,但都增加了诗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将“樊笼”与“自然”两个对立的世界进行了对比。陶渊明归到园田居,这里有十余亩田产,有草屋八九间,生活简朴,榆树柳树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暧暧村落相隔遥远,依依炊烟缓慢飘升,深巷狗吠,树颠鸡鸣,隐隐渗透了《老子》“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诗人在深切体会种田人的辛苦后,用他饱经风霜的笔,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人间仙境,他用毕生的心血,经营了一个“桃花源”。世外桃源就像一面镜子,以它理想的光辉,辉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以及封建剥削压迫的罪恶本质。误落尘网,久在樊笼,追悔愈深不得已的心酸愈加强烈,怀念愈久受桎梏的痛苦愈加刻骨。人生常不得已而“谋生”:家族的荣耀感深入血液,甚至高于个体生存;精读儒家经典,立下宏图大志,一心要安邦治国;即便只是为了面黄肌瘦的妻儿,也应该担起家庭的责任。责任与个性,是一对矛盾,谋生与生活是更大更深的矛盾。十三年为官,十三年目睹官场之怪现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对于一个有良知的人已经是“樊笼”了。在此,数千年文人心灵深处的进与退、仕与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拷问着无数灵魂,彰显着灵魂的高低与善恶。
对比手法恰如其分的运用,在陶渊明的诗作中俯拾皆是。又如,《饮酒·青松》篇,众草枝繁叶茂,遮没青松丰姿,可隆冬到来时,茂盛而葱郁的众草遭到灭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东园孤松却傲然挺立,表现出不畏严寒、坚贞高洁的品质;紧接着又将人们对孤松的感觉“众乃奇”,与现实的“人不觉”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孤松傲然独立、卓尔不群的品格。
此外,陶渊明的诗作对后代产生了深刻影响。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境的虚幻美好与现实的黑暗之对比,苏东坡的《定风波》中竹杖芒鞋的轻松与骑马为官的压抑之对比,辛弃疾的《鹧鸪天》中城中忧愁风雨的桃李与乡间迎春开放的荠菜之对比,等等。这些诗人诗作继承的,不仅仅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还有陶渊明用他质朴而自然的诗句涵养的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将“樊笼”与“自然”两个对立的世界进行了对比。陶渊明归到园田居,这里有十余亩田产,有草屋八九间,生活简朴,榆树柳树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暧暧村落相隔遥远,依依炊烟缓慢飘升,深巷狗吠,树颠鸡鸣,隐隐渗透了《老子》“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诗人在深切体会种田人的辛苦后,用他饱经风霜的笔,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人间仙境,他用毕生的心血,经营了一个“桃花源”。世外桃源就像一面镜子,以它理想的光辉,辉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以及封建剥削压迫的罪恶本质。误落尘网,久在樊笼,追悔愈深不得已的心酸愈加强烈,怀念愈久受桎梏的痛苦愈加刻骨。人生常不得已而“谋生”:家族的荣耀感深入血液,甚至高于个体生存;精读儒家经典,立下宏图大志,一心要安邦治国;即便只是为了面黄肌瘦的妻儿,也应该担起家庭的责任。责任与个性,是一对矛盾,谋生与生活是更大更深的矛盾。十三年为官,十三年目睹官场之怪现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对于一个有良知的人已经是“樊笼”了。在此,数千年文人心灵深处的进与退、仕与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拷问着无数灵魂,彰显着灵魂的高低与善恶。
对比手法恰如其分的运用,在陶渊明的诗作中俯拾皆是。又如,《饮酒·青松》篇,众草枝繁叶茂,遮没青松丰姿,可隆冬到来时,茂盛而葱郁的众草遭到灭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东园孤松却傲然挺立,表现出不畏严寒、坚贞高洁的品质;紧接着又将人们对孤松的感觉“众乃奇”,与现实的“人不觉”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孤松傲然独立、卓尔不群的品格。
此外,陶渊明的诗作对后代产生了深刻影响。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境的虚幻美好与现实的黑暗之对比,苏东坡的《定风波》中竹杖芒鞋的轻松与骑马为官的压抑之对比,辛弃疾的《鹧鸪天》中城中忧愁风雨的桃李与乡间迎春开放的荠菜之对比,等等。这些诗人诗作继承的,不仅仅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还有陶渊明用他质朴而自然的诗句涵养的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