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会计交接工作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继承式交接”与“空间团队”两个新的概念,并阐明了“继承式交接”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关键词] 会计;交接;移交;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0010-02
会计作为企业重要岗位,其工作的交接是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活动。单从形式上讲,是“1 1-1=1”,但从效果来讲,其结果可能小于1,亦可大于1。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和对自身所在集团下各公司的观察认为,会计工作交接既是对移交方的一次“期末考”,也是对接替方是一次“入学考”。
会计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岗位,其工作的交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无论是小企业里的大财务,还是大企业里的小会计,或多或少地都承担着诸如组织会计核算,制定财务战略,负责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运营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薪酬管理,负责税收筹划,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等多项会计职责,更别说是大企业里的总账级以上人员。从内控的角度来说,现代企业应当定期对会计进行轮岗,但在惧怕由此带来的管理风险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未能有效执行。
根据财政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会计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磁带等)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所以会计交接对实物没有任何影响,只是操作这些实物的人经历了一次“1 1-1=1”的替换过程。笔者认为,企业应把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等原因引起的会计交接活动视为是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契机。
一般来说,会计人员为企业服务的时期可分为“成长期”和“稳定期”。其中“成长期”又可分为“学习期”和“改进期”,在“学习期”会计人员会竭力学习新的操作流程,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足以满足企业需要的业务技能,若当事人对原操作或流程有新的见解的话,还会存在“改进期”,这是会计人员帮助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阶段;随后便是漫长的“稳定期”,它将一直持续到“突发事件的发生”。在这段时间里,所有的操作都按部就班,很少得以发展,充其量也就是跟着业务的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最后“突发事件的发生”包括重大会计政策的变更和会计工作的交接,它只存在一个时间点。由此,若用线条来描述企业所拥有的会计的财务管理水平的话,则会呈现出一个波形图。如图1中的A线所示。
通过图1中的A线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乙的能力欠佳,使甲移交给乙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1 1-1<1”。从总体而言,甲乙丙三任会计人员间的交接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有较大的波动。因为每一任新会计,哪怕他以前从事过同行业业务,也会因企业文化的差异而略有不同,所以对多数人来说,在特定的企业里接替方的经验和技能都得从“零”开始。而最终能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带到多高完全取决于会计从业人员个人的经验和业务技能。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会计人员都各有所长,那么怎么让企业始终拥有各任会计人员的特长呢?继承前辈的经验和技能是会计人员提高自身能力的途径之一。一个财会人员的工作技能可以通过培训快速拥有,而一个人的经验是要靠长期积累的,但经验的积累往往是通过“吃一堑长一智”得来的,所以企业不应为每一任会计人员重复地积累经验而承担风险。
我们发现,根据图1中的A线,三人的财务管理水平排序为:丙>甲>乙,其中只有乙和丙的交接给企业带来了正面影响。若后任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的交接,不从“零”开始,则即便乙会计的个人能力不高,同样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呈上升趋势(如图1中的B线)。那就是因为乙会计“继承”了甲会计的宝贵经验和技能,少走了弯路。起点高了,自然同样的“成长”高度就决定了其总体水准高于A线。
所谓“继承式交接”就是在会计交接时,不单完成传统意义上的实物交接内容,更多的是将移交方长期工作形成的方式方法及思路毫无保留地交给接替方,从而使接替方能在通过“继承”这种间接方式取得经验和技能后大大地提高其“学习期”的效率,接替方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过滤和改进也就方便多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继承式交接”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可以把自己所接触的具体化的东西,如会计流程的操作细节、遇到问题的处理思路和对过往财务工作改进之经验等通过平时的详尽记录,汇成一本“书”。“书”中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每项工作的操作过程,包括注意事项,把处理会计事务的思路以理论的形式加以注释,对特殊事件发生的过程以专题的形式予以说明,这样“一册在手,百事不慌”。自己在平时写的过程中也会很自然地对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长此以往,“一年不多,十年不少”,正是做到了“时刻准备着”,在移交工作时就很少有遗漏。这样做对于接替方的“入学考”也不再是无头绪的零散课件。接替会计人员只要按照说明中的内容操作即可完成整个流程,加上“书”中全部采用真实数据,读者在账上都能找到相应的分录。接替方在这种系统教材手把手地帮助下,加上教材附有与操作紧密结合的理论说明,就很容易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手并快速理解,自然也就更容易地对原方法或流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方案。
由于接替方的经验不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移交方的经验上进行叠加,这就是“继承式交接”最大的优势,其魅力就是“1 1-1>1”。大家都知道,团队的作用远大于个人,所以有了继承和交流,一个企业的会计人数可能永远是个定额,但会计的“继承式交接”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智囊团”,这种纵向的“空间团队”的智慧确保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呈波段提升趋势。
当然“继承式交接”对交接方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移交方来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继承式交接”中的移交方不仅要整理包括《规范》中所要求的对未了事项及需要移交的遗留问题的书面材料,还要对已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记载。这一点对大数会计人员来说可能会被认为“不值得”。“做到什么就记录什么”看似简单,但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并非易事,所以会计人员的“期末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移交方对工作的态度,并充分体现该会计人员的责任心。正如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所讲: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移交方所做的努力不单是为自己,更多地是为后人服务。通过“书”的传递,就能把个人的经验提升为企业级经验,这需要会计人员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否能通过会计交接得到真正的提升,最终还取决于接替方在“改进期”的成就。对接替方来说,其要求是:①通过了解历史,更深层次地对现政进行理解,避免走回头路。②对所“继承”的经验是否仍然有效加以鉴别,如会计政策和法规发生变化了、新准则出台了,这些对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和管理是否产生影响、是否需要与时俱进还得进行职业判断,决不能墨守成规。③对新的业务积极地进行探索,集“空间团队”的智慧来寻找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新的可行性建议,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达到企业财务管理跳跃式发展的目的。
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交接时,若能运用“继承式交接”方法,就能减少会计交接给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出“空间团队”的力量,使每一任会计人员都能少走弯路,快速以叠加的形式积累经验,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理想状态,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1996.
[2][美]吉姆·柯林斯.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关键词] 会计;交接;移交;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0010-02
会计作为企业重要岗位,其工作的交接是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活动。单从形式上讲,是“1 1-1=1”,但从效果来讲,其结果可能小于1,亦可大于1。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和对自身所在集团下各公司的观察认为,会计工作交接既是对移交方的一次“期末考”,也是对接替方是一次“入学考”。
会计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岗位,其工作的交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无论是小企业里的大财务,还是大企业里的小会计,或多或少地都承担着诸如组织会计核算,制定财务战略,负责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运营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薪酬管理,负责税收筹划,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等多项会计职责,更别说是大企业里的总账级以上人员。从内控的角度来说,现代企业应当定期对会计进行轮岗,但在惧怕由此带来的管理风险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未能有效执行。
根据财政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会计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磁带等)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所以会计交接对实物没有任何影响,只是操作这些实物的人经历了一次“1 1-1=1”的替换过程。笔者认为,企业应把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等原因引起的会计交接活动视为是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契机。
一般来说,会计人员为企业服务的时期可分为“成长期”和“稳定期”。其中“成长期”又可分为“学习期”和“改进期”,在“学习期”会计人员会竭力学习新的操作流程,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足以满足企业需要的业务技能,若当事人对原操作或流程有新的见解的话,还会存在“改进期”,这是会计人员帮助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阶段;随后便是漫长的“稳定期”,它将一直持续到“突发事件的发生”。在这段时间里,所有的操作都按部就班,很少得以发展,充其量也就是跟着业务的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最后“突发事件的发生”包括重大会计政策的变更和会计工作的交接,它只存在一个时间点。由此,若用线条来描述企业所拥有的会计的财务管理水平的话,则会呈现出一个波形图。如图1中的A线所示。
通过图1中的A线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乙的能力欠佳,使甲移交给乙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1 1-1<1”。从总体而言,甲乙丙三任会计人员间的交接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有较大的波动。因为每一任新会计,哪怕他以前从事过同行业业务,也会因企业文化的差异而略有不同,所以对多数人来说,在特定的企业里接替方的经验和技能都得从“零”开始。而最终能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带到多高完全取决于会计从业人员个人的经验和业务技能。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会计人员都各有所长,那么怎么让企业始终拥有各任会计人员的特长呢?继承前辈的经验和技能是会计人员提高自身能力的途径之一。一个财会人员的工作技能可以通过培训快速拥有,而一个人的经验是要靠长期积累的,但经验的积累往往是通过“吃一堑长一智”得来的,所以企业不应为每一任会计人员重复地积累经验而承担风险。
我们发现,根据图1中的A线,三人的财务管理水平排序为:丙>甲>乙,其中只有乙和丙的交接给企业带来了正面影响。若后任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的交接,不从“零”开始,则即便乙会计的个人能力不高,同样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呈上升趋势(如图1中的B线)。那就是因为乙会计“继承”了甲会计的宝贵经验和技能,少走了弯路。起点高了,自然同样的“成长”高度就决定了其总体水准高于A线。
所谓“继承式交接”就是在会计交接时,不单完成传统意义上的实物交接内容,更多的是将移交方长期工作形成的方式方法及思路毫无保留地交给接替方,从而使接替方能在通过“继承”这种间接方式取得经验和技能后大大地提高其“学习期”的效率,接替方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过滤和改进也就方便多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继承式交接”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可以把自己所接触的具体化的东西,如会计流程的操作细节、遇到问题的处理思路和对过往财务工作改进之经验等通过平时的详尽记录,汇成一本“书”。“书”中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每项工作的操作过程,包括注意事项,把处理会计事务的思路以理论的形式加以注释,对特殊事件发生的过程以专题的形式予以说明,这样“一册在手,百事不慌”。自己在平时写的过程中也会很自然地对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长此以往,“一年不多,十年不少”,正是做到了“时刻准备着”,在移交工作时就很少有遗漏。这样做对于接替方的“入学考”也不再是无头绪的零散课件。接替会计人员只要按照说明中的内容操作即可完成整个流程,加上“书”中全部采用真实数据,读者在账上都能找到相应的分录。接替方在这种系统教材手把手地帮助下,加上教材附有与操作紧密结合的理论说明,就很容易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手并快速理解,自然也就更容易地对原方法或流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方案。
由于接替方的经验不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移交方的经验上进行叠加,这就是“继承式交接”最大的优势,其魅力就是“1 1-1>1”。大家都知道,团队的作用远大于个人,所以有了继承和交流,一个企业的会计人数可能永远是个定额,但会计的“继承式交接”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智囊团”,这种纵向的“空间团队”的智慧确保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呈波段提升趋势。
当然“继承式交接”对交接方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移交方来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继承式交接”中的移交方不仅要整理包括《规范》中所要求的对未了事项及需要移交的遗留问题的书面材料,还要对已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记载。这一点对大数会计人员来说可能会被认为“不值得”。“做到什么就记录什么”看似简单,但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并非易事,所以会计人员的“期末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移交方对工作的态度,并充分体现该会计人员的责任心。正如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所讲: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移交方所做的努力不单是为自己,更多地是为后人服务。通过“书”的传递,就能把个人的经验提升为企业级经验,这需要会计人员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否能通过会计交接得到真正的提升,最终还取决于接替方在“改进期”的成就。对接替方来说,其要求是:①通过了解历史,更深层次地对现政进行理解,避免走回头路。②对所“继承”的经验是否仍然有效加以鉴别,如会计政策和法规发生变化了、新准则出台了,这些对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和管理是否产生影响、是否需要与时俱进还得进行职业判断,决不能墨守成规。③对新的业务积极地进行探索,集“空间团队”的智慧来寻找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新的可行性建议,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达到企业财务管理跳跃式发展的目的。
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交接时,若能运用“继承式交接”方法,就能减少会计交接给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出“空间团队”的力量,使每一任会计人员都能少走弯路,快速以叠加的形式积累经验,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理想状态,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1996.
[2][美]吉姆·柯林斯.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