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永庆坊非遗街区交通组织、空间功能、活动场所、设施景观方面的问题,从非遗街区利用及非遗保护传承的角度综合分析,介绍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为广州永庆坊非遗街区的提升利用提供了方向,有利于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期为全国非遗街区建设及非遗保护传承提供借鉴。
【基金项目】
: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共建课题“线性文化遗产复兴视角下的广州古驿道沿线传统村落特色化振兴路径研究”(编号:2020GZGJ79)基金资助项目,2020年第十三届校级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编号:X2020105641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永庆坊非遗街区交通组织、空间功能、活动场所、设施景观方面的问题,从非遗街区利用及非遗保护传承的角度综合分析,介绍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为广州永庆坊非遗街区的提升利用提供了方向,有利于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期为全国非遗街区建设及非遗保护传承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中国作为风能资源大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达到10亿kW,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占2.53亿kW(陆地上以高于10 m高度计算),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更是高达7.5亿kW。因此,风力发电越来越受关注,而风电法兰是连接筒节与筒节的关键。在风力发电机的支撑连接结构中,通常由数段圆锥钢筒体,依靠连接法兰组成一个锥形圆筒柱状结构。由于每段塔筒是由滚制筒体和连接法兰组对焊接而成,如何控制塔筒两端连接法兰在焊接后的平面度,便成了塔筒制作的关键。本文通过本厂的老寨远景3.0机型塔筒制作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就塔筒法兰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要求输煤栈桥跨度和宽度逐渐增大,钢管球节点栈桥因经济合理、造型美观、设计施工方便,应用日益广泛。受地形、跨度、支架高度限制,栈桥采用钢管拱—桁架体系,使用MIDAS Gen进行空间建模计算分析,分析得出桁架结构的自振模态和薄弱部位、局部采取针对性加强措施,核算杆件强度、稳定性、长细比、栈桥挠度符合规范要求,并对栈桥杆件进行合理优化降低自重,降低安装施工难度。
为研究榫卯节点在拔榫过程中的性能,以直榫和燕尾榫为例,运用ANSYS模拟在拔榫过程中的位移、应力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直榫在拔榫前半段,位移和应力基本恒定;在拔榫后半段,位移快速增长,等效应力快速下降。燕尾榫在拔榫中,位移随荷载子步呈线性增长,等效应力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相比直榫,燕尾榫在拔榫过程中受力更加均匀。
现如今,随着保障性住房的需求日益增大,国家开始将保障安居工程列入重点项目。以保障性住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装配式技术发展的特征,并对武汉市保障性住房进行调研分析,收集归纳国内外装配式住宅的案例,结合武汉市装配式应用现状,总结得出适合武汉市的装配式保障房的技术应用及设计思路。
岔管在水利水电行业应用广泛,我国在岔管材料选择上主要采用高强钢制作。水利水电压力管道工程钢材选择应用方面,当HD值较大时,选择材料时往往材料的等级从Q345跳跃至600MPa高强钢。高强钢在施焊时都要进行预热处理,野外施工会给焊接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且焊接人员作业条件差,施工效率低下。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选用Q460C低合金结构钢,焊接时不做预热处理,将极大改善焊接作业条件,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基坑工程实践中,基坑周边出现有限宽度土体的情况越来越多,由于有限宽度土体空间有限,土层多为回填土,且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设计一种安全可行的基坑支护结构成为基坑工程的关键。以两个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阐述了有限宽度土体加固法和排桩土钉支护法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总结了有限宽度土体基坑支护设计方法。
对于大断面地下水封气库而言,各个巷道间相互交错位置是洞库稳定性的薄弱环节。以某地下水封洞库工程为例,基于3DEC离散元软件,对地下水封气库巷道交叉连接处进行分析,探明了交叉部位围岩应力分布、变形特征以及支护结构空间变形特征。模拟结果表明:较差围岩工况下交叉巷道连接处不能实现围岩自稳,需加强相关工况的支护措施;交叉巷道开挖潜在危险区多处于巷道拱底、拱顶与巷道交接部位的局部,交叉部位与施工巷道拱肩逐渐形成贯通破坏区,应注意加强支护。
岩溶区的桥梁桩基,由于岩体的岩性不同,溶洞的发展、发育情况不同(如:溶洞数量、形状、尺寸、位置的随机性及多样性),造成施工中事故较多。针对遇到的施工事故进行针对性处治,有助于快速有效地解决桩基施工中的问题。
云南藏族民居的发展在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造技术等方面较为成熟,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整理与总结了云南藏族民居建造材料及工具的准备、房屋选址、地基制作、墙体砌筑、梁柱楼面制作以及修缮维护的工序及做法。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做法及建议,为探索云南藏族民居建造及修缮标准化建设提供借鉴意义和价值。
基于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ANSYS/LS-DYNA建立大直径桥墩基础模型,模拟了水下桥墩基础分区爆破开挖过程,对基础岩体损伤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随着爆破开挖的分步进行,地基的损伤范围也逐渐向外和向下扩展;距离开挖区越近的点,累计损伤次数越多,损伤程度越大,而距离爆区较远的点,损伤累积次数较少,最终损伤程度也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