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风采
一位出生于“六一”儿童节的女生,弹指间走进耄耋之年。郭淑珍,2007年底荣膺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的同时,她的两所母校又为这个80高龄的学生,送上两份意义特殊的贺礼,中央音乐学院第七届音乐节,请出她来担当主角,郭教授80华诞暨从乐从教60周年系列活动,将校园内外鼓动得如大节庆一般红火;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院长T·A·阿里汉诺夫教授亲笔签名的荣誉证书:“我们永远为在莫斯科、在母校的墙上能看到您的名字而感到骄傲!”并授予郭淑珍一枚金光闪闪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奠基者尼古拉·格里戈里耶维奇·鲁宾斯坦纪念勋章。
许多人一提起郭淑珍,总有些“谈虎色变”的感觉。“老太太,厉害呀!”一声拖长音、加重音的“害”字,混杂了多少误读的意味?从25岁毕业留校任教、翌年赴前苏联留学5年后归国继续就职于母校算起,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辛勤的园丁为国家培养了多少优秀的声乐人才?单说在2007年12月里那4场系列音乐会上,郭淑珍最早的学生、74岁的歌唱家方初善还能上台,载歌载舞为恩师和观众献艺;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张立平,如今在英国科文特皇家歌剧院挂头牌;王秀芬、潘淑珍、韩芝萍、幺红、吴碧霞、孙媛媛、柯绿娃等,哪个不位居中国女高音第一方阵,哪个没在国际国内赛场荣誉加身。郭淑珍门下的吴艳彧和孙砾、学生孟玲的学生王宏伟、刘和刚……厉害的老太太教学水准同样厉害!
这位厉害的老太太,同她的学生相处情同母女或母子。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副教授孙东方回忆,当初她进校学声乐,走进了“死胡同”,所有的老师都已经放弃她,系里准备说服她转专业主修视唱练耳。这时郭淑珍站出来说,让我来试一试,教教看。在郭教授经心调教下,被判处“死刑”的孙东方“死而复生”,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
新华社资深记者潘荻曾采写报道“郭淑珍运用科学发声的训练方法,挽救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名满华夏的广州军区歌舞团原女高音独唱演员邓韵”的事迹。当年的花腔女高音邓韵,歌唱事业如日中天红极一时,在耳边一片赞誉声中,郭淑珍敏锐地发现她演唱中的问题大胆提出,邓韵应该改声部,她将是位非常富有特色的女中音。这件事曾引起极大震动,一个花腔女高音唱得好好的,怎么就成了女中音了?师生二人顶着非常重的压力,最后实现了邓韵最早登上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演唱的梦想!邓韵无数次满怀感恩的心情说:“如果不是郭老师让我改唱女中音,我早就消逝在舞台上了,根本不可能唱歌剧,更不可能到国外去演歌剧”。
郭淑珍教授针对发生在邓韵身上的、也是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精心撰写了一篇《声部确定及训练的科学》,该论文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声乐教学表面看似乎完全是感觉教学,实际上它是一门科学”。郭淑珍提出,人人都是“独特的乐器”,声乐教师不仅需要研究教学对象不同的生理状况,同样也要了解每个对象不同的心理素质和特点,最终才能谈到因材施教。“许多教师和歌唱家认识不到声部问题是多么至关重要,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它关系到歌唱演员的艺术生命。不少演员、甚至是很有成就的演员都因为声部问题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有些演员因为及时得到教师纠正,最终走出误区,获得新生,并取得显著的成绩”。郭燕愉、陆薇、孙媛媛、夏衡、王燕、赵劲松等,经郭教授及时纠正声部并施以科学方法训练,目前均活跃于海内外舞台。
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院长以《要培养出真正有文化的中国音乐家》为题,述评郭淑珍中国作品演唱和教学。他认为,郭淑珍在中国作品的演唱和教学上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具体的教学措施值得重视。王次炤充满感情地回忆,30多年前,当他还是一名兵团战士的时候,有一天,营部的大喇叭响起了郭淑珍演唱的《黄河怨》,他和他的战友围在架着大喇叭的树下,含着眼泪默默地静听……。郭淑珍的《黄河怨》,堪称一座迄今无人超越的艺术巅峰。后来王次炤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再后来毕业留校执教、就任院长。在他主持工作期间,学校面临众多变革和发展的机遇,郭淑珍是“最尽力最无私的支持者之一”。
在中央音乐学院从事声乐教学半个世纪,郭淑珍的师友同侪有的作古、有的告老。还在教学、还在干事、还在歌唱的如她者还有几人?在庆贺系列音乐会桃李芬芳的舞台上,80高龄的郭淑珍一袭粉红纱裙步履轻盈款款登场。如瀑掌声表达着人们对这位全国优秀教师、“金钟奖”终生荣誉获得者真诚的祝福与敬仰。郭淑珍感言:“我自学生时代至今,可以说都是在音乐学院度过的。对于这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的中央音乐学院充满了无限依恋之情。她是我内心深处的一方净土、一片绿洲,是我愿为终身奉献与守护的音乐圣殿,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珍藏在教授内心深处的两句话,一句是“情难了”;一句是“恩难报”。最令人为之动容的是老人乐呵呵地说:“现在八十、九十岁的人都算小弟弟小妹妹,我就照着一百二十岁活吧!”这句话犹如冬日一般,听得人心里热乎乎暖洋洋的。■
一位出生于“六一”儿童节的女生,弹指间走进耄耋之年。郭淑珍,2007年底荣膺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的同时,她的两所母校又为这个80高龄的学生,送上两份意义特殊的贺礼,中央音乐学院第七届音乐节,请出她来担当主角,郭教授80华诞暨从乐从教60周年系列活动,将校园内外鼓动得如大节庆一般红火;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院长T·A·阿里汉诺夫教授亲笔签名的荣誉证书:“我们永远为在莫斯科、在母校的墙上能看到您的名字而感到骄傲!”并授予郭淑珍一枚金光闪闪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奠基者尼古拉·格里戈里耶维奇·鲁宾斯坦纪念勋章。
许多人一提起郭淑珍,总有些“谈虎色变”的感觉。“老太太,厉害呀!”一声拖长音、加重音的“害”字,混杂了多少误读的意味?从25岁毕业留校任教、翌年赴前苏联留学5年后归国继续就职于母校算起,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辛勤的园丁为国家培养了多少优秀的声乐人才?单说在2007年12月里那4场系列音乐会上,郭淑珍最早的学生、74岁的歌唱家方初善还能上台,载歌载舞为恩师和观众献艺;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张立平,如今在英国科文特皇家歌剧院挂头牌;王秀芬、潘淑珍、韩芝萍、幺红、吴碧霞、孙媛媛、柯绿娃等,哪个不位居中国女高音第一方阵,哪个没在国际国内赛场荣誉加身。郭淑珍门下的吴艳彧和孙砾、学生孟玲的学生王宏伟、刘和刚……厉害的老太太教学水准同样厉害!
这位厉害的老太太,同她的学生相处情同母女或母子。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副教授孙东方回忆,当初她进校学声乐,走进了“死胡同”,所有的老师都已经放弃她,系里准备说服她转专业主修视唱练耳。这时郭淑珍站出来说,让我来试一试,教教看。在郭教授经心调教下,被判处“死刑”的孙东方“死而复生”,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
新华社资深记者潘荻曾采写报道“郭淑珍运用科学发声的训练方法,挽救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名满华夏的广州军区歌舞团原女高音独唱演员邓韵”的事迹。当年的花腔女高音邓韵,歌唱事业如日中天红极一时,在耳边一片赞誉声中,郭淑珍敏锐地发现她演唱中的问题大胆提出,邓韵应该改声部,她将是位非常富有特色的女中音。这件事曾引起极大震动,一个花腔女高音唱得好好的,怎么就成了女中音了?师生二人顶着非常重的压力,最后实现了邓韵最早登上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演唱的梦想!邓韵无数次满怀感恩的心情说:“如果不是郭老师让我改唱女中音,我早就消逝在舞台上了,根本不可能唱歌剧,更不可能到国外去演歌剧”。
郭淑珍教授针对发生在邓韵身上的、也是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精心撰写了一篇《声部确定及训练的科学》,该论文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声乐教学表面看似乎完全是感觉教学,实际上它是一门科学”。郭淑珍提出,人人都是“独特的乐器”,声乐教师不仅需要研究教学对象不同的生理状况,同样也要了解每个对象不同的心理素质和特点,最终才能谈到因材施教。“许多教师和歌唱家认识不到声部问题是多么至关重要,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它关系到歌唱演员的艺术生命。不少演员、甚至是很有成就的演员都因为声部问题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有些演员因为及时得到教师纠正,最终走出误区,获得新生,并取得显著的成绩”。郭燕愉、陆薇、孙媛媛、夏衡、王燕、赵劲松等,经郭教授及时纠正声部并施以科学方法训练,目前均活跃于海内外舞台。
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院长以《要培养出真正有文化的中国音乐家》为题,述评郭淑珍中国作品演唱和教学。他认为,郭淑珍在中国作品的演唱和教学上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具体的教学措施值得重视。王次炤充满感情地回忆,30多年前,当他还是一名兵团战士的时候,有一天,营部的大喇叭响起了郭淑珍演唱的《黄河怨》,他和他的战友围在架着大喇叭的树下,含着眼泪默默地静听……。郭淑珍的《黄河怨》,堪称一座迄今无人超越的艺术巅峰。后来王次炤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再后来毕业留校执教、就任院长。在他主持工作期间,学校面临众多变革和发展的机遇,郭淑珍是“最尽力最无私的支持者之一”。
在中央音乐学院从事声乐教学半个世纪,郭淑珍的师友同侪有的作古、有的告老。还在教学、还在干事、还在歌唱的如她者还有几人?在庆贺系列音乐会桃李芬芳的舞台上,80高龄的郭淑珍一袭粉红纱裙步履轻盈款款登场。如瀑掌声表达着人们对这位全国优秀教师、“金钟奖”终生荣誉获得者真诚的祝福与敬仰。郭淑珍感言:“我自学生时代至今,可以说都是在音乐学院度过的。对于这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的中央音乐学院充满了无限依恋之情。她是我内心深处的一方净土、一片绿洲,是我愿为终身奉献与守护的音乐圣殿,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珍藏在教授内心深处的两句话,一句是“情难了”;一句是“恩难报”。最令人为之动容的是老人乐呵呵地说:“现在八十、九十岁的人都算小弟弟小妹妹,我就照着一百二十岁活吧!”这句话犹如冬日一般,听得人心里热乎乎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