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育部43号令视阈下,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幸福感提升路径,希望可以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 键 词] 教育部43号令;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06-0014-02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员,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引导,辅导员针对学生日常政治思想进行分析和考虑,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开展资助、评优评奖、招生就业等方面。由于辅导员角色和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工作内容多、工作时间长、晋升通道不明确等各种因素,辅导员在工作中身心均承受着巨大压力,因此部分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缺失的现象。本文旨在教育部43号令视阈下,以G高校为例,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幸福感路径提升,希望可以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职业幸福感内涵
幸福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内心上的满足,内心感受到积极愉快的氛围,由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与外界因素进行结合,形成一种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心理状态。职业幸福感是人在参与工作当中对自身工作表现作出的评价。一般情况下,职业幸福感是职业人员情感上对工作的认可以及内心工作的动力。{2}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就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能够积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内心感到满足和成就,同时辅导员也满足于目前工作状态和工作动力。{3}。本文主要借鉴以上观点,把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界定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心理的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包括对工作性质的满意度、生活状况和情感需求等方面的满意度。
二、G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
G高校属于贵州省一所新成立的理工科二本院校,成立时间较短,目前该高校有专职辅导员50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37名。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年龄普遍在28~35岁。辅导员分配在不同的学院当中,对学生的日常工作安排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加强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笔者通过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在与辅导员访谈的过程中,大多数辅导员对自身的工作任务表示压力大,同时薪资待遇不能够与工作任务形成对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内容烦琐,工作强度大
G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比较多,涉及思政教育、学风建设、学生党建、心理健康、资助、评优评奖、招生就业、寝室文化、征兵、安全、班级管理与班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辅导员还需要对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和工作进行指导和处理。因为校区是新成立的理工科二本院校,对辅导员工作有着很高的要求,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内容比较多,工作内容烦琐,在工作过程当中,辅导员不能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职责,校领导也没有对辅导员工作予以培训和引导,所以大部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当中只能够不断摸索前进。
大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烦琐,多个部门同时指示辅导员开展工作,辅导员自我感觉工作认可度不高,地位较低。另外,辅导员职业规划不像专任教师那样清晰,该校辅导员表示和专任教师相对比,辅导员除了每天的工作之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搞自身的科研,这导致辅导员的职称上升比较困难,工资待遇比较低。除此之外,辅导员需要对学生的日常工作进行安排和分配,所以没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学习和培训,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中失去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身份没有强烈的认同感,幸福感比较低。
(二)辅导员现有管理机制不完善
辅导员不仅要执行二级学院管理制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还需要接受学校其他部门领导的行政例会,这给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和困难。并且学校也没有对辅导员未来的工作规划进行明确的规定,辅导员的岗位晋升和转岗条件不明确,虽然学校也加强了对学术和申报课题的研究和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予以更多关注,但是又要求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学生管理工作当中,不少辅导员不能够积极适应自身工作。校区当中还有部分辅导员教师职称评定存在问题,大部分辅导员因为课时量没有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不能够对辅导员进行职称评定,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使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渐下降,幸福感降低,工作士气下降。
大部分辅导员表示职业幸福感出现偏低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由于新建院校缺乏老带新,工作中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导致重复工作、无效工作等,从而产生挫败感,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烦琐,工作前景不容乐观,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从而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不平衡心理,工作兴趣逐渐降低,从而对工作效率有消极影响。进一步影响辅导员自我价值感的实现,因此,现阶段,G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处于较低状态。
三、教育部43号令视阈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路径探索
(一)教育部43号令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新要求
1.43号令更加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和身份
在该项规定当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辅导员应当将自身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学生人才培养研究中,与学生积极沟通和交流;同时在第三条当中也将立德树人作为辅导员评定的要求。辅导员在工作过程当中,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正确认识明确到自身工作要求当中,要求辅导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和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良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这项规定的研究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引导作用,这项规定也为辅导员的未来职业规划提供了良好条件。 2.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是最终目标
在辅导员招聘和考核规定当中,43号令也对辅导员的组成人员进行明确规定,要求青年教师晋升至少能够担任辅导员一年以上经验,并且达到考核标准。兼职辅导员的工作量应按照专业辅导人员的1/3进行考核。在这项规定当中还明确指出,院党委需要对辅导员的管理和考核进行监督,加强校院领导的双重管理。43号令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对招聘辅导员的标准和考核进行规划,明确提出国家和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培训结构体系,辅导员每年需要参加至少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五年需要参加国家或省级的培训制度,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让辅导员在基层工作当中发挥自身效用,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能力提升提供良好条件。
(二)教育部43号令视阈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路径探索
1.平衡辅导员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
按照这项号令的要求和标准为规定的学生配备辅导员,这不仅能够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还能够让辅导员在繁琐的工作当中有缓解之力,为辅导员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还能够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辅导员可以对工作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可以实行线上办公,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加强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成长以及思想教育方面的发言权。辅导员在工作过程当中要保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减少形式主义的检查,对辅导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对辅导员的职务晋升和评定提供竞争平台。对辅导员工作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缓解,关注辅导员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激发辅导员在工作当中的积极性,为辅导员工作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辅导员工作提高职业幸福感。
2.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高等院校应当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认可,为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配备系统性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让辅导员对自身工作有清楚的认知,保证辅导员能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发挥作用,为学生的日后学习和生活进行引导,同时,辅导员也能够对自身职业产生认可。在辅导员从事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应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针对各种现象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辅导员应当对自身的工作范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明确自身岗位职责,让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身价值。首先,辅导人员应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教学,但是要与专业化教师进行区分。其次,辅导员需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管理,但是应与行政人员进行区分。辅导员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但是协调性的工作也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所以高校应对辅导员职责和工作范围进行明确规定,建立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3.加强对辅导员的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指从事一份工作人员能够在自身工作岗位当中感受到幸福,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学校也应对辅导员的职业进行综合化培训,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沟通,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舉例说明,关于与学生沟通技巧和学生心理咨询技巧等方面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定期安排辅导人员与周围院校沟通,与其他领导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也能够对自身的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减少工作当中的失误,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4.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步伐
对辅导员工作中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引导,帮助辅导员树立崇高的思想和职业意识,加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让辅导员积极地投入自身工作当中。鼓励辅导员考取职业证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并且允许辅导员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扩展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高等院校也需要对辅导员的流动进行明确规定,根据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表现,让辅导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锻炼,提高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辅导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当中也能够开阔视野,加强与周围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集体中感受到幸福,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袁海燕,朱亮.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有效途径[J].科教理论,2018(5).
[2]张淑贞.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J].广西教育,2018(3).
[3]吴彬.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
[4]徐海波.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0).
[5]欧海燕.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自我提升[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1).
[6]王丽云.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
编辑 张 慧
①基金项目:贵州理工学院学生工作专项研究校级课题“教育部43号令视阈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幸福感提升探究”成果之一。
{2}袁海燕,朱亮:《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有效途径》,《科教理论》2018年第5期。
{3}张淑贞:《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广西教育》2018年第3期。
作者简介:顾英(1985—),女,汉族,贵州毕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关 键 词] 教育部43号令;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06-0014-02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员,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引导,辅导员针对学生日常政治思想进行分析和考虑,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开展资助、评优评奖、招生就业等方面。由于辅导员角色和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工作内容多、工作时间长、晋升通道不明确等各种因素,辅导员在工作中身心均承受着巨大压力,因此部分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缺失的现象。本文旨在教育部43号令视阈下,以G高校为例,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幸福感路径提升,希望可以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职业幸福感内涵
幸福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内心上的满足,内心感受到积极愉快的氛围,由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与外界因素进行结合,形成一种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心理状态。职业幸福感是人在参与工作当中对自身工作表现作出的评价。一般情况下,职业幸福感是职业人员情感上对工作的认可以及内心工作的动力。{2}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就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能够积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内心感到满足和成就,同时辅导员也满足于目前工作状态和工作动力。{3}。本文主要借鉴以上观点,把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界定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心理的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包括对工作性质的满意度、生活状况和情感需求等方面的满意度。
二、G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
G高校属于贵州省一所新成立的理工科二本院校,成立时间较短,目前该高校有专职辅导员50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37名。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年龄普遍在28~35岁。辅导员分配在不同的学院当中,对学生的日常工作安排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加强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笔者通过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在与辅导员访谈的过程中,大多数辅导员对自身的工作任务表示压力大,同时薪资待遇不能够与工作任务形成对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内容烦琐,工作强度大
G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比较多,涉及思政教育、学风建设、学生党建、心理健康、资助、评优评奖、招生就业、寝室文化、征兵、安全、班级管理与班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辅导员还需要对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和工作进行指导和处理。因为校区是新成立的理工科二本院校,对辅导员工作有着很高的要求,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内容比较多,工作内容烦琐,在工作过程当中,辅导员不能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职责,校领导也没有对辅导员工作予以培训和引导,所以大部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当中只能够不断摸索前进。
大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烦琐,多个部门同时指示辅导员开展工作,辅导员自我感觉工作认可度不高,地位较低。另外,辅导员职业规划不像专任教师那样清晰,该校辅导员表示和专任教师相对比,辅导员除了每天的工作之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搞自身的科研,这导致辅导员的职称上升比较困难,工资待遇比较低。除此之外,辅导员需要对学生的日常工作进行安排和分配,所以没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学习和培训,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中失去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身份没有强烈的认同感,幸福感比较低。
(二)辅导员现有管理机制不完善
辅导员不仅要执行二级学院管理制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还需要接受学校其他部门领导的行政例会,这给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和困难。并且学校也没有对辅导员未来的工作规划进行明确的规定,辅导员的岗位晋升和转岗条件不明确,虽然学校也加强了对学术和申报课题的研究和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予以更多关注,但是又要求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学生管理工作当中,不少辅导员不能够积极适应自身工作。校区当中还有部分辅导员教师职称评定存在问题,大部分辅导员因为课时量没有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不能够对辅导员进行职称评定,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使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渐下降,幸福感降低,工作士气下降。
大部分辅导员表示职业幸福感出现偏低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由于新建院校缺乏老带新,工作中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导致重复工作、无效工作等,从而产生挫败感,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烦琐,工作前景不容乐观,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从而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不平衡心理,工作兴趣逐渐降低,从而对工作效率有消极影响。进一步影响辅导员自我价值感的实现,因此,现阶段,G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处于较低状态。
三、教育部43号令视阈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路径探索
(一)教育部43号令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新要求
1.43号令更加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和身份
在该项规定当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辅导员应当将自身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学生人才培养研究中,与学生积极沟通和交流;同时在第三条当中也将立德树人作为辅导员评定的要求。辅导员在工作过程当中,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正确认识明确到自身工作要求当中,要求辅导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和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良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这项规定的研究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引导作用,这项规定也为辅导员的未来职业规划提供了良好条件。 2.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是最终目标
在辅导员招聘和考核规定当中,43号令也对辅导员的组成人员进行明确规定,要求青年教师晋升至少能够担任辅导员一年以上经验,并且达到考核标准。兼职辅导员的工作量应按照专业辅导人员的1/3进行考核。在这项规定当中还明确指出,院党委需要对辅导员的管理和考核进行监督,加强校院领导的双重管理。43号令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对招聘辅导员的标准和考核进行规划,明确提出国家和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培训结构体系,辅导员每年需要参加至少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五年需要参加国家或省级的培训制度,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让辅导员在基层工作当中发挥自身效用,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能力提升提供良好条件。
(二)教育部43号令视阈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路径探索
1.平衡辅导员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
按照这项号令的要求和标准为规定的学生配备辅导员,这不仅能够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还能够让辅导员在繁琐的工作当中有缓解之力,为辅导员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还能够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辅导员可以对工作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可以实行线上办公,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加强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成长以及思想教育方面的发言权。辅导员在工作过程当中要保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减少形式主义的检查,对辅导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对辅导员的职务晋升和评定提供竞争平台。对辅导员工作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缓解,关注辅导员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激发辅导员在工作当中的积极性,为辅导员工作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辅导员工作提高职业幸福感。
2.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高等院校应当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认可,为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配备系统性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让辅导员对自身工作有清楚的认知,保证辅导员能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发挥作用,为学生的日后学习和生活进行引导,同时,辅导员也能够对自身职业产生认可。在辅导员从事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应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针对各种现象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辅导员应当对自身的工作范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明确自身岗位职责,让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身价值。首先,辅导人员应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教学,但是要与专业化教师进行区分。其次,辅导员需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管理,但是应与行政人员进行区分。辅导员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但是协调性的工作也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所以高校应对辅导员职责和工作范围进行明确规定,建立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3.加强对辅导员的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指从事一份工作人员能够在自身工作岗位当中感受到幸福,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学校也应对辅导员的职业进行综合化培训,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沟通,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舉例说明,关于与学生沟通技巧和学生心理咨询技巧等方面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定期安排辅导人员与周围院校沟通,与其他领导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也能够对自身的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减少工作当中的失误,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4.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步伐
对辅导员工作中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引导,帮助辅导员树立崇高的思想和职业意识,加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让辅导员积极地投入自身工作当中。鼓励辅导员考取职业证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并且允许辅导员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扩展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高等院校也需要对辅导员的流动进行明确规定,根据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表现,让辅导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锻炼,提高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辅导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当中也能够开阔视野,加强与周围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集体中感受到幸福,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袁海燕,朱亮.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有效途径[J].科教理论,2018(5).
[2]张淑贞.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J].广西教育,2018(3).
[3]吴彬.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
[4]徐海波.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0).
[5]欧海燕.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自我提升[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1).
[6]王丽云.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
编辑 张 慧
①基金项目:贵州理工学院学生工作专项研究校级课题“教育部43号令视阈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幸福感提升探究”成果之一。
{2}袁海燕,朱亮:《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有效途径》,《科教理论》2018年第5期。
{3}张淑贞:《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广西教育》2018年第3期。
作者简介:顾英(1985—),女,汉族,贵州毕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