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创新意识”正式列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土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展开想象、实践操作、发散思维多种方式途径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146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只会背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乘法口诀和解答数学试题的知识型、应试型的人,而是要培养具有一定数学素养、综合素质和具有广泛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数学课堂中培养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创新意识即是具有创造性的意识,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产生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获得创造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强化创新教育的思想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强烈的事业心与奉献精神、渊博的知识,更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很高的创造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做的不是给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而是为他们创新意识的发展培育适宜的土壤,创造宽松的条件,让学生去思考。实际教学中,我在教学估算这一内容时,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估算,可以大估,也可以小估,还可以大估和小估结合估等等,通过这些不同的估算方法,让学生去比较和鉴别那种估算方法最接近准确数,用估算的方法怎样来判断取值范围等,这样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光是要估出结果,还要思考那种方法最接近准确值。
在培养创新意识中还要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创新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如:2个4相加是多少?为什么是4×2而不是2+4;2与4相乘为什么要写成2×4不能写成2+4等等, 思维就是从问题开始的,要多问为什么?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创新思维的最终目的
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如:
1.阅读能力的培养
数学阅读也是上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书上的概念、公式、例题,每一道题目的意思都需要阅读。当然,在读中要要求学生在读中去悟,特别是抓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是数学阅读的重要环节。学生错题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没有读懂题的意思而导致出错。比如:题中要求最大填几?有些同学没有注意理解最大两个字而出错。在问题中要求大约是多少?至少是多少?等等,如果学生不认真去阅读就很容易出错。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光是会做题,还要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如果每天可以收496千克苹果,问第三季度大约可以收多少千克的苹果?学生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生1:500×3=1500(人),生2:500×9=4500(人),生3:500×90=45000(人)。这道题的关键是要读懂第三季度是什么意思,第三季度理是哪几个月?题目告诉的是每天收的苹果数量,所以还要知道第三季度一共有多少天。这就要求学生要读懂题目意思,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
2.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也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很多时候学生会做题,但不一定会说,如果学生会用语言表达,那一定会做题。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一道思考题时,出示题:“小明,小红同样多,小明给小红送1个,问谁多,多几个?”接着让学生读题,理解題目意思,并不急于讲解这道题的算法,而是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如何想办法解决这道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小红多,多2个。
生2:小红多,多1个。
这时学生七嘴八舌开始争论起来,有的认为多1个,有的认为多2个。
我就举手的方式,认为多1个举出1根手指,认为是多2的举出2根手指,认为多1的比认为多2的稍微多了一些,我就分别各抽一个同学作代表上讲台上来讲理由。
郑加晔认为多2个,彭睿认为是多1个。彭睿说:小明给小红1个,所以就多1个了。这时郑加晔就说:不对,是多2个,打个比方,我现在14个,你现在也是14个,我们俩同样多、我给你1个,你就是15个,我只有13个了,你不是比我多2个吗?这时,彭睿就说,我现在懂了,同学们都响起了掌声。我接着问,那你们现在认为是多1个还是2个?这时同学们都说是多2个。这时,我又接着问?如果小明送给小红2个,谁多?又多几个?这时一个学生就说道:小红多。多4个,因为开始送1个就多2个,那现在送2个就应该多4个。接着我又问学生:如果送3个、4个、8个……等等这时学生纷纷举起手,抢着回答。学生的精彩之处,使我顿悟了许多: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学生往往表达出教师可能表达不了的,感悟出教师感悟不到的东西,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新最显著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发散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心理学研究指出,发散思维也称求异功能,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使思考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得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所以,要培养学生质疑、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工程问题后,我会出:一套数学书分上下两册,王老师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王老师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数学书?这样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去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类似的题目,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除此之外,数学学科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比较归纳能力等。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也是我们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创新思维是学生能力提高的根本,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长营.培养创新意识 提升数学素养,《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6年11期.
[2]许景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小学)2016年08.
[3]吴常云.小学创新意识的培养ul.北京教育,1999.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146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只会背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乘法口诀和解答数学试题的知识型、应试型的人,而是要培养具有一定数学素养、综合素质和具有广泛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数学课堂中培养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创新意识即是具有创造性的意识,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产生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获得创造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强化创新教育的思想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强烈的事业心与奉献精神、渊博的知识,更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很高的创造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做的不是给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而是为他们创新意识的发展培育适宜的土壤,创造宽松的条件,让学生去思考。实际教学中,我在教学估算这一内容时,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估算,可以大估,也可以小估,还可以大估和小估结合估等等,通过这些不同的估算方法,让学生去比较和鉴别那种估算方法最接近准确数,用估算的方法怎样来判断取值范围等,这样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光是要估出结果,还要思考那种方法最接近准确值。
在培养创新意识中还要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创新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如:2个4相加是多少?为什么是4×2而不是2+4;2与4相乘为什么要写成2×4不能写成2+4等等, 思维就是从问题开始的,要多问为什么?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创新思维的最终目的
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如:
1.阅读能力的培养
数学阅读也是上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书上的概念、公式、例题,每一道题目的意思都需要阅读。当然,在读中要要求学生在读中去悟,特别是抓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是数学阅读的重要环节。学生错题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没有读懂题的意思而导致出错。比如:题中要求最大填几?有些同学没有注意理解最大两个字而出错。在问题中要求大约是多少?至少是多少?等等,如果学生不认真去阅读就很容易出错。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光是会做题,还要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如果每天可以收496千克苹果,问第三季度大约可以收多少千克的苹果?学生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生1:500×3=1500(人),生2:500×9=4500(人),生3:500×90=45000(人)。这道题的关键是要读懂第三季度是什么意思,第三季度理是哪几个月?题目告诉的是每天收的苹果数量,所以还要知道第三季度一共有多少天。这就要求学生要读懂题目意思,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
2.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也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很多时候学生会做题,但不一定会说,如果学生会用语言表达,那一定会做题。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一道思考题时,出示题:“小明,小红同样多,小明给小红送1个,问谁多,多几个?”接着让学生读题,理解題目意思,并不急于讲解这道题的算法,而是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如何想办法解决这道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小红多,多2个。
生2:小红多,多1个。
这时学生七嘴八舌开始争论起来,有的认为多1个,有的认为多2个。
我就举手的方式,认为多1个举出1根手指,认为是多2的举出2根手指,认为多1的比认为多2的稍微多了一些,我就分别各抽一个同学作代表上讲台上来讲理由。
郑加晔认为多2个,彭睿认为是多1个。彭睿说:小明给小红1个,所以就多1个了。这时郑加晔就说:不对,是多2个,打个比方,我现在14个,你现在也是14个,我们俩同样多、我给你1个,你就是15个,我只有13个了,你不是比我多2个吗?这时,彭睿就说,我现在懂了,同学们都响起了掌声。我接着问,那你们现在认为是多1个还是2个?这时同学们都说是多2个。这时,我又接着问?如果小明送给小红2个,谁多?又多几个?这时一个学生就说道:小红多。多4个,因为开始送1个就多2个,那现在送2个就应该多4个。接着我又问学生:如果送3个、4个、8个……等等这时学生纷纷举起手,抢着回答。学生的精彩之处,使我顿悟了许多: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学生往往表达出教师可能表达不了的,感悟出教师感悟不到的东西,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新最显著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发散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心理学研究指出,发散思维也称求异功能,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使思考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得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所以,要培养学生质疑、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工程问题后,我会出:一套数学书分上下两册,王老师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王老师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数学书?这样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去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类似的题目,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除此之外,数学学科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比较归纳能力等。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也是我们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创新思维是学生能力提高的根本,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长营.培养创新意识 提升数学素养,《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6年11期.
[2]许景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小学)2016年08.
[3]吴常云.小学创新意识的培养ul.北京教育,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