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诺模图(Nomogram)模型预测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患者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且接受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的158例患者。随访12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再出血。分析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构建诺模图模型,比较其与Child分级、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和肝静脉压力梯
【机 构】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诺模图(Nomogram)模型预测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患者胃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且接受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的158例患者。随访12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再出血。分析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构建诺模图模型,比较其与Child分级、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预测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准确性。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
结果随访中,在内镜下治疗后2、6和12个月分别出现再出血18例(11.4%)、37例(23.4%)和49例(31.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酒精性肝硬化、糖尿病、Child-Pugh分级(A级与B或C级)、CTA腔外血管(有与无)、HVPG(<16 mmHg与≥16 mmHg,1 mmHg=0.133 kPa)、门脉系统广泛栓塞、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胃静脉曲张2型、组织黏合剂注射点(≤3点与>3点)和组织黏合剂注射量(≤3 mL与>3 mL)均为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HR=0.575、2.018、1.562、3.433、2.945、1.859、2.743、0.324、1.840、1.477、1.716,95%CI 0.305~1.084、0.902~4.514、0.814~2.792、1.753~6.724、1.663~5.217、1.012~3.415、0.852~8.830、0.079~1.335、1.012~3.317、0.839~2.602、0.935~3.152,P均<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CTA腔外血管和HVPG均为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65、2.886、2.095,95%CI 1.339~5.300、1.580~5.271、1.099~3.995,P均<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Child-Pugh分级(A级与B或C级)、CTA腔外血管(有与无)和HVPG(<16 mmHg与≥16 mmHg)均能有效预测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1年累积未再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Child-Pugh分级、CTA腔外血管和HVPG(<16 mmHg与≥16 mmHg)的模型可能比Child-Pugh分级和HVPG有更好的预测价值(AUC=0.746、0.673和0.585,95%CI 0.662~0.829、0.583~0.762和0.486~0.683,P<0.01、P=0.001、P=0.089)。根据诺模图评分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结果显示诺模图可以有效区分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高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CTA腔外血管、HVPG和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基于此3项指标建立的诺模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可能优于Child-Pugh分级和HVPG。
其他文献
无创产前检测(NIPT)是相对于侵入性产前诊断而言,无穿刺相关流产、感染等风险的产前筛查技术,很多学者及专业杂志均呼吁用游离DNA(cf-DNA)检测来描述通过母体血清中cf-DNA测序或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筛查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应强调在孕妇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可以有指征地选用cf-DNA检测进行产前筛查;在明确合理的成本-效益比前,不推荐在低风险孕妇中常规开展cf-DNA检测,并规范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均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既往的研究显示,两者在患病风险、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疾病进展及转归上相互影响、相互关联。AITD通过失衡的激素代谢及异常的免疫调节可能成为介导内异症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并影响内异症患者的正常月经及受孕;同时,内异症可能作为AITD,尤其是Graves病的高危因素,增加后者的发病及恶变风险。本文对两者之间可能
目的通过分析孕妇外周血游离DNA(cf-DNA)检测结果的随访资料及相关的妊娠结局,评估cf-DNA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进行cf-DNA检测的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孕妇的一般情况、cf-DNA检测结果及随访结果。并分析cf-DNA检测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13三体)高风险和低风险孕妇的妊娠结局,评价cf-D
自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迅速流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一旦出现疑似和确诊的孕产妇,分娩则是妇产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把控分娩时机、剖宫产术指征;如何准备分娩房间,做好分娩期感染的防护;如何选择麻醉方式;如何做好早期新生儿的管理等,这些都是妇产科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经过征求多位武汉市的、在一线处理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孕产妇的产科专家的意见,依据武汉的经验,提出了针对这些问
目的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SIS)补片植入兔膀胱阴道间隙的转归,探讨SIS补片在妇科盆底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家兔作为动物模型,16只雌性家兔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即7 d组、30 d组、90 d组和180 d组,每组4只家兔。4组家兔均通过手术方式于膀胱阴道间隙内植入SIS补片,分别于术后7、30、90、180 d处死各组家兔,并同时整块取出补片及其周围的膀胱阴道组织。标本均制成蜡块后切片,采
中国15~24岁青少年占总人口的17.1%,由于初次性行为的年龄提前,而结婚、生育的年龄后移,使青少年人群一旦发生非意愿妊娠,多以人工流产为结局。为避免人工流产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特制定《青少年避孕服务指南》,以促进青少年知情选择和持续使用高效避孕方法,有效避免非意愿妊娠。本指南建议由专门的医疗机构和接受过培训的服务提供者,遵循不歧视、保密和知情同意的原则,按照本指南建议的服务流程向青少年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胎儿颈部透明层(NT)厚度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妊娠早期胎儿NT厚度测量的单胎孕妇,共4 958例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进行妊娠早期胎儿结构超声筛查、妊娠早期血清学筛查、妊娠中期超声筛查及对新生儿出生后28 d的体格检查。根据妊娠早期超声筛查的结果,分为胎儿NT增厚(≥3.0 mm)者167例与NT厚度正常者4 79
本文通过联合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二代测序(NGS)、荧光定量PCR技术和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等方法,确诊了1例MLPA结果为阴性而NGS提示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基因第19外显子部分区域缺失突变导致的DMD先证者,并对该家系进行了产前诊断,胎儿为突变携带者。提示,DMD家系产前诊断MLPA结果为阴性时需谨慎,多种方法联合的检测及分析可提高DMD基因罕见突变的检出率,为遗传咨询和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ESC)因其恶性度高,近年来受到极大重视,然而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足,且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死亡率高,预后差,因此,明确ESC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精确分期、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复习国内外关于ESC发病起源的研究结果,提出两种假设,即子宫内膜起源学说和输卵管起源学说,并论述两种学说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探索ESC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感染流行,湖北省各医疗机构时有接诊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及确诊病例,不同孕期均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气促、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病例以腹泻为首要表现,后续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肺部CT呈病毒样肺炎表现。孕产妇是该病毒的易感人群,一旦感染病情进展快,尤其是中晚期妊娠易演变为重症。为规范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