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亮点,但是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致使其中不少学校被市场淘汰。国家政府、教育部适时地提出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号召。教学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学校工作的中心,如何提高教学管理也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重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教学管理 理念 内涵建设
0 引言
从世界范围看,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增长最快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我国也不例外。自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性的增长点。据统计,仅仅在在1998年到2004年的6年中,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从417所增加到1047所,增幅高达151%。目前,急剧扩大带来的负面效应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重硬轻软”倾向,很多学校管理人员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硬件的建设与管理上,忽视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 内涵建设与高职教育管理的关系
1.1 内涵建设思路
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思路为:实行开放办学,建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坚持、完善“双证书”制度;加强干部、教师、职工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院校长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不
断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
1.2 内涵建设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面对所出现的“重硬轻软”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依赖于内涵建设或软环境的营造。
现代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的核心就应该是“质量、效益”。从微观层面上看,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而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学校的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教学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高职院校最本质最经常的活动,因而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办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2 高等職业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归类学历教育,由教育部高教司负责;教育部下设高教司,负责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与协调。
在高职教育方面,统筹规划高职院校和办学机构,制定高职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指导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改革,负责高职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在职业教育与培训证书管理方面,教育部高教司仅负责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管理,而职业资格证书则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并且,两者不存在任何关系。这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分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证书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健康发展。
2.2 我国高职教育的投资体制是多元化的。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已基本形成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渠道依法筹集高职教育发展资金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政府投资大致比例少于40%,明显投入偏低。非国有的高职院校只能依靠学生个人学费及社会资助、捐赠,经费管理缺少有效的激励手段。
2.3 师资力量薄弱。
作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师资现状是十分不乐观的。一方面,可能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太快,师资十分短缺;另一方面,可能是高职教育尚处“婴儿期”,国家要求的“双师型”师资十分匮乏。所以,高职教育的师资管理也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体现在招聘的教师质量缺少必要的资格控制和质量监控手段,在职的教师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相应的业务培训。
2.4 内部管理混乱。
我国高职学院多采用院党委领导下或院党总支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多数高职学院的管理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虽有但不完善,运作虽然有序却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目前,政府也缺乏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使用,各学院虽引进了微机、甚至建立了内部网络参与了部分管理工作,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质量和效率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
2.5 高职教育的教学组织管理效率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管理采用的大都是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封闭式的、全日制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主要是知识的提供者,学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无论是任课教师的安排,还是学习内容、方式、地点、考核办法的选择,学生墓本上处于完全服从的位置。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古板,难以满足部分学时制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由于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不利,大多数学院的学生的注册、学籍管理、课程信息服务等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要在一定的管理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因而,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应当秉持先进的与科学的管理理念。
3 重构教学管理理念
所谓管理,即管理主体在一定环境下以一定的方式对管理对象施加作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或过程。从管理的主体来看,管理一定是有人来实施的;从管理的客体来看,管理的内容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与信息等方面的管理。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管理,人都是管理的核心要素,管理首先是管人,通过管人去管物、管事。
3.1 管理应当以人为本,人是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
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能动性与主动性使人能够进行管理的前提与基础,管理客体中的财与物、时间与空间及信息等相对于人来说是被动的、静止的,因而也是由人来进行控制和掌握的。说到底,管理的问题最终还是体现为对人的管理。
3.1.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以人为本,首先是指管理必须围绕培养合格人才的宗旨来进行。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应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优良的技术应用或高技能型人才。因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应当以人为本,把对人的管理与对人的培养放在第一的位置,应当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3.1.2 高职学院教学管理的以人为本,同时也是指教学管理中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规章的关系。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正确处理管理中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也就是说,应当处理好人与组织的关系。以人为本在处理管理中人与人的关系时所体现就是构建一个和谐的组织。
在处理人与规章的关系时,应当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让组织成员共同遵守、共同执行。
3.2 高职内部管理体制应明确主攻方向,搞好内部管理理念创新。
纵观国内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我们可以从高职教育的研究性、开放性、普适性、连续性等方面着力尝试高职内部管理体制创新。
3.2.1 重视高职教育自身研究,增强学校的研究性。
3.2.2 实现多维多向开放,加强学校的开放性。
3.2.3 建立统一技能标准,完善教育的普适性。
3.2.4 跟踪适应时代发展,重视职业教育的连续性。
4 山东大王职业学院教学理念的实践探索
山东大王职业学院地处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学院始终以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升人的能力为目标;努力实现“依托企业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企业”的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战略。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关键,以下是学院在教学上的特色:
4.1 构建以能力为主线,以素质为核心的职业培养方案。
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各项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都紧紧围绕着职业培养方案进行设计。同时,注意职业培养方案的不断更新,每年定期邀请企业、行业精英、骨干来校座谈,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等实际情况调整职业培养方案,适时的进行更新。
4.2 依托行业办专业,依据企业设职业,根据职业定能力,按照能力设课程的专业设置理念。
学院在各专业设立前的市场调研阶段,积极邀请地区经济中发展较好、相关性较高的企业来校座谈,或者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依靠实际调研的第一手真实资料,制定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中突出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提高学生在地区经济中的适应能力。
4.3 以实训为主轴,文化和专业并行的课程结构的理念。
学院所处的东营开放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合理,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我们积极利用周边企业作为学生实验实训的主基地,利用企业骨干、精英参与对学生的实训指导。在学生日常在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学院充分利用实践机会,每学期定期制定专职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一线生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长期以来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促使我校不断成长壮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我们将更加有力的推动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徐敦楷.《谈基于内涵发展的质量工程建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报》.2007年12月.
[2]赵东升.《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新西部》.2009年第1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 理念 内涵建设
0 引言
从世界范围看,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增长最快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我国也不例外。自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性的增长点。据统计,仅仅在在1998年到2004年的6年中,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从417所增加到1047所,增幅高达151%。目前,急剧扩大带来的负面效应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重硬轻软”倾向,很多学校管理人员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硬件的建设与管理上,忽视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 内涵建设与高职教育管理的关系
1.1 内涵建设思路
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思路为:实行开放办学,建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坚持、完善“双证书”制度;加强干部、教师、职工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院校长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不
断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
1.2 内涵建设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面对所出现的“重硬轻软”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依赖于内涵建设或软环境的营造。
现代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的核心就应该是“质量、效益”。从微观层面上看,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而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学校的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教学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高职院校最本质最经常的活动,因而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办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2 高等職业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归类学历教育,由教育部高教司负责;教育部下设高教司,负责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与协调。
在高职教育方面,统筹规划高职院校和办学机构,制定高职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指导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改革,负责高职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在职业教育与培训证书管理方面,教育部高教司仅负责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管理,而职业资格证书则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并且,两者不存在任何关系。这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分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证书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健康发展。
2.2 我国高职教育的投资体制是多元化的。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已基本形成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渠道依法筹集高职教育发展资金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政府投资大致比例少于40%,明显投入偏低。非国有的高职院校只能依靠学生个人学费及社会资助、捐赠,经费管理缺少有效的激励手段。
2.3 师资力量薄弱。
作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师资现状是十分不乐观的。一方面,可能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太快,师资十分短缺;另一方面,可能是高职教育尚处“婴儿期”,国家要求的“双师型”师资十分匮乏。所以,高职教育的师资管理也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体现在招聘的教师质量缺少必要的资格控制和质量监控手段,在职的教师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相应的业务培训。
2.4 内部管理混乱。
我国高职学院多采用院党委领导下或院党总支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多数高职学院的管理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虽有但不完善,运作虽然有序却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目前,政府也缺乏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使用,各学院虽引进了微机、甚至建立了内部网络参与了部分管理工作,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质量和效率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
2.5 高职教育的教学组织管理效率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管理采用的大都是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封闭式的、全日制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主要是知识的提供者,学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无论是任课教师的安排,还是学习内容、方式、地点、考核办法的选择,学生墓本上处于完全服从的位置。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古板,难以满足部分学时制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由于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不利,大多数学院的学生的注册、学籍管理、课程信息服务等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要在一定的管理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因而,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应当秉持先进的与科学的管理理念。
3 重构教学管理理念
所谓管理,即管理主体在一定环境下以一定的方式对管理对象施加作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或过程。从管理的主体来看,管理一定是有人来实施的;从管理的客体来看,管理的内容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与信息等方面的管理。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管理,人都是管理的核心要素,管理首先是管人,通过管人去管物、管事。
3.1 管理应当以人为本,人是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
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能动性与主动性使人能够进行管理的前提与基础,管理客体中的财与物、时间与空间及信息等相对于人来说是被动的、静止的,因而也是由人来进行控制和掌握的。说到底,管理的问题最终还是体现为对人的管理。
3.1.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以人为本,首先是指管理必须围绕培养合格人才的宗旨来进行。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应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优良的技术应用或高技能型人才。因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应当以人为本,把对人的管理与对人的培养放在第一的位置,应当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3.1.2 高职学院教学管理的以人为本,同时也是指教学管理中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规章的关系。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正确处理管理中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也就是说,应当处理好人与组织的关系。以人为本在处理管理中人与人的关系时所体现就是构建一个和谐的组织。
在处理人与规章的关系时,应当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让组织成员共同遵守、共同执行。
3.2 高职内部管理体制应明确主攻方向,搞好内部管理理念创新。
纵观国内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我们可以从高职教育的研究性、开放性、普适性、连续性等方面着力尝试高职内部管理体制创新。
3.2.1 重视高职教育自身研究,增强学校的研究性。
3.2.2 实现多维多向开放,加强学校的开放性。
3.2.3 建立统一技能标准,完善教育的普适性。
3.2.4 跟踪适应时代发展,重视职业教育的连续性。
4 山东大王职业学院教学理念的实践探索
山东大王职业学院地处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学院始终以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升人的能力为目标;努力实现“依托企业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企业”的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战略。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关键,以下是学院在教学上的特色:
4.1 构建以能力为主线,以素质为核心的职业培养方案。
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各项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都紧紧围绕着职业培养方案进行设计。同时,注意职业培养方案的不断更新,每年定期邀请企业、行业精英、骨干来校座谈,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等实际情况调整职业培养方案,适时的进行更新。
4.2 依托行业办专业,依据企业设职业,根据职业定能力,按照能力设课程的专业设置理念。
学院在各专业设立前的市场调研阶段,积极邀请地区经济中发展较好、相关性较高的企业来校座谈,或者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依靠实际调研的第一手真实资料,制定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中突出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提高学生在地区经济中的适应能力。
4.3 以实训为主轴,文化和专业并行的课程结构的理念。
学院所处的东营开放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合理,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我们积极利用周边企业作为学生实验实训的主基地,利用企业骨干、精英参与对学生的实训指导。在学生日常在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学院充分利用实践机会,每学期定期制定专职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一线生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长期以来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促使我校不断成长壮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我们将更加有力的推动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徐敦楷.《谈基于内涵发展的质量工程建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报》.2007年12月.
[2]赵东升.《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新西部》.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