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断一:出示主题图,请小朋友仔细看图,你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 朵,红花有4个2 朵,)
1.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摆花片,指名学生示范摆。
2.设问:把红花用纸条遮住,这时黄花的朵数比蓝花的朵数怎么样?(多)反过来则少。
3.揭示课题:两个数除了比多少,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倍数关系,这个字读“倍”,兔经理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4.引出“倍”:把2朵蓝花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5.请同桌的小朋友根据老师的提示以及摆的花片互相说一说。
6.刚才黄花和蓝花比,还可以谁跟谁比,你能提一个倍的问题吗/(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学生互提互答)教师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分析:综观此片段,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有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教师讲的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简单机械地重复劳动少了,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在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由思维的“多向散射式”自主探究活动。在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从而得出多种理解倍的方法。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仅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了由过去的“本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片断二:今天兔经理要带我们去一些好玩的地方,有图书馆、餐饮部、儿童乐园俱乐部、小画室等(下发2人合作练习纸)。
1.仔细听清规则:同桌合作完成,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如: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的学习方法,可使用身边的学具,宣布开始!
2.反馈:
▲到图书馆的请举手。
分别指名口答:第一行有几本本子?(3本)
第二行一共有几本?(12本)
第二行有()个()本,第二行的本数是第一行的几倍?(3倍)你是怎样想的?
▲到餐饮部。
先口答,谁和谁比,把谁看成1份(白菜),白菜有(3)棵,3棵为1份,青菜就有这样的几份?谁有办法让大家一下子看清几份,画小棒隔开圈等。
青菜有(4)个(3)棵,所以我们说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4)倍。
▲到儿童乐园玩小棒。
(你们怎样摆小棒,演示)
问:为什么在A中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在B中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5倍?
对学生的每次回答作出积极上进的肯定性评价。
分析:在这片段中,执教老师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形成共识,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数线段的策略和计算方法,有效地渗透了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只是“学生的引路人”,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探路的人”,每当学生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和方法时,教师都不急于作出对与错的评判,而是放手让学生去讨论,甚至争论,通过分析、比较,验证这种观点和方法的可行性、正确性。对于学生发言的精彩之处,教师都能及时给予表扬、激励,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尽情地做着“数学思维”的自由体操。
“生活即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节课中,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感知的材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上述这位老师已作了很好的示范,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自己学会理解,学会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李家畔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

(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 朵,红花有4个2 朵,)
1.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摆花片,指名学生示范摆。
2.设问:把红花用纸条遮住,这时黄花的朵数比蓝花的朵数怎么样?(多)反过来则少。
3.揭示课题:两个数除了比多少,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倍数关系,这个字读“倍”,兔经理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4.引出“倍”:把2朵蓝花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5.请同桌的小朋友根据老师的提示以及摆的花片互相说一说。

6.刚才黄花和蓝花比,还可以谁跟谁比,你能提一个倍的问题吗/(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学生互提互答)教师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分析:综观此片段,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有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教师讲的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简单机械地重复劳动少了,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在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由思维的“多向散射式”自主探究活动。在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从而得出多种理解倍的方法。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仅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了由过去的“本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片断二:今天兔经理要带我们去一些好玩的地方,有图书馆、餐饮部、儿童乐园俱乐部、小画室等(下发2人合作练习纸)。
1.仔细听清规则:同桌合作完成,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如: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的学习方法,可使用身边的学具,宣布开始!
2.反馈:
▲到图书馆的请举手。
分别指名口答:第一行有几本本子?(3本)
第二行一共有几本?(12本)
第二行有()个()本,第二行的本数是第一行的几倍?(3倍)你是怎样想的?
▲到餐饮部。
先口答,谁和谁比,把谁看成1份(白菜),白菜有(3)棵,3棵为1份,青菜就有这样的几份?谁有办法让大家一下子看清几份,画小棒隔开圈等。
青菜有(4)个(3)棵,所以我们说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4)倍。
▲到儿童乐园玩小棒。

(你们怎样摆小棒,演示)
问:为什么在A中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在B中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5倍?
对学生的每次回答作出积极上进的肯定性评价。
分析:在这片段中,执教老师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形成共识,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数线段的策略和计算方法,有效地渗透了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只是“学生的引路人”,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探路的人”,每当学生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和方法时,教师都不急于作出对与错的评判,而是放手让学生去讨论,甚至争论,通过分析、比较,验证这种观点和方法的可行性、正确性。对于学生发言的精彩之处,教师都能及时给予表扬、激励,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尽情地做着“数学思维”的自由体操。
“生活即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节课中,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感知的材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上述这位老师已作了很好的示范,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自己学会理解,学会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李家畔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