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課程强调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会简单的操作上,而是转入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上,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到主动探索性的求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此,立足于课堂,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变革课堂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含义有三层: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把某一教学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有明确分工,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1.合作小组结构要合理调配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依据自由结合或人为指定的方法进行分组,在刚开始上课时,因为对学生了解的比较少,所以分组时尽量的争取学生的意见,但是教师的指导不可少。虽然已经是初中生,但是学生的自制能力还很差,长期的学习压力,使得他们在信息课堂上很想放松自己,爱玩的跑到了一组,爱学习的跑到了一组,这样教师应该尽量的将他们分散开,综合各种因素合理的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小组以4-5人为一组,小组内设小组长。而且这个合作小组是长期的,小组成员要进行长期的合作学习。
2.组员任务明确、确定小组长
一般要求每个合作小组要事先选定小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其他成员或是发言人,或是辩论员,或是记录人,或是其他的角色。例如,在涉及需要学生事先搜集资料的一些学习中,合作小组内的学生可在组长安排下各自承担不同方面的搜集任务,而后再在课内加以汇总,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选拔出的组长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首先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帮助本组中后进的同学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要管理好本小组,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其次也要让他们明白能当选组长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工作的热情,同时也激发其他同学的竞争意识。
组长的选拔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期开始之初老师在班级公布组长的选拔条件。每过一段时间对于组长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由每组的成员对组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汇总以及学生自荐,选出下一任的新组长或者连任,定期更换组长有利于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意识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无形中对在任组长也有一些激励作用。通过探索与实践,我很高兴地看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许多,特别是很多后进生养成了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3.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因为合作学习是一种长期的重复劳动,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会容易使学生厌倦。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是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复杂任务,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易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必须要精选小组的合作内容。教师仍然要依据课程教学的目标,来实施课堂教学,重点内容,要点内容要给学生讲清,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师的讲授仍然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有了小组合作,就没有了讲解,完全的放纵学生。小组长接受能力比较强,对该组内的学生情况要充分了解,认真的辅导,帮助其他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如果是创作作品,或者综合性的教学内容,那么小组长就要起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合理的分配任务,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辅导完成后,小组长负责把每组的情况进行汇总,有问题的将列表报告老师,老师再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改进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4.教师适时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所以教师要深入各组,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①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往往需要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在亲自动手过程中能获得真切的体验和经验。②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小组探究研讨。③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在整个活动的各个阶段教师都应不时地督促他们要有合作精神,教育他们要互相尊重,彼此鼓励和支持,每个小组要有凝聚力,合作过程要融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对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给予尊重和肯定。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5.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来对通过评价来提高学生合作的技能与成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首先,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第三,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催化剂。在评价形式上,多引导学生参与。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许多学生正是从评价老师的行为中端正了学习态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变得善于学习了。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含义有三层: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把某一教学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有明确分工,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1.合作小组结构要合理调配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依据自由结合或人为指定的方法进行分组,在刚开始上课时,因为对学生了解的比较少,所以分组时尽量的争取学生的意见,但是教师的指导不可少。虽然已经是初中生,但是学生的自制能力还很差,长期的学习压力,使得他们在信息课堂上很想放松自己,爱玩的跑到了一组,爱学习的跑到了一组,这样教师应该尽量的将他们分散开,综合各种因素合理的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小组以4-5人为一组,小组内设小组长。而且这个合作小组是长期的,小组成员要进行长期的合作学习。
2.组员任务明确、确定小组长
一般要求每个合作小组要事先选定小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其他成员或是发言人,或是辩论员,或是记录人,或是其他的角色。例如,在涉及需要学生事先搜集资料的一些学习中,合作小组内的学生可在组长安排下各自承担不同方面的搜集任务,而后再在课内加以汇总,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选拔出的组长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首先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帮助本组中后进的同学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要管理好本小组,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其次也要让他们明白能当选组长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工作的热情,同时也激发其他同学的竞争意识。
组长的选拔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期开始之初老师在班级公布组长的选拔条件。每过一段时间对于组长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由每组的成员对组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汇总以及学生自荐,选出下一任的新组长或者连任,定期更换组长有利于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意识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无形中对在任组长也有一些激励作用。通过探索与实践,我很高兴地看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许多,特别是很多后进生养成了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3.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因为合作学习是一种长期的重复劳动,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会容易使学生厌倦。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是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复杂任务,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易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必须要精选小组的合作内容。教师仍然要依据课程教学的目标,来实施课堂教学,重点内容,要点内容要给学生讲清,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师的讲授仍然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有了小组合作,就没有了讲解,完全的放纵学生。小组长接受能力比较强,对该组内的学生情况要充分了解,认真的辅导,帮助其他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如果是创作作品,或者综合性的教学内容,那么小组长就要起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合理的分配任务,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辅导完成后,小组长负责把每组的情况进行汇总,有问题的将列表报告老师,老师再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改进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4.教师适时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所以教师要深入各组,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①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往往需要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在亲自动手过程中能获得真切的体验和经验。②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小组探究研讨。③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在整个活动的各个阶段教师都应不时地督促他们要有合作精神,教育他们要互相尊重,彼此鼓励和支持,每个小组要有凝聚力,合作过程要融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对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给予尊重和肯定。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5.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来对通过评价来提高学生合作的技能与成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首先,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第三,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催化剂。在评价形式上,多引导学生参与。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许多学生正是从评价老师的行为中端正了学习态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变得善于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