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打有了“全球经济”,便有了“外来”与“本土”之分。 “外来”叫的不够狠,于是又有了“狼”这个比喻。狼啊狼,叫了很多年,越叫越凄惨,越叫越没了力气。不仅中国, 日本也是如此。但是, 日本却有“杀狼锏”。在很多行业百试不爽,所向披靡。
例如,便利店行业……
北京便利店,遭遇寒
玉 米
前不久,一则消息称:北京便利店全行业巨亏。很让人痛心,在消费不断提升的今天,最基本的便利店却是越战越怯。
全球便利店霸主7—11在北京遭遇“寒流”,发展远远低于预期发展速度,目前处于崩溃边缘,正期待着王府井的援手。分析人士认为,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有四:选址的艰难、主干道过多,缺乏密集的路网和街巷、商业地产租高昂以及大型业态的四处渗透。这样的理由,不置可否。把便利店的责任推的一清二白。同时,这样的理由似乎只是道出了企业不能大肆“撒网”的苦,却没有明了已经撒过“网”的地方捕不到“鱼”的原由。
目前,中国便利店施行的是“遍地撒网”的策略,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几乎街街巷巷都有。同时,大多便利店的消费阶层都锁定了白领。商品价格比超市高出10%—15%,但是,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可以说,现在的便利店其实就是以前小卖部的“豪华版”。功能也仅仅是便利,在价格、质量、种类等方面都没有优势可言。“败北”似乎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在“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状态下,很多便利店不得不“另谋出路”。物美采用了加盟形式推广便利店,交上几万元人民币,每月再交几百元,有几千元总部采购就允许经营。这种低成本扩张,势必导致管理粗放,经营者水平不一,果不其然,形式推广不久,关门者时有发生。即使这样,这种加盟方式仍被多家便利店所效仿。这锅粥似乎越搅越不是个糊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黄国雄认为,北京便利店生存空间狭小,不提倡便利店这一业态大力发展。突然有很多感慨,想起了小时候哭鼻子,被妈妈说成坏孩子,哭了一个晚上的事情。社会要发展,淘汰是必然的,但,只有形式。日本便利店就是例证。
日本便利店,上演“吞蛇象”
龙 夫
零售巨头受挫百元店风靡
今年3月份,全球第二大零售商法国家乐福公司宣布从日本市场退出,并将其在日本国内的8家店铺转手给日本零售业龙头——永旺集团。
3年前被沃尔玛收编为子公司的西友百货,去年下半年中有3个月的营业额与前年同期相比呈两位数的负成长。
为何它们无法在消费能力仅次于美国的日本市场挖到他们想象中的宝矿?
主要原因是为了对抗连锁便利的百元店而实行了错误的低价策略。例如,西友采取“低价商品只要卖量大,就能创造高营业额”的策略。结果去年下半年,每位消费者在西友购买的服饰单价较前年同期下滑了25%。
同时,一种百元店开始风靡全日本。
连锁便利店开设的这种小型百元店。旨在吸引这个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度中越来越多的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和老年人,但它们完全不同厂商折扣店。这里的商品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分量少,而不是折扣大。店里卖得最好的商品是100日元一份的新鲜疏菜或水果,这是日本便利店过去不曾卖过的易腐食物。自5月份以来,日本第二大的连锁便利店罗森已在東京设立了7家百元店,并计划到2008年时在全国开设共计1000家这样的店。
经营秘诀 发展创新
百元连锁店的龙头老大是大创连锁产业,总公司在广岛市,除了日本国内,它还在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及我国香港特区、台湾地区设有代理商分店,门市总计有3200家,且以一天开张一家新店的速度增长。大创连锁老板认为:要发挥百元连锁店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
如果只是将本来就是100元的商品集中在商店内,恐怕不会令消费者自愿掏腰包。因此,百元连锁店另一个特征是“商品本身的价值在百元以上”。例如,别的商店标价300元或500元的商品,在百元连锁店则一律只卖100元。
其实,如何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才是最大的制胜法宝。大创的商品有八成是自家独创的,每个月还推出800项新商品,这些新商品通常都是厂商自荐的。
百元连锁店在其发展中特别注意与超市的功能区分,在大创连锁业,百元连锁店与超市竞争激烈的根本原因在于百元连锁店与超市业态分流并不完全。这一方面是由于超市自身的发展特点(与国外相比),例如卖场面积不是很大、商品种类不是很多、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等,使得超市购物并未给顾客带来太多的不便利,百元连锁店便利的业态特征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延长作业时间,形成any-time式经营方式。如今,酷爱夜生活的单身一族、中老年与青年学生等越来越多,其生活习惯和消费价值观念会与传统方式迥然不同,24小时百元连锁店主要面向这些消费者的夜生活需求,而他们的光顾又会反过来促进百元连锁店的发展。
被动推销转变为主动开发。百元连锁店单体规模较小,经营灵活,可以尝试开发各种商品销售,同时突出主力商品,根据门店的商圈情况,调整具体的定位,保证其特色商品。另外,门店对于日配品更加重视,发展日配品将是门店的方向。另外,服务的多样化和供应上的便利性及广泛性是百元连锁店区别于其他零售业态的重要特征。
百元连锁店的商品,其成本到底是多少钱?据业界人士透露,有些商品利润只有5元,有些却是50元,平均下来,大致是20至30元。为了维持低价成本,商品生产线当然也只能设置在工资低廉的海外。不过,在百元店业中排行第三的山洋公司,拥有1000家门市的“百元生活良品馆”,则尽量采用日本国产货。 “生活良品馆”总经理表示,拿塑料制品来比较,国产货与海外货差距一目了然,光是颜色,海外货就无法制造出国产货的色泽。而排行第五,有800家门市的CANDO,则在陈列方面下了一番工夫。例如领带,别家都是随意整排挂在竿子上,而CANDO却跟一般百货公司内的高档货专柜一样,每一条领带都精心陈列在柜子上。
虽然如此,大创连锁老板也仍然对公司的未来不乐观,他的口头禅是“公司总有一天会倒闭”。为什么?根据老板的说法,是“盛极必衰,百元连锁店热潮只能再持续几年,消费者总有一定会厌弃它”。事实上,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北海道规模最大的百元连锁店企业Matsuhiro已经倒闭了。而大创为了清仓,必须马不停蹄地继续扩张门市,快马加鞭地开发新商品,宛如骑自行车,脚一停,自行车就会倒下。下来怎么办?还是他那句话:“走创新发展之路”。
小即是美
杨 力
很多人为中国便利店行业捏了把汗, 而龙夫所译的这篇文章很适时机地出现了。我们要感谢他。
小时侯和姐姐学游泳,学了很久也学不会,最后只得引咎自亡,可是姐姐不放弃,最后自创绝招,成子“游泳健将”。这个事实深深地刺激了我,半个月后,我也学会了游泳。
我想,这就是楷模效用,这也适用于今天的中国零售业。
在各大媒体上,“中国零售业,怎么办?”“世界零售巨头们会不会彻底占领中国市场?”等等的疑问像雪片一样闯入我们的生活,也惊扰了我们的生活。从2004年年底取消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到现在,我们似乎仍然惊魂未定。这些问题让我们变得不再乐观,同时,也让我们变得“小肚鸡肠”,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却忘了自己手里的“活计”。
不错,目前的情形是,外资零售业拥有资金、采购配送、人员、管理技术、营销技术、服务理念等方面的优势,并且借助这些优势在中国遍地开花,不断强大。自1992年上海八佰伴作为国内正式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至今;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已有14年的历程。14年,好又多、大润发、家乐福、欧尚、易初莲花、万客隆、麦德龙、华糖洋华糖、万佳、百佳、沃尔玛、普尔斯马特等等外资零售店开始出现在了中国老百姓的家门口。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这些零售巨头们除了老板椅上的洋老板、以及帐面上的洋资金之外,什么都是中国的,人、货源还有“地盘”。此外,外国企业永远没有中国企业懂得中国人文文化;再加上自身优势由于受到中国国情影响都不能得到施展。所以,他们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锐不可挡。
可是,中国零售业还是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上看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景象。有人甚至说了“外资零售企业可能会主导中国零售业,这不是危言耸听”的话。如果这句话预示了中国零售业的未来,那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向日本学习。
针对目前的中国零售业现状,很多专家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提出了一箩筐的建议。在这些建议之下,一些大举动开始实施:
上海一百、华联、友谊、物资合并,组建成了中国国内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百联集團有限公司”。
东北大商集团则在东北地区布设零售店四十多家;并增资控股石家庄北国人百集团二点六亿元。
深圳市铜锣湾零售集团进驻亚洲最大的购物公园东莞华南MALL,成为该SHOPPINGMALL的第二大主力店。之后,又与北京新燕莎集团组建的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成为北京第一大SHOPPING MALL。
王府井零售在全国已经有十四家连锁店,近期又把连锁零售店开到内蒙古。
这些举动大刀倜斧,震撼人心!可是,坏消息又接二连三地传来,一些本土“零售大王”亦开始举步维艰。
北京超市发商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震在面对亏损状况时说:“目前在大卖场业态和综合超市业态中,强手如云,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抗衡的胜算很小,而便利店业态现在还处在一个低端市场,都没有成气候,谁也谈不上是谁的竞争对手。”既然如此,那么中国便利店行业是不战而亡?即,是自己败给了自己。
龙夫告诉我,他的文章译自美国《新闻周刊》,标题是《小即是美》。
例如,便利店行业……
北京便利店,遭遇寒
玉 米
前不久,一则消息称:北京便利店全行业巨亏。很让人痛心,在消费不断提升的今天,最基本的便利店却是越战越怯。
全球便利店霸主7—11在北京遭遇“寒流”,发展远远低于预期发展速度,目前处于崩溃边缘,正期待着王府井的援手。分析人士认为,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有四:选址的艰难、主干道过多,缺乏密集的路网和街巷、商业地产租高昂以及大型业态的四处渗透。这样的理由,不置可否。把便利店的责任推的一清二白。同时,这样的理由似乎只是道出了企业不能大肆“撒网”的苦,却没有明了已经撒过“网”的地方捕不到“鱼”的原由。
目前,中国便利店施行的是“遍地撒网”的策略,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几乎街街巷巷都有。同时,大多便利店的消费阶层都锁定了白领。商品价格比超市高出10%—15%,但是,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可以说,现在的便利店其实就是以前小卖部的“豪华版”。功能也仅仅是便利,在价格、质量、种类等方面都没有优势可言。“败北”似乎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在“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状态下,很多便利店不得不“另谋出路”。物美采用了加盟形式推广便利店,交上几万元人民币,每月再交几百元,有几千元总部采购就允许经营。这种低成本扩张,势必导致管理粗放,经营者水平不一,果不其然,形式推广不久,关门者时有发生。即使这样,这种加盟方式仍被多家便利店所效仿。这锅粥似乎越搅越不是个糊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黄国雄认为,北京便利店生存空间狭小,不提倡便利店这一业态大力发展。突然有很多感慨,想起了小时候哭鼻子,被妈妈说成坏孩子,哭了一个晚上的事情。社会要发展,淘汰是必然的,但,只有形式。日本便利店就是例证。
日本便利店,上演“吞蛇象”
龙 夫
零售巨头受挫百元店风靡
今年3月份,全球第二大零售商法国家乐福公司宣布从日本市场退出,并将其在日本国内的8家店铺转手给日本零售业龙头——永旺集团。
3年前被沃尔玛收编为子公司的西友百货,去年下半年中有3个月的营业额与前年同期相比呈两位数的负成长。
为何它们无法在消费能力仅次于美国的日本市场挖到他们想象中的宝矿?
主要原因是为了对抗连锁便利的百元店而实行了错误的低价策略。例如,西友采取“低价商品只要卖量大,就能创造高营业额”的策略。结果去年下半年,每位消费者在西友购买的服饰单价较前年同期下滑了25%。
同时,一种百元店开始风靡全日本。
连锁便利店开设的这种小型百元店。旨在吸引这个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度中越来越多的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和老年人,但它们完全不同厂商折扣店。这里的商品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分量少,而不是折扣大。店里卖得最好的商品是100日元一份的新鲜疏菜或水果,这是日本便利店过去不曾卖过的易腐食物。自5月份以来,日本第二大的连锁便利店罗森已在東京设立了7家百元店,并计划到2008年时在全国开设共计1000家这样的店。
经营秘诀 发展创新
百元连锁店的龙头老大是大创连锁产业,总公司在广岛市,除了日本国内,它还在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及我国香港特区、台湾地区设有代理商分店,门市总计有3200家,且以一天开张一家新店的速度增长。大创连锁老板认为:要发挥百元连锁店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
如果只是将本来就是100元的商品集中在商店内,恐怕不会令消费者自愿掏腰包。因此,百元连锁店另一个特征是“商品本身的价值在百元以上”。例如,别的商店标价300元或500元的商品,在百元连锁店则一律只卖100元。
其实,如何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才是最大的制胜法宝。大创的商品有八成是自家独创的,每个月还推出800项新商品,这些新商品通常都是厂商自荐的。
百元连锁店在其发展中特别注意与超市的功能区分,在大创连锁业,百元连锁店与超市竞争激烈的根本原因在于百元连锁店与超市业态分流并不完全。这一方面是由于超市自身的发展特点(与国外相比),例如卖场面积不是很大、商品种类不是很多、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等,使得超市购物并未给顾客带来太多的不便利,百元连锁店便利的业态特征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延长作业时间,形成any-time式经营方式。如今,酷爱夜生活的单身一族、中老年与青年学生等越来越多,其生活习惯和消费价值观念会与传统方式迥然不同,24小时百元连锁店主要面向这些消费者的夜生活需求,而他们的光顾又会反过来促进百元连锁店的发展。
被动推销转变为主动开发。百元连锁店单体规模较小,经营灵活,可以尝试开发各种商品销售,同时突出主力商品,根据门店的商圈情况,调整具体的定位,保证其特色商品。另外,门店对于日配品更加重视,发展日配品将是门店的方向。另外,服务的多样化和供应上的便利性及广泛性是百元连锁店区别于其他零售业态的重要特征。
百元连锁店的商品,其成本到底是多少钱?据业界人士透露,有些商品利润只有5元,有些却是50元,平均下来,大致是20至30元。为了维持低价成本,商品生产线当然也只能设置在工资低廉的海外。不过,在百元店业中排行第三的山洋公司,拥有1000家门市的“百元生活良品馆”,则尽量采用日本国产货。 “生活良品馆”总经理表示,拿塑料制品来比较,国产货与海外货差距一目了然,光是颜色,海外货就无法制造出国产货的色泽。而排行第五,有800家门市的CANDO,则在陈列方面下了一番工夫。例如领带,别家都是随意整排挂在竿子上,而CANDO却跟一般百货公司内的高档货专柜一样,每一条领带都精心陈列在柜子上。
虽然如此,大创连锁老板也仍然对公司的未来不乐观,他的口头禅是“公司总有一天会倒闭”。为什么?根据老板的说法,是“盛极必衰,百元连锁店热潮只能再持续几年,消费者总有一定会厌弃它”。事实上,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北海道规模最大的百元连锁店企业Matsuhiro已经倒闭了。而大创为了清仓,必须马不停蹄地继续扩张门市,快马加鞭地开发新商品,宛如骑自行车,脚一停,自行车就会倒下。下来怎么办?还是他那句话:“走创新发展之路”。
小即是美
杨 力
很多人为中国便利店行业捏了把汗, 而龙夫所译的这篇文章很适时机地出现了。我们要感谢他。
小时侯和姐姐学游泳,学了很久也学不会,最后只得引咎自亡,可是姐姐不放弃,最后自创绝招,成子“游泳健将”。这个事实深深地刺激了我,半个月后,我也学会了游泳。
我想,这就是楷模效用,这也适用于今天的中国零售业。
在各大媒体上,“中国零售业,怎么办?”“世界零售巨头们会不会彻底占领中国市场?”等等的疑问像雪片一样闯入我们的生活,也惊扰了我们的生活。从2004年年底取消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到现在,我们似乎仍然惊魂未定。这些问题让我们变得不再乐观,同时,也让我们变得“小肚鸡肠”,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却忘了自己手里的“活计”。
不错,目前的情形是,外资零售业拥有资金、采购配送、人员、管理技术、营销技术、服务理念等方面的优势,并且借助这些优势在中国遍地开花,不断强大。自1992年上海八佰伴作为国内正式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至今;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已有14年的历程。14年,好又多、大润发、家乐福、欧尚、易初莲花、万客隆、麦德龙、华糖洋华糖、万佳、百佳、沃尔玛、普尔斯马特等等外资零售店开始出现在了中国老百姓的家门口。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这些零售巨头们除了老板椅上的洋老板、以及帐面上的洋资金之外,什么都是中国的,人、货源还有“地盘”。此外,外国企业永远没有中国企业懂得中国人文文化;再加上自身优势由于受到中国国情影响都不能得到施展。所以,他们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锐不可挡。
可是,中国零售业还是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上看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景象。有人甚至说了“外资零售企业可能会主导中国零售业,这不是危言耸听”的话。如果这句话预示了中国零售业的未来,那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向日本学习。
针对目前的中国零售业现状,很多专家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提出了一箩筐的建议。在这些建议之下,一些大举动开始实施:
上海一百、华联、友谊、物资合并,组建成了中国国内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百联集團有限公司”。
东北大商集团则在东北地区布设零售店四十多家;并增资控股石家庄北国人百集团二点六亿元。
深圳市铜锣湾零售集团进驻亚洲最大的购物公园东莞华南MALL,成为该SHOPPINGMALL的第二大主力店。之后,又与北京新燕莎集团组建的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成为北京第一大SHOPPING MALL。
王府井零售在全国已经有十四家连锁店,近期又把连锁零售店开到内蒙古。
这些举动大刀倜斧,震撼人心!可是,坏消息又接二连三地传来,一些本土“零售大王”亦开始举步维艰。
北京超市发商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震在面对亏损状况时说:“目前在大卖场业态和综合超市业态中,强手如云,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抗衡的胜算很小,而便利店业态现在还处在一个低端市场,都没有成气候,谁也谈不上是谁的竞争对手。”既然如此,那么中国便利店行业是不战而亡?即,是自己败给了自己。
龙夫告诉我,他的文章译自美国《新闻周刊》,标题是《小即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