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株洲市突出产业转型,突出招商引资,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力推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去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203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3.5%,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抓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火车头”。近几年,我们大力实施“5115”工程,着力培育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10个以上过50亿元的旗舰企业,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对“5115”工程企业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服务、特殊奖励,减免企业收费,选派特派员排忧解难,对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和50亿元的企业法人分别奖励100万元和50万元,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两年来,已有南车株机、株冶、南车株洲所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唐人神等4家企业过50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轨道交通、新材料、汽车、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抓项目建设拉动。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优化环境引项目、扶项目、建项目,努力掀起项目建设热潮。这几年,我们牢固树立“抓城市就是从战略上抓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四创四化”,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今年还有望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城市品位的明显提升,带来了人气、财气,吸引了更多的战略投资者。目前,在株洲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0家,央企达到15家。特别是对一些好项目、大项目,我们敢于放权让利,实行普惠特惠政策,做到特事特办。目前,20万辆整车项目正式出车,二期30万辆整车项目已经启动。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发动机、风电产业、攸县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全面启动。2010年以来,全市新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80个,总投资达380亿元。
抓园区攻坚推动。大力实施产业转型战略,全力打好园区攻坚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良好平台。积极创新建管机制,变政府主体为政府主导,推行“园政合一”的管理模式,组建集建设、管理、融资于一体的开发公司。全市现已组建园区开发公司6个,累计融资500亿元用于园区建设。努力解决要素瓶颈,优先园区项目供地,园区土地出让金全部用于园区发展,生产类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市级部分返还园区统筹使用。始终坚持特色立园,促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实施“118”计划,着力打造1个千亿产业园、1个千亿产业集群、8个特色园区。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聚集了南车株机、南车株洲所等规模以上轨道交通企业32家,去年实现产值400亿元,三年内可实现“千亿”目标。服饰、汽车、陶瓷三个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目前年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200亿元、200亿元。
抓自主创新驱动。大力实施科教先导战略,加快建设智慧株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重视“三个转变”:一是加快从“高碳”向“低碳”转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4.4%。株冶累计投入40多亿元,实施循环经济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回收率提高到73%。二是加快从“黑色”向“绿色”转变。近三年全市共关停污染企业123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79个,拆除烟囱320根,投资7亿元建设9家生活污水处理厂,投资5亿元建设重金属污水处理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7.7%。“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0.8%。三是加快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积极搭建创新平台,着力突破核心技术,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湖南日报》
抓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火车头”。近几年,我们大力实施“5115”工程,着力培育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10个以上过50亿元的旗舰企业,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对“5115”工程企业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服务、特殊奖励,减免企业收费,选派特派员排忧解难,对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和50亿元的企业法人分别奖励100万元和50万元,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两年来,已有南车株机、株冶、南车株洲所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唐人神等4家企业过50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轨道交通、新材料、汽车、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抓项目建设拉动。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优化环境引项目、扶项目、建项目,努力掀起项目建设热潮。这几年,我们牢固树立“抓城市就是从战略上抓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四创四化”,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今年还有望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城市品位的明显提升,带来了人气、财气,吸引了更多的战略投资者。目前,在株洲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0家,央企达到15家。特别是对一些好项目、大项目,我们敢于放权让利,实行普惠特惠政策,做到特事特办。目前,20万辆整车项目正式出车,二期30万辆整车项目已经启动。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发动机、风电产业、攸县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全面启动。2010年以来,全市新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80个,总投资达380亿元。
抓园区攻坚推动。大力实施产业转型战略,全力打好园区攻坚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良好平台。积极创新建管机制,变政府主体为政府主导,推行“园政合一”的管理模式,组建集建设、管理、融资于一体的开发公司。全市现已组建园区开发公司6个,累计融资500亿元用于园区建设。努力解决要素瓶颈,优先园区项目供地,园区土地出让金全部用于园区发展,生产类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市级部分返还园区统筹使用。始终坚持特色立园,促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实施“118”计划,着力打造1个千亿产业园、1个千亿产业集群、8个特色园区。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聚集了南车株机、南车株洲所等规模以上轨道交通企业32家,去年实现产值400亿元,三年内可实现“千亿”目标。服饰、汽车、陶瓷三个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目前年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200亿元、200亿元。
抓自主创新驱动。大力实施科教先导战略,加快建设智慧株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重视“三个转变”:一是加快从“高碳”向“低碳”转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4.4%。株冶累计投入40多亿元,实施循环经济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回收率提高到73%。二是加快从“黑色”向“绿色”转变。近三年全市共关停污染企业123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79个,拆除烟囱320根,投资7亿元建设9家生活污水处理厂,投资5亿元建设重金属污水处理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7.7%。“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0.8%。三是加快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积极搭建创新平台,着力突破核心技术,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