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阅读的传统教学方式中,一般均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然而其课堂教学效率却在日益下降,无法满足现代高中生的求学需求。因此,对话教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教师通过创新教学对话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兴趣点进行诱导对话、予以开放式对话散发学生思维、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对话距离等对话教学措施,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达到对话策略的教育目的。
  一、创新教学对话以营造轻松氛围
  “满堂灌”是中国式教育课堂中最常见的传统教学方式之一。在此教学方法中,教师只顾一味地传授和讲述,忽略学生对所授知识是否已真正了解、掌握以及熟练运用,在这样呆板、索然无味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学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事倍功半的吃力局面。因此,这就需要各教师通过创新教学对话,从而营造轻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比如,在阅读鉴赏当代诗人郑愁予所作《错误》这首诗歌时,语文教师可摒弃挨个点名朗读全文等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可通过结合诗歌内容以及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师生分角色情景演练(教师饰演诗歌中的“过客”,学生饰演诗歌中的等待者):二者通过充分演绎一位游人骑马不经意间路过江南时,其“达达的马蹄”使等待者误以为是“归人”,实际却又不是“归人”的场景。在该场景中,学生在与老师在轻松有趣的对话氛围中对诗歌的内容、诗歌中等待者大起大落的心理活动,以及诗人的所想所感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相比呆板无趣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氛围,这样的对话方式更能让学生们接受,并促进其对知识的深刻掌握。
  二、就学生兴趣点进行诱导式对话
  在同一件事中,不感兴趣者与感兴趣者对待该事件的心态以及处理方式完全不同,感兴趣者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将思考如何将该事情做到更好并不断进行实践,而不感兴趣者则会抱着能避免就避免、能不做就不做的心态,从而导致两者处理结果出现大相径庭的局面。因此,教师要想进一步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作用,首先就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再进行深入诱导。
  例如,在阅读《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可先以诗人毛泽东为对话突破点,联系学生的兴趣点与其进行趣味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泰国最有名的特产是什么吗?”此时学生就会开始在脑海中思索,反应快的学生便会脱口而出:“榴莲!”此时大部分学生便会作捏鼻状且开怀大笑,与此同时,教师就可走近回答的学生与其进行深入讨论:“那么在我国的湖南省也有一种跟榴莲具有相同特点的特产,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知道,臭豆腐嘛,闻着臭,吃着香!”此时教师可进行适当调侃:“看来这位同学是个吃货啊。”如此便会引发其他学生的共鸣,创造幽默风趣的课堂氛围,为下一步诱导做好铺垫:“那大家知不知道咱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歌的作者毛主席也很爱吃臭豆腐呢?同学们对毛主席又了解多少呢?”此时,学生们便会在教师的提问诱导下不断思索,说出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点。这也使教师达到了抓住学生兴趣点,通过诱导方式提高课堂对话学习效率的目的。
  三、进行开放式对话散发学生思维
  要想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将对话策略进行全面地贯彻和落实,教学课堂对话的开放性至关重要。较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对话教育的着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拿捏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为学生们开拓更具学习性以及发展性的广阔领域,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其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譬如,在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课时,教师在经过对生词、诗歌背景以及诗人的简单讲解和介绍后,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诗中名句的含义以及诗人苏轼想借以表达的情怀,要求学生们分小组进行探讨,并在讨论后根据小组最终讨论结果组织语言予以说明。在这一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保证对话的开放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与课文对话后,与其他同学进行更为深入和广阔的探讨。
  四、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对话的距离
  所有的学习教育都是与人类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处处体现学习中的知识,而通过不同渠道所学到的知识也多方面地运用于生活中。当学生对阅读文本无法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时,就会使学生与阅读课文产生一定距离的隔阂。因此,语文教师应恰当地将生活实际与课堂对话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清除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的障碍,提高对话策略的课堂利用率。
  比方说在阅读《我与地坛》这一课时,文中的地坛只是一个载体,其本质在于表达作者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的经历和过程,以及抒发其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对母爱的理解是整篇文章的突破点,每个学生对母爱都有其自身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教师可抓住这一突破点,使学生联系其在实际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母爱,触动学生的实际情感经验,使其融入于课堂对话中,从而有效消除课堂对话隔阂,拉近对话的距离。
  总之,高中阅读课程中利用对话教学策略,将学生从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掌握者,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受到人文关怀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高邮市高邮中学。
其他文献
文言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教师拼命地讲,学生不停地记,可是过一段时间,当教师再提问已强调过的重要的文言词句时,很多学生依旧是一脸茫然。一旦出现了这个现象,教师总是慨叹学生的“冥顽不灵”,但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边学边边忘,难道是他们真的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吗?即便是这样,教师也有责任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文言文。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喜读会读文言文,进而在翻译文言语句时少出差错甚至不出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特别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最终达到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健全的人格为目的,这都是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学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尤其是作文教学,作文要求“我手写我心”,是人文素养形成的良好载体,作文教学就是人文素养培养的主阵地。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来  培养
阅读是摄取信息并对信息整理、加工、储存、创新的过程。阅读模式是对信息加以处理的不同范式。常见的阅读模式有理解式阅读、标记式阅读、批注式阅读、联想式阅读、提纲式阅读、概要式阅读、“点穴式”阅读、比较式阅读、批判式阅读等九种。下面分别进行解析。  一、理解式阅读  理解式阅读就是将文本信息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换言之,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去准确替换原始的信息。文言诗文的阅读主要采用这种模式。如辛弃疾的《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