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言》是我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它不仅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强,而且在艺术上构思巧妙、语言精炼,描写社会生活广阔,刻画人物形象细腻生动,对人性的智慧具有启迪与警示作用。在本文中通过薛录事的遭遇试对人性之贪进行剖析和论述,以期能抛砖引玉,让生活在当今红尘世俗的人们“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关键词】醒世 智慧 欲望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明代冯梦龙编《醒世恒言》第二十六卷——《薛录事鱼服证仙》这篇古典小说对现代人仍有无穷的醒世意义与启迪价值,尽管小说中某些古老的场景、陈旧的技巧、常谈的老调、过时的观念等因素虽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已经失去了昔日曾经有过的魅力,但是蕴含在这些后面的人性的意蕴,却仍闪耀着熠熠的光彩,吸引着对人性具有普遍兴趣的现代读者的视线。它让我们从薛录事那套完全陌生的服饰里面,又一次看到了一个我们似曾相识的躯体;而在这似曾相识的躯体里面,则跳动着一颗我们非常熟悉的心灵。编者与作家在故事中借薛录事的遭遇对“贪婪的人性”作了深刻的剖析与揭示,不仅对于早已作古的古人,而且对于生活在滚滚红尘中随处布满诱惑与陷阱的现代人更具有深刻的醒世作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获利,人就容易受到各种诱惑,并因而丧失自已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也是古今圣贤们一再提醒人们注意。并常常为之感到痛心疾首的事。的确,人不是无情之物,也不是无欲之物,因而人之易受各种诱惑,似乎便也成了人的宿命。
但是要说易受诱惑,则人之外的其它动物恐怕也是如此,初不独以人然。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别之处,一方面人是有理智的动物,能够权衡利害关系,在遇到诱惑的时候常能诉诸理智的判断,作出接受抑或拒绝的选择;但另一方面,尽管人是理智的,却还是一种动物,那更为原始的易受诱惑的本能,往往还是为理智所不能制约的。于是对诱惑,便形成了一种“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自相矛盾的态度。“眼里”象征的是理智,“肚里”象征的是欲求,理智已经明白的事,欲求却不明白。这或许可以说就是人性枷锁的一种表现形式吧。
《薛录事鱼服证仙》(《醒世恒言》第二十六卷)里的薛录事,曾中天宝末年进士,初为扶风县尉,名声颇著,然后升为青城县主簿,三年后大尹升迁,上司知其能干廉洁,就委托他掌管县印。在他执政以后,一是立起保甲之法,凡有盗贼,协力缉捕;二是设立义学,教育人才;三是开义仓,赈济孤寡;四是凡到春天,便亲往各乡,课农布种,又好言劝谕,教盗贼本分为人。把个田地贫脊、盗贼生发的青城县治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但饱读诗书、才高八斗、廉谨仁慈、爱民如子的薛少府同样难逃人易受各种诱惑的宿命。薛录事生了一场大病,发了高烧,在昏昏沉沉之中,灵魂出窍,来到一避暑亭。“只见前后左右,皆茂林修竹,常有四面风来,全无一点日影。果然好个清凉去处……便觉心怀开爽。”
按说薛少府找到了这么个心怀开爽的好地方应该满足了,但他只在亭子里坐了一会,又向山中行去,恨不得三步并做一步,风车似奔向浩浩荡荡、真个秋水长天一色、让他觉得清凉直透骨髓的沱江。可惜沱江被那水清似镜、两岸映着竹树,秋色可掬的东潭隔住。少府只好脱衣到东潭洗澡,在大快夙心之时又叹道:“人游到底不如鱼健!怎么借得这鱼鳞生在我身上,也好到处游去,岂不更快。”想那薛少府也是命中该有此一劫,刚有变鱼之心就心想事成变成了一条东潭赤鲤。自此三江五湖,随其意向,无不游适。但他却又对无论游到哪里却总要回到东潭安息又觉得不自在了。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薛少府在心想事成后,又受不了其它鱼儿的怂恿,妄想跳龙门由鱼成龙。那薛少府自龙门点额回来,也有许多没趣,好几日躲在东潭,不曾出去觅食,肚中饥甚。面对治下渔夫赵干钩上香喷喷的诱饵,早已忘了变鱼时河伯的告诫:“纵远适以忘归,必受神明之罚;昧纤钩而贪饵,难逃刀俎之灾。无或失身,以羞吾党。尔其勉之。”虽然心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斗争,仍然上钩送命。
……忽然间赵干的渔船摇来,不免随着他船游去看看。只闻得饵香,便思量去吃他的。已是到了口边,想道:“我明明知他饵上有个钩子。若是吞了这饵,可不被他钩了去?我虽是暂时变鱼耍子,难道就没处求食,偏只吃他钓钩上的?”再去船傍周围游了一转,怎当那饵香得酷烈,恰似钻入鼻孔里的一般,肚中又饥,怎么再忍得住!想道:“我是个人身,好不多重,这些些钓钩怎么便钩得我起?便被他钩了去,我是县里三衙,他是渔夫赵干,岂不认得,自然送我归县,却不是落得吃了他的?”方才把口就饵上一合,还不曾吞下肚子,早被赵干一掣,掣将去了。这便叫做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聪明的鱼儿在咬钩前常常徘徊再三,这是因为它们要判断食物是否安全,如果它们认为有危险,它们就会不吃,如果它们判定没有危险,它们就会吞钩;但薛录事变鲤鱼后,虽一眼识破了诱饵的危险,却又不由自主地去吞钩,那正是人的心理,而不是鱼的心理,是人的愚蠢,而不是鱼的愚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间一致的地方,在于人和动物都会为了“贪吃诱饵”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其间的不同之处,无疑在于动物不一定事先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而人却往往事先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可以说,人有时候真可谓是“禽兽不如”了。
薛录事变成鲤鱼的遭遇,还表现出人性的另一种可笑而又可怜的弱点,那就是当我们走上接受危险的诱惑的道路时,我们还常常会抱着一种认为唯独自己可能例外的侥幸心理,世人也都像薛录事变成鲤鱼那样,认为一般的钩子钓我们不起;我们又像薛录事变成的鲤鱼那样,幻想着因为自己的种种有利身份,诱惑后面的危险会放过我们。但最终我们的“好不多重”的人身、我们的“县里三衙”的地位,都无法让我们得以避免危险,而只落得个被渔夫“一掣掣将去了”并被送上厨房砧板的下场。
当今攘攘红尘中,人们“欲壑难填”的事实比比皆是。以前,常听人们抱怨穷日子难过;当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又常常听到人们抱怨这好日子也不好过。因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认为,温饱不愁了,还有山珍海味呢,别人能够吃到,我不能吃到,就不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好;你有住房了,那边却竖起了别墅;公共汽车不拥挤了,大路上却跑过一辆辆私人的豪华轿车;你开始吃肉了,时尚标榜的却是吃野菜;你穿得整整齐齐了,流行的却是衣不遮体了;你的工资提高了,有人赚钱却是成百上千万了。因此,我们耳朵里常常听到:“他妈的,现在的日子真难过!”
其实,欲望就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现实中,一点欲望都不存在的人是找不到的。欲望确实很难抵挡,连聪慧异常的夏娃都禁不住种种告诫而偷吃了那只禁果。可以说,欲望就是我们灵魂中的痒。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想挠的。所以,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前腐后继”之怪象层出不穷,一个个贪官被判刑、被杀头,一群群贪官像逮蚂蚱一样被揪出,对那些正在贪污或准备贪污的官员来说,不可能没有一点震慑作用,各级纪委的警世教育,对他们来说也不可能没有一点警醒。是他们还抱着与薛录事一样的侥幸心理,认为一般的钩子钓他们不起,他们“县里三衙”的身份与地位是可以避免危险的;二是欲望之痒越挠越想挠,所以他们又照样为了红包去剪彩,为了回报去干预,为了关系去融通……
说起来,正因为我们大都具有“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人性弱点,也正因为我们大都抱有唯有我例外的侥幸心理,那些胆大妄为之徒才敢于公开地下钩子、放诱饵,而我们也就象那些身不由已地跳向蛇口的青蛙一样,在明明白白的情况下在他们手里栽了跟斗。
有趣的是,小说家也许是怕我们读者过于老实,亦或是过于迟钝,把薛录事变鱼的心理,仅仅看作是鱼的心理,以致把作者的良苦用心轻轻放过,所以又在后面写了渔夫“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遭遇。“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可以说是渔夫赵干命运的真实写照。话说那渔夫赵干为了领取鱼钱,跟着衙门里的张弼一直到了县里。不料官老爷们因等待久了,对张弼的迟到大发其火。张弼却把责任全部推给了赵干,使得赵干被打了五十皮鞭,直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你道那赵干为何不先走了,偏要跟着张弼到县,自讨打吃?也只恋着这几文官价,思量领去,却被打了五十皮鞭,赏又不曾领得,岂不与这尾金色鲤鱼为贪着香饵上了他的钩儿一般?
上别人钩的也就是让别人上钩的。鱼儿是自由的——如果没有那“香得酷烈”的诱饵;但如果没有那“香得酷烈”的诱饵,鱼儿又会感到美中不足——这也算是一幕揭示人性的悲喜剧吧!
【参考文献】
1、顾晓鸣主编、邵毅平著:《洞达人性的智慧》第一章
2、《党员文摘》2003年第10期25页。
3、《杂文选刊》1999 年第2期24 页,第11期27页;2003年第1期28页。
(作者单位:408216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校)
【关键词】醒世 智慧 欲望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明代冯梦龙编《醒世恒言》第二十六卷——《薛录事鱼服证仙》这篇古典小说对现代人仍有无穷的醒世意义与启迪价值,尽管小说中某些古老的场景、陈旧的技巧、常谈的老调、过时的观念等因素虽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已经失去了昔日曾经有过的魅力,但是蕴含在这些后面的人性的意蕴,却仍闪耀着熠熠的光彩,吸引着对人性具有普遍兴趣的现代读者的视线。它让我们从薛录事那套完全陌生的服饰里面,又一次看到了一个我们似曾相识的躯体;而在这似曾相识的躯体里面,则跳动着一颗我们非常熟悉的心灵。编者与作家在故事中借薛录事的遭遇对“贪婪的人性”作了深刻的剖析与揭示,不仅对于早已作古的古人,而且对于生活在滚滚红尘中随处布满诱惑与陷阱的现代人更具有深刻的醒世作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获利,人就容易受到各种诱惑,并因而丧失自已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也是古今圣贤们一再提醒人们注意。并常常为之感到痛心疾首的事。的确,人不是无情之物,也不是无欲之物,因而人之易受各种诱惑,似乎便也成了人的宿命。
但是要说易受诱惑,则人之外的其它动物恐怕也是如此,初不独以人然。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别之处,一方面人是有理智的动物,能够权衡利害关系,在遇到诱惑的时候常能诉诸理智的判断,作出接受抑或拒绝的选择;但另一方面,尽管人是理智的,却还是一种动物,那更为原始的易受诱惑的本能,往往还是为理智所不能制约的。于是对诱惑,便形成了一种“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自相矛盾的态度。“眼里”象征的是理智,“肚里”象征的是欲求,理智已经明白的事,欲求却不明白。这或许可以说就是人性枷锁的一种表现形式吧。
《薛录事鱼服证仙》(《醒世恒言》第二十六卷)里的薛录事,曾中天宝末年进士,初为扶风县尉,名声颇著,然后升为青城县主簿,三年后大尹升迁,上司知其能干廉洁,就委托他掌管县印。在他执政以后,一是立起保甲之法,凡有盗贼,协力缉捕;二是设立义学,教育人才;三是开义仓,赈济孤寡;四是凡到春天,便亲往各乡,课农布种,又好言劝谕,教盗贼本分为人。把个田地贫脊、盗贼生发的青城县治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但饱读诗书、才高八斗、廉谨仁慈、爱民如子的薛少府同样难逃人易受各种诱惑的宿命。薛录事生了一场大病,发了高烧,在昏昏沉沉之中,灵魂出窍,来到一避暑亭。“只见前后左右,皆茂林修竹,常有四面风来,全无一点日影。果然好个清凉去处……便觉心怀开爽。”
按说薛少府找到了这么个心怀开爽的好地方应该满足了,但他只在亭子里坐了一会,又向山中行去,恨不得三步并做一步,风车似奔向浩浩荡荡、真个秋水长天一色、让他觉得清凉直透骨髓的沱江。可惜沱江被那水清似镜、两岸映着竹树,秋色可掬的东潭隔住。少府只好脱衣到东潭洗澡,在大快夙心之时又叹道:“人游到底不如鱼健!怎么借得这鱼鳞生在我身上,也好到处游去,岂不更快。”想那薛少府也是命中该有此一劫,刚有变鱼之心就心想事成变成了一条东潭赤鲤。自此三江五湖,随其意向,无不游适。但他却又对无论游到哪里却总要回到东潭安息又觉得不自在了。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薛少府在心想事成后,又受不了其它鱼儿的怂恿,妄想跳龙门由鱼成龙。那薛少府自龙门点额回来,也有许多没趣,好几日躲在东潭,不曾出去觅食,肚中饥甚。面对治下渔夫赵干钩上香喷喷的诱饵,早已忘了变鱼时河伯的告诫:“纵远适以忘归,必受神明之罚;昧纤钩而贪饵,难逃刀俎之灾。无或失身,以羞吾党。尔其勉之。”虽然心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斗争,仍然上钩送命。
……忽然间赵干的渔船摇来,不免随着他船游去看看。只闻得饵香,便思量去吃他的。已是到了口边,想道:“我明明知他饵上有个钩子。若是吞了这饵,可不被他钩了去?我虽是暂时变鱼耍子,难道就没处求食,偏只吃他钓钩上的?”再去船傍周围游了一转,怎当那饵香得酷烈,恰似钻入鼻孔里的一般,肚中又饥,怎么再忍得住!想道:“我是个人身,好不多重,这些些钓钩怎么便钩得我起?便被他钩了去,我是县里三衙,他是渔夫赵干,岂不认得,自然送我归县,却不是落得吃了他的?”方才把口就饵上一合,还不曾吞下肚子,早被赵干一掣,掣将去了。这便叫做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聪明的鱼儿在咬钩前常常徘徊再三,这是因为它们要判断食物是否安全,如果它们认为有危险,它们就会不吃,如果它们判定没有危险,它们就会吞钩;但薛录事变鲤鱼后,虽一眼识破了诱饵的危险,却又不由自主地去吞钩,那正是人的心理,而不是鱼的心理,是人的愚蠢,而不是鱼的愚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间一致的地方,在于人和动物都会为了“贪吃诱饵”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其间的不同之处,无疑在于动物不一定事先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而人却往往事先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可以说,人有时候真可谓是“禽兽不如”了。
薛录事变成鲤鱼的遭遇,还表现出人性的另一种可笑而又可怜的弱点,那就是当我们走上接受危险的诱惑的道路时,我们还常常会抱着一种认为唯独自己可能例外的侥幸心理,世人也都像薛录事变成鲤鱼那样,认为一般的钩子钓我们不起;我们又像薛录事变成的鲤鱼那样,幻想着因为自己的种种有利身份,诱惑后面的危险会放过我们。但最终我们的“好不多重”的人身、我们的“县里三衙”的地位,都无法让我们得以避免危险,而只落得个被渔夫“一掣掣将去了”并被送上厨房砧板的下场。
当今攘攘红尘中,人们“欲壑难填”的事实比比皆是。以前,常听人们抱怨穷日子难过;当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又常常听到人们抱怨这好日子也不好过。因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认为,温饱不愁了,还有山珍海味呢,别人能够吃到,我不能吃到,就不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好;你有住房了,那边却竖起了别墅;公共汽车不拥挤了,大路上却跑过一辆辆私人的豪华轿车;你开始吃肉了,时尚标榜的却是吃野菜;你穿得整整齐齐了,流行的却是衣不遮体了;你的工资提高了,有人赚钱却是成百上千万了。因此,我们耳朵里常常听到:“他妈的,现在的日子真难过!”
其实,欲望就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现实中,一点欲望都不存在的人是找不到的。欲望确实很难抵挡,连聪慧异常的夏娃都禁不住种种告诫而偷吃了那只禁果。可以说,欲望就是我们灵魂中的痒。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想挠的。所以,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前腐后继”之怪象层出不穷,一个个贪官被判刑、被杀头,一群群贪官像逮蚂蚱一样被揪出,对那些正在贪污或准备贪污的官员来说,不可能没有一点震慑作用,各级纪委的警世教育,对他们来说也不可能没有一点警醒。是他们还抱着与薛录事一样的侥幸心理,认为一般的钩子钓他们不起,他们“县里三衙”的身份与地位是可以避免危险的;二是欲望之痒越挠越想挠,所以他们又照样为了红包去剪彩,为了回报去干预,为了关系去融通……
说起来,正因为我们大都具有“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人性弱点,也正因为我们大都抱有唯有我例外的侥幸心理,那些胆大妄为之徒才敢于公开地下钩子、放诱饵,而我们也就象那些身不由已地跳向蛇口的青蛙一样,在明明白白的情况下在他们手里栽了跟斗。
有趣的是,小说家也许是怕我们读者过于老实,亦或是过于迟钝,把薛录事变鱼的心理,仅仅看作是鱼的心理,以致把作者的良苦用心轻轻放过,所以又在后面写了渔夫“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遭遇。“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可以说是渔夫赵干命运的真实写照。话说那渔夫赵干为了领取鱼钱,跟着衙门里的张弼一直到了县里。不料官老爷们因等待久了,对张弼的迟到大发其火。张弼却把责任全部推给了赵干,使得赵干被打了五十皮鞭,直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你道那赵干为何不先走了,偏要跟着张弼到县,自讨打吃?也只恋着这几文官价,思量领去,却被打了五十皮鞭,赏又不曾领得,岂不与这尾金色鲤鱼为贪着香饵上了他的钩儿一般?
上别人钩的也就是让别人上钩的。鱼儿是自由的——如果没有那“香得酷烈”的诱饵;但如果没有那“香得酷烈”的诱饵,鱼儿又会感到美中不足——这也算是一幕揭示人性的悲喜剧吧!
【参考文献】
1、顾晓鸣主编、邵毅平著:《洞达人性的智慧》第一章
2、《党员文摘》2003年第10期25页。
3、《杂文选刊》1999 年第2期24 页,第11期27页;2003年第1期28页。
(作者单位:408216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