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银行对于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也成为了降低金融风险的必要举措。基于此本文将针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所面临的信用、操作以及法律风险问题,最后,针对明晰产品设计原则、信用风险控制、操作风险控制、法律风险控制等方法策略做出了阐释,希望可以对银行的金融风险控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银行;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引言: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以及银行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长久性。但是现阶段,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不够完善,所以本文针对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的探讨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供应链金融概述
现阶段,供应链金融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首先,物流服务商认为,供应链金融是物流与金融业务的集成、协作和风险共担的有机结合服务,本质上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物流金融或金融物流。它服务于商品流通的全过程,例如,商品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都是其服务对象。其次,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一种对资金的可得性以及成本系统性进行优化的过程。最后,商业银行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以供应链的全局视角,进行整条供应链的一系列审查,其中,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信用实力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系统的考察,从而根据行业特点以及整体供应链的经营稳定性进行融资方案的设计,以实现相关企业资金支持、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的提供,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创新性融资模式。但从整体来看,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不能局限与一个整体,它是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多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企业间链条的稳固与顺利。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金融资本加强与实业经济的协作,从而实现银行、企业和商业供应链的协调发展[1]。
2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所面临的风险
2.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通常是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必须要面临的风险。也是银行在信用风险是银行借贷业务中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该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产生的。在传统业务交流的过程中,银行对于融资方本身风险关注程度很高,但是供应链金融使得融资方与授信方相互分离,使得风险承担方与资金接收方存在着差异。尽管供应链的融资业务合作关系较为稳定,贸易背景较为真实,但风险仍然存在。其次,供应链环境变化带来的信用风险。例如,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的变化,核心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等都会引起供应链环境的变化。供应链系统完整,企业联系紧密且依赖性较强,某个企业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最后,道德风险。例如,在存货融资模式中,质押存货,隐瞒质押物的质量、经营策略等问题,加上而管方核查的不仔细很容易引起的信用风险。
2.2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涉及主体多、涉及基金数量大、操作手续复杂,很容易极形成操作方面的风险。操作风险可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贷前审查方面,信贷审查是供应链金融实际操作中的首要环节,该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内部人员问题、审批流程问题或是银行系统问题等造成操作风险。而且如果审查人员的自身能力不够,导致审查判断错误,也可以引发操作风险。与此同时,员工的道德水平、法律意识对于内部欺诈、操作越权、操作不规范等行为的遏制来说也十分重要。银行自身电子信息水平较低、系统未能有效升级而带来银行系统风险同样是引发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其次,产品设计方面。作为供应链金融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旦出现风险,风险控制难度就会大大增强。特别是在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过程中,操作復杂,很容易出现操作风险。而且产品设计者的水平也可能导致授信合同条款的漏洞,从而增加了实施的风险。
2.3法律风险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市场中的相关监管制度还不够成熟,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新型金融业务,其实施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业务交流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法律风险。这些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供应链金融决策还没有未充分考虑到法律的约束性,在相关法律制度不规范的情况下,法律风险随时有可能发生。其次,操作风险的转化。例如,依法合理经营、人员授权控制、业务管理控制、外部法规变动等方面的问题,都可能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最后,由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转化而成的法律风险。例如,授信管理、准入退出制度、授信制度、风险政策和风险目标问题等,都会带来法律风险,而且交易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控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法律风险[2]。
3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策略
3.1明晰产品设计原则
现阶段,我国的供应链环境多是作为国外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出现的,在此背景下,核心企业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向赊销、囤货现象时有发生,给其他小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必须严格控制资风险,做好风险的转移,设立风险评估机制,分离风险。供应链金融改变了传统信贷在产品设计的思路,进行了风险与企业的拆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风险隔离。以授信自偿性的结构化操作模式为主体,对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运行情况进行首要考核。而对于核心企业来说,通常信用资质优良,偿债能力强,内部审核制度完善,在银行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难度方面也可以大大减轻银行的压力,从而实现信用风险和资金需求的分离。
3.2信用风险控制
企业的信用、财务实力和担保方式是传统模式下融资模式的信用风险控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供应链金融关注流动资金需求,将流动资产转化为融资担保物,融资授信授予也更倾向与核心企业,所以,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控制,首先,要做好风险的识别,提前鉴别可能影响企业正常偿还贷款的因素。例如,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其中,系统风险对供应链金融来说,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致命的。每一个环节的破坏都会影响整体的稳定性。其次,风险评估。鉴于供应链融资产品的自偿性以及信用隔离的特点,企业主体的信用要与债项评级进行综合地运用,在风险评估中,要特备注意信用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度的分析。而且还要主要风险价值技术的广泛运用。最后,风险控制。以操作环节为监督窗口,兼顾紧急情况的风险控制,尽快完善法律事务,将工作重点向质押物处理方向转移。
3.3操作风险控制
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操作风险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风险识别,银行要加强对操作细节的风险识别,加强人员素质的监督,提高各个环节的透明度以及规范度。其次,风险评估。银行可以采用风险目录以及操作指引的方式进行一系列的定性管理,建立起操作风险数据的采集系统,全面分析供应链融资环节的损失数据,评估损失率,并结合银行的战略发展目标,评估风险承受范围。最后,风险控制。银行风控部门要做好清廉操作风险的控制,把风控部门独立出来,体系内部也要风险管理、评审和反馈,深入基层,提高风控人员对行业的了解程度,从而实现银行风控业务的规模化与流水线化,为日后的风控手段的升级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促进操作风险控制的有效性的提高。
3.4法律风险控制
现阶段,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与银行传统业务之间在法律支持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且不同地区的政策以及执行效率也不尽相同,为供应链融资埋下了法律风险。再加上,供应链融资的授信支持资产要求较高,所以说供应链融资产品的法律风险控制至关重要。法律风险控制,首先,银行或从业人员、代理机构要加强对法律上的无效行为的重视,了解法律规定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明确法律制度的相对无效性。其次,我国的相关部门要加相关法律的完善,减少法律风险的产生。最后,银行要加强与物流公司、保险公司、中小企业等的合作,共同规范和监管,才能从整体上降低法律风险[3]。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阶段,要想提升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效果,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产品设计原则,做好信用、操作以及法律风险的科学把控,与时俱进,才能从整体上提高风险控制的效果,促进供应链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刘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金融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6.
[2]段凯佳.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及风险控制的案例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7.
[3]牛晓菊.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应用及其风险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常州分行)
关键词:银行;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引言: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以及银行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长久性。但是现阶段,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不够完善,所以本文针对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的探讨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供应链金融概述
现阶段,供应链金融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首先,物流服务商认为,供应链金融是物流与金融业务的集成、协作和风险共担的有机结合服务,本质上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物流金融或金融物流。它服务于商品流通的全过程,例如,商品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都是其服务对象。其次,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一种对资金的可得性以及成本系统性进行优化的过程。最后,商业银行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以供应链的全局视角,进行整条供应链的一系列审查,其中,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信用实力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系统的考察,从而根据行业特点以及整体供应链的经营稳定性进行融资方案的设计,以实现相关企业资金支持、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的提供,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创新性融资模式。但从整体来看,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不能局限与一个整体,它是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多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企业间链条的稳固与顺利。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金融资本加强与实业经济的协作,从而实现银行、企业和商业供应链的协调发展[1]。
2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所面临的风险
2.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通常是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必须要面临的风险。也是银行在信用风险是银行借贷业务中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该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产生的。在传统业务交流的过程中,银行对于融资方本身风险关注程度很高,但是供应链金融使得融资方与授信方相互分离,使得风险承担方与资金接收方存在着差异。尽管供应链的融资业务合作关系较为稳定,贸易背景较为真实,但风险仍然存在。其次,供应链环境变化带来的信用风险。例如,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的变化,核心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等都会引起供应链环境的变化。供应链系统完整,企业联系紧密且依赖性较强,某个企业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最后,道德风险。例如,在存货融资模式中,质押存货,隐瞒质押物的质量、经营策略等问题,加上而管方核查的不仔细很容易引起的信用风险。
2.2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涉及主体多、涉及基金数量大、操作手续复杂,很容易极形成操作方面的风险。操作风险可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贷前审查方面,信贷审查是供应链金融实际操作中的首要环节,该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内部人员问题、审批流程问题或是银行系统问题等造成操作风险。而且如果审查人员的自身能力不够,导致审查判断错误,也可以引发操作风险。与此同时,员工的道德水平、法律意识对于内部欺诈、操作越权、操作不规范等行为的遏制来说也十分重要。银行自身电子信息水平较低、系统未能有效升级而带来银行系统风险同样是引发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其次,产品设计方面。作为供应链金融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旦出现风险,风险控制难度就会大大增强。特别是在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过程中,操作復杂,很容易出现操作风险。而且产品设计者的水平也可能导致授信合同条款的漏洞,从而增加了实施的风险。
2.3法律风险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市场中的相关监管制度还不够成熟,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新型金融业务,其实施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业务交流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法律风险。这些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供应链金融决策还没有未充分考虑到法律的约束性,在相关法律制度不规范的情况下,法律风险随时有可能发生。其次,操作风险的转化。例如,依法合理经营、人员授权控制、业务管理控制、外部法规变动等方面的问题,都可能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最后,由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转化而成的法律风险。例如,授信管理、准入退出制度、授信制度、风险政策和风险目标问题等,都会带来法律风险,而且交易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控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法律风险[2]。
3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策略
3.1明晰产品设计原则
现阶段,我国的供应链环境多是作为国外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出现的,在此背景下,核心企业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向赊销、囤货现象时有发生,给其他小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必须严格控制资风险,做好风险的转移,设立风险评估机制,分离风险。供应链金融改变了传统信贷在产品设计的思路,进行了风险与企业的拆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风险隔离。以授信自偿性的结构化操作模式为主体,对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运行情况进行首要考核。而对于核心企业来说,通常信用资质优良,偿债能力强,内部审核制度完善,在银行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难度方面也可以大大减轻银行的压力,从而实现信用风险和资金需求的分离。
3.2信用风险控制
企业的信用、财务实力和担保方式是传统模式下融资模式的信用风险控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供应链金融关注流动资金需求,将流动资产转化为融资担保物,融资授信授予也更倾向与核心企业,所以,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控制,首先,要做好风险的识别,提前鉴别可能影响企业正常偿还贷款的因素。例如,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其中,系统风险对供应链金融来说,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致命的。每一个环节的破坏都会影响整体的稳定性。其次,风险评估。鉴于供应链融资产品的自偿性以及信用隔离的特点,企业主体的信用要与债项评级进行综合地运用,在风险评估中,要特备注意信用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度的分析。而且还要主要风险价值技术的广泛运用。最后,风险控制。以操作环节为监督窗口,兼顾紧急情况的风险控制,尽快完善法律事务,将工作重点向质押物处理方向转移。
3.3操作风险控制
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操作风险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风险识别,银行要加强对操作细节的风险识别,加强人员素质的监督,提高各个环节的透明度以及规范度。其次,风险评估。银行可以采用风险目录以及操作指引的方式进行一系列的定性管理,建立起操作风险数据的采集系统,全面分析供应链融资环节的损失数据,评估损失率,并结合银行的战略发展目标,评估风险承受范围。最后,风险控制。银行风控部门要做好清廉操作风险的控制,把风控部门独立出来,体系内部也要风险管理、评审和反馈,深入基层,提高风控人员对行业的了解程度,从而实现银行风控业务的规模化与流水线化,为日后的风控手段的升级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促进操作风险控制的有效性的提高。
3.4法律风险控制
现阶段,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与银行传统业务之间在法律支持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且不同地区的政策以及执行效率也不尽相同,为供应链融资埋下了法律风险。再加上,供应链融资的授信支持资产要求较高,所以说供应链融资产品的法律风险控制至关重要。法律风险控制,首先,银行或从业人员、代理机构要加强对法律上的无效行为的重视,了解法律规定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明确法律制度的相对无效性。其次,我国的相关部门要加相关法律的完善,减少法律风险的产生。最后,银行要加强与物流公司、保险公司、中小企业等的合作,共同规范和监管,才能从整体上降低法律风险[3]。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阶段,要想提升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效果,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产品设计原则,做好信用、操作以及法律风险的科学把控,与时俱进,才能从整体上提高风险控制的效果,促进供应链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刘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金融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6.
[2]段凯佳.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及风险控制的案例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7.
[3]牛晓菊.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应用及其风险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常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