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 要 随着马拉松热在世界各地兴起,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盛宴,但是自身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赛前缺乏国际马拉松常识的普及、赛中救援不及时,没有良好的救援措施,或者救援设施准备不充分、年轻人体质下降、卫生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马拉松赛事的正常进行,也对运动员和主办方直接或间接的伤害。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就“长跑之殇”进行分析,从进一步完善办赛机制。
关键词 马拉松 猝死 理性 量力而行
近年来,在马拉松比赛中,猝死的悲剧时有发生,且呈上升的趋势。根据医学界对猝死的定义以及运动中猝死的发生情况,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其特点是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重,很难救治。因此,只有弄清运动性猝死发生的原因,才能有效地加以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悲剧的发生。
一、运动性猝死发生的原因
(一)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是运动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肥厚性心肌病、特发性左心室肥厚、心肌炎等心源性疾病是造成运动猝死的第一位死因。此外,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及高血压等脑源性疾病也是诱发运动猝死的危险因素。据统计,运动性猝死中,90%以上都是心源性猝死。
(二)呼吸系统疾病
运动性哮喘、肺动脉血栓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因运动诱发而加重病情,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将会引发猝死。
(三)锻炼缺乏科学
指导平时缺乏系统的训练就贸然参加马拉松比赛,或者不遵循训练原则,盲目地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从而造成运动性猝死。
(四)不良的外部诱因
不良的外部诱因主要包括扁桃体炎、胆囊炎等体内感染、恶劣的天气条件、高原缺氧和不适当的锻炼时段等,如果在这些不良条件下进行锻炼,都可能会引发运动性猝死。
二、运动性猝死的预防
(一)严格的体检是预防运动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
在参加马拉松锻炼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便尽早识别潜在的高危因素。如体检中发现患有心脏疾病、肺部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或猝死病史,都应避免参加长跑锻炼,可以采用太极拳、八段锦、导引养生功、健身走等方式来锻炼身体。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如果长时间间断训练,又开始恢复锻炼的,也应进行体检,以确认身体状况是否适合继续长跑锻炼。未经过严格体检和没有训练基础的人不应该参加长时间或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活动。
(二)马拉松锻炼应循序渐进,保持适宜的运动量
循序渐进是马拉松长跑锻炼者必须遵循的训练原则,切忌因受到鼓励而争强好胜,或突然心血来潮,盲目增加运动量。同时,也要防止“集中锻炼”,即平时没有时间系统锻炼,到了周末就脱离实际情况,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超出了自身的身体极限。运动量过大也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运动量过大时,人体需要的血液量和氧气量突然增加,供给量相对减少,循环系统不堪重负,锻炼者的心脏出现急性缺血,导致心脏骤停。适宜的运动量应该是每周进行3-5次的有氧运动,每次不低于30分钟,不超过50分钟,以微微发汗、稍稍气喘为宜。
(三)控制好运动强度
过大的运动强度更容易引发运动性猝死,因此,锻炼时要控制好靶心率。靶心率又叫“运动中适宜心率”,也就是在运动中用来衡量运动强度的一个标准。当人们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既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同时也能保证锻炼的安全性。非运动员运动时的靶心率一般应控制在(170-年龄)×85%-90%这个范围内。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运动强度,如果练习者持续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情况,都应立即降低强度或停止练习,否则极易发生意外。
(四)避免在不良情况下锻炼
如果练习者患有感冒或感染,两周之内不要进行锻炼,待康复后再行锻炼;应尽量避免在寒冷、酷暑、雾霾的天气条件下锻炼;如无训练基础,不要尝试在高原地区进行训练;早晨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和易发期,因此马拉松长跑锻炼不要安排在早晨,最好安排在下午3-4点之间进行,此时空气质量也相对较好。
三、结语
“死亡”不要成为普通人加入国际马拉松和体育运动的绊脚石,如果你无惧于高出国际马拉松死亡率250倍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仍然选择开车出门,那么“跑,还是不跑”对你来说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理性对待国际马拉松猝死,非专业运动员参加应量力而行是对“国际马拉松之殇”目前最可行性的解答,但还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是全国体育、教育、卫生系统和参赛选手的足够重视,并从科学指导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郑磊.中国式马拉松悲剧[Z].2012.11.29.
[2] 朱彦.国外马拉松如何应对突发事件?[Z].2012.11.28.
[3] 张国.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高人民身体素质[Z].2009.09.07.
[4] 朱正光.专家指马拉松意外死亡率低研究为世界性难题[Z].2012.11.29.
摘 要 随着马拉松热在世界各地兴起,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盛宴,但是自身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赛前缺乏国际马拉松常识的普及、赛中救援不及时,没有良好的救援措施,或者救援设施准备不充分、年轻人体质下降、卫生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马拉松赛事的正常进行,也对运动员和主办方直接或间接的伤害。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就“长跑之殇”进行分析,从进一步完善办赛机制。
关键词 马拉松 猝死 理性 量力而行
近年来,在马拉松比赛中,猝死的悲剧时有发生,且呈上升的趋势。根据医学界对猝死的定义以及运动中猝死的发生情况,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其特点是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重,很难救治。因此,只有弄清运动性猝死发生的原因,才能有效地加以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悲剧的发生。
一、运动性猝死发生的原因
(一)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是运动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肥厚性心肌病、特发性左心室肥厚、心肌炎等心源性疾病是造成运动猝死的第一位死因。此外,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及高血压等脑源性疾病也是诱发运动猝死的危险因素。据统计,运动性猝死中,90%以上都是心源性猝死。
(二)呼吸系统疾病
运动性哮喘、肺动脉血栓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因运动诱发而加重病情,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将会引发猝死。
(三)锻炼缺乏科学
指导平时缺乏系统的训练就贸然参加马拉松比赛,或者不遵循训练原则,盲目地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从而造成运动性猝死。
(四)不良的外部诱因
不良的外部诱因主要包括扁桃体炎、胆囊炎等体内感染、恶劣的天气条件、高原缺氧和不适当的锻炼时段等,如果在这些不良条件下进行锻炼,都可能会引发运动性猝死。
二、运动性猝死的预防
(一)严格的体检是预防运动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
在参加马拉松锻炼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便尽早识别潜在的高危因素。如体检中发现患有心脏疾病、肺部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或猝死病史,都应避免参加长跑锻炼,可以采用太极拳、八段锦、导引养生功、健身走等方式来锻炼身体。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如果长时间间断训练,又开始恢复锻炼的,也应进行体检,以确认身体状况是否适合继续长跑锻炼。未经过严格体检和没有训练基础的人不应该参加长时间或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活动。
(二)马拉松锻炼应循序渐进,保持适宜的运动量
循序渐进是马拉松长跑锻炼者必须遵循的训练原则,切忌因受到鼓励而争强好胜,或突然心血来潮,盲目增加运动量。同时,也要防止“集中锻炼”,即平时没有时间系统锻炼,到了周末就脱离实际情况,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超出了自身的身体极限。运动量过大也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运动量过大时,人体需要的血液量和氧气量突然增加,供给量相对减少,循环系统不堪重负,锻炼者的心脏出现急性缺血,导致心脏骤停。适宜的运动量应该是每周进行3-5次的有氧运动,每次不低于30分钟,不超过50分钟,以微微发汗、稍稍气喘为宜。
(三)控制好运动强度
过大的运动强度更容易引发运动性猝死,因此,锻炼时要控制好靶心率。靶心率又叫“运动中适宜心率”,也就是在运动中用来衡量运动强度的一个标准。当人们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既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同时也能保证锻炼的安全性。非运动员运动时的靶心率一般应控制在(170-年龄)×85%-90%这个范围内。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运动强度,如果练习者持续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情况,都应立即降低强度或停止练习,否则极易发生意外。
(四)避免在不良情况下锻炼
如果练习者患有感冒或感染,两周之内不要进行锻炼,待康复后再行锻炼;应尽量避免在寒冷、酷暑、雾霾的天气条件下锻炼;如无训练基础,不要尝试在高原地区进行训练;早晨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和易发期,因此马拉松长跑锻炼不要安排在早晨,最好安排在下午3-4点之间进行,此时空气质量也相对较好。
三、结语
“死亡”不要成为普通人加入国际马拉松和体育运动的绊脚石,如果你无惧于高出国际马拉松死亡率250倍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仍然选择开车出门,那么“跑,还是不跑”对你来说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理性对待国际马拉松猝死,非专业运动员参加应量力而行是对“国际马拉松之殇”目前最可行性的解答,但还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是全国体育、教育、卫生系统和参赛选手的足够重视,并从科学指导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郑磊.中国式马拉松悲剧[Z].2012.11.29.
[2] 朱彦.国外马拉松如何应对突发事件?[Z].2012.11.28.
[3] 张国.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高人民身体素质[Z].2009.09.07.
[4] 朱正光.专家指马拉松意外死亡率低研究为世界性难题[Z].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