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给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极大影响,更在公众的心理层面上形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探讨“社工+志愿者”模式介入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可行性,从当前我国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现状、问题出发,提出社工运用自身专业理念和方法,有效组织志愿者资源介入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工;志愿者;社区公共卫生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61
0 引言
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重点解决社区居民面临的集体公共卫生问题,引导社区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过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下,一些医学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演变为社会问题。因此,提升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探索“社工+志愿者”介入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新模式,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社会环境的安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 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现状
2019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5亿人次,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3亿人次,同比提高4.8%。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52.8万个。民政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乡镇、街道和社区设置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共有232021个,占当年总开发岗位的74.3%;单位和社区内部成立志愿服务团队567537个。总体来看,全国范围内社区医疗机构尚未有专门的公卫社工岗位设置,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在社区中的处置仍以医院医务社工对接服务与社区内社工承担相应职能为主要方式。此外,我国社区的服务范围内缺乏进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基础设施及人才基础,使得公共卫生服务还没有在全国社区范围内达到普及的程度。据统计,2017年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总量为1025757人,其中从事卫生领域社会工作的仅有37080人,占3.6%。
疫情期间,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斗争中。2021年初,河北省石家庄市疫情出现反弹,在当地抗疫期间,“社工+志愿者”成为很多社区的常见组合。比如石家庄德正社工服务中心在4个社区开展工作,覆盖3万余名居民。在明珠花苑社区,社工仅在两天时间内就召集了200名志愿者开展服务。石家庄恒爱家园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动员志愿者100人次,3个小时内录入了1000多条核酸检测人员信息。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性,这也给我国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2 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问题
2.1 缺乏从事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专业社工
我国社会工作事业起步较晚,目前的整体水平仍处在较低状态。当下我国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仍有待提升,大多数社区工作都是由当地居民委员会或者物业工作人员承担,社区工作极度缺乏有社会学或社会工作专业背景人士的理论支撑和专业技巧的支持。在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过程中,社区工作者承担了多重角色,包括服务提供者、资源链接者、政策倡导者、社区管理者等,这就大大降低了社区工作的专业性,一方面没有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应用到社区实际的工作中,另一方面也没有将公共卫生的专业知识落到实处。这些现象都是我国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资源匮乏造成的。
2.2 社工和志愿者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
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仍是一个较为小众的专业,民众对其了解甚少,常常将其与志愿者混为一谈,认为“社工就是义工”。这样的社会认知导致社区在开展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时,很难将社工同志愿者区分开来,这给实际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此外,社工和志愿者之间也存在认知不足的现象,社工大多归属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而志愿者可能更多来自于当地社区的临时招募。志愿者同样也存在和普通民众一样的对社工认知不清的现象,对社工的助人理念和专业价值产生怀疑。
2.3 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组织行政化
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中行政化现象依旧存在。一方面社区的组织、资金的安排受到上级政府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社区开展服务的社工除了受到所在机构的管理外,还受所在社区治理组织的管理,社区的具体工作过程需要符合标准化要求,这就导致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处置能力,最终影响社区在面临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适应能力。
2.4 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整合性较低
2.4.1 服务对象缺乏整合性
在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中,服务对象常呈现个人化特征。具体是指社工和志愿者的服务主要针对个人,缺乏对社区整体的诊断、干预目标和措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社会工作者通常针对患病的个人进行个案工作,缺乏对社区整体的诊断和控制。这就容易忽视社区居民共同的需求,缺乏一个整体的、综合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方式,增加人力物力的消耗,降低社会工作的服务效果。再者,目前社会成员行动范围扩大,社区内部流动性增加,需要社区社会工作者
对社区进行动态和静态特点整合式分析,以便更好地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4.2 服务内容缺乏整合性
在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中,服务内容常呈现单一化特征,即社会工作者专注于对患病个体的实务工作,忽视疾病预防和患者愈后跟进的工作,即以疾病为中心,以治疗为目的的工作导向。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论基础是整体医学观,其逻辑起点是健康问题的整体性。这就需要社区社会工作者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干预模式而非单一的疾病干预模式。 3 开展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建议
3.1 建立社会工作职业发展机制
增强社区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适应能力,需要社区拥有专业性较强、处置范围较广的社工队伍。这就需要建立职业发展机制,以社会工作为专业化职业化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激励与使用机制,鼓励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扎根社区。同时,也需要有经验丰富的社工督导起到整合性作用,结合政府出台的处理方案与社区的实际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行动指引。
3.2 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
针对社区人力资源在公共卫生事件中不足的情况,社工可以结合志愿者力量,建立“社工+志愿者”的社区服务模式,丰富社区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可用资源。此外还可以建立同社会第三部门的长期合作机制,及时更新志愿者信息,包括所在地信息,确保志愿者数量长期保持稳定,以备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这样在未来也可以为防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坚实保障,社工和志愿者可以在此机制下在社区一线及时开展专业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社工和志愿者的优势,同时有效规避二者的不足。
3.3 减少社会工作者的行政事务
社区和社工机构应当认识到社会工作者真正的优势和使命,一切工作应以助人为导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减少对社区组织程序的限定,将权力下放至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能力。同时相关部门应认识到社区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基础防线作用,协调可支配资源,为社区提供资金、人力物力支持。此外,社区作为社区居民和社工资源之间的协调者,应重视社工的实务属性,做到去流程化,减少社会工作者的行政性工作。
3.4 建立完整的社区干预模式
社工的专业优势在于以科学的方法了解社区的状况,辨识社区的需要,制定社区发展的计划,动员社区资源,推动社区的发展,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服务型治理的目标。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初期,社区社工在进行患病个案工作的同时应对其有一个病理学层面的认知,并结合社区情况,对社区未来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程度做出预估,实现社区联结,形成社区整体的处置方案。这也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延长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链条,形成以人为本的“预防—治疗—愈后”的干预模式,注重社区内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防止社区内部传染,关注患者愈后可能出现的疾病后适应问题及当患者死亡后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状况问题,形成完整的干预闭环。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目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仍在持续,在后疫情时代,社区在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仍不容忽视。通过问题解决及经验总结,社会工作者可以形成完善的应对模式,进而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继同.医务社會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青,谭卫华,郑立羽,等.大健康背景下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发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1):57-69.
[3]齐建,周文姣.“大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8,32(12):22-26.
[4]廖芷欣.社会工作介入志愿服务推广的实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工+志愿者’介入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新模式探索”(DC2020044)。
作者简介:梁玮霖,男,汉族,东北林业大学大三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工;志愿者;社区公共卫生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61
0 引言
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重点解决社区居民面临的集体公共卫生问题,引导社区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过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下,一些医学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演变为社会问题。因此,提升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探索“社工+志愿者”介入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新模式,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社会环境的安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 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现状
2019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5亿人次,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3亿人次,同比提高4.8%。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52.8万个。民政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乡镇、街道和社区设置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共有232021个,占当年总开发岗位的74.3%;单位和社区内部成立志愿服务团队567537个。总体来看,全国范围内社区医疗机构尚未有专门的公卫社工岗位设置,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在社区中的处置仍以医院医务社工对接服务与社区内社工承担相应职能为主要方式。此外,我国社区的服务范围内缺乏进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基础设施及人才基础,使得公共卫生服务还没有在全国社区范围内达到普及的程度。据统计,2017年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总量为1025757人,其中从事卫生领域社会工作的仅有37080人,占3.6%。
疫情期间,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斗争中。2021年初,河北省石家庄市疫情出现反弹,在当地抗疫期间,“社工+志愿者”成为很多社区的常见组合。比如石家庄德正社工服务中心在4个社区开展工作,覆盖3万余名居民。在明珠花苑社区,社工仅在两天时间内就召集了200名志愿者开展服务。石家庄恒爱家园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动员志愿者100人次,3个小时内录入了1000多条核酸检测人员信息。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性,这也给我国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2 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问题
2.1 缺乏从事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专业社工
我国社会工作事业起步较晚,目前的整体水平仍处在较低状态。当下我国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仍有待提升,大多数社区工作都是由当地居民委员会或者物业工作人员承担,社区工作极度缺乏有社会学或社会工作专业背景人士的理论支撑和专业技巧的支持。在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过程中,社区工作者承担了多重角色,包括服务提供者、资源链接者、政策倡导者、社区管理者等,这就大大降低了社区工作的专业性,一方面没有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应用到社区实际的工作中,另一方面也没有将公共卫生的专业知识落到实处。这些现象都是我国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资源匮乏造成的。
2.2 社工和志愿者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
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仍是一个较为小众的专业,民众对其了解甚少,常常将其与志愿者混为一谈,认为“社工就是义工”。这样的社会认知导致社区在开展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时,很难将社工同志愿者区分开来,这给实际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此外,社工和志愿者之间也存在认知不足的现象,社工大多归属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而志愿者可能更多来自于当地社区的临时招募。志愿者同样也存在和普通民众一样的对社工认知不清的现象,对社工的助人理念和专业价值产生怀疑。
2.3 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组织行政化
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中行政化现象依旧存在。一方面社区的组织、资金的安排受到上级政府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社区开展服务的社工除了受到所在机构的管理外,还受所在社区治理组织的管理,社区的具体工作过程需要符合标准化要求,这就导致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处置能力,最终影响社区在面临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适应能力。
2.4 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整合性较低
2.4.1 服务对象缺乏整合性
在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中,服务对象常呈现个人化特征。具体是指社工和志愿者的服务主要针对个人,缺乏对社区整体的诊断、干预目标和措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社会工作者通常针对患病的个人进行个案工作,缺乏对社区整体的诊断和控制。这就容易忽视社区居民共同的需求,缺乏一个整体的、综合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方式,增加人力物力的消耗,降低社会工作的服务效果。再者,目前社会成员行动范围扩大,社区内部流动性增加,需要社区社会工作者
对社区进行动态和静态特点整合式分析,以便更好地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4.2 服务内容缺乏整合性
在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中,服务内容常呈现单一化特征,即社会工作者专注于对患病个体的实务工作,忽视疾病预防和患者愈后跟进的工作,即以疾病为中心,以治疗为目的的工作导向。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论基础是整体医学观,其逻辑起点是健康问题的整体性。这就需要社区社会工作者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干预模式而非单一的疾病干预模式。 3 开展社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建议
3.1 建立社会工作职业发展机制
增强社区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适应能力,需要社区拥有专业性较强、处置范围较广的社工队伍。这就需要建立职业发展机制,以社会工作为专业化职业化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激励与使用机制,鼓励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扎根社区。同时,也需要有经验丰富的社工督导起到整合性作用,结合政府出台的处理方案与社区的实际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行动指引。
3.2 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
针对社区人力资源在公共卫生事件中不足的情况,社工可以结合志愿者力量,建立“社工+志愿者”的社区服务模式,丰富社区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可用资源。此外还可以建立同社会第三部门的长期合作机制,及时更新志愿者信息,包括所在地信息,确保志愿者数量长期保持稳定,以备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这样在未来也可以为防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坚实保障,社工和志愿者可以在此机制下在社区一线及时开展专业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社工和志愿者的优势,同时有效规避二者的不足。
3.3 减少社会工作者的行政事务
社区和社工机构应当认识到社会工作者真正的优势和使命,一切工作应以助人为导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减少对社区组织程序的限定,将权力下放至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能力。同时相关部门应认识到社区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基础防线作用,协调可支配资源,为社区提供资金、人力物力支持。此外,社区作为社区居民和社工资源之间的协调者,应重视社工的实务属性,做到去流程化,减少社会工作者的行政性工作。
3.4 建立完整的社区干预模式
社工的专业优势在于以科学的方法了解社区的状况,辨识社区的需要,制定社区发展的计划,动员社区资源,推动社区的发展,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服务型治理的目标。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初期,社区社工在进行患病个案工作的同时应对其有一个病理学层面的认知,并结合社区情况,对社区未来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程度做出预估,实现社区联结,形成社区整体的处置方案。这也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延长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链条,形成以人为本的“预防—治疗—愈后”的干预模式,注重社区内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防止社区内部传染,关注患者愈后可能出现的疾病后适应问题及当患者死亡后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状况问题,形成完整的干预闭环。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目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仍在持续,在后疫情时代,社区在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仍不容忽视。通过问题解决及经验总结,社会工作者可以形成完善的应对模式,进而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继同.医务社會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青,谭卫华,郑立羽,等.大健康背景下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发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1):57-69.
[3]齐建,周文姣.“大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8,32(12):22-26.
[4]廖芷欣.社会工作介入志愿服务推广的实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工+志愿者’介入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新模式探索”(DC2020044)。
作者简介:梁玮霖,男,汉族,东北林业大学大三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