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活动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现实活动,也是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依据,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既能稳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也能及时优化小学生的生活能力与成长质量,保证小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受益终身。但是,要想切实达到这些预期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要优化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計算准确率。本文将从优化小学生的计算习惯、丰富计算训练内容与形式、合理借助错题资源实现因材施教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培养策略
根据学生作业与数学测验、考试等能够直接反馈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资料来看,小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计算速度较慢、算法应用不够灵活、准确率较低等现实问题,这就表示本校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比较低下。而且,现代人习惯用计算器来完成简单的计算活动,好像口算、心算、笔算并不重要,影响了小学生对运算活动的认识。然而,优化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运算准确率本身是优化学生数感的基本要求,而且计算器也并不能取代所有的计算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依然要坚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优化学生的计算思维。
一、优化小学生的计算习惯
习惯是指小学生在长期、重复的活动中所形成的意识行为惯性,计算习惯则是指小学生在计算活动中所形成的惯性特点。大多数小学生都会以马虎、粗心等原因来解释自己无法准确得出计算结果,但是归根究底,这些问题的成因都是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缺少检验、反思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小学生认真审题、及时检验,从而有效提升计算准确率。
就如在“商是几位数”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根据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确定商的个数与结果。在本轮计算训练中,笔者要求小学生自主准备草稿纸,结合除法作业进行除法演算。待学生初步完成作业之后,便需立即进行作业检验,检查每道题目的结果是否足够准确。为了避免小学生忽视检验任务,笔者会要求小学生在草稿纸上标注题目序号与计算次数,借此提醒小学生,直到他们养成了自主检验的好习惯。这就可以保证小学生自主修改一些错误的计算结果,保证数学计算的准确率。
二、丰富计算训练内容与形式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凭空生成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与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成为小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丰富计算训练内容,增加小学生的计算经验,使其形成良好的数感,借此保证数学运算的准确率。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奇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在传统的纸笔练习基础上拓展计算训练形式,借助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共同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就如在“买文具”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上,笔者准备了100道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题目,以便反复巩固小学生的知识记忆,使其切实内化这一除法算理。但是,为了调动小学生参与除法计算的积极性,笔者改变了常规的纸笔练习形式,而是以计算比赛的形式组织了除法练习。小学生需以6人为一组,根据多媒体屏幕所展示的除法算式合理分配计算任务量,保证每名学生不少于5道题目,然后借此制定游戏作战计划;最终,用时最短、准确率最高的学生小组赢得游戏胜利,可获得笔记本、铅笔等游戏奖励。
三、合理借助错题资源实现因材施教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最发达的成长时期,对万事万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实践、反思等学习活动获取认知。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势必会产生一些解题错误,而这些错误资源直接反映了认知不足,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合理利用,及时切入针对性教师指导。当然,小学生的运算错误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有因材施教的意识,实施针对性的错误修正辅导活动。
就如在“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学中,笔者便针对本班学生所产生的计算错误进行了相应的解题辅导。比如,有一部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与算法存在一些认知误区,难以通过观察两组数字的乘数、被乘数的关系引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数学计算,依然习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对此,笔者会重点引导这部分学生重新学习乘法分配律的相关内容,希望学生们可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简便性,以便在后续的数学计算中及时应用。再如,有一部分学生在应用题中出现了审题错误,难以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列出了错误的乘法算式,影响了乘法分配律的迁移应用。对此,笔者会专门对其进行审题训练,结合具体的应用题目进行习题讲解。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优化小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小学生学科能力的基本活动,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变化组织具体的计算训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保证运算教学面向每一个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金双发.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06.
[2]张丽.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74.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培养策略
根据学生作业与数学测验、考试等能够直接反馈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资料来看,小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计算速度较慢、算法应用不够灵活、准确率较低等现实问题,这就表示本校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比较低下。而且,现代人习惯用计算器来完成简单的计算活动,好像口算、心算、笔算并不重要,影响了小学生对运算活动的认识。然而,优化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运算准确率本身是优化学生数感的基本要求,而且计算器也并不能取代所有的计算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依然要坚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优化学生的计算思维。
一、优化小学生的计算习惯
习惯是指小学生在长期、重复的活动中所形成的意识行为惯性,计算习惯则是指小学生在计算活动中所形成的惯性特点。大多数小学生都会以马虎、粗心等原因来解释自己无法准确得出计算结果,但是归根究底,这些问题的成因都是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缺少检验、反思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小学生认真审题、及时检验,从而有效提升计算准确率。
就如在“商是几位数”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根据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确定商的个数与结果。在本轮计算训练中,笔者要求小学生自主准备草稿纸,结合除法作业进行除法演算。待学生初步完成作业之后,便需立即进行作业检验,检查每道题目的结果是否足够准确。为了避免小学生忽视检验任务,笔者会要求小学生在草稿纸上标注题目序号与计算次数,借此提醒小学生,直到他们养成了自主检验的好习惯。这就可以保证小学生自主修改一些错误的计算结果,保证数学计算的准确率。
二、丰富计算训练内容与形式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凭空生成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与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成为小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丰富计算训练内容,增加小学生的计算经验,使其形成良好的数感,借此保证数学运算的准确率。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奇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在传统的纸笔练习基础上拓展计算训练形式,借助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共同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就如在“买文具”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上,笔者准备了100道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题目,以便反复巩固小学生的知识记忆,使其切实内化这一除法算理。但是,为了调动小学生参与除法计算的积极性,笔者改变了常规的纸笔练习形式,而是以计算比赛的形式组织了除法练习。小学生需以6人为一组,根据多媒体屏幕所展示的除法算式合理分配计算任务量,保证每名学生不少于5道题目,然后借此制定游戏作战计划;最终,用时最短、准确率最高的学生小组赢得游戏胜利,可获得笔记本、铅笔等游戏奖励。
三、合理借助错题资源实现因材施教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最发达的成长时期,对万事万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实践、反思等学习活动获取认知。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势必会产生一些解题错误,而这些错误资源直接反映了认知不足,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合理利用,及时切入针对性教师指导。当然,小学生的运算错误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有因材施教的意识,实施针对性的错误修正辅导活动。
就如在“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学中,笔者便针对本班学生所产生的计算错误进行了相应的解题辅导。比如,有一部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与算法存在一些认知误区,难以通过观察两组数字的乘数、被乘数的关系引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数学计算,依然习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对此,笔者会重点引导这部分学生重新学习乘法分配律的相关内容,希望学生们可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简便性,以便在后续的数学计算中及时应用。再如,有一部分学生在应用题中出现了审题错误,难以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列出了错误的乘法算式,影响了乘法分配律的迁移应用。对此,笔者会专门对其进行审题训练,结合具体的应用题目进行习题讲解。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优化小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小学生学科能力的基本活动,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变化组织具体的计算训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保证运算教学面向每一个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金双发.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06.
[2]张丽.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