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晋大地上有许多名宅大院,比如著名的乔家、王家大院等,名震华夏,享誉海内外。还有一处大宅院,融合了南、北方建筑风格,在北方民居建筑中别具特色,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大院之一,它就是吕家大院。
前些天,我慕名观览了吕家大院。
有凤曾落美名扬
出大同城,沿着御河东路往南走约20公里,向东转约走一公里,也就到了吕家大院的所在村——落阵营。村庄的名称因传说而得:上古时曾有一只凤凰飞临此地,在此停歇一阵儿,故名“落阵”;后来有李自成的一位部将带兵在此扎“营”,落阵营村由此得名。
话说300多年前,一个名叫吕天平的来到这里,此人系李自成的族侄,原本姓李。“闯王起义”失败后,隐姓埋名改为吕姓,带着一营兵马隐居在此村庄。秉承“耕读传家” “笃志诗书”的家训,百年渔樵耕读,子孙亦官亦商。经数代苦心经营,一座富丽堂皇的大院,显赫地伫立在两河交汇处。
那天一位吕姓老者接待了我们,给我们介绍了大院的概况。
吕家大院位于落阵营村西的“庆字巷”,主体建于清光绪年间。分为南大院、胶坊院、油坊院和旗杆院等九个大院子。现存较为完整的旗杆院,由六个相互连通的院子组成。大院原有房屋150多间,占地约40亩。
大院主体建筑为三进三出式,堪称气势宏伟,做工考究。前有门厅,中间有过道厅,后为正厅,结构严谨,布局大方。正厅为三间大堂屋,东西各有耳房两间,屋中两侧过去摆有开道锣、万民伞、纱灯等,房顶上的屋脊有张嘴铁角兽,都是皇帝所赐。整座院落按照上挂匾,两边载旗杆,墙以滚砖、表砖、方砖所砌,顶以板瓦、筒瓦、猫头瓦、滴水瓦所盖,主脊和四道山脊共置六兽,统称“一匾两杆、三砖四瓦,五脊六兽”建造。门楼前立有下马石、上马石、旗杆立座,门楼下的鼓石,门廊内的彩绘,匠心独具,栩栩如生。高高的台阶,威严的石狮,朱漆大门,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大门上悬挂着牌匾“大天及第”“进士”“贡士”等,为仿皇宫院的四合院结构。堂屋门前有一块地方略高于院面,约3米见方,系光绪皇帝御赐斜砖砌地,百官到此都要下跪,整座院落建筑规模在晋北当时堪称一流。
院中照壁和木雕、砖雕、石雕独具特色。现存的几面砖雕照壁,如:“喜报三元图”和“桃园三结义”构图复杂,制作精美;“喜报三元图”描绘的是三位书生等待大考张榜的情景,画壁上的人物塑像、梧桐树、喜鹊等均为烧制而成的立体图型,情态活灵活现。梁坊及构成外廊的天花、门窗上的木雕,都是罕见的艺术精品。照壁额头上的仿木斗拱非常有讲究,精雕细刻,内容繁复,吉祥动物、花卉图案,都刻画得庄重而逼真。立于门口处的鼓石画面内容有花卉、有人物,极具立体感。大院内彩绘也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以山水和人物画为主,都是典型的清代文人画,意境深远,诗意盎然。
良好家风育子孙
吕家以经商起家,但十分重视文化教育。
门眉上的“耕读传家”是吕氏的家训,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东院的“三元图”,雕刻的是三位潜心苦读的学子盼望金榜题名的情形,上面题有“碧桐茂蔚荫高轩,又见凌晨喜鹊喧,借问仙禽何所报,祯祥早以兆三元”的诗句,表达出宅院主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南院的一幅照壁上题诗:“桃杏花开日正长,红莲不觉依池苍,黄花别我无多久,一树寒梅又放香。”借用桃、莲、菊、梅,寓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教导子孙把握四时节令,不违农时,珍惜时光。西院的一幅照壁上刻有“荆树开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的对联。是为大院主人教育子孙,读书做官的座右铭。北院建筑年代较早,据说是吕宝的老宅,照壁上有一个一米见方的大“福”字。
吕氏家族真正的兴起,应该从乾隆末年的吕庆说起,此君勤劳吃苦,精明能干,精通诗书。他有三个儿子,弟兄仨又生七个男孩,吕氏到了这一代人方有了辉煌的发展。除老六吕瑭步入政界,其余六人都涉猎商业,其中吕宝是吕家崛起的关键人物。
吕家子嗣除了“耕读传家”外,经商是其主业。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兴起,新兴地主阶级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农耕方式,开始有了市场意识。吕宝便是思想开化较早的一位,他虽然从父辈手里继承了不少土地,却没有被土地束缚住手脚。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经营油坊上,由于管理得法,经营有方,吕家油坊很快就发展成为大同地区食用油的名牌产品,油坊门前常年车水马龙,易货者络绎不绝。吕家先后买下了晋蒙两地的许多油坊,几乎垄断了北方的食用油市场。后来还将生意扩展到了天津,开办商号叫“庆云祥”。与吕宝同一辈份的吕瑭,饱读诗书,极有成就,于道光二十四(公元1844)年授刑部主事,历任云南孔阳州知州、盐大使、云南总督等职,特任河南大府诰授三品,封忠义大夫。
吕家之所以能得到皇室的垂青,与吕瑭及其子有关。其子吕生春也十分了得,咸丰十一(公元1861)年辛酉科拔贡,曾担任戊子、乙丑江西省同考官,直隶天津县知县加同知衔,后中进士,步入仕途后亦官亦商,曾在李鸿章府中任职并深得信任,后经李鸿章所荐出任清朝财政大臣。他还精通医术,曾经为朝廷中的达官显贵诊脉看病,享有“官中御医”之美誉。
大院的西口曾建有一座富丽堂皇、宏伟壮观的阁楼,阁楼低层有3丈6尺高,主体为两层砖木结构,有两丈多高。镶嵌在阁楼内楼洞上方的两块石匾,上书“有欲按律”和“防欲力善”。相传吕天平喜爱读书,很有见地;吸取李自成放纵享乐,失去人心而兵败的教训,遵循“有欲按律”,其意为:“有人欲如禾需肥,无则萎,纵则枯;人按律乃禾遵序,春种忧,秋获乐。纵欲如蛾扑灯,亡无疑。”“防欲力善”可解读为:“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可惜,这座金碧辉煌的阁楼建筑,在1965年破旧立新时,被强行拆除。
吕家人才辈出,据记载从吕家大院走出的进士、贡士就有十余人,吕清奇、吕瑷、吕生直等都是出類拔萃的代表,后来考中硕士博士及居重要岗位者,亦不乏其人。
院落衰败不忍睹
2006年11月落阵营村入选山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国土资源部等7部门,列入2016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然而,现实中的场景,却与其响亮的名气极不相称。
曾经辉煌的院落,到处残破衰败,垃圾遍地,杂草横生,许多精美的雕饰品,就那么随意堆放着。有几个院落里还住有人家,有的大门上着生了锈的锁子,游人只能扒开门缝窥探究竟。无人居住的院落,大白天都显得阴森可怖,那些“耕读传家”式的名言警句荡然无存了。
主体院落虽经重新整修,面目簇新,修旧如旧保持了往日的风采,只不过院里屋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实物或字画,只整了个空壳,显得毫无生气,与之相邻的院落仍是萧索破败相。
村中一个老妪跟我们说,她家原是吕家的车马大院。我们随她进到院中,院门口还立着当时的一个栓马石,上书“泰山石敢当”。屋内阳光灿烂,院内圈着十几头牛,看得出是一户殷实人家,住在文物堆里的殷实人家。
从严格意义上讲,吕家大院还不能算是一处景区,现场既无管理规定,也无管理人员,更没有行程路线图,散乱的院落,无人打理。眼见着辉煌的百年大院,在不久将消失,精美的文物随着雨淋风蚀,若干年后也将湮灭,想来着实有点可惜。
前些天,我慕名观览了吕家大院。
有凤曾落美名扬
出大同城,沿着御河东路往南走约20公里,向东转约走一公里,也就到了吕家大院的所在村——落阵营。村庄的名称因传说而得:上古时曾有一只凤凰飞临此地,在此停歇一阵儿,故名“落阵”;后来有李自成的一位部将带兵在此扎“营”,落阵营村由此得名。
话说300多年前,一个名叫吕天平的来到这里,此人系李自成的族侄,原本姓李。“闯王起义”失败后,隐姓埋名改为吕姓,带着一营兵马隐居在此村庄。秉承“耕读传家” “笃志诗书”的家训,百年渔樵耕读,子孙亦官亦商。经数代苦心经营,一座富丽堂皇的大院,显赫地伫立在两河交汇处。
那天一位吕姓老者接待了我们,给我们介绍了大院的概况。
吕家大院位于落阵营村西的“庆字巷”,主体建于清光绪年间。分为南大院、胶坊院、油坊院和旗杆院等九个大院子。现存较为完整的旗杆院,由六个相互连通的院子组成。大院原有房屋150多间,占地约40亩。
大院主体建筑为三进三出式,堪称气势宏伟,做工考究。前有门厅,中间有过道厅,后为正厅,结构严谨,布局大方。正厅为三间大堂屋,东西各有耳房两间,屋中两侧过去摆有开道锣、万民伞、纱灯等,房顶上的屋脊有张嘴铁角兽,都是皇帝所赐。整座院落按照上挂匾,两边载旗杆,墙以滚砖、表砖、方砖所砌,顶以板瓦、筒瓦、猫头瓦、滴水瓦所盖,主脊和四道山脊共置六兽,统称“一匾两杆、三砖四瓦,五脊六兽”建造。门楼前立有下马石、上马石、旗杆立座,门楼下的鼓石,门廊内的彩绘,匠心独具,栩栩如生。高高的台阶,威严的石狮,朱漆大门,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大门上悬挂着牌匾“大天及第”“进士”“贡士”等,为仿皇宫院的四合院结构。堂屋门前有一块地方略高于院面,约3米见方,系光绪皇帝御赐斜砖砌地,百官到此都要下跪,整座院落建筑规模在晋北当时堪称一流。
院中照壁和木雕、砖雕、石雕独具特色。现存的几面砖雕照壁,如:“喜报三元图”和“桃园三结义”构图复杂,制作精美;“喜报三元图”描绘的是三位书生等待大考张榜的情景,画壁上的人物塑像、梧桐树、喜鹊等均为烧制而成的立体图型,情态活灵活现。梁坊及构成外廊的天花、门窗上的木雕,都是罕见的艺术精品。照壁额头上的仿木斗拱非常有讲究,精雕细刻,内容繁复,吉祥动物、花卉图案,都刻画得庄重而逼真。立于门口处的鼓石画面内容有花卉、有人物,极具立体感。大院内彩绘也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以山水和人物画为主,都是典型的清代文人画,意境深远,诗意盎然。
良好家风育子孙
吕家以经商起家,但十分重视文化教育。
门眉上的“耕读传家”是吕氏的家训,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东院的“三元图”,雕刻的是三位潜心苦读的学子盼望金榜题名的情形,上面题有“碧桐茂蔚荫高轩,又见凌晨喜鹊喧,借问仙禽何所报,祯祥早以兆三元”的诗句,表达出宅院主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南院的一幅照壁上题诗:“桃杏花开日正长,红莲不觉依池苍,黄花别我无多久,一树寒梅又放香。”借用桃、莲、菊、梅,寓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教导子孙把握四时节令,不违农时,珍惜时光。西院的一幅照壁上刻有“荆树开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的对联。是为大院主人教育子孙,读书做官的座右铭。北院建筑年代较早,据说是吕宝的老宅,照壁上有一个一米见方的大“福”字。
吕氏家族真正的兴起,应该从乾隆末年的吕庆说起,此君勤劳吃苦,精明能干,精通诗书。他有三个儿子,弟兄仨又生七个男孩,吕氏到了这一代人方有了辉煌的发展。除老六吕瑭步入政界,其余六人都涉猎商业,其中吕宝是吕家崛起的关键人物。
吕家子嗣除了“耕读传家”外,经商是其主业。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兴起,新兴地主阶级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农耕方式,开始有了市场意识。吕宝便是思想开化较早的一位,他虽然从父辈手里继承了不少土地,却没有被土地束缚住手脚。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经营油坊上,由于管理得法,经营有方,吕家油坊很快就发展成为大同地区食用油的名牌产品,油坊门前常年车水马龙,易货者络绎不绝。吕家先后买下了晋蒙两地的许多油坊,几乎垄断了北方的食用油市场。后来还将生意扩展到了天津,开办商号叫“庆云祥”。与吕宝同一辈份的吕瑭,饱读诗书,极有成就,于道光二十四(公元1844)年授刑部主事,历任云南孔阳州知州、盐大使、云南总督等职,特任河南大府诰授三品,封忠义大夫。
吕家之所以能得到皇室的垂青,与吕瑭及其子有关。其子吕生春也十分了得,咸丰十一(公元1861)年辛酉科拔贡,曾担任戊子、乙丑江西省同考官,直隶天津县知县加同知衔,后中进士,步入仕途后亦官亦商,曾在李鸿章府中任职并深得信任,后经李鸿章所荐出任清朝财政大臣。他还精通医术,曾经为朝廷中的达官显贵诊脉看病,享有“官中御医”之美誉。
大院的西口曾建有一座富丽堂皇、宏伟壮观的阁楼,阁楼低层有3丈6尺高,主体为两层砖木结构,有两丈多高。镶嵌在阁楼内楼洞上方的两块石匾,上书“有欲按律”和“防欲力善”。相传吕天平喜爱读书,很有见地;吸取李自成放纵享乐,失去人心而兵败的教训,遵循“有欲按律”,其意为:“有人欲如禾需肥,无则萎,纵则枯;人按律乃禾遵序,春种忧,秋获乐。纵欲如蛾扑灯,亡无疑。”“防欲力善”可解读为:“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可惜,这座金碧辉煌的阁楼建筑,在1965年破旧立新时,被强行拆除。
吕家人才辈出,据记载从吕家大院走出的进士、贡士就有十余人,吕清奇、吕瑷、吕生直等都是出類拔萃的代表,后来考中硕士博士及居重要岗位者,亦不乏其人。
院落衰败不忍睹
2006年11月落阵营村入选山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国土资源部等7部门,列入2016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然而,现实中的场景,却与其响亮的名气极不相称。
曾经辉煌的院落,到处残破衰败,垃圾遍地,杂草横生,许多精美的雕饰品,就那么随意堆放着。有几个院落里还住有人家,有的大门上着生了锈的锁子,游人只能扒开门缝窥探究竟。无人居住的院落,大白天都显得阴森可怖,那些“耕读传家”式的名言警句荡然无存了。
主体院落虽经重新整修,面目簇新,修旧如旧保持了往日的风采,只不过院里屋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实物或字画,只整了个空壳,显得毫无生气,与之相邻的院落仍是萧索破败相。
村中一个老妪跟我们说,她家原是吕家的车马大院。我们随她进到院中,院门口还立着当时的一个栓马石,上书“泰山石敢当”。屋内阳光灿烂,院内圈着十几头牛,看得出是一户殷实人家,住在文物堆里的殷实人家。
从严格意义上讲,吕家大院还不能算是一处景区,现场既无管理规定,也无管理人员,更没有行程路线图,散乱的院落,无人打理。眼见着辉煌的百年大院,在不久将消失,精美的文物随着雨淋风蚀,若干年后也将湮灭,想来着实有点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