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f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较低,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学”与“行”的脱节。本文用新课程理念来反思现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不足,并提出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 回归 生活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较低,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学”与“行”的脱节。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现行德育教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实生活”;过于站在成人的角度说教,而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这样教育的结果只能是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陷入困境。强调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实”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学与行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怎样才能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呢?
  
  1.积极提倡实施体验教育,这是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良好途径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从当前学生的思想现状来看,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结合于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比如,可通过开展多层面的规范养成教育:以个人卫生、仪表仪容的检查和“文明生”的评比促进养成教育。还有“公民道德规范”的教育、法纪教育等等。在形式上则通过讨论会、报告会、辩论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和教师平等对话,向教师提问和发表异议。注意学生的心灵需求,以学生能够平等参与的体验活动为主要载体,把培养学生品德,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放在教育目的的第一位。
  除了通过生动活泼的正面思想体验教育外,也可采用反面的体验教育,也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开学初,学生卫生习惯还未养成,常乱丢废纸。单纯的正面说教效果不甚理想,教师可利用班会课让学生把自己书包里无用的废纸清理出来并随便丢于地上,可以想象,不一会儿,整个教室就像一个垃圾场。好多学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的学生就反问说,废纸不是应丢在垃圾桶里吗?教师反问,这样不是很方便吗?对此,很多学生提出反对的意见。这样,不用教师讲道理,这种反面的思想体验教育将会是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增强环保观念的新起点。
  
  2.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教材
  
  遵从教材体系安排,但教学内容、形式不能拘泥于教材。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其实课本只是一个蓝本,特别是思品课,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应充实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因此,对现有部分教材内容必须灵活变换。
  (1)将教材内容由大变小。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最初的道德行为意识”阶段,因此教育内容要由大变小。让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如十二册《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小学生来说,白求恩、罗盛教这些英雄人物离他们生活实际太远,因而目标太大。为贴近学生实际,可补充现实材料。让学生通过看新闻、读报纸等方式,关注了解重大国际事件,关心世界各国小朋友生活状况(尤其是贫穷落后的国家),珍惜、热爱世界和平。
  (2)把教材内容由繁变简。小学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决定了只有认知对象越具体,他们的认识印象才会越深刻。如九册《神州巨变》一课,课文从1949年-1990年我国钢、原煤、发电量、原油产量各增长了几倍等这些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繁多,学生印象不深。在教学中,可重点选其中学生较熟悉的一项——体育,从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奥运会金牌名列第四,亚运会第一位等相关内容作生动具体的描述。这种介绍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教育的作用。
  (3)让教材内容由虚变实。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寓言等的目的是: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通俗的形式使之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但有时其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如《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一课,是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等刻苦学习故事作为教材内容的,与我们现代的生活实际已经有较远距离。这可补充班内优秀生介绍是怎样合理利用时间刻苦学习的内容。再如讲尊重残疾人,不如让学生坐上轮椅驱车爬坡;讲拾金不昧,不妨让学
  生换位体验,体验失主的心情,这样更能增进对残疾人、失主的理解和同情。
  
  3.让学生积极参与,产生连锁的反应,做到学与行的统一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还要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如教学《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一课时,我特意离开教室一会儿,让大家自习。上课了,学生有做作业的、画画的、看书的、讲笑话的、做游戏的……然后我走进教室让学生自我评判: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对不对?谁在干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谁还需要改正?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行为进行剖析,非常乐于参与。教育也落到了实处。
  如教学《祖国河山多壮丽》,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祖国名山和风景区,然后用幻灯片介绍泰山、华山、黄山、武夷山、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西双版纳、大兴安岭等,让他们领会名山之秀,景色之奇,引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由衷热爱。改变教学方法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强调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基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让思想品德课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促进教学知行统一的有机结合。“回归生活”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能为广大教师所认同,也能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只有这样实施教学,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所有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参考文献:
  [1]林秀娟.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2]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王秀兰.主体性小学道德教育初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目的:探析预见性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进行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各50
跨入强势频道行列    2008年,CCTV-7农业频道覆盖率和入户率不断提升。 随着直播卫星的开通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农民能够在自家看到农业频道的节目。据2008年上半年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央视农业频道入户率已经从2007年的72.11%增加到78.13%。 每天收看CCTV-7观众的比例达到15.48%,较2007年提高2.68%的百分点。   作为唯一的国家级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发展健康的性情与品格呢?    首先,教师要对“引导者”有正确的认识。    《标准》中的理念强调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这与传统的数学课程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妊娠剖宫产率的不断提高,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不断增多,易出现切口感染,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个性化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及对产妇术后主
期刊
摘 要:形成性评价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可以促进学生的协作,减弱学生在远程学习中的孤独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从而达到提高远程教学质量的目的。文章分析了远程教育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以及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功能和形式,并以东南大学远程教育实践为例介绍了形成性评价在远程教育中的操作模式。  关键词:评价 形成性评价 反馈    远程教育近些年来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
摘 要:本文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心理 人格 个性 培养    师生交流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教师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中,如果不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的感情。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容易僵化,继而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把他们铸造成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教育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