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 高校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本文重点阐述了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国际经贸教学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指导策略,指出了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方向。
[关键词] 国际经贸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策略
课程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发展和教育价值观问题,而教学设计是解决课程问题的直接教学手段。只有进入教学领域,才能从静态设计的课程走向学生能力培养的动态课程,课程所要考量的一切课程理想、课程目标,才能真实达成。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探讨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的价值,明晰构建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指导对策以及发展方向,以期促进高校国际经贸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价值
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经验与生活背景为核心、密切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国际经贸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选择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的根本意蕴在于确立国际经贸课程的生命立场、主体立场和价值立场。
1.弥合了师生与课程内容相互脱节的缺陷
把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国际经贸课程体系,符合高校课程从“作为事实”到“作为实践”的全新发展趋势,体现了课程观的转换。即国际经贸课程不再是静止的知识,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一种行动,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一种社会实践,一种教育的期望;它的课程内容就会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整体性;它不再是完全预定的,而是跟随国际经贸的现实不断充实、变化、完善的。风云变幻的国际经贸发展现实、发展趋势已成为它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师和学生理所当然地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他们的智慧、热情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充分解放和自由。
2.弥合了师生与教学形式相互脱节的不足
运用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国际经贸课的教学,符合高校主体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教学观的转换。传统的国际经贸教学多以机械的、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递为特征,把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单一的认识过程,这样的教学教师没有积极性,学生也不喜欢。而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视野中,教师可以运用自身的创造力,来构建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实践活动、交往活动、探索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价值,恢复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了师生之间的心灵隔阂,提升了教学品质。
3.弥合了学生个体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相互脱节的弱点
运用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国际经贸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国际经贸学习观多是大兴接受学习和记诵之策,使学生的学习多呈封闭的个体行为。而实践教学体系,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理念,教学不再是教师面对知识独白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生、技能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参与活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以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得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逐步养成使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现实国际经贸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指导
1.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结构
一个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集中性的实践环节四大部分构成,它要包含对学生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及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既包括单独设立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包括体现在理论课程中的教学,具体可分为以下八大教学模块。
(1)商贸实习。该环节的重点在于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实行实地参观与听讲座相结合。参观单位以与外贸密切相关的部门为主。如外贸港口、外商投资企业、海关、经济开发区等,通过参观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增进了对国际经贸业务了解和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学年论文。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论文内容要求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
(3)单项业务实训。为加强学生某一具体能力的培养而进行的模拟训练,目的是加强学生具体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制单实训、报关实训、网页制作实训等。在这种实训中,学生增强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获得了运用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的机会,并能系统地掌握经贸工作的基本工作流程。
(4)综合业务实训。是对国际货物贸易整个流程的模拟训练,一笔生意从洽谈到结汇、退税等逐个环节地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
(5)毕业实习。这是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要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组织形式,把毕业实习与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有效结合起来。
(6)毕业论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最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要鼓励学生参加到任课教师的研究课题中来,也可以将学生英文运用能力作为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因子。
(7)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课程论文、课堂辩论、外贸模拟谈判、设置问题要求学生解决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8)科研训练。开展假期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活动结束要提交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
以上这八个方面相互衍接,又有所侧重,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策略
(1)选题策略
选好实践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步。一个富有创意的选题凝聚着师生的体验与智慧,传达着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可以运用问卷、社会调查、创设情境等方式来选择。一要源于学生的生活,二要指向国际经贸现实,三要具有可行性。如,在讲述进出口实务、外贸单证、外贸函电等实务性课程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研究课题:起草、签订与日本电子元件贸易合同。这个实践课题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自于他们鲜活的个体经验,也来自于学生的兴趣所在。学生就会动脑筋想办法,以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得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并通过实训基地、模拟软件,练习整个过程的实践操作,从而学到具体操作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计划组织策略
实践教学要有详细的教学方案。第一,要有可行性。教师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等方面审视方案的可行性,避免由于缺乏操作性而无法达成教学要求。第二,要具体化。要将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一一细化。第三,要保证有效性。第四,要力求多样化。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应以小组合作为其主要组织形式,要依据自愿、限制规模等原则,组成学生合作学习小组,鼓励打破班组界限,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的学生也可以合作开展学习,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拓展教学的实施空间。
(3)实施策略
实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在八大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中,课堂实践教学又是最基本的实践组织形式。因此,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①双语教学法。国际经贸课程多数都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多数贸易规则、贸易术语都是直接从英文翻译而来,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外贸业务的各环节,如报盘、还盘等多用英文表述;确认书、合同、提单等文件也多以英文书写,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是学生以后顺利进行外贸业务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准备。
②视频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一直是国际经贸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而视频案例又具有特殊的功效,它把声音、图像和文本完美的结合起来,把真实世界的复杂性拟真、还原,随时随地、跨越时空的阻隔。在国际经贸课程内选用典型的视频案例, 把这些案例作为示范,呈现事实情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现实问题,做出各种决策,提出不同的行动方案,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与争论,使学生的视野不断交融与发展,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合作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创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都是新型教学法的有效尝试。当然,这也是众多新型教学法的举例,因为任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总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使用,没有固定模式的有效方法。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方向
1.整体规划,防止流于技术上的操作
国际经贸课程的教学目标既有课程技能,又有专业技能,所以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把课程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整合起来,要认真评估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学生需求、学校规模、硬件设施等因素,系统分析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思路,把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与学校教学各项改革做整体关注。坚决避免受功利或形式主义的驱使,把实践教学变成浮华的外在装饰,只做表面文章的做法。
2.深入探究,防止轻视知识的习得与应用
实践教学体系不能走向极端。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应用是理论在特定领域内的迁移,没有理论就无所谓实践应用。注重学生实践专业能力的训练与养成,它只是以更适合的方式,倡导在实践中进行深度学习。因此,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不可能依然重复一般课外活动的方式,通过对某种技能的简单模仿来进行,它需要在学生已有深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索,并通过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寻求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它必须建立在扎实深厚的理论教学基础之上,不能走务虚之路。
3.注重实践活动的价值关怀和伦理关照
国际经贸实践教学有一个特殊之处:学生要更多的走出去,走进商贸流通领域,走进外贸企业及相关的机构和组织,走进国际货物贸易整个流程,必然要接触五光十色的国际、国内现实,面对物欲横流的商品世界。在解决学生深入实际、培训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通过实践所进行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塑造,关注学生的心灵与健康。一方面,任何实践教学的开展都应将探究、体验与想像融为一体,强调学生在事实研究基础上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创意与理想。另一方面,在涉及伦理道德、价值观问题上要注意引导学生转换研究的视角,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兴趣、情感和信仰,直接面对并处理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亲身体验中养成健康良好的品行。
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还要受其它因素来影响和制约,如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精干的实践教学指导队伍、完善了实践教学检查与评估方法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做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候怀银 谢小军:20世纪我国学者对课程论学科建设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8.1
[2]尤宏兵: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北方经贸, 2008.7
[3]柴 利: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25
[4]陈宏付:应用型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体系探讨[J].科技信息,2008.27
[摘 要] 高校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本文重点阐述了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国际经贸教学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指导策略,指出了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方向。
[关键词] 国际经贸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策略
课程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发展和教育价值观问题,而教学设计是解决课程问题的直接教学手段。只有进入教学领域,才能从静态设计的课程走向学生能力培养的动态课程,课程所要考量的一切课程理想、课程目标,才能真实达成。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探讨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的价值,明晰构建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指导对策以及发展方向,以期促进高校国际经贸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价值
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经验与生活背景为核心、密切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国际经贸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选择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的根本意蕴在于确立国际经贸课程的生命立场、主体立场和价值立场。
1.弥合了师生与课程内容相互脱节的缺陷
把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国际经贸课程体系,符合高校课程从“作为事实”到“作为实践”的全新发展趋势,体现了课程观的转换。即国际经贸课程不再是静止的知识,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一种行动,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一种社会实践,一种教育的期望;它的课程内容就会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整体性;它不再是完全预定的,而是跟随国际经贸的现实不断充实、变化、完善的。风云变幻的国际经贸发展现实、发展趋势已成为它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师和学生理所当然地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他们的智慧、热情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充分解放和自由。
2.弥合了师生与教学形式相互脱节的不足
运用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国际经贸课的教学,符合高校主体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教学观的转换。传统的国际经贸教学多以机械的、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递为特征,把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单一的认识过程,这样的教学教师没有积极性,学生也不喜欢。而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视野中,教师可以运用自身的创造力,来构建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实践活动、交往活动、探索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价值,恢复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了师生之间的心灵隔阂,提升了教学品质。
3.弥合了学生个体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相互脱节的弱点
运用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国际经贸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国际经贸学习观多是大兴接受学习和记诵之策,使学生的学习多呈封闭的个体行为。而实践教学体系,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理念,教学不再是教师面对知识独白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生、技能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参与活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以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得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逐步养成使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现实国际经贸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指导
1.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结构
一个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集中性的实践环节四大部分构成,它要包含对学生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及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既包括单独设立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包括体现在理论课程中的教学,具体可分为以下八大教学模块。
(1)商贸实习。该环节的重点在于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实行实地参观与听讲座相结合。参观单位以与外贸密切相关的部门为主。如外贸港口、外商投资企业、海关、经济开发区等,通过参观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增进了对国际经贸业务了解和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学年论文。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论文内容要求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
(3)单项业务实训。为加强学生某一具体能力的培养而进行的模拟训练,目的是加强学生具体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制单实训、报关实训、网页制作实训等。在这种实训中,学生增强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获得了运用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的机会,并能系统地掌握经贸工作的基本工作流程。
(4)综合业务实训。是对国际货物贸易整个流程的模拟训练,一笔生意从洽谈到结汇、退税等逐个环节地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
(5)毕业实习。这是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要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组织形式,把毕业实习与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有效结合起来。
(6)毕业论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最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要鼓励学生参加到任课教师的研究课题中来,也可以将学生英文运用能力作为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因子。
(7)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课程论文、课堂辩论、外贸模拟谈判、设置问题要求学生解决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8)科研训练。开展假期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活动结束要提交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
以上这八个方面相互衍接,又有所侧重,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策略
(1)选题策略
选好实践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步。一个富有创意的选题凝聚着师生的体验与智慧,传达着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可以运用问卷、社会调查、创设情境等方式来选择。一要源于学生的生活,二要指向国际经贸现实,三要具有可行性。如,在讲述进出口实务、外贸单证、外贸函电等实务性课程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研究课题:起草、签订与日本电子元件贸易合同。这个实践课题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自于他们鲜活的个体经验,也来自于学生的兴趣所在。学生就会动脑筋想办法,以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得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并通过实训基地、模拟软件,练习整个过程的实践操作,从而学到具体操作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计划组织策略
实践教学要有详细的教学方案。第一,要有可行性。教师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等方面审视方案的可行性,避免由于缺乏操作性而无法达成教学要求。第二,要具体化。要将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一一细化。第三,要保证有效性。第四,要力求多样化。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应以小组合作为其主要组织形式,要依据自愿、限制规模等原则,组成学生合作学习小组,鼓励打破班组界限,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的学生也可以合作开展学习,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拓展教学的实施空间。
(3)实施策略
实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在八大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中,课堂实践教学又是最基本的实践组织形式。因此,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①双语教学法。国际经贸课程多数都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多数贸易规则、贸易术语都是直接从英文翻译而来,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外贸业务的各环节,如报盘、还盘等多用英文表述;确认书、合同、提单等文件也多以英文书写,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是学生以后顺利进行外贸业务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准备。
②视频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一直是国际经贸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而视频案例又具有特殊的功效,它把声音、图像和文本完美的结合起来,把真实世界的复杂性拟真、还原,随时随地、跨越时空的阻隔。在国际经贸课程内选用典型的视频案例, 把这些案例作为示范,呈现事实情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现实问题,做出各种决策,提出不同的行动方案,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与争论,使学生的视野不断交融与发展,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合作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创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都是新型教学法的有效尝试。当然,这也是众多新型教学法的举例,因为任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总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使用,没有固定模式的有效方法。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方向
1.整体规划,防止流于技术上的操作
国际经贸课程的教学目标既有课程技能,又有专业技能,所以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把课程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整合起来,要认真评估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学生需求、学校规模、硬件设施等因素,系统分析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思路,把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与学校教学各项改革做整体关注。坚决避免受功利或形式主义的驱使,把实践教学变成浮华的外在装饰,只做表面文章的做法。
2.深入探究,防止轻视知识的习得与应用
实践教学体系不能走向极端。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应用是理论在特定领域内的迁移,没有理论就无所谓实践应用。注重学生实践专业能力的训练与养成,它只是以更适合的方式,倡导在实践中进行深度学习。因此,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不可能依然重复一般课外活动的方式,通过对某种技能的简单模仿来进行,它需要在学生已有深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索,并通过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寻求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它必须建立在扎实深厚的理论教学基础之上,不能走务虚之路。
3.注重实践活动的价值关怀和伦理关照
国际经贸实践教学有一个特殊之处:学生要更多的走出去,走进商贸流通领域,走进外贸企业及相关的机构和组织,走进国际货物贸易整个流程,必然要接触五光十色的国际、国内现实,面对物欲横流的商品世界。在解决学生深入实际、培训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通过实践所进行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塑造,关注学生的心灵与健康。一方面,任何实践教学的开展都应将探究、体验与想像融为一体,强调学生在事实研究基础上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创意与理想。另一方面,在涉及伦理道德、价值观问题上要注意引导学生转换研究的视角,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兴趣、情感和信仰,直接面对并处理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亲身体验中养成健康良好的品行。
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还要受其它因素来影响和制约,如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精干的实践教学指导队伍、完善了实践教学检查与评估方法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做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候怀银 谢小军:20世纪我国学者对课程论学科建设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8.1
[2]尤宏兵: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北方经贸, 2008.7
[3]柴 利: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25
[4]陈宏付:应用型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体系探讨[J].科技信息,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