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1944年确立的“布雷頓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维护成员国之间汇率的稳定,它的设立对二战后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IMF却止步不前;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IMF在应对危机中的表现更是难以让人满意,因此国际社会对于IMF的改革要求日益强烈。本文将从IMF存在的几个问题出发去探索解决途径,并结合中国实际谈谈如何应对。
关键词 IMF 金融监督 治理机制 国际金融 秩序
作者简介:苏明媚,华东政法大学2015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269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据此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以下简称IMF)。IMF设立之初的主要职能有: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维护国际间的汇率秩序;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等。
一、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缺陷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实力渐渐削弱;而在二战中遭到极大破坏的欧洲国家,成立欧盟后实力日益壮大;中国和日本迅速发展;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也日益发展壮大。2007年起源于自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然而,作为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和安全的IMF不仅对于发达国家成员国的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监管,而且在危机成员国向其寻求帮助时也少有作为。IMF在应对危机和自身发展上的表现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对于IMF的缺陷及其改革甚嚣尘上。
(一)组织职能有所迷失
IMF的主要职能是维持国际汇率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但近年来IMF的职能重心似乎开始转移,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中,IMF向拉美国家提供了大量贷款并进行了广泛的债务重组安排;为了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IMF还创设了一种新的贷款形式,为遭遇异常支付困难的国家提供超出通常贷款限额的融资。这些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IMF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殊做法,但IMF最近在发展领域的“指手画脚”,就不太好定义了。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1974年IMF推出“中期贷款”,用以解决持续存在的结构性国际收支问题;随即IMF又先后推出“结构调整贷款”和“扩充结构调整贷款”,以优惠利率向低收入国家提供资金,用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尽管IMF的促进货币和金融稳定的职责和发展经济存在密切联系,但并不代表要通过上述行为来显示。IMF需要关注的是自身擅长的宏观经济领域,在贸易、劳工、卫生、环境等其他政策领域有其他的国际组织来负责,比如同样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的世界银行(World Bank,简称WB)。WB的职能在于通过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加投资来减轻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IMF如果在其中过多的干涉会导致他们之间的职能交叉,而且由于IMF在这些领域的专业性并不如世界银行强,一些关于农业、劳工、卫生、环境等领域内的行动还需要来自研究和实践的专门知识,而IMF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最后,由于IMF是具有特定职能的国际组织,如果它在这些领域干涉过多可能会消耗掉其自身有限的资源,进而影响到它通过发挥自身职能来促进全球金融和经济稳定的作用。
(二)监督功能尚需完善
IMF有三种形式的监督,即双边监督、多边监督以及地区监督。双边监督,也可称为国别监督,是通过持续监测和成员国主动披露的方式来了解成员国的实时经济状况,IMF还通过组织代表团定期访问成员国的做法进行监督,对成员国实施的经济或金融政策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如果有影响国内和外部稳定的风险,及时调整相应政策。多边监督就是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监督,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时刻监测和评估世界经济发展动态。对于金融市场监测和评估的结果是定期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和《财政检测报告》。地区监督,其实就是对于区域货币联盟的监督,通过对世界主要地区的监督了解其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相关建议,定期发布在《地区经济展望》上。
IMF的监督功能会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展,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监督,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然而,这种看似全面有重点的监督并没有及时预测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尽管在发布的报告中曾提到过有关美国的房地产政策,但却错误地认为这样的风险可以控制,乃至于最终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极大的破坏性不由得让我们深思,IMF的监督功能是否需要重新定义,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三)治理机制的失衡
IMF的组织机制由三个部分组成:理事会、执行董事会和管理层。IMF在金融监督方面的缺陷,很大程度上跟其治理机制中的力量失衡有关。它不仅表现在执行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人员组成上,也体现在成员国所持份额和投票权的问题上。IMF实行加权表决制,具体来说投票权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每个成员国都拥有相同的250票的基本投票权,接着由成员国按各自所持的以特别提款权计算的IMF份额,每10万特别提款权折算一个投票权,基本投票权和按份额换算的投票权之和就是该国的总投票权。在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的投票表决中,按这样的方法来行使投票权。从中不难看出,IMF的在投票权上的做法类似于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资本多数决”,成员国在IMF中的份额是其行使发言权的基础。这样看来的发言结果则可能使发言内容不具代表性,最终影响IMF的代表性和其作用的发挥。在组织机构的构成上,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仅在执行董事的人数上,而且在投票权数上占的优势远比发展中国家有利得多。尽管IMF成立之初确实是发达国家推动得多,但如今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大大提升,再盲目按照以前的模式来,会造成很多不公的出现。 (四)不合理的风險预警和救助机制
IMF的监督功能是其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通过三种形式的监督和发布的定期报告,IMF可以及时掌握了解全球经济运行的状况,并做出预测和建议。但IMF却并未能及时预测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来势汹汹,而IMF却只能在其职能范围内进行救助。即使是危机后的救助,IMF也设置了很多门槛,附加了一些不合理政策条件,以至于有的国家不愿意接受其救助;需要救助的国家不仅要面对困难的国内金经济环境,还要就政策条件与IMF进行谈判,导致贻误危机救助的时机,最终使得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发展。因此,IMF的危机预警和救助机制亟待改进。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方向
(一)摆正自身位置,重塑核心职能
如果IMF想继续发挥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需要改革的就是对于自身职能的偏移。从目前来说,IMF应当暂停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银行贷款和相关技术援助,停止扶贫项目等发展领域的干涉,将这部分职能还给WB及其他区域发展银行。但IMF还可以发挥其本身职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短期融资,来帮助陷入国际支付危机的成员国摆脱危机。其次,IMF必须重塑自身在维持汇率稳定方面的核心职能,在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中,采取积极措施维持成员国之间有序的外汇安排,促进国际间的金融合作,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等。
(二)加强双边监督
尽管IMF在金融危机中的监督职能发挥得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其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在三种形式的监督中,需要重点加强的是双边监督。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与IMF没有进行切实有效的双边监督有关。尽管IMF在金融危机发生后,针对之前存在的缺陷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但从其实质看,IMF双边监督执行力不强,约束性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依旧存在。首先,需要更为合理的监督体系,可以将IMF的双边监督同多边监督结合起来,扩大监督视角。其次,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区分监督区域,对于那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分析的结果通过报告的形式定期发布,以此加强各国对于风险机制的预防管控能力。
(三)改进治理结构
针对组织机制的问题,在意识到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之后,IMF已经在2008年通过的相关决议中做出了改革,如:确定了新的份额计算公式;把基本投票权数从原来的250票增加到现在的750票;在G20匹兹堡峰会上决定将5%的份额从发达国家转移给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等。总裁拉加德提名中国央行前副行长朱民出任新增设的第四副总裁之后,IMF的高级管理层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执行董事会的改革也增加了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尽管这些改革都有利于IMF发挥其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但毕竟没能解决目前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在份额制度上和组织机制上还需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来及时调整。
(四)危机预警机制和救助机制的完善
近年来,通过对成员国经济金融政策和统计数据的分析,IMF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功能渐渐成为其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如果可以增进和强化IMF的技术援助功能,并将其与贷款功能结合起来,则可以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以更为合理的方式度过危机。另外,目前IMF依旧在发达国家的控制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无法完全表达其诉求,他们的利益的得不到切实的保护,改革IMF的危机预警机制和救助机制必须顾及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机制的作用,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帮助危机国解决困境。
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中国
对于IMF的改革,中国应当顺应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潮流,积极参与国际新机制的组织构建,承担与自身国际地位相应的责任。不仅要提升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也要积极参与IMF的监督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等的改革,为发展中国家赢得更多的话语权,推动国际金融新秩序朝着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IMF作为全球性的经济组织,在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在其组织机制和其他某些领域, 至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我们相信, 随着国际金融合作和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前进势头,在国际社会和IMF的共同努力下,IMF自身将不断完善,在以后的国际金融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茉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职能的发展及其特点.国际观察.2010(3).
[2]邵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困境与改革探讨.南方金融.2011(4).
[3]廖凡.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岳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机制改革的新设计.经济问题探索.2012(7).
[5]关孔文.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及其政治功能.宁夏大学学报.2016(3).
[6]计旭.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改革研究.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关键词 IMF 金融监督 治理机制 国际金融 秩序
作者简介:苏明媚,华东政法大学2015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269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据此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以下简称IMF)。IMF设立之初的主要职能有: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维护国际间的汇率秩序;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等。
一、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缺陷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实力渐渐削弱;而在二战中遭到极大破坏的欧洲国家,成立欧盟后实力日益壮大;中国和日本迅速发展;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也日益发展壮大。2007年起源于自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然而,作为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和安全的IMF不仅对于发达国家成员国的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监管,而且在危机成员国向其寻求帮助时也少有作为。IMF在应对危机和自身发展上的表现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对于IMF的缺陷及其改革甚嚣尘上。
(一)组织职能有所迷失
IMF的主要职能是维持国际汇率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但近年来IMF的职能重心似乎开始转移,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中,IMF向拉美国家提供了大量贷款并进行了广泛的债务重组安排;为了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IMF还创设了一种新的贷款形式,为遭遇异常支付困难的国家提供超出通常贷款限额的融资。这些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IMF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殊做法,但IMF最近在发展领域的“指手画脚”,就不太好定义了。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1974年IMF推出“中期贷款”,用以解决持续存在的结构性国际收支问题;随即IMF又先后推出“结构调整贷款”和“扩充结构调整贷款”,以优惠利率向低收入国家提供资金,用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尽管IMF的促进货币和金融稳定的职责和发展经济存在密切联系,但并不代表要通过上述行为来显示。IMF需要关注的是自身擅长的宏观经济领域,在贸易、劳工、卫生、环境等其他政策领域有其他的国际组织来负责,比如同样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的世界银行(World Bank,简称WB)。WB的职能在于通过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加投资来减轻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IMF如果在其中过多的干涉会导致他们之间的职能交叉,而且由于IMF在这些领域的专业性并不如世界银行强,一些关于农业、劳工、卫生、环境等领域内的行动还需要来自研究和实践的专门知识,而IMF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最后,由于IMF是具有特定职能的国际组织,如果它在这些领域干涉过多可能会消耗掉其自身有限的资源,进而影响到它通过发挥自身职能来促进全球金融和经济稳定的作用。
(二)监督功能尚需完善
IMF有三种形式的监督,即双边监督、多边监督以及地区监督。双边监督,也可称为国别监督,是通过持续监测和成员国主动披露的方式来了解成员国的实时经济状况,IMF还通过组织代表团定期访问成员国的做法进行监督,对成员国实施的经济或金融政策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如果有影响国内和外部稳定的风险,及时调整相应政策。多边监督就是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监督,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时刻监测和评估世界经济发展动态。对于金融市场监测和评估的结果是定期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和《财政检测报告》。地区监督,其实就是对于区域货币联盟的监督,通过对世界主要地区的监督了解其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相关建议,定期发布在《地区经济展望》上。
IMF的监督功能会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展,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监督,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然而,这种看似全面有重点的监督并没有及时预测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尽管在发布的报告中曾提到过有关美国的房地产政策,但却错误地认为这样的风险可以控制,乃至于最终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极大的破坏性不由得让我们深思,IMF的监督功能是否需要重新定义,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三)治理机制的失衡
IMF的组织机制由三个部分组成:理事会、执行董事会和管理层。IMF在金融监督方面的缺陷,很大程度上跟其治理机制中的力量失衡有关。它不仅表现在执行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人员组成上,也体现在成员国所持份额和投票权的问题上。IMF实行加权表决制,具体来说投票权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每个成员国都拥有相同的250票的基本投票权,接着由成员国按各自所持的以特别提款权计算的IMF份额,每10万特别提款权折算一个投票权,基本投票权和按份额换算的投票权之和就是该国的总投票权。在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的投票表决中,按这样的方法来行使投票权。从中不难看出,IMF的在投票权上的做法类似于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资本多数决”,成员国在IMF中的份额是其行使发言权的基础。这样看来的发言结果则可能使发言内容不具代表性,最终影响IMF的代表性和其作用的发挥。在组织机构的构成上,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仅在执行董事的人数上,而且在投票权数上占的优势远比发展中国家有利得多。尽管IMF成立之初确实是发达国家推动得多,但如今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大大提升,再盲目按照以前的模式来,会造成很多不公的出现。 (四)不合理的风險预警和救助机制
IMF的监督功能是其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通过三种形式的监督和发布的定期报告,IMF可以及时掌握了解全球经济运行的状况,并做出预测和建议。但IMF却并未能及时预测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来势汹汹,而IMF却只能在其职能范围内进行救助。即使是危机后的救助,IMF也设置了很多门槛,附加了一些不合理政策条件,以至于有的国家不愿意接受其救助;需要救助的国家不仅要面对困难的国内金经济环境,还要就政策条件与IMF进行谈判,导致贻误危机救助的时机,最终使得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发展。因此,IMF的危机预警和救助机制亟待改进。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方向
(一)摆正自身位置,重塑核心职能
如果IMF想继续发挥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需要改革的就是对于自身职能的偏移。从目前来说,IMF应当暂停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银行贷款和相关技术援助,停止扶贫项目等发展领域的干涉,将这部分职能还给WB及其他区域发展银行。但IMF还可以发挥其本身职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短期融资,来帮助陷入国际支付危机的成员国摆脱危机。其次,IMF必须重塑自身在维持汇率稳定方面的核心职能,在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中,采取积极措施维持成员国之间有序的外汇安排,促进国际间的金融合作,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等。
(二)加强双边监督
尽管IMF在金融危机中的监督职能发挥得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其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在三种形式的监督中,需要重点加强的是双边监督。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与IMF没有进行切实有效的双边监督有关。尽管IMF在金融危机发生后,针对之前存在的缺陷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但从其实质看,IMF双边监督执行力不强,约束性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依旧存在。首先,需要更为合理的监督体系,可以将IMF的双边监督同多边监督结合起来,扩大监督视角。其次,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区分监督区域,对于那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分析的结果通过报告的形式定期发布,以此加强各国对于风险机制的预防管控能力。
(三)改进治理结构
针对组织机制的问题,在意识到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之后,IMF已经在2008年通过的相关决议中做出了改革,如:确定了新的份额计算公式;把基本投票权数从原来的250票增加到现在的750票;在G20匹兹堡峰会上决定将5%的份额从发达国家转移给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等。总裁拉加德提名中国央行前副行长朱民出任新增设的第四副总裁之后,IMF的高级管理层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执行董事会的改革也增加了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尽管这些改革都有利于IMF发挥其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但毕竟没能解决目前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在份额制度上和组织机制上还需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来及时调整。
(四)危机预警机制和救助机制的完善
近年来,通过对成员国经济金融政策和统计数据的分析,IMF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功能渐渐成为其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如果可以增进和强化IMF的技术援助功能,并将其与贷款功能结合起来,则可以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以更为合理的方式度过危机。另外,目前IMF依旧在发达国家的控制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无法完全表达其诉求,他们的利益的得不到切实的保护,改革IMF的危机预警机制和救助机制必须顾及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机制的作用,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帮助危机国解决困境。
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中国
对于IMF的改革,中国应当顺应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潮流,积极参与国际新机制的组织构建,承担与自身国际地位相应的责任。不仅要提升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也要积极参与IMF的监督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等的改革,为发展中国家赢得更多的话语权,推动国际金融新秩序朝着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IMF作为全球性的经济组织,在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在其组织机制和其他某些领域, 至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我们相信, 随着国际金融合作和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前进势头,在国际社会和IMF的共同努力下,IMF自身将不断完善,在以后的国际金融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茉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职能的发展及其特点.国际观察.2010(3).
[2]邵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困境与改革探讨.南方金融.2011(4).
[3]廖凡.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岳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机制改革的新设计.经济问题探索.2012(7).
[5]关孔文.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及其政治功能.宁夏大学学报.2016(3).
[6]计旭.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改革研究.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