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中旬,由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的“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作为今秋“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系列展览的一部分,是德国当代摄影作品在国内首次系统性展出。此次展览涵盖了包括伯恩和希拉·贝歇夫妇、安德里亚斯·古斯基等7位大师共53件作品,全面呈现了以杜塞尔多夫学派为代表的德国当代摄影艺术。
伯恩 /希拉·贝歇
Bernd und Hilla Becher
伯恩和希拉·贝歇夫妇作为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开创者,继承并延续了战前德国新客观主义传统,以其严谨理性的美学风格和独特的工业构成摄影主题对德国当代摄影产生巨大影响。
本次展览带来了贝歇夫妇最为著名的工业建筑摄影,在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德国大工业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水塔、煤仓储气罐等工厂设施,它们以一种近似科学采样的方式被拍摄,并按照地域、功能、结构等特征排列。贝歇夫妇意图将类型学与摄影结合,从而提炼出一种本质的逻辑语言,这也使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摄影艺术,更具有社会学和类型学价值,堪称工业时代的纪实肖像。
托馬斯·鲁夫
Thomas Ruff
与其他杜塞尔多夫学派的艺术家不同,虽然同样是运用了类型学的方法论,托马斯·鲁夫却更热衷于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内进行摄影实践。他对新兴图像媒介和技术具有极大兴趣,在建筑摄影、新闻摄影、肖像、天文景观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尝试,并发掘出许多与众不同的图像呈现方式。他于20世纪末创作的巨幅肖像作品和天文主题的作品本次来到中国,展现了他对主题和媒介的探索。
托马斯·施特鲁特
Thomas Struth
托马斯·施特鲁特是自上世纪80年代就活跃在德国摄影界的杜塞尔多夫学派代表之一。他继承了贝彻夫妇“无表情”美学的特点,追求纯客观的记录,无论是建筑摄影还是肖像摄影中都透露着冷漠的疏离感。1990年代,他将目光转移到了热带雨林,本次展览展出的就是这部分作品。盘根错节的树木将画面分割成零散而统一的整体,从中得以洞见自然界的秩序和规则。
安德里亚斯·穆埃
Andreas Mühe
伯恩 /希拉·贝歇
Bernd und Hilla Becher
伯恩和希拉·贝歇夫妇作为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开创者,继承并延续了战前德国新客观主义传统,以其严谨理性的美学风格和独特的工业构成摄影主题对德国当代摄影产生巨大影响。
本次展览带来了贝歇夫妇最为著名的工业建筑摄影,在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德国大工业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水塔、煤仓储气罐等工厂设施,它们以一种近似科学采样的方式被拍摄,并按照地域、功能、结构等特征排列。贝歇夫妇意图将类型学与摄影结合,从而提炼出一种本质的逻辑语言,这也使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摄影艺术,更具有社会学和类型学价值,堪称工业时代的纪实肖像。
托馬斯·鲁夫
Thomas Ruff
与其他杜塞尔多夫学派的艺术家不同,虽然同样是运用了类型学的方法论,托马斯·鲁夫却更热衷于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内进行摄影实践。他对新兴图像媒介和技术具有极大兴趣,在建筑摄影、新闻摄影、肖像、天文景观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尝试,并发掘出许多与众不同的图像呈现方式。他于20世纪末创作的巨幅肖像作品和天文主题的作品本次来到中国,展现了他对主题和媒介的探索。
托马斯·施特鲁特
Thomas Struth
托马斯·施特鲁特是自上世纪80年代就活跃在德国摄影界的杜塞尔多夫学派代表之一。他继承了贝彻夫妇“无表情”美学的特点,追求纯客观的记录,无论是建筑摄影还是肖像摄影中都透露着冷漠的疏离感。1990年代,他将目光转移到了热带雨林,本次展览展出的就是这部分作品。盘根错节的树木将画面分割成零散而统一的整体,从中得以洞见自然界的秩序和规则。
安德里亚斯·穆埃
Andreas Mü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