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食品包装材料本身所包含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迁移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频繁收到欧盟对我国出口食品接触材料的卫生安全预警通报;由于我国出口某些食品包装卫生指标不符合进出口国要求而拒绝进口,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关键词】有毒有害性 回收 溶剂残留 蒸发残渣(水) 高锰酸钾消耗量 甲醛(4%乙酸) 重金属(以Pb计) 脱色试验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316-01
食品包装材料本身所包含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迁移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世界上各国政府和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接触材料,包括食品用塑料容器、器具和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问题,也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近年来我国频繁收到欧盟对我国出口食品接触材料的卫生安全预警通报;由于我国出口某些食品包装卫生指标不符合进出口国要求而拒绝进口,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介绍日常生活中食品用塑料制品的危害性来源及主要安全指标。
一、食品用塑料容器、器具和包装材料中毒性的主要来源树脂本身的毒性;
1)、树脂中未聚合的游离单体、裂解物(氯乙烯、苯乙烯、酚类、甲醛)、降解物及老化产生的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均有影响。
2)、回收塑料不明污染物;回收料指对回收的废旧塑料或产生中的不合格二次处理后所得到的原料。街头卖早点的摊贩用回收塑料再生塑料袋包装食品的现象比比皆是,据检测,回收塑料包含了大量的污染物,塑料老化等产生的小分子或单体,还有回收制品残留的添加剂、重金属。此外,回收料在加工过程中还需添加剂来进行改性,这些将给加工后的产品带来安全隐患。卫生部颁布的《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料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可是,不少小厂家,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违法使用来源不明的回收塑料。
3)、树脂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稳定剂、增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残留量,有一定毒性。
产生溶剂残留产生的主要原因:生产过程中,印刷,复合工艺都要使用大量的稳定剂、增塑剂、着色剂等溶剂,用于调配和稀释油墨与粘合剂。添加剂只是加工过程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烘箱被烘干,绝大部分溶剂会挥发掉,但产品不可避免的会有少量溶剂残留。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可以是溶剂残留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目前行业溶剂残留总量限量≤5mg/m2,其中苯系残留量不得检出。
按照生产许可制度管理产品的溶剂残留量检测要求是:①溶剂残留总量;②苯系溶剂残留量。以上两种采用氢燃离子检测型气相色谱仪,按照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中6.6.17 规定进行测定。
二、质量安全性指标
为针对上述危害性来源,按照生产许可制度管理规定,现行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标准中主要质量安全指标有:蒸发残渣(水)、高锰酸钾消耗量、甲醛(4%乙酸)、重金属(以Pb计)、脱色试验、双酚A。
蒸发残渣是为了控制包装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包装内容物如水、醋等液体时析出化学物质残渣的可能性,而这些化学物质可能是低分子量的添加剂或无机填充物质如碳酸钙、滑石粉等。蒸发残渣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影响食品质量或对人体产生不良后果。
高锰酸钾消耗量是指在1L浸泡液中还原性物质被氧化时所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样品以规定浸泡液浸泡后,测定其高锰酸钾消耗量,表征可溶出有机物的情况。高锰酸钾消耗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不明有机物进入食物,人体食用后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三聚氰胺-甲醛(3)含量是用4%乙酸浸泡制品0.5h,考核从三聚氰胺成型品析出到浸泡液中的甲醛含量,甲醛含量过高对人体是有害的。
重金属含量是用4%乙酸浸泡制品0.5h,考核从制品析出到溶液中的重金属如铅等含量。
脱色试验是主要考核餐具、菜板表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脱色情况。脱色试验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致使着色剂(4)溶解或沾污在食品上而被食入,而这些塑料着色剂一般都不是食用色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
双酚A学名2,2-双(4-羟基苯基)丙烷,简称双酚基丙烷(BPA),白色晶体,可燃,微带苯酚气味,是聚碳酸酯的重要原料。PC饮用水桶中易产生双酚A,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PC粒料,二是在PC材料加工过程中分解产生的。考核应将PC粒料所含的双酚A应严格控制在0.05mg/以下(1);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料筒温度,尽量缩短成型周期,从而降低双酚A的含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我国食品用塑料制品质量安全的确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必须反思由食品用塑料制品安全问题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食品用塑料制品质量检测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作为塑料包装检测机构,选择可行合理的检测方法、适宜的检测环境以及建立健全相关食品包装安全检测监管体系,才能将食品包装塑料质量检测中出现的误差降到最小,最大程度保障最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GB 13116-1991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QB/T 1870-1993 《塑料菜板》。
GB 9685-200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
作者简介:
沈荣静(1984-)女,汉,山东济南人,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本科学历,质量管理及包装工程方向。
王灵玺(1982-)女,汉,山东济南人,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学历,质量管理及食品安全方向。
张 舵(1978-)男,汉,山东济南人,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本科学历,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方向。
【关键词】有毒有害性 回收 溶剂残留 蒸发残渣(水) 高锰酸钾消耗量 甲醛(4%乙酸) 重金属(以Pb计) 脱色试验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316-01
食品包装材料本身所包含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迁移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世界上各国政府和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接触材料,包括食品用塑料容器、器具和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问题,也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近年来我国频繁收到欧盟对我国出口食品接触材料的卫生安全预警通报;由于我国出口某些食品包装卫生指标不符合进出口国要求而拒绝进口,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介绍日常生活中食品用塑料制品的危害性来源及主要安全指标。
一、食品用塑料容器、器具和包装材料中毒性的主要来源树脂本身的毒性;
1)、树脂中未聚合的游离单体、裂解物(氯乙烯、苯乙烯、酚类、甲醛)、降解物及老化产生的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均有影响。
2)、回收塑料不明污染物;回收料指对回收的废旧塑料或产生中的不合格二次处理后所得到的原料。街头卖早点的摊贩用回收塑料再生塑料袋包装食品的现象比比皆是,据检测,回收塑料包含了大量的污染物,塑料老化等产生的小分子或单体,还有回收制品残留的添加剂、重金属。此外,回收料在加工过程中还需添加剂来进行改性,这些将给加工后的产品带来安全隐患。卫生部颁布的《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料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可是,不少小厂家,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违法使用来源不明的回收塑料。
3)、树脂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稳定剂、增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残留量,有一定毒性。
产生溶剂残留产生的主要原因:生产过程中,印刷,复合工艺都要使用大量的稳定剂、增塑剂、着色剂等溶剂,用于调配和稀释油墨与粘合剂。添加剂只是加工过程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烘箱被烘干,绝大部分溶剂会挥发掉,但产品不可避免的会有少量溶剂残留。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可以是溶剂残留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目前行业溶剂残留总量限量≤5mg/m2,其中苯系残留量不得检出。
按照生产许可制度管理产品的溶剂残留量检测要求是:①溶剂残留总量;②苯系溶剂残留量。以上两种采用氢燃离子检测型气相色谱仪,按照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中6.6.17 规定进行测定。
二、质量安全性指标
为针对上述危害性来源,按照生产许可制度管理规定,现行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标准中主要质量安全指标有:蒸发残渣(水)、高锰酸钾消耗量、甲醛(4%乙酸)、重金属(以Pb计)、脱色试验、双酚A。
蒸发残渣是为了控制包装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包装内容物如水、醋等液体时析出化学物质残渣的可能性,而这些化学物质可能是低分子量的添加剂或无机填充物质如碳酸钙、滑石粉等。蒸发残渣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影响食品质量或对人体产生不良后果。
高锰酸钾消耗量是指在1L浸泡液中还原性物质被氧化时所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样品以规定浸泡液浸泡后,测定其高锰酸钾消耗量,表征可溶出有机物的情况。高锰酸钾消耗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不明有机物进入食物,人体食用后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三聚氰胺-甲醛(3)含量是用4%乙酸浸泡制品0.5h,考核从三聚氰胺成型品析出到浸泡液中的甲醛含量,甲醛含量过高对人体是有害的。
重金属含量是用4%乙酸浸泡制品0.5h,考核从制品析出到溶液中的重金属如铅等含量。
脱色试验是主要考核餐具、菜板表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脱色情况。脱色试验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致使着色剂(4)溶解或沾污在食品上而被食入,而这些塑料着色剂一般都不是食用色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
双酚A学名2,2-双(4-羟基苯基)丙烷,简称双酚基丙烷(BPA),白色晶体,可燃,微带苯酚气味,是聚碳酸酯的重要原料。PC饮用水桶中易产生双酚A,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PC粒料,二是在PC材料加工过程中分解产生的。考核应将PC粒料所含的双酚A应严格控制在0.05mg/以下(1);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料筒温度,尽量缩短成型周期,从而降低双酚A的含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我国食品用塑料制品质量安全的确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必须反思由食品用塑料制品安全问题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食品用塑料制品质量检测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作为塑料包装检测机构,选择可行合理的检测方法、适宜的检测环境以及建立健全相关食品包装安全检测监管体系,才能将食品包装塑料质量检测中出现的误差降到最小,最大程度保障最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GB 13116-1991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QB/T 1870-1993 《塑料菜板》。
GB 9685-200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
作者简介:
沈荣静(1984-)女,汉,山东济南人,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本科学历,质量管理及包装工程方向。
王灵玺(1982-)女,汉,山东济南人,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学历,质量管理及食品安全方向。
张 舵(1978-)男,汉,山东济南人,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本科学历,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