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舆情的演化也随之转变到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以“乐清滴滴”事件为例,来分析新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进而从一般角度来对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演化做总体认知,了解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并对此类社会热点事件对一般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减少此类事件对社会和一般受众的负面影响,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热点事件;新媒体;网络舆情;舆情演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8-0010-02
1 “乐清滴滴“事件分析
2018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年上半年,有43.2%的网民使用过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较2017年增长了20.8%①。2018年8月24日,“乐清滴滴”事件的爆发,由于该事件与普通受众的生活相关性较高,在整个网络平台引发热议,尤其是舆情发酵的主要阵地——微博。事件的进展速度较快,但是舆情持续时间长,由于涉及到人身安全问题,受众对该事件的关注持续时间也较长。因此,该事件对于探讨网络舆情演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事件起点是2018年8月24日,在网络平台上引发舆论热议的时间点是8月25日凌晨,紧接着乐清警方的通报、滴滴平台的道歉声明、滴滴顺风车下架、顺风车下架后的打车情况等一系列事件均引起了舆情的不断演化。同样地,在多个事件引发关注的同时,舆情也在一步步的变化,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舆论反响。从一般受众对“乐清滴滴”的关注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时代,受众在作为“受者”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在作为“传者”对事件进行转发、评论。
2 舆情演化分析
对于舆情演化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将其分为不同的阶段。
兰月新等将网络舆情傳播过程分为潜伏期、扩散期和消退期3个阶段[1]。雷跃捷等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发展分为4个阶段——焦点事态出现、意见在网络上传播与聚集、意见在网络上交锋与融合、获得权威性及影响等[2]。Coombs把危机传播过程分为潜在期、突发期、蔓延期、解决期4个阶段[3]。崔鹏等将舆情演化归结为“六阶段”即:酝酿阶段、爆发阶段、扩散阶段、反复阶段、消退阶段、长尾阶段,并建立了舆情发展生命周期“六阶段”模型,即危机点、爆发点、再难点、平息点、安全点[4]。本文根据“乐清滴滴”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将采用崔鹏等提出的舆情演化的”六阶段“模型进行分析。
酝酿阶段:“乐清滴滴”事件是典型的突发公共事件,其突发性的特点使得该事件的酝酿阶段较短,可以从该事件的严重性来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8月25日凌晨之前,由于该事件并未在网路上曝光,因此可以归为该事件的舆情酝酿阶段。
爆发阶段:爆发阶段的时间是从8月25日凌晨开始,网友发布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失联的微博;8月25日11点25分,乐清市公安局发布微博通告,表示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获;8月25日14点,滴滴平台在微博发表道歉声明。这三个事件使得该事件在全网引起热议。从网友Super_4ong在微博爆料称乐清女孩坐滴滴顺风车失联开始,微博平台上众多网友对于该事件的评论、转发使得舆情发酵达到第一个峰值。
扩散阶段:从爆发阶段开始该事件也在不断的进行扩散,影响也在不断的扩大。最典型的就是在乐清市公安局发布通告之后,众多网友对犯罪嫌疑人的愤恨,以及对于滴滴平台监管不力的不满。在滴滴发布道歉声明之后,网友们又发现滴滴官方微博在2018年5月郑州空姐遇害案的道歉声明已经被删除,这使得本来就对滴滴平台安全不满的受众对其平台更加愤怒。
反复阶段:对于“乐清滴滴”事件的反复阶段主要从微博网友发布的“武汉滴滴QQ群”中的聊天记录开始,使得关于该事件的舆情又一次达到高峰;滴滴公司的总裁柳青在发布道歉后,其湖畔大学的同学在微信群中发布“加油、心疼柳青”等言语,又一次的引发舆情的爆发,众多受众认为柳青同学所发表的言论是单方面的心疼滴滴总裁,但是忽略了被害女孩的生命。
消退阶段:随着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滴滴平台全国范围内下架顺风车业务,关于此事件对舆情才逐渐消退。受众对于该事件的关注度也逐渐降低。
长尾阶段:在顺风车下架以后,有媒体做了走访调查11点以后点打车状况,发现滴滴顺风车下架以后,众多市民在深夜出现打不到车的情况,而出租车司机在深夜出现漫天要价的情况。
3 影响舆情演化的因素
3.1 意见领袖
“乐清滴滴”事件中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微博黄V):“@小剑老师”“@建坤老师”“@Top-Cars“等相继发文曝光滴滴QQ群中司机侮辱和调侃被害女子及女性,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由于专业媒体需要报道全国范围内各个方面的新闻,因此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关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意见领袖作为某一行业的精英、甚至是对某个事情感兴趣都可以持续关注,不放过一些小细节。意见领袖可以关注某一事件的始终,使其中的真相能够水落石出,减少谣言的传播。
3.2 反转新闻
在UGC时代,反转新闻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这也是自媒体时代的一些弊端。受众在获取信息的时候,不会像专业媒体人一样追根溯源,只要迎合自己的兴趣便会发表评论、转发参与其中。这就时代信息源的可信度大大降低,谣言的传播更为便利,信息的失真使得反转新闻不断出现。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依旧需要“网络把关人”,及时过滤虚假新闻,使得失实新闻对受众产生尽量小的影响。
3.3 沉默的螺旋和情绪传染
沉默的螺旋在互联网时代依旧有效,加上网络暴力的横行,使得一般受众的跟风程度依旧较高。受众在网络上发表评论时会关注大多数所共同发表的言论,避免网络暴力的发生而选择保持沉默或者跟随大多数的意见。以此次滴滴事件为例,可以明显感受到,舆情的发展和传播都是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这同样也体现“情绪传染”机制。“滴滴”事件中,网络受众的情绪传染表现在“指责滴滴”,各种恶言都是一边倒的针对滴滴,希望滴滴“破产”“倒闭”。而其他声音却非常少见,这样也会导致网络发展的畸形。
关键词 热点事件;新媒体;网络舆情;舆情演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8-0010-02
1 “乐清滴滴“事件分析
2018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年上半年,有43.2%的网民使用过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较2017年增长了20.8%①。2018年8月24日,“乐清滴滴”事件的爆发,由于该事件与普通受众的生活相关性较高,在整个网络平台引发热议,尤其是舆情发酵的主要阵地——微博。事件的进展速度较快,但是舆情持续时间长,由于涉及到人身安全问题,受众对该事件的关注持续时间也较长。因此,该事件对于探讨网络舆情演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事件起点是2018年8月24日,在网络平台上引发舆论热议的时间点是8月25日凌晨,紧接着乐清警方的通报、滴滴平台的道歉声明、滴滴顺风车下架、顺风车下架后的打车情况等一系列事件均引起了舆情的不断演化。同样地,在多个事件引发关注的同时,舆情也在一步步的变化,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舆论反响。从一般受众对“乐清滴滴”的关注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时代,受众在作为“受者”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在作为“传者”对事件进行转发、评论。
2 舆情演化分析
对于舆情演化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将其分为不同的阶段。
兰月新等将网络舆情傳播过程分为潜伏期、扩散期和消退期3个阶段[1]。雷跃捷等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发展分为4个阶段——焦点事态出现、意见在网络上传播与聚集、意见在网络上交锋与融合、获得权威性及影响等[2]。Coombs把危机传播过程分为潜在期、突发期、蔓延期、解决期4个阶段[3]。崔鹏等将舆情演化归结为“六阶段”即:酝酿阶段、爆发阶段、扩散阶段、反复阶段、消退阶段、长尾阶段,并建立了舆情发展生命周期“六阶段”模型,即危机点、爆发点、再难点、平息点、安全点[4]。本文根据“乐清滴滴”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将采用崔鹏等提出的舆情演化的”六阶段“模型进行分析。
酝酿阶段:“乐清滴滴”事件是典型的突发公共事件,其突发性的特点使得该事件的酝酿阶段较短,可以从该事件的严重性来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8月25日凌晨之前,由于该事件并未在网路上曝光,因此可以归为该事件的舆情酝酿阶段。
爆发阶段:爆发阶段的时间是从8月25日凌晨开始,网友发布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失联的微博;8月25日11点25分,乐清市公安局发布微博通告,表示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获;8月25日14点,滴滴平台在微博发表道歉声明。这三个事件使得该事件在全网引起热议。从网友Super_4ong在微博爆料称乐清女孩坐滴滴顺风车失联开始,微博平台上众多网友对于该事件的评论、转发使得舆情发酵达到第一个峰值。
扩散阶段:从爆发阶段开始该事件也在不断的进行扩散,影响也在不断的扩大。最典型的就是在乐清市公安局发布通告之后,众多网友对犯罪嫌疑人的愤恨,以及对于滴滴平台监管不力的不满。在滴滴发布道歉声明之后,网友们又发现滴滴官方微博在2018年5月郑州空姐遇害案的道歉声明已经被删除,这使得本来就对滴滴平台安全不满的受众对其平台更加愤怒。
反复阶段:对于“乐清滴滴”事件的反复阶段主要从微博网友发布的“武汉滴滴QQ群”中的聊天记录开始,使得关于该事件的舆情又一次达到高峰;滴滴公司的总裁柳青在发布道歉后,其湖畔大学的同学在微信群中发布“加油、心疼柳青”等言语,又一次的引发舆情的爆发,众多受众认为柳青同学所发表的言论是单方面的心疼滴滴总裁,但是忽略了被害女孩的生命。
消退阶段:随着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滴滴平台全国范围内下架顺风车业务,关于此事件对舆情才逐渐消退。受众对于该事件的关注度也逐渐降低。
长尾阶段:在顺风车下架以后,有媒体做了走访调查11点以后点打车状况,发现滴滴顺风车下架以后,众多市民在深夜出现打不到车的情况,而出租车司机在深夜出现漫天要价的情况。
3 影响舆情演化的因素
3.1 意见领袖
“乐清滴滴”事件中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微博黄V):“@小剑老师”“@建坤老师”“@Top-Cars“等相继发文曝光滴滴QQ群中司机侮辱和调侃被害女子及女性,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由于专业媒体需要报道全国范围内各个方面的新闻,因此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关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意见领袖作为某一行业的精英、甚至是对某个事情感兴趣都可以持续关注,不放过一些小细节。意见领袖可以关注某一事件的始终,使其中的真相能够水落石出,减少谣言的传播。
3.2 反转新闻
在UGC时代,反转新闻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这也是自媒体时代的一些弊端。受众在获取信息的时候,不会像专业媒体人一样追根溯源,只要迎合自己的兴趣便会发表评论、转发参与其中。这就时代信息源的可信度大大降低,谣言的传播更为便利,信息的失真使得反转新闻不断出现。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依旧需要“网络把关人”,及时过滤虚假新闻,使得失实新闻对受众产生尽量小的影响。
3.3 沉默的螺旋和情绪传染
沉默的螺旋在互联网时代依旧有效,加上网络暴力的横行,使得一般受众的跟风程度依旧较高。受众在网络上发表评论时会关注大多数所共同发表的言论,避免网络暴力的发生而选择保持沉默或者跟随大多数的意见。以此次滴滴事件为例,可以明显感受到,舆情的发展和传播都是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这同样也体现“情绪传染”机制。“滴滴”事件中,网络受众的情绪传染表现在“指责滴滴”,各种恶言都是一边倒的针对滴滴,希望滴滴“破产”“倒闭”。而其他声音却非常少见,这样也会导致网络发展的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