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产知名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系列自2001年创作至今,已经完成五个系列,共130集。第五季《大耳朵图图——彩色小世界》系列已在今年暑期闪亮登陆央视少儿频道黄金档。图图电影《美食狂想曲》目前也在前期创作阶段。经过多年的积累打造,《大耳朵图图》获得了广大小朋友和家长的普遍喜爱,“图图”这个动漫形象,也一举成为中国动画片中经典的卡通人物!
本刊记者走近“图图的妈妈”,《大耳朵国图》导演速达,倾听她在“图图”创作过程中的有趣故事,与读者一同分享一位职业女性的别样育儿观。
那一年图图诞生了
记者:听说在创作“图图”这个动画人物时,你的儿子还不满3岁,正是似懂非懂的年纪,你从他身上获得了哪些创作灵感?
速达:当看到自己的儿子不断长大、用并不纯熟准确的可爱语言表达自己的小小思想时,我总会收获很多很多的快乐和感悟。这种爱的力量时时撞击着我、推动着我,让我从各种繁琐的事务中静下心来思索:作为母亲,我能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么?作为—名导演,我能为中国的孩子做些什么?这个想法一诞生,就再也无法停歇。2001年,我与父亲(编注:速泰熙,南京著名装帧设计家)一交流,他立刻表示支持,我们一致决定以他的小外孙为原型,共同创作一部以现实生活中的小人儿为主角的动画片!不过,我可不想塑造那种特完美的小孩子,从自己儿子身上,我发现小孩子多多少少都是有点糊里糊涂的,而正是这种看似糊涂的表现也许才是最真实的天真,最可贵的单纯。所以我找到编剧热切交流,给动画片中的小人儿取名“胡图图”。
记者:动画片中的哪些情景,是直接取自儿子的真实生活或真实对话?
速达:在儿子6岁前,我有一个随手用文字给他记录生活趣事的习惯,积累了不少孩子童年生活方方面面的素材,正是这些原始资料,为日后“图图”的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比如在《没完没了的自助餐》这一集中,灵感就源自全家带儿子去吃自助餐。动画片中图图因为紧张,把“漂亮阿姨,请给我一杯饮料”说成了“漂亮饮料,请给我一杯阿姨”,这句令人捧腹的台词其实也正出自我儿子之口。平时小朋友经常会说一些让我们笑痛肚皮的话,我就把这些运用到了动画片里“图图”的语言中。
还有一集是《全托第一天》,图图转去全托幼儿园,依依不舍地跟家里的小怪、小床、桌子、椅子、窗帘道别,登上了校车。爸爸妈妈特别紧张,怕图图第一次离开家会哭得让大人也控制不住情绪。没想到汽车启动后,图图跟其他孩子交上了新朋友,爸爸却舍不得地大哭起来。这个有意思的反转源于我第一天送儿子上幼儿园。我自己从小就是个很怕去幼儿园的人,还上过全托,心里对幼儿园多少有些阴影。所以把儿子送进教室后我就匆匆道别,都没敢多停留,心里想,赶紧溜吧,儿子看不到我,周围又都是不认识的人,他一定会哭的,不能留下来偷看他,因为我自己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太丢人了,所以我逃也似的走了。结果放学去接儿子时,老师说孩子很好啊,一点没哭,跟同学玩得可开心呢……好吧……
记者:你是怎么做到让图图的形象有别于其他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的?
速达:在我的心目中,图图的形象就是中国当代孩子的一个典型,他是独生子女,天真善良、活泼可爱,他没心没肺,爱吃零食,爱胡思乱想,但也常常语出惊人,令妈妈尴尬,令旁人捧腹。我希望改变过去传统影片中智勇双全的拔高儿童的形象。“贪吃又糊涂”,这才是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图图有许多缺点,但是他更真实,更贴近当代孩子的生活,我希望通过图图一家人的快乐和烦恼,引起孩子和父母的共鸣,我更希望中国儿童动画片拥有新时代的经典卡通人物。“图图”的造型是我父亲设计的,他在八九十年代也是著名的儿童插画家,曾经为上海美影厂《魔方大厦》做过造型,美术风格吸收了民间剪纸、苗绣艺术、漫画等精华,注重“拙而现趣”。加上儿子小时候有一对大大的招风耳,父亲顺便也将它变成了图图的特点。我又让图图穿上标志性的红底黄星衣服和绿裤子,充满中国元素的“大耳朵图图”就这么诞生了!
一个对动漫行业着迷的导演妈妈
记者:90年代初,我国动漫行业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行业整体形势低迷,你如何坚守并一路走到今天的?
速达:受父亲的影响,我3岁就开始接触绘画,父亲一直让我自由画速写,还被业内的前辈夸奖“有马蒂斯之风”。1987年,我开始学习素描色彩,并考入宁海中学,1990年中学毕业时,正好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在南京招生。我当时第一次听到这个有趣的专业,纯属出于对动画片的喜爱,我积极地去报考了。那一届全国只招了8个人,我顺利考上,从此踏上了动画创作的道路。
1994年,我从学校毕业的时候,不仅仅是国产动画行业,甚至连整个中国电影行业都比较低迷。记得当时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同事一起做加工片,创意和脚本都是人家的,我们就负责画,有点像流水线上的操作。当时我就想,动画片景气也好,不景气也好,反正我就在这儿!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就是幸福的。可能在外人看来这种工作是一种消耗,但在我看来却能从中获益,那个时候我学到了许多国外系列动画片制作方面的经验。
随着在动画业的努力耕耘,不少海外公司和猎头公司开始主动找到我,鼓动我改行或跳槽,但我只想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做出成绩,让自己快乐,也让我在乎的人为我骄傲。
记者:《大耳朵图图》系列动画片自诞生以来,几乎囊括了动漫作品的国家级奖项,得到广大小朋友和家长的普遍喜爱,你也成为近年来上海动漫界获奖最多、奖项最高的导演之一。你被许多小朋友称作“图图的妈妈”,对此你有何感想?
速达:我每次登上领奖台,都会产生—种神圣感。在和观众偶然相遇时,听他们说着有关《大耳朵图图》的点点滴滴,我会有一种突然蔓延的感动和温暖,尤其是孩子们叫我“图图妈妈”的时候。“图图”是当代孩子们的一个缩影,他们天真有趣,总是口无遮拦地向父母们询问各种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让父母难以启齿、难以回答,但又促使成人思考,使复杂的事物回归纯粹。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成人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返璞归真。我喜欢与孩子交流,有时是为了创作,更多则是为了保持自身的心灵纯真。 记者:有没有发生过令你特别感动、心灵受震撼的事情?
速达:《大耳朵图图》得了很多奖,也给我带来许多荣誉。可是有一次,在浙西山村,我遇到—个小姑娘,她帮妈妈卖了两个星期的桔子,用挣来的钱买了一套《大耳朵图图》碟片,碟片被村里很多孩子借去看,收回时几乎完全破损了,小姑娘心疼得直抹眼泪,这件事让我感慨万千。还有—年冬季,我在浙江天目山旅游,快半夜了,敲开山坳一家农户的门,想弄点热饭热汤,垫饥御寒。当朋友介绍我是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的导演时,农夫只是客套地点点头,可是火盆旁小女孩的眼睛却亮了:“你是图图的妈妈?”她喜悦的笑脸,在摇曳的火光中分外可爱,让我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这些事情让我明白,工作不是为了获奖,只要我的创作能给孩子们带来阳光、快乐,就是刘我最美好的回报。
言传身教为儿子建立梦想
记者:作为一名职业女性,你用什么方法修炼并提升自己,成为儿子的榜样?
速达:着手创作《大耳朵图图》的时候,正是儿子最需要妈妈陪伴的时候。每次忙于创作需要加班时,我总会对活泼可爱的儿子有歉疚之心。但也许正因为我的行为起了“身教”的作用,儿子从小就非常独立。在儿子心目中,我虽然不是一个无微不至关心他的妈妈,但我却是一个最能理解、尊重并包容他的妈妈。我特别注重孩子的心灵健康,所以在创作《大耳朵图图》这部动画片时,我希望观众能在图图身上看到他们自己,看到这就是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希望图图能带领更多的孩子克服生活中的小困难,接纳生活中的不同声音,以开放、豁达、乐观的心胸迎接他们明亮的未来,创造更绚烂多彩的明天。这是我给儿子的礼物,也是给所有孩子的礼物。
记者:你的儿子从小到大,受到过《大耳朵图图》这部动画片的影响吗?
速达:这部片子对他的成长是有益的。《大耳朵图图》里很多故事都来自儿子的日常生活,我曾带儿子参加当时上海的知名节目《欢乐蹦蹦跳》,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答非所问,或者说出一些令大人尴尬的话,这些情节都被我编在了动画片里。等儿子长大些,他还会主动要求我给他讲图图分镜台本里的故事,有时候他会自己演一遍,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儿子来说,图图就是他,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参与。随着孩子的长大,特别是现在,有时候他会提出更多的要求和问题,比如为什么图图不能做成像哈利-波特那样的魔幻片等等。但是他并不以妈妈创作《大耳朵图图》的成功作为自己被人关注的资本,他只会用行动默默支持我的事业。
记者:回忆下儿子小时候的兴趣爱好,现在回过头去看看那些爱好,对已经步入高中的儿子成长有帮助吗?
速达:作为一个从事与艺术有关工作的家长,我的孩子从小对音乐、绘画等也抱有与生俱来的热情与兴趣。但是,当他的钢琴练到二、三年级的时候,他坚决不想再继续枯燥的练习,那时在我的家中也曾出现过与长辈的分歧。长辈认为那时中断是半途而废,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我却认为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感到厌倦时,就不需再逼迫,顺其自然为好。儿子虽然没有获得过什么高级别钢琴证书,但是今天看来,他对音乐的敏感度始终保持着,所以我认为孩子在童年某一阶段的钢琴练习对他未来的成长未必是一种浪费,相反,应该算是另一种方式的积淀。现在儿子酷爱微电影拍摄,他在学校自选艺术类的课程,参加了摄影社团,自己亲手创意、拍摄、剪辑、调色、配乐。只要他有兴趣,就一定会有热情与梦想,这不就与当年痴迷动画的我一样吗?所以,作为妈妈,我会全力以赴支持他,为他点燃每一个希望!
本刊记者走近“图图的妈妈”,《大耳朵国图》导演速达,倾听她在“图图”创作过程中的有趣故事,与读者一同分享一位职业女性的别样育儿观。
那一年图图诞生了
记者:听说在创作“图图”这个动画人物时,你的儿子还不满3岁,正是似懂非懂的年纪,你从他身上获得了哪些创作灵感?
速达:当看到自己的儿子不断长大、用并不纯熟准确的可爱语言表达自己的小小思想时,我总会收获很多很多的快乐和感悟。这种爱的力量时时撞击着我、推动着我,让我从各种繁琐的事务中静下心来思索:作为母亲,我能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么?作为—名导演,我能为中国的孩子做些什么?这个想法一诞生,就再也无法停歇。2001年,我与父亲(编注:速泰熙,南京著名装帧设计家)一交流,他立刻表示支持,我们一致决定以他的小外孙为原型,共同创作一部以现实生活中的小人儿为主角的动画片!不过,我可不想塑造那种特完美的小孩子,从自己儿子身上,我发现小孩子多多少少都是有点糊里糊涂的,而正是这种看似糊涂的表现也许才是最真实的天真,最可贵的单纯。所以我找到编剧热切交流,给动画片中的小人儿取名“胡图图”。
记者:动画片中的哪些情景,是直接取自儿子的真实生活或真实对话?
速达:在儿子6岁前,我有一个随手用文字给他记录生活趣事的习惯,积累了不少孩子童年生活方方面面的素材,正是这些原始资料,为日后“图图”的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比如在《没完没了的自助餐》这一集中,灵感就源自全家带儿子去吃自助餐。动画片中图图因为紧张,把“漂亮阿姨,请给我一杯饮料”说成了“漂亮饮料,请给我一杯阿姨”,这句令人捧腹的台词其实也正出自我儿子之口。平时小朋友经常会说一些让我们笑痛肚皮的话,我就把这些运用到了动画片里“图图”的语言中。
还有一集是《全托第一天》,图图转去全托幼儿园,依依不舍地跟家里的小怪、小床、桌子、椅子、窗帘道别,登上了校车。爸爸妈妈特别紧张,怕图图第一次离开家会哭得让大人也控制不住情绪。没想到汽车启动后,图图跟其他孩子交上了新朋友,爸爸却舍不得地大哭起来。这个有意思的反转源于我第一天送儿子上幼儿园。我自己从小就是个很怕去幼儿园的人,还上过全托,心里对幼儿园多少有些阴影。所以把儿子送进教室后我就匆匆道别,都没敢多停留,心里想,赶紧溜吧,儿子看不到我,周围又都是不认识的人,他一定会哭的,不能留下来偷看他,因为我自己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太丢人了,所以我逃也似的走了。结果放学去接儿子时,老师说孩子很好啊,一点没哭,跟同学玩得可开心呢……好吧……
记者:你是怎么做到让图图的形象有别于其他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的?
速达:在我的心目中,图图的形象就是中国当代孩子的一个典型,他是独生子女,天真善良、活泼可爱,他没心没肺,爱吃零食,爱胡思乱想,但也常常语出惊人,令妈妈尴尬,令旁人捧腹。我希望改变过去传统影片中智勇双全的拔高儿童的形象。“贪吃又糊涂”,这才是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图图有许多缺点,但是他更真实,更贴近当代孩子的生活,我希望通过图图一家人的快乐和烦恼,引起孩子和父母的共鸣,我更希望中国儿童动画片拥有新时代的经典卡通人物。“图图”的造型是我父亲设计的,他在八九十年代也是著名的儿童插画家,曾经为上海美影厂《魔方大厦》做过造型,美术风格吸收了民间剪纸、苗绣艺术、漫画等精华,注重“拙而现趣”。加上儿子小时候有一对大大的招风耳,父亲顺便也将它变成了图图的特点。我又让图图穿上标志性的红底黄星衣服和绿裤子,充满中国元素的“大耳朵图图”就这么诞生了!
一个对动漫行业着迷的导演妈妈
记者:90年代初,我国动漫行业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行业整体形势低迷,你如何坚守并一路走到今天的?
速达:受父亲的影响,我3岁就开始接触绘画,父亲一直让我自由画速写,还被业内的前辈夸奖“有马蒂斯之风”。1987年,我开始学习素描色彩,并考入宁海中学,1990年中学毕业时,正好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在南京招生。我当时第一次听到这个有趣的专业,纯属出于对动画片的喜爱,我积极地去报考了。那一届全国只招了8个人,我顺利考上,从此踏上了动画创作的道路。
1994年,我从学校毕业的时候,不仅仅是国产动画行业,甚至连整个中国电影行业都比较低迷。记得当时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同事一起做加工片,创意和脚本都是人家的,我们就负责画,有点像流水线上的操作。当时我就想,动画片景气也好,不景气也好,反正我就在这儿!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就是幸福的。可能在外人看来这种工作是一种消耗,但在我看来却能从中获益,那个时候我学到了许多国外系列动画片制作方面的经验。
随着在动画业的努力耕耘,不少海外公司和猎头公司开始主动找到我,鼓动我改行或跳槽,但我只想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做出成绩,让自己快乐,也让我在乎的人为我骄傲。
记者:《大耳朵图图》系列动画片自诞生以来,几乎囊括了动漫作品的国家级奖项,得到广大小朋友和家长的普遍喜爱,你也成为近年来上海动漫界获奖最多、奖项最高的导演之一。你被许多小朋友称作“图图的妈妈”,对此你有何感想?
速达:我每次登上领奖台,都会产生—种神圣感。在和观众偶然相遇时,听他们说着有关《大耳朵图图》的点点滴滴,我会有一种突然蔓延的感动和温暖,尤其是孩子们叫我“图图妈妈”的时候。“图图”是当代孩子们的一个缩影,他们天真有趣,总是口无遮拦地向父母们询问各种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让父母难以启齿、难以回答,但又促使成人思考,使复杂的事物回归纯粹。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成人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返璞归真。我喜欢与孩子交流,有时是为了创作,更多则是为了保持自身的心灵纯真。 记者:有没有发生过令你特别感动、心灵受震撼的事情?
速达:《大耳朵图图》得了很多奖,也给我带来许多荣誉。可是有一次,在浙西山村,我遇到—个小姑娘,她帮妈妈卖了两个星期的桔子,用挣来的钱买了一套《大耳朵图图》碟片,碟片被村里很多孩子借去看,收回时几乎完全破损了,小姑娘心疼得直抹眼泪,这件事让我感慨万千。还有—年冬季,我在浙江天目山旅游,快半夜了,敲开山坳一家农户的门,想弄点热饭热汤,垫饥御寒。当朋友介绍我是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的导演时,农夫只是客套地点点头,可是火盆旁小女孩的眼睛却亮了:“你是图图的妈妈?”她喜悦的笑脸,在摇曳的火光中分外可爱,让我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这些事情让我明白,工作不是为了获奖,只要我的创作能给孩子们带来阳光、快乐,就是刘我最美好的回报。
言传身教为儿子建立梦想
记者:作为一名职业女性,你用什么方法修炼并提升自己,成为儿子的榜样?
速达:着手创作《大耳朵图图》的时候,正是儿子最需要妈妈陪伴的时候。每次忙于创作需要加班时,我总会对活泼可爱的儿子有歉疚之心。但也许正因为我的行为起了“身教”的作用,儿子从小就非常独立。在儿子心目中,我虽然不是一个无微不至关心他的妈妈,但我却是一个最能理解、尊重并包容他的妈妈。我特别注重孩子的心灵健康,所以在创作《大耳朵图图》这部动画片时,我希望观众能在图图身上看到他们自己,看到这就是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希望图图能带领更多的孩子克服生活中的小困难,接纳生活中的不同声音,以开放、豁达、乐观的心胸迎接他们明亮的未来,创造更绚烂多彩的明天。这是我给儿子的礼物,也是给所有孩子的礼物。
记者:你的儿子从小到大,受到过《大耳朵图图》这部动画片的影响吗?
速达:这部片子对他的成长是有益的。《大耳朵图图》里很多故事都来自儿子的日常生活,我曾带儿子参加当时上海的知名节目《欢乐蹦蹦跳》,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答非所问,或者说出一些令大人尴尬的话,这些情节都被我编在了动画片里。等儿子长大些,他还会主动要求我给他讲图图分镜台本里的故事,有时候他会自己演一遍,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儿子来说,图图就是他,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参与。随着孩子的长大,特别是现在,有时候他会提出更多的要求和问题,比如为什么图图不能做成像哈利-波特那样的魔幻片等等。但是他并不以妈妈创作《大耳朵图图》的成功作为自己被人关注的资本,他只会用行动默默支持我的事业。
记者:回忆下儿子小时候的兴趣爱好,现在回过头去看看那些爱好,对已经步入高中的儿子成长有帮助吗?
速达:作为一个从事与艺术有关工作的家长,我的孩子从小对音乐、绘画等也抱有与生俱来的热情与兴趣。但是,当他的钢琴练到二、三年级的时候,他坚决不想再继续枯燥的练习,那时在我的家中也曾出现过与长辈的分歧。长辈认为那时中断是半途而废,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我却认为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感到厌倦时,就不需再逼迫,顺其自然为好。儿子虽然没有获得过什么高级别钢琴证书,但是今天看来,他对音乐的敏感度始终保持着,所以我认为孩子在童年某一阶段的钢琴练习对他未来的成长未必是一种浪费,相反,应该算是另一种方式的积淀。现在儿子酷爱微电影拍摄,他在学校自选艺术类的课程,参加了摄影社团,自己亲手创意、拍摄、剪辑、调色、配乐。只要他有兴趣,就一定会有热情与梦想,这不就与当年痴迷动画的我一样吗?所以,作为妈妈,我会全力以赴支持他,为他点燃每一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