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教育现状研究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却极少关注。小班的幼儿能明确分辨出自己的性别,正处于自我中心认识性别角色阶段。由于现在许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捧在手心,备受呵护,导致许多女孩子调皮捣蛋、惹是生非,很多男孩子也没有该有的男子汉气概,而是多愁善感、胆小怕事。文章以淮安某幼儿园小班为例,针对第二学期小班幼儿性别角色的教育现状,通过观察、交流等方法,对当前幼儿园的厕所设计、教师以及家长进行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现状的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家园共育、加強性别角色的教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性别角色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领域的目标: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在幼儿园小班,角色扮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几乎没有涉及性别教育的内容,故指导纲要内容的缺乏也是教师忽视幼儿性别教育的主要原因。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它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是在对性别角色认知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会导致幼儿间在心理和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性别行为:是男女幼儿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二)研究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班幼儿的性别认知发展水平还不高。在性别认知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幼儿对性别的差异模糊不清;二是部分幼儿会产生异于自己性别的情感和行为。
  小班正是幼儿性别认知的重要时期,性别角色认知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研究表明,许多幼儿教师在性别教育的问题上,理解不全面,思想过于传统守旧,所以应多多组织教师们参与有关性别教育的讲座、研讨会,加强教师对性别角色的重视。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是以淮安市某幼儿园小班幼儿及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小班幼儿的性别角色认知和行为为调查的主要内容,通过与所在班级里的教师、保育员、家长进行交谈,观察小X班的幼儿第二学期活动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小X班全体幼儿第二学期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入园、早操、点心、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午餐、午睡、户外活动、离园)对性别角色的认知以及其中有价值的行为表现,如:男女生在区域游戏中的选择,在平日如厕、游戏中的言谈举止。
  2.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依据调查提纲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收集语言资料的方法,是一种交流式的调查方法。
  (1)与园内其他小班教师访谈,搜集幼儿在园有关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信息。
  (2)与幼儿的家长进行访谈,搜集幼儿在家有关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信息。
  3.文献检索法
  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各种有关小班幼儿性别角色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结论
  案例一:牛牛是个四岁的男生,个头在班级里面算很高的,性格比较内向,所以很少和小朋友们玩闹。在一节故事课上,笔者请了琳琳发《幼儿画册》,琳琳一不小心把牛牛的《幼儿画册》弄掉在地,当时牛牛一下子“哇哇大哭”起来,过后哄了好一阵子才好。后来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笔者发现,在幼儿园平时生活中,有小朋友不小心碰一下,牛牛就会“哇哇大哭”,被老师批评一下也会“哇哇大哭”,十分娇气。笔者就会问他:“你是不是男子汉?男子汉是不轻易掉眼泪的。”可是依旧没见好转。其他幼儿也很少和他在一起玩了,后来家长得知孩子在园不适应就很少让他来园,要么以生病请假来不了为由,要么以天气下雨来不了为由。
  对于案例一的现象,笔者在离园的时候和牛牛的家长进行交谈,才知道牛牛一直是爷爷奶奶来接送的,父母工作比较忙,而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孩子,一大家子都宠着。笔者也询问了牛牛平时在家里都喜欢玩什么,爷爷说喜欢玩小女孩儿玩的,像给娃娃换装、毛绒玩具等。牛牛在家里也总是哭闹,时常撒娇,所以不肯来幼儿园,家长也就不让他来了,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是否是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问题。
  案例二:每天的区域游戏都是幼儿们很喜欢玩的。一次,笔者发现航航在玩娃娃家的时候脖子上挂的是“妈妈”的牌子,笔者就问他:“你是小男生,你怎么挂妈妈的牌子呢?”他说:“因为我喜欢(妈妈)这个粉色的牌子。”然后就接着去玩了,后来笔者发现他去了小舞台,玩变装的游戏,他先给自己戴上了粉色的蝴蝶翅膀,又给自己戴了个皇冠,他对自己的装扮非常满意。
  针对案例二的现象,笔者在放学的时候和航航的妈妈进行交流,航航的妈妈说他买袜子的时候,从来都是买粉色、红色……蓝色的袜子给他买了他也不穿。沟通后,笔者发现航航妈妈很少灌输性别差异的知识给孩子,也可能是小班的孩子还小,不懂性别角色的区分,航航的角色游戏水平、效率比较低。
   案例三:每天幼儿园都会有户外活动时间,在下楼前,我们都会说一句话:“现在排队,男生一队、女生一队。”但是普遍的现象就是,一直都会有个别的幼儿一时反应不过来,会站错,比如:涵涵是女生却站在了男生队伍,淼淼是男生却站在了女生的队伍。
  对于案例三的现象,小班幼儿还属于性别的认同阶段,所以在辨别男女生性别的时候,还没有形成意识,也因为平时没有明确自己的性别、不了解性别角色知识,导致一站队的时候总是反应不过来。   案例四:每天幼儿在如厕的时候,笔者总发现几个幼儿躲在厕所里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有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一个小女孩在小便,几个男孩站在她旁边侧头看,一个个小脸诡秘地笑着。由于幼儿园的卫生间不是很大,男女生上厕所就在左右两边,笔者以前待过的幼儿园也大多是男女生厕所设计在一起的。
  对于案例三的现象,笔者和本班的其他教师也有过交流。我们发现其实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在观察、发现自己与别人的性别差异,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更应该加强幼儿对性别角色的理解,普及性别角色差异的知识。
  所以,在幼儿园厕所的构造问题上,笔者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园内约70%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的男女厕所应当适当隔开;约30%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本来厕所就不大,还要隔开就更没有地方了。
  对于小班幼儿性别教育问题,随机访谈得出大致结果:幼儿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的教育理解不全面,教师认为学校是学知识的地方,像性别角色之类的教育应该放在家庭中,所以对幼儿性别差异的知识教育也是片面的。比如:上音乐课的时候唱歌,男生女生分组唱;排队的时候,男生女生各一队,分开站。现在的家长也多不注重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的教育。比如:笔者上次洗澡还看到一位妈妈把已经上学的男孩子带进女浴室,有些家庭男生女生还睡在一张床上。可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是相辅相成的。
  四、研究建议
  (一)幼儿园应当实行男女生分厕
  心理学家认为,大约3岁时幼儿的性别角色就已经形成,这种朦胧意识会一直伴随其成长。某省建设厅出台的《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规定:幼儿园中、大班的男、女厕所宜合理分隔,这是有一定依据的。3岁的幼儿就已经知道自己的性别了,所以应当在小班时就让幼儿分开如厕,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对性别行为的认识,也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注意角色游戏材料的特征
  在幼儿园小班,角色扮演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幼儿间的人际交往,提高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让其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创新带来的快乐。
  提供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材料。如:娃娃家的挂牌可以多设计一些角色(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司机、保姆……),小舞台上的服装不能只限于小裙子,要添加一些带有男性特征的服装(海军服、恐龙服、警察服、警察帽子……)。
  避免教师的刻板教程。比如:小医院的护士不能只是女生,医生不能只是男生,超市里的收营员不能只是女生。这样才能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区域和材料的空间。
  (三)幼儿园应适当引进男教师
  小班幼儿的特点就是好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幼儿,幼儿园里的女教师普遍偏多,而女教师和男教师终究是有区别的,无論气质、力量、上课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现在许多男孩子都是独生子,在家长的宠爱下,都变得较娇气,而男教师正好可以给小男生一个模仿的对象,可以带着幼儿踢踢球,玩一玩匍匐前进,培养一下他们的阳刚之气。总之,幼儿园男教师的加入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家园共育的力量
  毋庸置疑,家庭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常沟通,与其经常交换信息和意见,借着多媒体(电视、报纸、图书、网络等)的辅助作用增强幼儿对性别差异的理解和多性别角色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常 宏,洪秀敏.幼儿园教师性别教育观念现状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7):60-63.
  [2]盖笑松,王晓宁,张 婵.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227-231.
其他文献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天上最亮的星星是外公,甲壳虫是外婆来陪我玩。我信了,对着甲壳虫喊外婆,对着星星流眼泪。  有一次天黑了,我跟同伴去山上玩,守林人吓唬我们说,山上有蛇和人贩子。同伴说她有十字架,会被耶稣保佑。我抬头看着星星笃定地告诉她外公会保护我们。为此一直吵到家。是不是很傻?但那时真的相信着,自己爱的亲人死去后并没有远离,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在守护着我。  有天深夜,我在公众号后台看到这样一段留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成为教育者们的共识,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通过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撑,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桥梁,进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真实案例的呈现  下面是《热力环流》一课的学习活动设计案例: 
作为一枚常年走丢的妹子,小编本人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一般人不敢带小编出门,因为小编有个霸气的外号——“撒手没”,所以世界那么大,小编只能趴在窗户上看看:你們各位是怎么迷路的。  每次用软件叫车的时候,十次里有九次能听到电话那头的师傅对我说:“姑娘,我实在找不着你,你把单取消了吧。”  我有个朋友路痴就算了,关键是他死不承认。一边说这条路我认得,一边往反方向走……  跟路痴在一起就像玩捉迷藏,不
如果我们要求不高,那么一小洼水边,一块土下,一个浅浅的牛蹄窝里,都能安排好一生的日子。针尖小的一丝阳光暖热身子,頭发细的一丝清风,让我们凉爽半个下午。  我们不要家具,不要床,困了你睡在我身上,我睡在一粒发芽的草籽上,梦中我们被手掌一样的蓓蕾捧起,越举越高,醒来时就到了夏天。扇扇双翅,我要到花花绿绿的田野转一趟。在一朵叫紫胭的花上你睡午觉,一朵叫红媚的花儿在头顶撑开凉棚,谁也不惊动你,紫色花粉沾满
那天收拾家里衣柜的衣服,赫然发现几件母亲遗留下来的旗袍。我抚摸这些熟悉的衣服,追念已经逝世的母亲,回想那些消逝的岁月——香港的旗袍时代。  从二战后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真的是旗袍的世界,上班族和专业阶层的女性绝大部分都穿旗袍。我母亲是小学老师,她每天大清早就出门,穿的都是旗袍。这是最本土的服饰,也是最中国的衣着。广东人习惯称呼旗袍为“长衫”,穿一袭长衫亭亭走来,都别有一股女性的韵味,展现香港的特
这篇精短的散文,因为茉莉花而一波三折。作家巧妙地运用时空转换,通过家乡盛开的茉莉花、小娟清澈又恬淡的“小茉莉”歌声和“我的小茉莉”,含蓄而深情地表达了父女之情、童年温馨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作家对茉莉花的想象、回味和歌唱,使本文尤显空灵,回味无穷。  江南的夏日,到处盛开着茉莉花,家家户户的阳台和天井,一盆一盆的小花儿,在初夏的傍晚,沁人心脾。  记忆中,在街边巷口的小摊儿,慈祥微笑的阿婆,在毛巾
酸   酸,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味道。  它极端犀利,能引起连锁反应。才一入口,唾液、胃酸,齐齐泛上;然后,五官扭曲、舌尖颤抖、鼻子收缩、双眸发涩。有时,酸气直冲脑门,连脑神经都被熏得麻痹了。  它十分暧昧,给人复杂不堪的感觉。它不像甜、咸、辣那样干脆利落,独立成“味”,它总与其他的一些味道纠缠不清:酸甜、酸辣、咸酸,可怕的是:在苦苦纠缠之余,它也总是喧宾夺主,像一条狡猾万分的小蛇,阴阴地钻进你的喉管
小时候,村里有位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天太阳升起或落下时,他都会满脸向往地望着太阳:“听说太阳是从大海里升出来的,晚上又落到了大海里,大海有很大吧?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去看看大海!”  几乎每一次,都会有同龄的人取笑他:“我记得从咱们小时候起你就说要去看大海,怎么嚷嚷了一辈子都没看成?”这时,老人会红着脸,小声说:“过去太穷,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那个闲心?现在嘛,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了。等明年吧
这是一只又轻又薄又讲究的茶碗,碗身像透明的白玉,碗底还有老爷的纹章。  那个制作者——全国有名的陶瓷匠毕恭毕敬地把它呈到老爷面前:“这是我为老爷特制的茶碗,尽可能做到了又轻又薄,不知老爷喜不喜欢。”  老爷接过茶碗欣赏了一番,见果真又轻又薄,轻薄到让人拿到手里不觉得拿着东西。  老爷问:“茶碗的好坏何以区分呢?”  匠人回答:“所有的瓷器以轻、薄为贵。又重又厚的,就不算是好茶碗。”  老爷点了点头
摘 要:“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个传统教材内容,很多教师都曾教过这一教学内容,或者听过其他教师执教过这一教学内容。作者曾经对这一内容教学过多次,也听其他教师上过多次。每次上过或听课之后,反思起来,总觉得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但又总觉得我们的教法过于囿于传统,没有很好地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之前,作者力求深入研究课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