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类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肿瘤,由Weiss和Enzinger在1982年首先描述[1],其恶性程度介于血管瘤和血管内皮肉瘤之间
【机 构】
: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热带病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6YFC1101300),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QN360),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科研培育基金项目(海医二附院2018-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类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肿瘤,由Weiss和Enzinger在1982年首先描述[1],其恶性程度介于血管瘤和血管内皮肉瘤之间,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以软组织居多,亦可发生于肺、骨、大脑、小肠、肾脏等脏器。1984年,Ishak等[2]首次报告了一系列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病例。HEHE临床罕见且易误诊,现报道1例病理确诊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b型患者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12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的99例基因1b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与大肠埃希菌肝脓肿(ECLA)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细菌性肝脓肿,分析这两种肝脓肿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癌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取得重大进展,但ICI单药治疗并不能使大多数肝癌患者受益。因此,探讨ICI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成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