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对高职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训模式的影响研究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要良好把握“1+X”证书制度的内涵,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当中,增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论述了“1+X”证书制度的概念及重要性,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现状,并就“1+X”证书制度的具体内涵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计算机;人才培训;教学策略
  0   引言
  在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为了培养复合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采用“1+X证书”制度进行教学,“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此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创设出新型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 推行“1+X”证书制度的意义
  “1+X”证书制度的概念是指“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一般包括初级职业证书、中级职业证书、高级职业证书等。在职业等级证书的加持下,毕业生得到一定程度的经验累积,在就业或创业的环节上掌握了选择的资本。在“1+X”证书制度的不断推进下,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得到了完善和改革,培训教育、管理工作的持续加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由于“1+X”证书制度涵盖的内容丰富,许多培训机构教学内容被包含到了职业教育当中,在“学做结合”的模式下促进了校企合作教学、现代学徒制教学[1]。此外,在“1+X”证书制度的作用下,高职院校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需要立足于國际化的人才标准之上,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得到了拓展,对于高质量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2.1 课程设置质量不高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及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缺点:一方面,由于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在某些课程上会出现重复教学的现象,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率低。另一方面,受到高职院校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更偏向于理论的讲述,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技术,在企业招聘人才时重点考量的是学生实践能力,而缺乏实践课程教学会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很难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
  2.2 缺乏雄厚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只有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够将“1+X”证书制度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而纵观当前的高职院校师资团队,多数教师仅掌握了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未能够良好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导致职业教学内容的缺失。虽然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开发技术和计算机语言,并将其体现到日常教学当中,但是由于计算机语言与开发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过快,在进行项目开发、实践训练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1+X”证书制度难以在日常教学当中高效展开,不能满足职业教学的需求。
  2.3 理论与实践教学失衡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更偏重于理论,在期末评价时还是以应试成绩为主,这就导致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重心、学习重心倾向理论。即使在“1+X”证书制度的教学背景下,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院校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课时分配不均衡,不能够保证学生都完全参与到实践操作当中。如果高职院校持续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无法确保学生在校内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充分锻炼自身的实操能力,更无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推动“1+X”证书制度[2]。
  3 在“1+X”证书制度下进行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策略
  3.1 建设专业课程体系
  3.1.1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在“1+X”证书制度的要求下,高职院校要根据职业技能证书的标准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体现专业技能培养的具体方案。通过专门的培训、训练,融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标准与专业的职业技能标准、企业用人的标准、岗位要求的具体技能等多方位元素,调整人才培养的具体细则。在社会飞速发展之下,高职院校要精准结合当前热门的计算机开发技术,如“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网络安全运维”等专业内容,将其穿插进正式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1+X”证书制度要求毕业生必须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职业技能证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进行其他职业技能的学习,帮助其确立“主技能”“副技能”。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下,校方要让学生在前4个学期集中学习专业课,明确自己日后的学习、工作的发展方向,并根据对基本理论、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选择某一方向进行强化[3]。在第五个学期时,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分班,使选择不同技能发展的学生能够聚在一个班级中进行深度学习,以实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3.1.2 细化课程体系建设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则要采取专门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法。一方面,在校内开设职业证书相关的专业技能课程,将院校专业课与职业技能课相融合,建设院校内的专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培训机构的引导,与院校内外的培训机构达成合作,立足于院校内课程教学大纲,细化专业课的授课体系。
  3.2 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构建“1+X”证书制度的有力保障,对此,院校要加强对优质教职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优秀教师团队。一方面,院校要紧抓校内“双师”教师团队建设,在招聘教师时要对其社会实践经验、项目经验等进行考核、选拔和培养。定时开展教师研讨会、阶段性去企业挂职进修、企业定岗,通过实际工作增加教师的项目经验,提高其实训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院校要紧抓兼职教师团队的建设,根据校内开设的职业技能课程,引入相关专业内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到院校内兼职,增强外聘兼职教师的投入,提高职业课程的专业度。此外,院校还可以邀请教授到校园内进行讲座、专业指导,通过此种形式来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   3.3 平衡理论实践教学
  3.3.1 拓展实训项目
  “1+X”证书制度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实践技能,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院校选定的职业技能证书进行实训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对学校选定的职业技能证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综合评判院校实训教学、职业技能登记证书等教学内容,加大对相关教学资源的重复使用率,提高教学资源的应用价值[4]。其次,通过“以租代建”的模式租赁实训基地,在减少实训项目开销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率。最后,依托于网络安全实训室对“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与网络攻防”“安全协议及其应用”等内容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训。从职业证书的要求角度考虑,结合专业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规劃实训内容,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按小组合作教学。通过让几个学生共同完成同一个实训项目,锻炼学生计算机操作的职业技能,培养其良好的协调合作意识。
  3.3.2 加强校企合作
  除了在院校内加大实训力度的教学之外,院校还要积极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当地企业兼职、实习,在工作中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深化“1+X”证书制度的教学,就要加强校企联合,在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下,推动高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以实现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招聘需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以当地计算机专业企业的用人标准为基础,将对口专业的学生输送到企业的专业岗位上,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优势,让“师傅”带“徒弟”,来完成职业技能的教学。同时,以就业为导向,院校针对校企合作职业教学设置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在加强对学生理论基础的巩固教学的同时,通过建立新型评价制度、提高网络技术人才培训标准等方式,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相平衡。
  4 结语
  总而言之,要在“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进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就需要校方建设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和良好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应当抓住“1+X”证书制度的机遇,推动计算机教学的良好发展,实现培养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陶再平,肖梅.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292-293.
  [2]王伟.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1+X”证书试点人才培养方案探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4):188-189.
  [3]彭兵.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2019(9):133-134.
  [4]杨丽莎.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效率的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9(24):120-121.
  (编辑 姚 鑫)
其他文献
摘 要:“道路勘测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全程在线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将课程跃升至深度探究、思辨、互动与实践的新高度,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文章立足于教育信息化视角,构建“道路勘测设计”翻转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道路勘测设计”信息化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校企合作深度。  关键词:信息化;道路勘测设计;慕课;网络教学  0 引言  随着大
摘 要:科教融合作为国际上兴起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先进教育理念,已得到了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的积极肯定和推广采用。而实践类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在科教融合理念下开展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是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院校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工科信息类专业为例,首先论述了科教融合的起源、发展、理念和内涵;然后分析了现有的实践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了
摘 要:随着互联网及在线教育平台的加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学习者对网络平台中教育资源的利用依赖性不断提高,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筛选符合自己的资源[1]。目前,在线平台为学习者们提供的内容基本相同,未能针对个性化的要求提供差异化的资源[2]。文章所构建的基于高维张量分解的个性化教育资源推荐算法,在分解中能够保留高维空间的信息完整性,避免了传统推荐算法在分解中原始信息和特征的丢失,从而
摘 要:文章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知识应用能力出发,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为实验组,医学信息工程班为对照组,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医学信息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通过对两个班级平时、期末成绩的对比分析及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提升学生知识运用分析的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
摘 要:文章阐述了工业机器人设备投入经费大,资金短缺问题,提出了构建工业机器人虚拟工作站及实施离线仿真编程的总体方案。并从案例选取、仿真系统开发、教学内容重组、仿真教学实施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工业机器人虚拟工作站离线编程教学的具体实施途径。通过虚拟工作站离线编程的训练,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技能。  关键词:工作机器人虚拟工作站;RobtStudio;离线编程;仿真教学  0 引言  
摘 要:在当前智能制造背景下,学生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知识、产品研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需要提高,对机械专业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需求。针对目前机械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路,即建立“多层次、系统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增加实验教学学时,强化集中实践环节。文章根据智能制造需求,设计实验教学项目,并进行了实例分析。文章针对机械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