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场“古董”与“七年之痒”的核心问题,是接下来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七年之痒”其实是提示职场人审视自己,尝试改变,如果处理得当,“七年之痒”可能正是“七年之跃”的契机。
在职场中多年,有了一定阅历和积累,可能还当了个小领导,但工作的压力却一天大似一天,头上有大领导压着,后面还有85后甚至90后、充满干劲的职场新人追着;自己也不想焦虑纠结,可生活与工作中的很多事却无法让你省心…一这些,就是“职场古董”的写照。
别以为这离你还很远,当80后们也逐渐迈过而立之年,很多人已经戴上了“职场古董”的帽子,还有更多的人遭遇到“七年之痒”。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职场古董”,于是成了—个新课题。
近7成人不看好自己的价值
“我今年正式跨过30岁这个门槛了,从23岁参加工作至今,换了3份工作,阅人不能算无数,但也不少了。目前当一个小小领导,看到新进来的同事最年轻的要比我小8岁,我已经老了。”小柯也是个80后,可一说到“职场古董”这个话题,他的口气立马变得沧桑起来。
有一项针对企业的调查显示,40.5%左右的80后已经开始进入公司的核心岗位,16.3%的人已经担任了公司的中层管理岗位。对80后如何应对校园到职场的讨论还在进行着,却已经有一批80后进入了“职场古董”的范畴。在职场地位提升的同时,各种压力也随之而来。
小柯说:“我也经常和同学聊天,其实大家和我心态差不多。混到现在这个地步,不好也不坏,只能说是将就吧。不是我们不上进,确实是各方面的压力都大了起来,分散了不少精力。我们不能再像大学刚毕业时那么无牵无挂,一心扑在工作上了。”调查中,有68.75%的人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价值的“职场古董”。
事实上,“职场古董”并不是那么可‘怕和悲观,他也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价值。调查中,50%的人觉得“职场古董”的价值就是有人脉、有关系,34.38%的人觉得是有阅历、有经验,这些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形成的价值,不是光靠冲劲、干劲就可以比拟的。
“其实我挺羡慕‘职场古董’的。”网友“贝贝”是个职场新人,还没有“资格”当“职场古董”,她说,每次看到“古董”随便打个电话就能解决新人使尽浑身解数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心里都会默念:“葱白啊!(崇拜,网络语)”当然,她也完全相信自己也会有让人“葱白”的那一天,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反过来说,‘职场古董’一点都不悲观,这是每个职场人都要经历的阶段。在职场中的每个特定阶段,都能发挥好相应的价值,那才是最重要的。”贝贝说,“别看‘古董’俩字容易给人一种老朽的感觉,但‘古董’往往也是最稀缺、最有价值的东西,就好像拍卖场上那些大家哭着喊着争着抢着想要的‘古董’一样。”
那么,“职场古董”所感受到的压力到底来自于哪里呢?
调查显示,53.13%的人选择了“自己。家庭压力大,生活压力大,能留给工作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少了”;28.13%的人选择了“下属或同事。一个个都比你有干劲、有心计,一不当心就有被替代的危险”;还有18.74%的人选择了“领导。总是分配各种工作,以为你有三头六臂,就是见不得你清闲”。
Wendy32岁,是个4岁孩子的妈妈,“我觉得谁都会有变成‘职场古董’的一天,尤其是女人,过了30岁后就更明显了。”她说,“我对工作已经越来越麻木了。这可能就是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停留多年的原因吧!不少以前的同事成了现在的领导,许多曾经的同学也不停地更换着名片上的头衔,我还是保持原样。”
虽然“职场古董”是针对所有职场人士的,但也有一个定义方法,是将“职场古董”直接针对职场中的女性,可见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戴上“职场古董”的帽子,这和她们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上有关。
“古董”遭遇七年之痒
调查中,有46.88%的人想法和贝贝一样,觉得“职场古董”不是不好,关键看自己如何调剂,如何发挥优势。还有37.5%的人认为职场中人谁没有压力?每个人都会有成为“职场古董”的一天,很正常的。但要做一个有价值的“职场古董”,在调节好来自工作、生活各方面压力的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别让心过早地老化,也相当重要。
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就是职场“七年之痒”,这种感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个人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可能多多少少都会碰到。曾经我们对一份工作充满了渴望,为拥有它绞尽脑汁,为得到它兴奋不已。可几年后,你却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怎么也找不回当初的那一份对工作单纯的热情了。
很多人都会暗自发问: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我变了还是工作变了?
职场七年之痒,主要有四大病症:一是职业倦怠。厌倦了现有的工作方式,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每天清晨醒来,一想到要去工作就会心口堵得慌;看到办公楼里的电梯心里就直翻腾;坐在办公桌前就脑火;看到手边的文件就想把它们给撕了等。
二是焦虑紧迫。绕了一大圈又回到起点,青春已不再,自己有什么竞争优势?
三是犹豫不决。对现有的工作状态不满,但又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舍弃。
四是茫然失落。工作不是自己最想做的,未来不知在何方,空有理想和抱负,怎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实现。曾是“天之骄子”,但现在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如何才能不再“痒”
实际上,“七年之痒”首先是一种感受。心里不舒服,但又没有那么不舒服;心理不满意,但一时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更满意。工作五到十年,这时的职场人士大多处于而立之年,面临着婚姻、家庭的种种压力,而此时的事业往往处于一个不进则退的转折点,对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产生迷茫和焦虑;而其中更有很多人在经过了几年的工作后无论从工作状态,还是知识技能上都日渐枯竭,遂身心疲惫。
这些都与“职场古董”的感受基本一致。从另一方面来看,“七年之痒”其实是提示职场人审视自己,尝试改变,如果处理得当,“七年之痒”可能正是“七年之跃”的契机。
职场“古董”与“七年之痒”的核心问题,是接下来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所以,培训咨询专家建议,身为职场人士,应该尽早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时反思自己目前的职业发展状态。而不是等到“七年之痒”时才开始做这样的工作。
因为入职七年,不管你愿不愿意,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面临着职业角色转换的问题。你可能开始从一般员工转为管理者,从一般的管理者变成中高层的管理者;或从这个领域的新人变成资深的专业人士和老手。意识到这些职业角色所需要的能力和肩负的责任不同,并主动地适应职业角色带来的挑战和变化,对职场人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优势,这样才能越早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目标工作和行业,自己也就越容易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和提高满足度。
对于职场“古董”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常常充电,学习新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七年之痒”有时恰似一个困局,身处其中往往感觉一潭死水,动弹不得。这个时候主动充电学习,引入新的元素和刺激,小小的改变可能最终造就大大的不同。“痒”的时候就学习新东西,不仅可以有效地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同时也扩大了将来实现职场飞跃的可能。
在职场中多年,有了一定阅历和积累,可能还当了个小领导,但工作的压力却一天大似一天,头上有大领导压着,后面还有85后甚至90后、充满干劲的职场新人追着;自己也不想焦虑纠结,可生活与工作中的很多事却无法让你省心…一这些,就是“职场古董”的写照。
别以为这离你还很远,当80后们也逐渐迈过而立之年,很多人已经戴上了“职场古董”的帽子,还有更多的人遭遇到“七年之痒”。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职场古董”,于是成了—个新课题。
近7成人不看好自己的价值
“我今年正式跨过30岁这个门槛了,从23岁参加工作至今,换了3份工作,阅人不能算无数,但也不少了。目前当一个小小领导,看到新进来的同事最年轻的要比我小8岁,我已经老了。”小柯也是个80后,可一说到“职场古董”这个话题,他的口气立马变得沧桑起来。
有一项针对企业的调查显示,40.5%左右的80后已经开始进入公司的核心岗位,16.3%的人已经担任了公司的中层管理岗位。对80后如何应对校园到职场的讨论还在进行着,却已经有一批80后进入了“职场古董”的范畴。在职场地位提升的同时,各种压力也随之而来。
小柯说:“我也经常和同学聊天,其实大家和我心态差不多。混到现在这个地步,不好也不坏,只能说是将就吧。不是我们不上进,确实是各方面的压力都大了起来,分散了不少精力。我们不能再像大学刚毕业时那么无牵无挂,一心扑在工作上了。”调查中,有68.75%的人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价值的“职场古董”。
事实上,“职场古董”并不是那么可‘怕和悲观,他也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价值。调查中,50%的人觉得“职场古董”的价值就是有人脉、有关系,34.38%的人觉得是有阅历、有经验,这些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形成的价值,不是光靠冲劲、干劲就可以比拟的。
“其实我挺羡慕‘职场古董’的。”网友“贝贝”是个职场新人,还没有“资格”当“职场古董”,她说,每次看到“古董”随便打个电话就能解决新人使尽浑身解数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心里都会默念:“葱白啊!(崇拜,网络语)”当然,她也完全相信自己也会有让人“葱白”的那一天,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反过来说,‘职场古董’一点都不悲观,这是每个职场人都要经历的阶段。在职场中的每个特定阶段,都能发挥好相应的价值,那才是最重要的。”贝贝说,“别看‘古董’俩字容易给人一种老朽的感觉,但‘古董’往往也是最稀缺、最有价值的东西,就好像拍卖场上那些大家哭着喊着争着抢着想要的‘古董’一样。”
那么,“职场古董”所感受到的压力到底来自于哪里呢?
调查显示,53.13%的人选择了“自己。家庭压力大,生活压力大,能留给工作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少了”;28.13%的人选择了“下属或同事。一个个都比你有干劲、有心计,一不当心就有被替代的危险”;还有18.74%的人选择了“领导。总是分配各种工作,以为你有三头六臂,就是见不得你清闲”。
Wendy32岁,是个4岁孩子的妈妈,“我觉得谁都会有变成‘职场古董’的一天,尤其是女人,过了30岁后就更明显了。”她说,“我对工作已经越来越麻木了。这可能就是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停留多年的原因吧!不少以前的同事成了现在的领导,许多曾经的同学也不停地更换着名片上的头衔,我还是保持原样。”
虽然“职场古董”是针对所有职场人士的,但也有一个定义方法,是将“职场古董”直接针对职场中的女性,可见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戴上“职场古董”的帽子,这和她们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上有关。
“古董”遭遇七年之痒
调查中,有46.88%的人想法和贝贝一样,觉得“职场古董”不是不好,关键看自己如何调剂,如何发挥优势。还有37.5%的人认为职场中人谁没有压力?每个人都会有成为“职场古董”的一天,很正常的。但要做一个有价值的“职场古董”,在调节好来自工作、生活各方面压力的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别让心过早地老化,也相当重要。
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就是职场“七年之痒”,这种感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个人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可能多多少少都会碰到。曾经我们对一份工作充满了渴望,为拥有它绞尽脑汁,为得到它兴奋不已。可几年后,你却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怎么也找不回当初的那一份对工作单纯的热情了。
很多人都会暗自发问: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我变了还是工作变了?
职场七年之痒,主要有四大病症:一是职业倦怠。厌倦了现有的工作方式,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每天清晨醒来,一想到要去工作就会心口堵得慌;看到办公楼里的电梯心里就直翻腾;坐在办公桌前就脑火;看到手边的文件就想把它们给撕了等。
二是焦虑紧迫。绕了一大圈又回到起点,青春已不再,自己有什么竞争优势?
三是犹豫不决。对现有的工作状态不满,但又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舍弃。
四是茫然失落。工作不是自己最想做的,未来不知在何方,空有理想和抱负,怎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实现。曾是“天之骄子”,但现在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如何才能不再“痒”
实际上,“七年之痒”首先是一种感受。心里不舒服,但又没有那么不舒服;心理不满意,但一时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更满意。工作五到十年,这时的职场人士大多处于而立之年,面临着婚姻、家庭的种种压力,而此时的事业往往处于一个不进则退的转折点,对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产生迷茫和焦虑;而其中更有很多人在经过了几年的工作后无论从工作状态,还是知识技能上都日渐枯竭,遂身心疲惫。
这些都与“职场古董”的感受基本一致。从另一方面来看,“七年之痒”其实是提示职场人审视自己,尝试改变,如果处理得当,“七年之痒”可能正是“七年之跃”的契机。
职场“古董”与“七年之痒”的核心问题,是接下来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所以,培训咨询专家建议,身为职场人士,应该尽早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时反思自己目前的职业发展状态。而不是等到“七年之痒”时才开始做这样的工作。
因为入职七年,不管你愿不愿意,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面临着职业角色转换的问题。你可能开始从一般员工转为管理者,从一般的管理者变成中高层的管理者;或从这个领域的新人变成资深的专业人士和老手。意识到这些职业角色所需要的能力和肩负的责任不同,并主动地适应职业角色带来的挑战和变化,对职场人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优势,这样才能越早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目标工作和行业,自己也就越容易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和提高满足度。
对于职场“古董”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常常充电,学习新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七年之痒”有时恰似一个困局,身处其中往往感觉一潭死水,动弹不得。这个时候主动充电学习,引入新的元素和刺激,小小的改变可能最终造就大大的不同。“痒”的时候就学习新东西,不仅可以有效地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同时也扩大了将来实现职场飞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