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guoxian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探究性的课程,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通过对“问题导学法”的研究,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为例,结合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上作出相关教学尝试,并在反思中做出方法总结。
  【关键词】生物教学;问题导学法;教学案例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注重教师的讲授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今的教学规律。在学科教学中,倡导以问题为驱动,引导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策略,能夠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高中生物教科书的编排内容,也突出了以问题驱动学习的方法。 “问题导学法”,就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挖掘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发挥,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完善拜总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问题导学法“的运用。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节课开始就通过渗透装置引出了渗透作用的概念,在这里,笔者主要通过直接抛出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以及“问题探讨,,中的相关讨沦题来总结出水分子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在这之前,笔者也在试讲的过程中尝试过直接抛出概念,然后从概念中分析出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再让学生判断出“问题探讨”相关讨论题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的原因(缺少的条件)。两者方式比较下,笔者觉得让学生通过问题来自已总结渗透作用的条件的方法比较好,而在课堂操作过程中发现,即使是普通班的学生也大部分能够完成任务,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通过实践,笔者深刻认识到,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效果,有时候可能知识目标都可以达到(让学生掌握渗透作用的条件),但是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就会很不样了。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解决的,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来总结。
  其次,课程主要围绕渗透作用来说明水分进出半透膜、动物细胞以及植物细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引导性强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如果将装置中的漏斗换成动物细胞会发生什么现象?”“动物细胞是否具备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植物细胞也能吸水和失水,成熟的植物细胞能看作一个渗透装置吗?它是否有满足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等等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从而使整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这个过程的主控人是教师,所以教师必须非常熟悉整个教学流程,从而做到过度自然、提问清晰明确。
  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一开始由于设计的问题导向胜不强,学生回应的答案总是没在自己期望的回答上。比如,问学生“把细胞与外界分隔开的是什么?”很多同学回答“边界”,这时候,应该把问题设计得更具体,如“把细胞与外界分隔开的是细胞的哪个结构?”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反应出是“细胞膜”,然后再从细胞膜功能人手探讨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在分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时,直接提问“植物绍胡包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候应该通过提出有梯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比如,“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实质巨是细胞发生了失水还是吸水?”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回答出是“失水”,再进步提问“细胞发生渗透失水需要满足哪两个条件?”由于前面已经总结过了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因此,学生也能够回答出 “半透膜”(内因)和“浓度差”(外因)这两个条件。具有导向性强的问题对于学生特别是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会更适合,学生上课能够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通过实践探究,主要总结出两点运用“问题导学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设计的问题.定要具有目的性、导向性。“问题导学法”并不等于在课堂上通过一些简单、随意的提问来教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并且应该具有相关的提问价值,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相符的。第二,因祠施教地采用“问题导学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群体在知识接受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群体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需要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考察,并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相关的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乔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J].天津教育,2011(08).
  [2]吕达.解读生本教育的内涵[J].人民教育;2009(15-1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最近几年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总结了指对数式的大小比较的六种方法。  【关键词】指对幂函数;比较大小  最近几年全国卷几乎每年都有比较指对数式的大小这类题型,主要考查指对幂函数三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考查学生公式和代数式的变形能力和运算能力,考查学生靈活选择函数模型和构造函数模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2020年高考全国Ⅰ、Ⅱ、Ⅲ卷理科数学选择题压轴题再次出现比较指对数
【摘要】小学教育不仅要发挥知识传授作用,还要引导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之中,能够实现智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结合,兼顾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发展。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在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重点从学生阅读心理、教学内容、情境互动、故事续编等方面,对相应的渗透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绘本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管理的重要角色,是沟通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纽带和桥梁,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班级各项工作的协调者。因此,做好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对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建议  小学21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的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令人惊叹,国家的兴旺,民族的进步,教育需要创新、推进。而创新教育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
【摘要】本文以《春节到——惠州市舞狮习俗》教学为例,透过惠州春节舞狮习俗,对小学线描画教学中如何渗透本土传统文化的方法进行探究。通过在线描画教学中渗透本土传统文化,拓宽美术教学内容,丰富线描画创作素材,使学生在继承和发扬本土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树立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提高学习本土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审美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系统误差分析的三种方法:1.基本公式法;2.U-I图像分析法;3.等效电源法,让学生理解三种分析方法的本质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能记得系统误差的结论,从而在考试中能够通过判断内接法或者外接法得出因为实验系统误差的存在,测量值和真实值大小的关系。  【关键词】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统误差;接法;外接法  電学实验是每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而测
【摘要】在教学改革时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以朗读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形成完善的语文学习思维,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保证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强化学生的朗读水平,要通过方法和策略的更新,调整计划和方案,迎合课堂教学需求和教学改革要求,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取得全面成长和培养。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小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基石,班主任工作可以说事无巨细,非常烦琐。对于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主动地学习,各方面健康地发展,我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各种学生的搭配,使之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各样学生搭配工作也是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合理搭配;优化管理;班主任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因此,同一个班
【摘要】多声音乐对少年儿童的审美、思维的培养、与人合作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在新课程标准下,发展多声音乐已经成为一个主流思想。2012年的湘版教材更是紧贴新课程标准,在教材中多声音乐的内容比重非常大。怎样利用好这套教材,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并尝试表现多声音乐,成为老师的一个新挑战。  【关键词】多声音乐;湘版教材;基础训练;实践总结  多声音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审美能力,更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合作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等的有机组合。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这不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教师应该从语文核心素养出发,重视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本文在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以期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一、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
农村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条件有限,识谱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弱,识谱教学成为了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难点。课堂中,运用柯达伊教学法,融入了柯尔文手势、字母谱、游戏律动等教学方式进行识谱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识谱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发展音乐。基于此,本文对柯达伊教学法对农村小学识谱教学作了研究。  一、农村小学识谱教学的现状  第一,学生方面。调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