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规模空前的工业化进程,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城镇居民”,在城乡交界之处,形成所谓的“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产物。由于我国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工业化率,这一地区是矛盾突出地和问题多发地。农民失地后,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乡结合部已不仅仅局限于大型城市,中小城市甚至县域也开始出现,并且更容易产生农民失地又失业的风险。
社会资本是一种存在于社会结构关系中的资源。是社会组织中那些表现为网络、规范和信任的社会特征,这些特征能促使成员为达到共同的利益而团结合作,并减少群体内部的机会主义行为(Pumam,2000),其核心要素是信任关系。群体成员间共享的非正式的价值观念、规范能够促进相互合作,如果全体成员与其他人采取可靠和减实的行动,他们间的相互信任会逐渐增加(福山Fukuyama,1999)。社会资本内嵌于社会关系中,而非个人所有,获取和使用这种资源的权力属于网络中的个人(林南,2001)。之所以把这些要素称作“社会资本”,一来是因为它们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二来是因为它们是可以带来增值的无形资产,成员可以享用组织提供的内部资源,信任关系可以形成合作,减少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
一般认为,社会资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使用强化性、不可转让性、可传递性和可转化性。Fountain(1997)认为社会资本一个最关键的特征就是信任的可传递性,即如果A信任B,而B又信任c,则A也会信任C。因此,在一个比较大的社会网络中,行为主体无需个人间的直接接触也可以获得相互间的信任。林南(2001)指出,经济地位(经济资本)与社会地位(社会资本)是互补的,两者可以通过交换来获得。经济资本可以轻易、有效地转化为社会资本和其他资本,而社会资本虽然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但这种转化不是轻易的和即时的(布迪厄,1999)。
Guiso,Sapienza&Zingales(2004)进一步考察了社会资本与消费者获得信贷的可能性以及非正式信贷市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水平与融资合约的使用和获得性显著相关,社会资本的增加将提高获得贷款的概率。社会资本通过增进信任,对融资合约的使用和获得性产生影响;当法律执行或保全措施软弱无力时,社会资本的作用更为重要:法律系统发展尚未成熟和人们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地区,社会网络为惩治不遵守社会规范的个人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和机会,社会资本通过信任促进金融发展,这在法律制度相对落后的国家和转轨经济体中表现更为明显(Colemsn,1990;Spagnolo,1999)。
具体到社会资本的测量,布迪厄(1997)指出个体拥有的社会资本量的不同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个体所能有效利用的网络关系的幅度;第二是该网络关系成员所拥有的其他资本的数量。科尔曼(1999)在微观层面上认为,个人的社会资本拥有量与个人参加的社会团体数量、个人的社会网规模和异质性程度、个人从社会网络摄取资源的能力成正比,并提出,要从社会团体、社会网络和网络摄取三个方面来衡量个人的社会资本拥有量。
城乡结合部地区同时具有城市身份和农村特征,社会资本丰富。比如村委会或居委会仍有较高的公信力;居民相互熟悉、更容易达成合作;居民就业途径趋同、就业率低;居民收入来源复杂且较不稳定;居民受教育程度低但消费层次高;资源丰富但财产产权难以落实等等。城乡结合部发展的特殊性,决定对应金融配套支持的特殊性。由于有效担保抵押难以落实问题,符合城乡结合地带特点的金融产品发展明显滞后,居民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与此同时,通过对此区域丰富社会资本的深入挖掘和利用,可以解决城乡结合部金融产品缺位问题。
二、“润丰惠万家”社区居民贷款案例
(一)社区居民贷款设计的驱动因素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受地区性经营的限制,缺乏全国性商业银行系统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在传统涉农业务领域面对着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地方性银行等机构更加激烈的竞争,业务优势日趋减少,将发展重点逐步扩展到城市地区的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在农村个人信贷市场,农村信用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开展城市居民个人信贷业务,却非其专长。在金融产品同质化的市场条件下,济南市润丰合作银行(以下简称为“润丰合行”)认清只有锁定目标客户群体,紧紧围绕目标客户需求,设计和提供特色鲜明的金融产品才能赢得市场,为此将目光投向社区居民这一为众多商业银行忽视的客户单元,发现这一领域有需求、有机会、有市场。
2009年初,润丰合行对济南市区凤凰山社区和黄台社区300户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的居民需要经营性创业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46%的居民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失去土地收入,依靠城市低保来维持生计,需要得到小额贷款:32%解决市民身份后,需要住房贷款;18%希望得到汽车消费贷款。
了解到社区居民的信贷需求后,润丰合行对社区的组织架构、人员结构及社会圈层进行分析,寻找社区居民获得贷款的制约因素,发掘社区居民特有的潜在资源,探索社区居民潜在资源向有效需求的转化途径,认为可以尝试将其农村个人信贷市场的联户联保模式嫁接到社区居民市场。
(二)“润丰惠万家”社区居民贷款的开发过程
为使联户联保贷款模式能在社区居民客户群体中生根发芽,需要对模式本身进行调整和修正。润丰合行主要从信用等级评定、额度设定和产品定价几个角度人手,使其成为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
首先是信用等级评定。社区居民贷款业务以“诚信和谐社区”和“诚信居民”评定为基础,先对居民诚信等级进行测算和评定,对符合条件的居民授予“诚信居民”称号,并发放“诚信居民”牌匾;对诚信氛围好、条件成熟的社区授予“诚信和谐社区”称号。评级阶段,由社区信用评定联络小组集体推荐客户,设置三级信用评定组织机构,并通过量化的信用评级指标解决信用等级评定随意性强的问题,张榜公示信用评级的结果。担保方式在信用等级评定时确定,采取联户联保方式,可不需任何抵(质)押物。
随后进行额度核定和利率测定定,根据居民申请以及信用等级不同,测算确定授信额度,最低10万元,最高80万元。授信利率测定依旧根据居民信用等级情况,原则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AAA级诚信居民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30%;AA级上浮幅度不超过40%:A级上浮幅度不超过50%。诚信和谐社区辖内的诚信居民贷款时利率优惠,较其它社区可少上浮5个百分点。
核定好贷款额度和利率后,向居民发放贷款证。在授信阶段,所有符合授信条件的居民实行现场集中面签。需要贷款时,居民持“两证一章”直接上柜台 办理,在贷款额度内,资金循环使用,方便快捷,贷款可以用于生产经营及购房、购车等生活消费。
据此,2009年3月、润丰合行专门推出了“润丰惠万家”信贷产品,并选择凤凰山社区进行试点,试点一个月内即对该社区164户居民核定授信额度3150万元,户均19万元,授信覆盖面达到71.7%。试点工作取得的成功,使润丰合行看出了社区居民贷款市场的巨大潜力,2009年5月,“润丰惠万家”信贷产品被推广至所有网点。
(三)社区居民贷款推广存在的困难
随着“润丰惠万家”社区贷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业务,润丰合行发现,产品推广并不如设想中一般顺利,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一是居民对社区贷款的接受程度。试点工作开展时,凤凰山社区居民对贷款的认同度很高,经居委会动员后,居民贷款热情高涨,主动联系合行申请获得贷款。然而推广过程中,很多社区的“润丰惠万家”产品业务停滞不前。居民反响不强烈,提出申请的人数过少,无法开办业务。工作人员反映,部分需要贷款的居民已经通过正常的个人贷款途径获得贷款,而一般来讲“润丰惠万家”社区贷款利率较高,不足以吸引此类客户;部分居民由于缺乏担保抵押物,有贷款需求,然而居民相互之间不熟悉,不愿意为对方提供担保,不接受联户联保方式。
二是社区贷款的推广成本。按照产品的最初设计,“润丰惠万家”社区贷款可以实现零售业务批量动作,省时省力,具有低成本优势。然而业务开展中,很多居委会表示居民流动性太强,对住户情况不了解,无法协助进行贷款的推广。这样产品的宣传工作难度以及居民个人信息获得的难度大大增加,逐个社区推广此产品的操作成本以及信息采集成本过高,反而制约了社区贷款的发展。
三是社区贷款联户联保的风险。在居民层面上,由于申请社区贷款的同一社区居民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上存在趋同性,当行业出现风险时,易出现联保居民贷款同时面临风险的问题;在居委会层面上看,当居民信用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居委会可以起到督促还款的作用,若居委会诚信度不高,示范效应下居民还款意愿会随之下降。
实践中发现,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区贷款推广工作较为顺利,而市中心地区的社区贷款推广工作难展开。截至到2010年2月末,“润丰惠万家”已累计对47个社区、232个联保小组的1595户居民核定授信额度29872万元;其中城乡结合部社区就达到36个,为1529户居民核定授信额度28205万元,实际发放贷款14633.7万元。
针对这些现象,润丰合行顺应社区居民贷款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首先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开展社区贷款。在选择社区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礼区由原来的行政村转化而成,常住居民具有天然的人缘、地缘、情缘关系,彼此之间知根知底,便于调查居民有关信息和组建联保小组:二是居委会领导班子组织有力,社区管理规范;三是信用环境良好,居委会近几年兴办的主要经济实体和居民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四是居委会与农信社关系融洽,积极组织存款,协助清收盘活历史遗留问题贷款,主要结算业务在农信社办理,双方合作关系良好;五是居民商品意识强,从事个体生产经营活动多,消费意识超前。其次是在联户联保的基础上追加抵押担保措施。根据风险覆盖的程度确定灵活的贷款利率,若抵(质)押担保能够覆盖全部风险,贷款利率可不上浮。再次是严格贷后检查。信贷人员在贷后15日内进行首次贷款检查,此后每半年一次;信贷主管对新增居民授信情况进行抽查,现场抽查和电话回访不低于5%和10%,并设定借款人贷款安全的14个预警信号。建立抵押物和有关权证保管台账,并诚信居民实行动态管理,AAA、AA级为优质客户、重点营销:A级为一般客户、适度营销;其他客户予以淘汰。
(四)业务发展现状及效果
调整工作重点后社区贷款投放明显加快,截至2010年9月末,“润丰惠万家”已累计对73个城乡结合部社区1996户居民,授信额度60976.6万元,户均30.5万元;实际发放贷款36949.5万元。
社区贷款对帮扶城乡结合部失地居民自主创业效果明显。据统计,截至2010年9月末,社区贷款已累计支持1640户居民从事商贸或生产经营。获贷居民年平均收入26420元,同比增长21%。
社区贷款实现了个人信贷业务的突破,“润丰惠万家”贷款推出后,要\办理此项贷款的社区居民数量快速增加,成为润丰
行的黄金客户。截至2010年9月末,润丰合行开展此项业务共实现利润2740万元,占同期利润总额的16.2%,没有一笔不良贷款;各项存贷款分别比2009年末增长48%和35%,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城乡结合部社会资本开发条件
(一)城乡结合部社会资本开发的市场潜力
城乡结合部具有开发社会资本的有效需求。它是城市向外扩展的最佳区域,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渡地带,具有突出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土地价格不断攀升,集体产业发达,资金运用频繁。以位于济南市国际汇展中心东临的牛旺社区为例,截止2009年底,该社区集体资产已达10亿元,旧村改选面积30万平方米,另有3000余亩土地已列入改选范围。社区拥有自办养殖公司,并承租了邻村600亩土地,一期投资700万元建设了蔬菜大棚8个,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二期工程完工后,大棚面积将达到2万平方米,形成集有机蔬菜、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都市观光基地。社区居民多以个体生意为主,2009年周边兴起挖掘行业,一台挖掘机成本几十万元,又有居民在附近从事钢材生意,每次进货需成本百万元左右。
然而有效抵押担保缺失的难题无法突破,成为解决城乡接合部信贷资金缺口的关键,这也正是促使社会资本与银行信用结合的驱动力。如上述牛旺社区,无论是社区自身还是社区居民,都有旺盛的有效资金需求,并且具有还款能力。社区居委会在牛旺支行有长期存款1000余万元,为居民发放生活费、过节费、红利等每人每年1万余元。然而由于各行对贷款抵押担保物品的严格要求,此区域居民虽然多有2-5套住房,但无产权,无法取得银行贷款。
与此同时,城乡结合部社区圈层人员关系紧密,丰富的社会资本又成为独特的资源,逐渐为人们发现和利用。金融以信用为基础,而信用又是基于信任而发生的经济关系。因而通过社会资本的运用,个体可以获得某些相对稀缺的资源。在此背景下,农信社将其农村个人信贷市场的大联保模式推广至社区居民市场,充分利用城乡结合部的社会资本优势,实现了社会资本与银行信用的结合。
(二)社会资本利用的约束机制
融资合约从本质上看建立在融资双方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具体到银行信用,一般通过抵押、担保得到落实,解决融资双方信息非对称性、难于建立信任关系的矛盾。社会资本通过人之间的信任、相互联系和互惠规范等非正式约束机制发挥作用,增强了相互作用与合作关系,降低了交易成本,抑制了机会主义行 为倾向,从而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社区贷款从居委会、居民和个人收益三个角度形成约束机制,实现了社会资本和银行信用的衔接。
居委会层面的约束机制是社区贷款成功运用社会资本的基础。社会资本的核心是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对彼此规范、诚实、合作行为的预期。信任水平的高低,与该社会固有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关。这种激励和约束机制,既体现在正式的制度层面,也体现在社会规范、民间准则、文化习俗等非正式规则层面。在社区层面,居民之间的信任依靠道德规范、乡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支撑。“润丰惠万家”社区贷款业务依托社区进行,原因就是借助居委会对社区居民的信任及约束。如在信用评定时设计了居委会、支行和总部三个层面的组织机构,其中居委会层面负责对申请评级授信居民的推荐和调查工作;在授信审批过程中,居民资料的真实有效性又是依托居委会展开,以保证社会资本定价的合理和真实。仍以牛旺社区为例,该社区300余户居民提出了贷款申请。居委会进行初审后排除了信用程度较差的住户,上报合行100余户,并派出两名熟悉居民情况的工作人员协助合行进行再次审核,最终确定了103户居民作为贷款对象,承诺居民贷款出现问题,居委会出面担保。在为该社区评定“诚信和谐社区”时,由于社区内有两笔20万元不良贷款无法联系借款人而影响了该社区的评定工作,社区居委会得知情况后,主动代为偿还。
城乡结合部地区居民之间的约束机制高于城市和农村。对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社会资本中易被界定的部分作一比较,城乡结合部可以被界定的社会资本最高。城市居民所处的社会关系网倾向于复杂,可以由亲友、邻居、同事同学等构成,社会资本总量可能很大,但由于居住地多变且分散,城市居民的社会资本难于被收集和确认,因此难以加以利用。农村居民所处的社会关系网倾向于简单化,因此社会资本总量较低,但亲友、邻居等等均具有稳定性,且往往处于一个圈层,成员间信息透明度高,因此社会资本易于被界定。“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社会关系圈层较农村居民复杂。总量上大于农村居民,而在居民构成上与农村类似,也即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互动,居民的道德品行、财产状况等信息成为具有高度共享性和流通性的共同认知,因而当地居民间的契约可以遏制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
对于城乡结合部居民来说,任何人脱离社区圈层,出现违约现象,成本都很高。缺少稳定收入和创业所需较大初始资本的需求矛盾决定了社区居民对资金的需求是经常的;而担保抵押资源的匮乏决定了社区居民在正规信贷产品中没有很多选择空间。从博弈论的角度理解,如果居民预期到自己进行的是长期的重复博弈,违约行为将为传播从而众所周知,理性的居民出于长远利益的考虑,会自觉抵制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短期利益的诱惑,因而违约风险较低。
(三)社会资本利用的技术手段
除了上述三方面的约束,社区贷款还通过组织模式、定价等技术手段保障社会资本利用的安全性。
信用评定阶段设置了三级信用评定组织机构。居委会层面,成立了由居委会书记、主任、信贷员等组成的7人信用评定联络小组;支行层而,成立了由行长、信贷主管、分理处经理等组成的5人信用评定工作小组,负责诚信居民的信用评级和授信;行总部层面,成立了由行领导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5—7人的信用评定领导小组,负责对辖内信用评定工作的督促、指导和推广,以及信用社区的审核及评定。居委会层面的联络小组保证居民到社区的信息资源可靠,而支行的评定小组保证社区信息传递至银行。三层评定组织架构确保了居民——社区——银行信息的真实传递。
担保方式的灵活是合行社区贷款的突破点,而城乡结合部的社会资本又是此担保方式的核心。以往抵押担保方式的创新,抵质押物、担保资格的确权确值都是绕不开的环节。社区贷款建立了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对有关指标进行量化。居委会填制《诚信和谐社区评定测算审批表》,主要针对班子威信、配合程度、工作能力及社区和居民信用情况、合作情况等内容;个人填制《个人(家庭)资产负债及收入情况表》,针对居民的道德品质、信用记录、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担保方式等5个大项25个小项内容。这一过程,实际是社会资本和实物资本的定价过程。其设计特点就是,在实物资本的基础上加入了道德品质、信用记录等非虚拟资本,考虑到了居民在社会上的地位、威望、资信水平,为社会资本确值。这一打分,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居民的信用状况及偿债能力。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使得评级授信的依据更加科学和具有说服力,初步解决了居民财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四、结论
社会资本和银行信用的衔接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合适的产品、社会的监督作用以及充足的保障手段。“润丰惠万家”社区贷款在城乡结合部的推广使其变为现实。城乡结合部社会资本由农村信用社发掘并加以运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润丰惠万家”产品实际上是农村大联保模式在城市低端个人信贷市场上的借用。这一产品并非制度设计的创新,但城市地区、城郊结合地带的联户联保是一全新概念。是现有业务的延伸,是适用领域的扩展。城乡结合地区的社会资源优势,恰好契合了农信社擅长和熟悉的农村个人信贷业务规律。润丰合行看准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升值潜力和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人熟、地熟、关系熟”的特长,相较于其他银行,更有利于优质客户的推广。
社区贷款的保全涉及到实物资本和虚拟资本两个部分。虚拟部分的社会资本难以进行产权界定,本身不具备可处置性,降低社区贷款风险就需要追加抵押担保,这便又回到了城乡结合部信贷制约瓶颈问题上。现有的实物资产抵押担保难以处置,主要是由于用作抵押担保的房屋、土地无法确权。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需要集体及政府出面,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当前社区贷款采取的是居民一社区一银行模式,完全由市场自发和组织。但从支持城乡结合部发展出发,政府应当有所作为。将此模式扩展为居民一社区一政府一银行,从而解决社区贷款目前风险补偿机制缺失问题。
参考文献:
[1]汤凌霄,张春芳,金融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因素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9.(12)
[2]马佳佳,理论分析发展农村社区银行: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2)
(责任编辑 刘西顺)
伴随着规模空前的工业化进程,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城镇居民”,在城乡交界之处,形成所谓的“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产物。由于我国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工业化率,这一地区是矛盾突出地和问题多发地。农民失地后,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乡结合部已不仅仅局限于大型城市,中小城市甚至县域也开始出现,并且更容易产生农民失地又失业的风险。
社会资本是一种存在于社会结构关系中的资源。是社会组织中那些表现为网络、规范和信任的社会特征,这些特征能促使成员为达到共同的利益而团结合作,并减少群体内部的机会主义行为(Pumam,2000),其核心要素是信任关系。群体成员间共享的非正式的价值观念、规范能够促进相互合作,如果全体成员与其他人采取可靠和减实的行动,他们间的相互信任会逐渐增加(福山Fukuyama,1999)。社会资本内嵌于社会关系中,而非个人所有,获取和使用这种资源的权力属于网络中的个人(林南,2001)。之所以把这些要素称作“社会资本”,一来是因为它们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二来是因为它们是可以带来增值的无形资产,成员可以享用组织提供的内部资源,信任关系可以形成合作,减少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
一般认为,社会资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使用强化性、不可转让性、可传递性和可转化性。Fountain(1997)认为社会资本一个最关键的特征就是信任的可传递性,即如果A信任B,而B又信任c,则A也会信任C。因此,在一个比较大的社会网络中,行为主体无需个人间的直接接触也可以获得相互间的信任。林南(2001)指出,经济地位(经济资本)与社会地位(社会资本)是互补的,两者可以通过交换来获得。经济资本可以轻易、有效地转化为社会资本和其他资本,而社会资本虽然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但这种转化不是轻易的和即时的(布迪厄,1999)。
Guiso,Sapienza&Zingales(2004)进一步考察了社会资本与消费者获得信贷的可能性以及非正式信贷市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水平与融资合约的使用和获得性显著相关,社会资本的增加将提高获得贷款的概率。社会资本通过增进信任,对融资合约的使用和获得性产生影响;当法律执行或保全措施软弱无力时,社会资本的作用更为重要:法律系统发展尚未成熟和人们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地区,社会网络为惩治不遵守社会规范的个人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和机会,社会资本通过信任促进金融发展,这在法律制度相对落后的国家和转轨经济体中表现更为明显(Colemsn,1990;Spagnolo,1999)。
具体到社会资本的测量,布迪厄(1997)指出个体拥有的社会资本量的不同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个体所能有效利用的网络关系的幅度;第二是该网络关系成员所拥有的其他资本的数量。科尔曼(1999)在微观层面上认为,个人的社会资本拥有量与个人参加的社会团体数量、个人的社会网规模和异质性程度、个人从社会网络摄取资源的能力成正比,并提出,要从社会团体、社会网络和网络摄取三个方面来衡量个人的社会资本拥有量。
城乡结合部地区同时具有城市身份和农村特征,社会资本丰富。比如村委会或居委会仍有较高的公信力;居民相互熟悉、更容易达成合作;居民就业途径趋同、就业率低;居民收入来源复杂且较不稳定;居民受教育程度低但消费层次高;资源丰富但财产产权难以落实等等。城乡结合部发展的特殊性,决定对应金融配套支持的特殊性。由于有效担保抵押难以落实问题,符合城乡结合地带特点的金融产品发展明显滞后,居民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与此同时,通过对此区域丰富社会资本的深入挖掘和利用,可以解决城乡结合部金融产品缺位问题。
二、“润丰惠万家”社区居民贷款案例
(一)社区居民贷款设计的驱动因素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受地区性经营的限制,缺乏全国性商业银行系统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在传统涉农业务领域面对着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地方性银行等机构更加激烈的竞争,业务优势日趋减少,将发展重点逐步扩展到城市地区的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在农村个人信贷市场,农村信用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开展城市居民个人信贷业务,却非其专长。在金融产品同质化的市场条件下,济南市润丰合作银行(以下简称为“润丰合行”)认清只有锁定目标客户群体,紧紧围绕目标客户需求,设计和提供特色鲜明的金融产品才能赢得市场,为此将目光投向社区居民这一为众多商业银行忽视的客户单元,发现这一领域有需求、有机会、有市场。
2009年初,润丰合行对济南市区凤凰山社区和黄台社区300户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的居民需要经营性创业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46%的居民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失去土地收入,依靠城市低保来维持生计,需要得到小额贷款:32%解决市民身份后,需要住房贷款;18%希望得到汽车消费贷款。
了解到社区居民的信贷需求后,润丰合行对社区的组织架构、人员结构及社会圈层进行分析,寻找社区居民获得贷款的制约因素,发掘社区居民特有的潜在资源,探索社区居民潜在资源向有效需求的转化途径,认为可以尝试将其农村个人信贷市场的联户联保模式嫁接到社区居民市场。
(二)“润丰惠万家”社区居民贷款的开发过程
为使联户联保贷款模式能在社区居民客户群体中生根发芽,需要对模式本身进行调整和修正。润丰合行主要从信用等级评定、额度设定和产品定价几个角度人手,使其成为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
首先是信用等级评定。社区居民贷款业务以“诚信和谐社区”和“诚信居民”评定为基础,先对居民诚信等级进行测算和评定,对符合条件的居民授予“诚信居民”称号,并发放“诚信居民”牌匾;对诚信氛围好、条件成熟的社区授予“诚信和谐社区”称号。评级阶段,由社区信用评定联络小组集体推荐客户,设置三级信用评定组织机构,并通过量化的信用评级指标解决信用等级评定随意性强的问题,张榜公示信用评级的结果。担保方式在信用等级评定时确定,采取联户联保方式,可不需任何抵(质)押物。
随后进行额度核定和利率测定定,根据居民申请以及信用等级不同,测算确定授信额度,最低10万元,最高80万元。授信利率测定依旧根据居民信用等级情况,原则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AAA级诚信居民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30%;AA级上浮幅度不超过40%:A级上浮幅度不超过50%。诚信和谐社区辖内的诚信居民贷款时利率优惠,较其它社区可少上浮5个百分点。
核定好贷款额度和利率后,向居民发放贷款证。在授信阶段,所有符合授信条件的居民实行现场集中面签。需要贷款时,居民持“两证一章”直接上柜台 办理,在贷款额度内,资金循环使用,方便快捷,贷款可以用于生产经营及购房、购车等生活消费。
据此,2009年3月、润丰合行专门推出了“润丰惠万家”信贷产品,并选择凤凰山社区进行试点,试点一个月内即对该社区164户居民核定授信额度3150万元,户均19万元,授信覆盖面达到71.7%。试点工作取得的成功,使润丰合行看出了社区居民贷款市场的巨大潜力,2009年5月,“润丰惠万家”信贷产品被推广至所有网点。
(三)社区居民贷款推广存在的困难
随着“润丰惠万家”社区贷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业务,润丰合行发现,产品推广并不如设想中一般顺利,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一是居民对社区贷款的接受程度。试点工作开展时,凤凰山社区居民对贷款的认同度很高,经居委会动员后,居民贷款热情高涨,主动联系合行申请获得贷款。然而推广过程中,很多社区的“润丰惠万家”产品业务停滞不前。居民反响不强烈,提出申请的人数过少,无法开办业务。工作人员反映,部分需要贷款的居民已经通过正常的个人贷款途径获得贷款,而一般来讲“润丰惠万家”社区贷款利率较高,不足以吸引此类客户;部分居民由于缺乏担保抵押物,有贷款需求,然而居民相互之间不熟悉,不愿意为对方提供担保,不接受联户联保方式。
二是社区贷款的推广成本。按照产品的最初设计,“润丰惠万家”社区贷款可以实现零售业务批量动作,省时省力,具有低成本优势。然而业务开展中,很多居委会表示居民流动性太强,对住户情况不了解,无法协助进行贷款的推广。这样产品的宣传工作难度以及居民个人信息获得的难度大大增加,逐个社区推广此产品的操作成本以及信息采集成本过高,反而制约了社区贷款的发展。
三是社区贷款联户联保的风险。在居民层面上,由于申请社区贷款的同一社区居民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上存在趋同性,当行业出现风险时,易出现联保居民贷款同时面临风险的问题;在居委会层面上看,当居民信用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居委会可以起到督促还款的作用,若居委会诚信度不高,示范效应下居民还款意愿会随之下降。
实践中发现,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区贷款推广工作较为顺利,而市中心地区的社区贷款推广工作难展开。截至到2010年2月末,“润丰惠万家”已累计对47个社区、232个联保小组的1595户居民核定授信额度29872万元;其中城乡结合部社区就达到36个,为1529户居民核定授信额度28205万元,实际发放贷款14633.7万元。
针对这些现象,润丰合行顺应社区居民贷款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首先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开展社区贷款。在选择社区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礼区由原来的行政村转化而成,常住居民具有天然的人缘、地缘、情缘关系,彼此之间知根知底,便于调查居民有关信息和组建联保小组:二是居委会领导班子组织有力,社区管理规范;三是信用环境良好,居委会近几年兴办的主要经济实体和居民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四是居委会与农信社关系融洽,积极组织存款,协助清收盘活历史遗留问题贷款,主要结算业务在农信社办理,双方合作关系良好;五是居民商品意识强,从事个体生产经营活动多,消费意识超前。其次是在联户联保的基础上追加抵押担保措施。根据风险覆盖的程度确定灵活的贷款利率,若抵(质)押担保能够覆盖全部风险,贷款利率可不上浮。再次是严格贷后检查。信贷人员在贷后15日内进行首次贷款检查,此后每半年一次;信贷主管对新增居民授信情况进行抽查,现场抽查和电话回访不低于5%和10%,并设定借款人贷款安全的14个预警信号。建立抵押物和有关权证保管台账,并诚信居民实行动态管理,AAA、AA级为优质客户、重点营销:A级为一般客户、适度营销;其他客户予以淘汰。
(四)业务发展现状及效果
调整工作重点后社区贷款投放明显加快,截至2010年9月末,“润丰惠万家”已累计对73个城乡结合部社区1996户居民,授信额度60976.6万元,户均30.5万元;实际发放贷款36949.5万元。
社区贷款对帮扶城乡结合部失地居民自主创业效果明显。据统计,截至2010年9月末,社区贷款已累计支持1640户居民从事商贸或生产经营。获贷居民年平均收入26420元,同比增长21%。
社区贷款实现了个人信贷业务的突破,“润丰惠万家”贷款推出后,要\办理此项贷款的社区居民数量快速增加,成为润丰
行的黄金客户。截至2010年9月末,润丰合行开展此项业务共实现利润2740万元,占同期利润总额的16.2%,没有一笔不良贷款;各项存贷款分别比2009年末增长48%和35%,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城乡结合部社会资本开发条件
(一)城乡结合部社会资本开发的市场潜力
城乡结合部具有开发社会资本的有效需求。它是城市向外扩展的最佳区域,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渡地带,具有突出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土地价格不断攀升,集体产业发达,资金运用频繁。以位于济南市国际汇展中心东临的牛旺社区为例,截止2009年底,该社区集体资产已达10亿元,旧村改选面积30万平方米,另有3000余亩土地已列入改选范围。社区拥有自办养殖公司,并承租了邻村600亩土地,一期投资700万元建设了蔬菜大棚8个,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二期工程完工后,大棚面积将达到2万平方米,形成集有机蔬菜、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都市观光基地。社区居民多以个体生意为主,2009年周边兴起挖掘行业,一台挖掘机成本几十万元,又有居民在附近从事钢材生意,每次进货需成本百万元左右。
然而有效抵押担保缺失的难题无法突破,成为解决城乡接合部信贷资金缺口的关键,这也正是促使社会资本与银行信用结合的驱动力。如上述牛旺社区,无论是社区自身还是社区居民,都有旺盛的有效资金需求,并且具有还款能力。社区居委会在牛旺支行有长期存款1000余万元,为居民发放生活费、过节费、红利等每人每年1万余元。然而由于各行对贷款抵押担保物品的严格要求,此区域居民虽然多有2-5套住房,但无产权,无法取得银行贷款。
与此同时,城乡结合部社区圈层人员关系紧密,丰富的社会资本又成为独特的资源,逐渐为人们发现和利用。金融以信用为基础,而信用又是基于信任而发生的经济关系。因而通过社会资本的运用,个体可以获得某些相对稀缺的资源。在此背景下,农信社将其农村个人信贷市场的大联保模式推广至社区居民市场,充分利用城乡结合部的社会资本优势,实现了社会资本与银行信用的结合。
(二)社会资本利用的约束机制
融资合约从本质上看建立在融资双方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具体到银行信用,一般通过抵押、担保得到落实,解决融资双方信息非对称性、难于建立信任关系的矛盾。社会资本通过人之间的信任、相互联系和互惠规范等非正式约束机制发挥作用,增强了相互作用与合作关系,降低了交易成本,抑制了机会主义行 为倾向,从而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社区贷款从居委会、居民和个人收益三个角度形成约束机制,实现了社会资本和银行信用的衔接。
居委会层面的约束机制是社区贷款成功运用社会资本的基础。社会资本的核心是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对彼此规范、诚实、合作行为的预期。信任水平的高低,与该社会固有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关。这种激励和约束机制,既体现在正式的制度层面,也体现在社会规范、民间准则、文化习俗等非正式规则层面。在社区层面,居民之间的信任依靠道德规范、乡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支撑。“润丰惠万家”社区贷款业务依托社区进行,原因就是借助居委会对社区居民的信任及约束。如在信用评定时设计了居委会、支行和总部三个层面的组织机构,其中居委会层面负责对申请评级授信居民的推荐和调查工作;在授信审批过程中,居民资料的真实有效性又是依托居委会展开,以保证社会资本定价的合理和真实。仍以牛旺社区为例,该社区300余户居民提出了贷款申请。居委会进行初审后排除了信用程度较差的住户,上报合行100余户,并派出两名熟悉居民情况的工作人员协助合行进行再次审核,最终确定了103户居民作为贷款对象,承诺居民贷款出现问题,居委会出面担保。在为该社区评定“诚信和谐社区”时,由于社区内有两笔20万元不良贷款无法联系借款人而影响了该社区的评定工作,社区居委会得知情况后,主动代为偿还。
城乡结合部地区居民之间的约束机制高于城市和农村。对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社会资本中易被界定的部分作一比较,城乡结合部可以被界定的社会资本最高。城市居民所处的社会关系网倾向于复杂,可以由亲友、邻居、同事同学等构成,社会资本总量可能很大,但由于居住地多变且分散,城市居民的社会资本难于被收集和确认,因此难以加以利用。农村居民所处的社会关系网倾向于简单化,因此社会资本总量较低,但亲友、邻居等等均具有稳定性,且往往处于一个圈层,成员间信息透明度高,因此社会资本易于被界定。“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社会关系圈层较农村居民复杂。总量上大于农村居民,而在居民构成上与农村类似,也即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互动,居民的道德品行、财产状况等信息成为具有高度共享性和流通性的共同认知,因而当地居民间的契约可以遏制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
对于城乡结合部居民来说,任何人脱离社区圈层,出现违约现象,成本都很高。缺少稳定收入和创业所需较大初始资本的需求矛盾决定了社区居民对资金的需求是经常的;而担保抵押资源的匮乏决定了社区居民在正规信贷产品中没有很多选择空间。从博弈论的角度理解,如果居民预期到自己进行的是长期的重复博弈,违约行为将为传播从而众所周知,理性的居民出于长远利益的考虑,会自觉抵制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短期利益的诱惑,因而违约风险较低。
(三)社会资本利用的技术手段
除了上述三方面的约束,社区贷款还通过组织模式、定价等技术手段保障社会资本利用的安全性。
信用评定阶段设置了三级信用评定组织机构。居委会层面,成立了由居委会书记、主任、信贷员等组成的7人信用评定联络小组;支行层而,成立了由行长、信贷主管、分理处经理等组成的5人信用评定工作小组,负责诚信居民的信用评级和授信;行总部层面,成立了由行领导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5—7人的信用评定领导小组,负责对辖内信用评定工作的督促、指导和推广,以及信用社区的审核及评定。居委会层面的联络小组保证居民到社区的信息资源可靠,而支行的评定小组保证社区信息传递至银行。三层评定组织架构确保了居民——社区——银行信息的真实传递。
担保方式的灵活是合行社区贷款的突破点,而城乡结合部的社会资本又是此担保方式的核心。以往抵押担保方式的创新,抵质押物、担保资格的确权确值都是绕不开的环节。社区贷款建立了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对有关指标进行量化。居委会填制《诚信和谐社区评定测算审批表》,主要针对班子威信、配合程度、工作能力及社区和居民信用情况、合作情况等内容;个人填制《个人(家庭)资产负债及收入情况表》,针对居民的道德品质、信用记录、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担保方式等5个大项25个小项内容。这一过程,实际是社会资本和实物资本的定价过程。其设计特点就是,在实物资本的基础上加入了道德品质、信用记录等非虚拟资本,考虑到了居民在社会上的地位、威望、资信水平,为社会资本确值。这一打分,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居民的信用状况及偿债能力。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使得评级授信的依据更加科学和具有说服力,初步解决了居民财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四、结论
社会资本和银行信用的衔接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合适的产品、社会的监督作用以及充足的保障手段。“润丰惠万家”社区贷款在城乡结合部的推广使其变为现实。城乡结合部社会资本由农村信用社发掘并加以运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润丰惠万家”产品实际上是农村大联保模式在城市低端个人信贷市场上的借用。这一产品并非制度设计的创新,但城市地区、城郊结合地带的联户联保是一全新概念。是现有业务的延伸,是适用领域的扩展。城乡结合地区的社会资源优势,恰好契合了农信社擅长和熟悉的农村个人信贷业务规律。润丰合行看准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升值潜力和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人熟、地熟、关系熟”的特长,相较于其他银行,更有利于优质客户的推广。
社区贷款的保全涉及到实物资本和虚拟资本两个部分。虚拟部分的社会资本难以进行产权界定,本身不具备可处置性,降低社区贷款风险就需要追加抵押担保,这便又回到了城乡结合部信贷制约瓶颈问题上。现有的实物资产抵押担保难以处置,主要是由于用作抵押担保的房屋、土地无法确权。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需要集体及政府出面,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当前社区贷款采取的是居民一社区一银行模式,完全由市场自发和组织。但从支持城乡结合部发展出发,政府应当有所作为。将此模式扩展为居民一社区一政府一银行,从而解决社区贷款目前风险补偿机制缺失问题。
参考文献:
[1]汤凌霄,张春芳,金融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因素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9.(12)
[2]马佳佳,理论分析发展农村社区银行: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2)
(责任编辑 刘西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