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经济”概念最早于1989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提出。这一概念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上升,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由46%下降到了26%,但地球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资源消耗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已经丧失了1/4的表土层和1/3的森林覆盖,我们使用的资源量超过了地球供给的50%,如果不改变这一趋势,到2030年,即使两个地球也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全球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避无可避,人类社会发展方式亟待改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OECD国家通过了部长级理事会宣言,倡导“绿色增长”,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绿色发展报告,提出了新的创造财富方式,描述了绿色发展模式的特色路线图:认为绿色经济是在改善人类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性的经济。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与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大变革,我国也将绿色发展列为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主题,绿色发展指标将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
林业与绿色经济的天然联系
林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础。森林及林业为绿色经济提供了生态基础,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林业提供木材等木质原材料、产品和能源产品,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森林还可以提供果实、油料、香料、中草药等非木质林产品,对于维持逾全球10亿人的生计有重要作用;林业在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维护粮油安全、能源安全和资源安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林业大致也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主要指的是营造林业,第二产业主要指的是林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指的是涉林服务业。其实在“绿色经济”概念提出以前,林业三产就已经在走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换言之,林业三产具备强大的维系生态安全和保障绿色增长的潜力。到如今,林业的三个产业已在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第一,营造林业通过集体林权改革释放生产力,增强商品造林的活力,改善林区百姓的生活;第二,加工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加工方式升级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顺应时代发展对加工企业的要求;第三,生态旅游获得发展良机,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有望有机结合。升级后的新三产将在绿色经济中发挥更加重大作用。
林业一产以生态促经济
林业第一产业的绿色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生态保障方面,健康的生态环境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后盾。一般来说,生态环境是一个隐性条件,只有当生态缺失时才能意识到其重要性。在这方面山西右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佐证,右玉的发展恰好经历了一个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构建过程。
在建国初期,右玉已经成为毛乌素沙地的边缘地区,全县19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剩5.3平方公里(约8000亩)的残林,森林覆盖率0.3%,沙地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6.1%。由于生态系统的全面退化,右玉气候长期处于寒冷干旱状态,年均平均气温2-4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00多毫米,几乎日日有强风和沙尘暴,一年六级以上大风达28.8天。霜冻冰雹、水土流失、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人民生活极其贫困。
建国后,右玉逐步开展了有组织的造林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总结中国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惨痛教训,决定在中国的“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而右玉县被列入防护林建设重点县之一。在这一阶段,右玉抓住了这一林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制订了相应的林业建设规划,明确了“植树种草与农建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林业建设行动口号。进入90年代中后期,林业建设规划的规模与思路随着国家启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开始林业“绿色新政”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了实质的改变。基于这样的背景,右玉重新确立了“从零开始,大抓三个改造;从严入手,攀登新的高峰”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林业建设由生态防护型向生态经济型转移,坚持“上规划、调结构、抓改造、重科技、严管护、创效益”的十八字林业建设方针,大力开展工程项目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1世纪以来,右玉的林业建设已经基本具备生态旅游县的模式和格局。在短短的六十年里,右玉就从一个森林覆盖率不足0.3%的西北小城,变成了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森林大县,可以说经过六十多年不懈的努力,右玉的森林建设实现了全方位的绿色发展。
从经济发展角度,右玉造林最初的目的源自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保护农业生产,之后又通过种草发展了畜牧业。至今右玉人均收入持续提高,收入结构变化,从单一农业向林业、畜牧业符合方向发展。2000年后随着六大林业工程的展开,全国苗木需求持续增加,右玉以自身长期造林的经验发展了苗圃产业,目前全县苗圃达2万亩,在“十二五”期间将达4万亩,形成真正的绿色产业。同时生态旅游投资规模也在加大,右玉生态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来到右玉休闲旅游,进一步拉动了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在造林过程中,为方便苗木运输和劳动力移动,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发展,右玉在全县丘陵山地都建造了公路,保证森林灌溉的水利工程也同样汇集农田。通过生态移民将偏远山区的村庄移动到县城和乡镇周边,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
林业二产以创新赢效益
林业第二产业的绿色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二产是林业资源的加工使用产业,只有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才能带来生态和效益的共赢。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它是一家顺应国家生态工程而建成的创新性企业,它的成功告诉我们有时“鱼和熊掌也可兼得”。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一家通过科学利用沙地资源,结合先进技术,开展生物质能直燃发电,进而实现规模、有效、持续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治理沙化土地的专业化公司。公司的建立以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为背景。2000年,国家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被列为全国沙区唯一试点旗。工程实施以来,乌审旗始终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工程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于2003年成功引进了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为沙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为了避免重蹈我国农区生物质发电企业(秸秆电厂)因无原料基地而受困于燃料供应之覆辙,毛乌素生物质电热厂开展了能源基地建设,成为全国也是全世界第一家在沙区通过营造能源林基地抚育可再生林木资源进行能源产业化发展的示范企业。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就先行委托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在项目区制定了《毛乌素沙地60万亩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规划》。从2006年冬季实施起,两年来,共营造各类沙生灌木能源林33万亩(际控制面积)。毛乌素生物质电厂先行大规模营造沙生灌木能源林基地的行动,既反映了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治荒模式的内在需求,又昭示了企业尊重自然规律、寻求科学发展的理念,赢得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一致认同和支持。
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内蒙古沙区的绝大部分宜林沙地没有被充分利用,,大多数农牧民无力治沙,也无心治沙,普遍存在“守着百十亩草地,荒着千百亩沙地”现象。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提出发展生物能源战略,建立规模化的自有能源林基地,取得了企业和农牧民的合作共羸。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找到了一条“企业+基地+农牧民”合作发展的道路。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选择“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在积极配合当地国有治沙站,承揽其全部治沙抚育任务的同时,广泛联系项目区内的农牧户,采取宣传鼓动、典型带动、利益拉动、合作推动等形式,鼓励农牧民把宜林沙地拿出来与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合作经营,最后再由基地建设造林组按照基地年度建设作业计划组织实施。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使公司得到长期有效的发展,而且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帮助了农牧民脱贫致富。
林业三产以效益促保护
林业第三产业的绿色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生态效益方面,三产的典型是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看树代替砍树”的新模式,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态旅游有望使生态保护由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导方向转变。四川巴中市的红色生态旅游值得借鉴。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是川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幅员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万,其中农业人口329万人,耕地保有量23.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被中外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巴中的生态环境极佳,生态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光雾山、诺水河,国家森林公园——米仓山、空山、镇龙山、天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大小兰沟,国家水利风景区——江口水乡,省级风景名胜区——神门。这里有中国彩林第一山——光雾山: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这里是中国溶洞第一乡——诺水河:两岸青山百千洞,一河波涛唱洞乡;这里是中国红叶第一山——米仓山:八百里红叶,层林尽染,峰峰岭岭红霞映天,沟沟谷谷红叶毡地。
同时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巴中红军遗址遗迹众多,被誉为“露天革命博物馆”,是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因此巴中以生态与红色为接入点,打造西部旅游新亮点,构建川陕旅游“金三角”, 陆续开发了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精品旅游景点、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今天十一长假期间,不少来自省内及周边省市的中短途自驾游游客选择前往巴中在感受优美生态环境、红色主题旅游和饱览绝妙自然风光的同时,尽情畅享了“运动、健康、快乐”的旅游新理念。
大力推进的旅游经济不仅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增强了生态安全,更提高了旅游区群众的收入。以巴中市通江县为例,全县共接待游客10.2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482.8万余元,农家乐、乡村酒店等旅游设施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巴中市南江县铁炉坝村,通过搞集生态、观光、绿色经济于一体的立体产业, “农家乐”办得红红火火,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现在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大幅调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林业与绿色经济带来的启示
林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石,增加森林资源资产,保持森林健康活力,通过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增进林区人民的福祉就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发展理念。林业绿色发展不仅能够保障和促进国家的绿色增长,而且还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林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绿色增长的一个主要内容。
通过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切实可行,前景广阔,无论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均能带来绿色的惊喜。正确认识林业在实现绿色转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进一步提升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在必行。绿色经济下的林业发展不再只是一个部门的问题,而是中国这个经济体的一个基础问题,这需要国家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同时,林业所涉及到的绿色经济的新型产业潜力很大,应受到足够的关注。
通过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关键在于发展思路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创新。要突破传统的发展思维,树立林业创造国家财富、国民福利和生态安全的理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与各种市场条件,比如生态补偿制度、森林碳汇交易制度等等,逐步加强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通过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要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个出发点,才能达到兴林富民的目的。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寻求提供多种多样的发展和减少贫困的机会,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多元化的收入和就业,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抵御了市场风险,这些方面应当成为未来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责编:高雨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OECD国家通过了部长级理事会宣言,倡导“绿色增长”,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绿色发展报告,提出了新的创造财富方式,描述了绿色发展模式的特色路线图:认为绿色经济是在改善人类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性的经济。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与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大变革,我国也将绿色发展列为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主题,绿色发展指标将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
林业与绿色经济的天然联系
林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础。森林及林业为绿色经济提供了生态基础,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林业提供木材等木质原材料、产品和能源产品,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森林还可以提供果实、油料、香料、中草药等非木质林产品,对于维持逾全球10亿人的生计有重要作用;林业在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维护粮油安全、能源安全和资源安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林业大致也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主要指的是营造林业,第二产业主要指的是林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指的是涉林服务业。其实在“绿色经济”概念提出以前,林业三产就已经在走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换言之,林业三产具备强大的维系生态安全和保障绿色增长的潜力。到如今,林业的三个产业已在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第一,营造林业通过集体林权改革释放生产力,增强商品造林的活力,改善林区百姓的生活;第二,加工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加工方式升级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顺应时代发展对加工企业的要求;第三,生态旅游获得发展良机,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有望有机结合。升级后的新三产将在绿色经济中发挥更加重大作用。
林业一产以生态促经济
林业第一产业的绿色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生态保障方面,健康的生态环境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后盾。一般来说,生态环境是一个隐性条件,只有当生态缺失时才能意识到其重要性。在这方面山西右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佐证,右玉的发展恰好经历了一个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构建过程。
在建国初期,右玉已经成为毛乌素沙地的边缘地区,全县19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剩5.3平方公里(约8000亩)的残林,森林覆盖率0.3%,沙地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6.1%。由于生态系统的全面退化,右玉气候长期处于寒冷干旱状态,年均平均气温2-4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00多毫米,几乎日日有强风和沙尘暴,一年六级以上大风达28.8天。霜冻冰雹、水土流失、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人民生活极其贫困。
建国后,右玉逐步开展了有组织的造林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总结中国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惨痛教训,决定在中国的“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而右玉县被列入防护林建设重点县之一。在这一阶段,右玉抓住了这一林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制订了相应的林业建设规划,明确了“植树种草与农建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林业建设行动口号。进入90年代中后期,林业建设规划的规模与思路随着国家启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开始林业“绿色新政”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了实质的改变。基于这样的背景,右玉重新确立了“从零开始,大抓三个改造;从严入手,攀登新的高峰”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林业建设由生态防护型向生态经济型转移,坚持“上规划、调结构、抓改造、重科技、严管护、创效益”的十八字林业建设方针,大力开展工程项目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1世纪以来,右玉的林业建设已经基本具备生态旅游县的模式和格局。在短短的六十年里,右玉就从一个森林覆盖率不足0.3%的西北小城,变成了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森林大县,可以说经过六十多年不懈的努力,右玉的森林建设实现了全方位的绿色发展。
从经济发展角度,右玉造林最初的目的源自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保护农业生产,之后又通过种草发展了畜牧业。至今右玉人均收入持续提高,收入结构变化,从单一农业向林业、畜牧业符合方向发展。2000年后随着六大林业工程的展开,全国苗木需求持续增加,右玉以自身长期造林的经验发展了苗圃产业,目前全县苗圃达2万亩,在“十二五”期间将达4万亩,形成真正的绿色产业。同时生态旅游投资规模也在加大,右玉生态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来到右玉休闲旅游,进一步拉动了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在造林过程中,为方便苗木运输和劳动力移动,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发展,右玉在全县丘陵山地都建造了公路,保证森林灌溉的水利工程也同样汇集农田。通过生态移民将偏远山区的村庄移动到县城和乡镇周边,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
林业二产以创新赢效益
林业第二产业的绿色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二产是林业资源的加工使用产业,只有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才能带来生态和效益的共赢。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它是一家顺应国家生态工程而建成的创新性企业,它的成功告诉我们有时“鱼和熊掌也可兼得”。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一家通过科学利用沙地资源,结合先进技术,开展生物质能直燃发电,进而实现规模、有效、持续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治理沙化土地的专业化公司。公司的建立以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为背景。2000年,国家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被列为全国沙区唯一试点旗。工程实施以来,乌审旗始终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工程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于2003年成功引进了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为沙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为了避免重蹈我国农区生物质发电企业(秸秆电厂)因无原料基地而受困于燃料供应之覆辙,毛乌素生物质电热厂开展了能源基地建设,成为全国也是全世界第一家在沙区通过营造能源林基地抚育可再生林木资源进行能源产业化发展的示范企业。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就先行委托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在项目区制定了《毛乌素沙地60万亩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规划》。从2006年冬季实施起,两年来,共营造各类沙生灌木能源林33万亩(际控制面积)。毛乌素生物质电厂先行大规模营造沙生灌木能源林基地的行动,既反映了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治荒模式的内在需求,又昭示了企业尊重自然规律、寻求科学发展的理念,赢得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一致认同和支持。
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内蒙古沙区的绝大部分宜林沙地没有被充分利用,,大多数农牧民无力治沙,也无心治沙,普遍存在“守着百十亩草地,荒着千百亩沙地”现象。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提出发展生物能源战略,建立规模化的自有能源林基地,取得了企业和农牧民的合作共羸。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找到了一条“企业+基地+农牧民”合作发展的道路。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选择“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在积极配合当地国有治沙站,承揽其全部治沙抚育任务的同时,广泛联系项目区内的农牧户,采取宣传鼓动、典型带动、利益拉动、合作推动等形式,鼓励农牧民把宜林沙地拿出来与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合作经营,最后再由基地建设造林组按照基地年度建设作业计划组织实施。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使公司得到长期有效的发展,而且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帮助了农牧民脱贫致富。
林业三产以效益促保护
林业第三产业的绿色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生态效益方面,三产的典型是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看树代替砍树”的新模式,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态旅游有望使生态保护由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导方向转变。四川巴中市的红色生态旅游值得借鉴。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是川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幅员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万,其中农业人口329万人,耕地保有量23.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被中外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巴中的生态环境极佳,生态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光雾山、诺水河,国家森林公园——米仓山、空山、镇龙山、天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大小兰沟,国家水利风景区——江口水乡,省级风景名胜区——神门。这里有中国彩林第一山——光雾山: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这里是中国溶洞第一乡——诺水河:两岸青山百千洞,一河波涛唱洞乡;这里是中国红叶第一山——米仓山:八百里红叶,层林尽染,峰峰岭岭红霞映天,沟沟谷谷红叶毡地。
同时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巴中红军遗址遗迹众多,被誉为“露天革命博物馆”,是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因此巴中以生态与红色为接入点,打造西部旅游新亮点,构建川陕旅游“金三角”, 陆续开发了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精品旅游景点、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今天十一长假期间,不少来自省内及周边省市的中短途自驾游游客选择前往巴中在感受优美生态环境、红色主题旅游和饱览绝妙自然风光的同时,尽情畅享了“运动、健康、快乐”的旅游新理念。
大力推进的旅游经济不仅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增强了生态安全,更提高了旅游区群众的收入。以巴中市通江县为例,全县共接待游客10.2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482.8万余元,农家乐、乡村酒店等旅游设施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巴中市南江县铁炉坝村,通过搞集生态、观光、绿色经济于一体的立体产业, “农家乐”办得红红火火,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现在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大幅调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林业与绿色经济带来的启示
林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石,增加森林资源资产,保持森林健康活力,通过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增进林区人民的福祉就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发展理念。林业绿色发展不仅能够保障和促进国家的绿色增长,而且还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林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绿色增长的一个主要内容。
通过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切实可行,前景广阔,无论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均能带来绿色的惊喜。正确认识林业在实现绿色转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进一步提升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在必行。绿色经济下的林业发展不再只是一个部门的问题,而是中国这个经济体的一个基础问题,这需要国家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同时,林业所涉及到的绿色经济的新型产业潜力很大,应受到足够的关注。
通过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关键在于发展思路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创新。要突破传统的发展思维,树立林业创造国家财富、国民福利和生态安全的理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与各种市场条件,比如生态补偿制度、森林碳汇交易制度等等,逐步加强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通过发展林业、促进绿色经济,要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个出发点,才能达到兴林富民的目的。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寻求提供多种多样的发展和减少贫困的机会,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多元化的收入和就业,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抵御了市场风险,这些方面应当成为未来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责编: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