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与社会建设的需要。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其能否健康成长。文章就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概括,并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议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表现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精英培养模式逐渐向大众模式过渡,使得研究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不断增加,同时,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经济问题产生的自卑心理。二是学业压力导致的心理焦虑和恐惧。三是因情感问题产生的心理孤独。四是人际关系引发的抑郁。五是就业问题引发的忧郁心理。
研究生群体比较特殊,是一个高知群体,相对本专科生而言,他们思想、年龄、心理差距较大。资料显示,研究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有心理问题的人数逐渐增加。曾有研究进行了调查,抽取对象约200多名研究生,其中多数研究生有心理问题倾向,甚至一部分研究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全国范围来看,很多研究生出现跳楼自杀、宿舍自杀等情况。笔者对已有调查进行梳理,认为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精神焦虑、情绪抑郁,导致人际交往困难、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若不及时疏导、解决,极有可能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研究生产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1.经济压力导致的心理自卑。无收入是研究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心理负担。有的家庭虽然支付得起,但研究生已到了自食其力的年龄,再向家长要钱实为难以开口。大多数学生为经济问题担心、不自信甚至封闭。
2.学业压力导致的恐惧心理。研究生阶段学习压力比本科阶段更重,对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要求更严。有高校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以学校名义发表几篇学术论文才能顺利毕业。而论文版面费对在职人员来说实属不易,对大多数在校生来说难度更大。完成学业,为发表论文版面费发愁,对没有经济收入的他们来说,无疑压力重重。
3.情感压力导致的内心孤独。在读研究生为学习苦战,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多已到结婚年龄,择偶范围狭小,经济却不独立、学业压力大,在恋爱问题上进展不顺利。有些已婚研究生甚至和配偶长期分居,产生心理孤独。
4.人际交往障碍导致的精神抑郁。在校研究生一方面希望与人亲近,但另一方面又害怕与人交往,缺乏自信。不少研究生猜忌心理严重、敏感多疑、内心脆弱,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但又个性清高,自我限定交往范围,尚且缺乏沟通技巧和交往能力,从而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危机,陷入不良的心理状态。
5.就业压力导致的情绪焦虑。一是研究生人数日渐增多,使就业风险明显加大。二是本科生也大幅扩招,导致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给将要毕业的研究生找工作带来压力。其实,大多数人读研是想改变就业现状。经过三年研究生学习,就业形势却仍不乐观,导致他们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三、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改善基本生活条件。研究生的基本生活得不到满足,很难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研究上。一方面,学校应和社会结合起来多渠道地设立奖助学金等,使研究生顺利毕业。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增设研究生勤工助学岗,帮助树立自立意识和自信心,减轻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但研究生群体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应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放到与本科生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纳入教育教学的体系。
3.研究生自身需提高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适。不少研究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不愿寻求帮助,甚至抵触外界,有的甚至也对外隐藏自身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值得研究生自身引起重视,需要研究生群体不断调适自身心理,积极掌握健康的心理知识,建立合理的自我干预机制。
4.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更要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等系列课程,让其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提高心理健康调适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心理健康问题交流、研讨及心理咨询活动;三是建立训练有素、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对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把握、有效预防。
5.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少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期望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要改变现状,就要重视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做到理智择业、就业。
此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举办体育竞技比赛、学术报告、社会调研及文娱等,也可以使研究生在参与过程中释放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新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2.
[2]韩珍娇,邹萍.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J].湖北函授大学学,2013(12).
作者简介:黄柳媚,女,硕士研究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表现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精英培养模式逐渐向大众模式过渡,使得研究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不断增加,同时,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经济问题产生的自卑心理。二是学业压力导致的心理焦虑和恐惧。三是因情感问题产生的心理孤独。四是人际关系引发的抑郁。五是就业问题引发的忧郁心理。
研究生群体比较特殊,是一个高知群体,相对本专科生而言,他们思想、年龄、心理差距较大。资料显示,研究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有心理问题的人数逐渐增加。曾有研究进行了调查,抽取对象约200多名研究生,其中多数研究生有心理问题倾向,甚至一部分研究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全国范围来看,很多研究生出现跳楼自杀、宿舍自杀等情况。笔者对已有调查进行梳理,认为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精神焦虑、情绪抑郁,导致人际交往困难、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若不及时疏导、解决,极有可能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研究生产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1.经济压力导致的心理自卑。无收入是研究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心理负担。有的家庭虽然支付得起,但研究生已到了自食其力的年龄,再向家长要钱实为难以开口。大多数学生为经济问题担心、不自信甚至封闭。
2.学业压力导致的恐惧心理。研究生阶段学习压力比本科阶段更重,对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要求更严。有高校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以学校名义发表几篇学术论文才能顺利毕业。而论文版面费对在职人员来说实属不易,对大多数在校生来说难度更大。完成学业,为发表论文版面费发愁,对没有经济收入的他们来说,无疑压力重重。
3.情感压力导致的内心孤独。在读研究生为学习苦战,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多已到结婚年龄,择偶范围狭小,经济却不独立、学业压力大,在恋爱问题上进展不顺利。有些已婚研究生甚至和配偶长期分居,产生心理孤独。
4.人际交往障碍导致的精神抑郁。在校研究生一方面希望与人亲近,但另一方面又害怕与人交往,缺乏自信。不少研究生猜忌心理严重、敏感多疑、内心脆弱,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但又个性清高,自我限定交往范围,尚且缺乏沟通技巧和交往能力,从而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危机,陷入不良的心理状态。
5.就业压力导致的情绪焦虑。一是研究生人数日渐增多,使就业风险明显加大。二是本科生也大幅扩招,导致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给将要毕业的研究生找工作带来压力。其实,大多数人读研是想改变就业现状。经过三年研究生学习,就业形势却仍不乐观,导致他们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三、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改善基本生活条件。研究生的基本生活得不到满足,很难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研究上。一方面,学校应和社会结合起来多渠道地设立奖助学金等,使研究生顺利毕业。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增设研究生勤工助学岗,帮助树立自立意识和自信心,减轻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但研究生群体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应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放到与本科生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纳入教育教学的体系。
3.研究生自身需提高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适。不少研究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不愿寻求帮助,甚至抵触外界,有的甚至也对外隐藏自身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值得研究生自身引起重视,需要研究生群体不断调适自身心理,积极掌握健康的心理知识,建立合理的自我干预机制。
4.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更要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等系列课程,让其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提高心理健康调适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心理健康问题交流、研讨及心理咨询活动;三是建立训练有素、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对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把握、有效预防。
5.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少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期望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要改变现状,就要重视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做到理智择业、就业。
此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举办体育竞技比赛、学术报告、社会调研及文娱等,也可以使研究生在参与过程中释放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新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2.
[2]韩珍娇,邹萍.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J].湖北函授大学学,2013(12).
作者简介:黄柳媚,女,硕士研究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