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BIM技术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发展核心,突破了许多传统工程的技术难关和隐形壁垒,带领传统造价技术实现了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并且得到了行业内和国家工程的一致重视和大力支持。本文将从目前工程造价技术的弊端深入展开剖析,指明BIM技术可视性、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的突出特点,在综合实践应用方向重点表现出BIM技术强大的技术功能和技术优势。
【关键词】BIM技术;具体应用;突出特点;强大优势
一、引言
工程造价技术在我国发展已有数十个年头,但距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整体来讲是没有从意识领域给予工程造价技术充分的认识与肯定。然而,随着工程技术的步步转型,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发展,传统工程造价技术产生的弊端已经严重制约了工程技术的向前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推广BIM高新技术,使其在提升人们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更精准、更透明的造福于整个工程。
二、BIM技术概况
BIM技术主要立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数据指标,是以此为依托建立而形成的数据模型,并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各个环节。
在此数据模型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观感受来体会各个分项目的价值体系组成,即为可视性。通过整合设计前期数据来强化认识并统筹安排工程整体布局,即为模拟性。通过施工过程参数的实时变化而随机便捷的改动技术方案,即为协调性。通过逐步完善工程数据和应用技术,对工程项目整体进行优化重整,即为优化性。通过BIM技术,我们可以随时打印任意一部分的数据说明书,极大地实现了报告讲解的方便快捷性,即为可出图性。
三、BIM技术的广泛应用
BIM技术并不是进行小规模应用计算的单一系统小技术,它贯穿于整个工程技术体系的始终。从前期设计的数字建构模型与方案优化,到施工阶段的现场整合与进度安排,再到运营管理时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几方面,无一不需要BIM技术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下面,我们展开分析一下其具体应用办法。
1.数字建构模型与方案优化中的应用
BIM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数字建构模型,通过将整个项目系统的完全导入,来实现直观的整体把握和掌控。传統的造价技术主要通过墙、板、柱、梁的分步计算数据依此导入,既难以实现客观全面的数据输入又难以做到及时的调整和统筹兼顾。没有具体应用模板的支撑,工程造价技术难以为继。同时,在方案优化过程中,传统的造价技术不能显示出所有项目的价值分布和正常值比较,单凭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可以优化部分细节却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而BIM技术则可以通过筛选大量应用模板进而找到工程最优解,实现便捷有效的应用操作。
2.现场整合与施工进度中的应用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具体施工过程中的情况往往多发且难以预料,这些都是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充分考虑到的。传统技术在及时调整方面优势渐弱,每改变一个参数就需要重新变动一系列整体数据,由此带来的人工计算成本和技术时效性的浪费都十分不利于工程造价优化,同时也没有办法及时整合现场数据,明确施工具体进度。然而,BIM技术则可以通过简单输入变化值,由技术自主生成后续变化影响,并可以通过改变施工周期及时调整出新的施工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造价技术的全面性与高效性。
3.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来进行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管控,其中以成本管理为技术核心。在传统技术中,商品的价格主要根据原材料的行业定价与市面区域性定价综合决定,再通过人工一项一项的进行导入,这种传统技术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时效性太差。现在我国的经济价格变化主要依靠市场自身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就决定了商品价格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等问题。比如,某年3月份现行钢材为3000元每吨,而在四月份正式施工时却发展到了4000元每吨,其中的资金差额就是成本估算不足的缺陷。同时,我们在评估报价过程中,如果仅仅以目前报价金额作为参考而不注重实际工程质量,同样有失公允,然而传统造价技术很难对每个报价方的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对照和比较。并且,面对少部分的质量安全问题,单凭工作人员的技术经验进行查验,根本没办法做到百密而无一疏。然而,在BIM技术中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1)针对于成本管理,我们可以通过导入商品数十年的价格走势,预测出最为精准客观的价值走向,并且各个区域、行业的原材料价格规定都可以导入其中,随时实现便捷应用。
(2)针对于安全管理,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安全标准底线来衡量各个报价的具体位置,既能客观认识工程质量,也能肃清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比如说石膏板的市场价格为260元/平方米,但报价方给出的价格严重低于平均水平,我们就需要严格检查其选用材料的质量。
(3)针对于价值管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传统技术中常常会出现甲方、乙方、中介运营相互勾结的行为,形成一个小的利益共同体,共同侵害工程项目的投资数目。而在BIM技术中,我们任意一方都可以暂时性修改方案,却不能篡改原始数据。这就使得工程造价运算处在一个更加廉洁透明的环境下,每一分钱都花在工程实处,进而保障工程质量。
四、BIM技术的突出优势
相较于传统得造价技术,BIM技术的突出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自动化算量、多算对比、信息监督、透明度高、资源计划功能与设计索赔变更功能等。下面我们逐个展开进行简要分析。
1.自动化算量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数据计算,并且基本实现自动化
传统人工导入计算技术的每一项数据都需要人工输入,并进行逐项推导计算,其不但需要极大地人工计算成本和较长的计算周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而BIM技术既可以大量节省人工计算成本,又能做到高精度与高准确度并重,极大地避免了因后续失误造成的严重计价偏颇。
2. BIM技术的多算比较优势
主要体现在它不仅可以做到总体规划,还能进行分项的具体感知。比如一个项目整体盈利多少,项目利益是否均分还是多寡悬殊,透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详细、更全面的了解整体项目及各个分支结构。只有全面而彻底的了解系统工程,才能在后续进行微调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信息监督与透明度高表征的是同一个含义
BIM技术因其不能随意篡改原始数据同时可被各个部门合作共享的强大优越性,一举打破了造价工程中的小利益共同体和隐形的经济壁垒,为更加公平、公正的工程造价环境提供了技术基础。
4.资源计划功能与设计索赔功能是BIM技术的两大技术优势
一方面在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时可以做到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在及时调整数据进行优化时可以根据数以万计的工程模板分析出系统工程最优解,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加全面有效。同时,参考近几年原材料的价值走向,可以推出更有把握,更准确的设计方案。
五、结语
目前项目工程对工程造价技术的重视程度呈现日益提高的态势,一个精准的工程造价可以逐步完善和细化项目的各个环节,而一个巨大误差的造价数据则可以毁灭整体规划。所以,我们需大力发展和推广先进有效的工程技术,BIM技术便应运而生。在此技术中,我们可以便捷高效的整理出系统所需整体报价和分项目分摊成本,并及时进行参考数值和应用数据的调整,更大大加强了操作系统的透明度,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育成,王金娣,谢红梅.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6):148-149.
[2]刘宏志,靳书栋,屠庆波,王艳梅,韩义成.BIM技术在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推进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16(09):63-68.
[3]刘青青.BIM技术在斯维尔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6(19):166-169.
[4]何丽琴.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5(03):83-84.
【关键词】BIM技术;具体应用;突出特点;强大优势
一、引言
工程造价技术在我国发展已有数十个年头,但距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整体来讲是没有从意识领域给予工程造价技术充分的认识与肯定。然而,随着工程技术的步步转型,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发展,传统工程造价技术产生的弊端已经严重制约了工程技术的向前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推广BIM高新技术,使其在提升人们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更精准、更透明的造福于整个工程。
二、BIM技术概况
BIM技术主要立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数据指标,是以此为依托建立而形成的数据模型,并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各个环节。
在此数据模型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观感受来体会各个分项目的价值体系组成,即为可视性。通过整合设计前期数据来强化认识并统筹安排工程整体布局,即为模拟性。通过施工过程参数的实时变化而随机便捷的改动技术方案,即为协调性。通过逐步完善工程数据和应用技术,对工程项目整体进行优化重整,即为优化性。通过BIM技术,我们可以随时打印任意一部分的数据说明书,极大地实现了报告讲解的方便快捷性,即为可出图性。
三、BIM技术的广泛应用
BIM技术并不是进行小规模应用计算的单一系统小技术,它贯穿于整个工程技术体系的始终。从前期设计的数字建构模型与方案优化,到施工阶段的现场整合与进度安排,再到运营管理时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几方面,无一不需要BIM技术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下面,我们展开分析一下其具体应用办法。
1.数字建构模型与方案优化中的应用
BIM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数字建构模型,通过将整个项目系统的完全导入,来实现直观的整体把握和掌控。传統的造价技术主要通过墙、板、柱、梁的分步计算数据依此导入,既难以实现客观全面的数据输入又难以做到及时的调整和统筹兼顾。没有具体应用模板的支撑,工程造价技术难以为继。同时,在方案优化过程中,传统的造价技术不能显示出所有项目的价值分布和正常值比较,单凭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可以优化部分细节却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而BIM技术则可以通过筛选大量应用模板进而找到工程最优解,实现便捷有效的应用操作。
2.现场整合与施工进度中的应用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具体施工过程中的情况往往多发且难以预料,这些都是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充分考虑到的。传统技术在及时调整方面优势渐弱,每改变一个参数就需要重新变动一系列整体数据,由此带来的人工计算成本和技术时效性的浪费都十分不利于工程造价优化,同时也没有办法及时整合现场数据,明确施工具体进度。然而,BIM技术则可以通过简单输入变化值,由技术自主生成后续变化影响,并可以通过改变施工周期及时调整出新的施工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造价技术的全面性与高效性。
3.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来进行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管控,其中以成本管理为技术核心。在传统技术中,商品的价格主要根据原材料的行业定价与市面区域性定价综合决定,再通过人工一项一项的进行导入,这种传统技术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时效性太差。现在我国的经济价格变化主要依靠市场自身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就决定了商品价格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等问题。比如,某年3月份现行钢材为3000元每吨,而在四月份正式施工时却发展到了4000元每吨,其中的资金差额就是成本估算不足的缺陷。同时,我们在评估报价过程中,如果仅仅以目前报价金额作为参考而不注重实际工程质量,同样有失公允,然而传统造价技术很难对每个报价方的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对照和比较。并且,面对少部分的质量安全问题,单凭工作人员的技术经验进行查验,根本没办法做到百密而无一疏。然而,在BIM技术中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1)针对于成本管理,我们可以通过导入商品数十年的价格走势,预测出最为精准客观的价值走向,并且各个区域、行业的原材料价格规定都可以导入其中,随时实现便捷应用。
(2)针对于安全管理,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安全标准底线来衡量各个报价的具体位置,既能客观认识工程质量,也能肃清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比如说石膏板的市场价格为260元/平方米,但报价方给出的价格严重低于平均水平,我们就需要严格检查其选用材料的质量。
(3)针对于价值管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传统技术中常常会出现甲方、乙方、中介运营相互勾结的行为,形成一个小的利益共同体,共同侵害工程项目的投资数目。而在BIM技术中,我们任意一方都可以暂时性修改方案,却不能篡改原始数据。这就使得工程造价运算处在一个更加廉洁透明的环境下,每一分钱都花在工程实处,进而保障工程质量。
四、BIM技术的突出优势
相较于传统得造价技术,BIM技术的突出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自动化算量、多算对比、信息监督、透明度高、资源计划功能与设计索赔变更功能等。下面我们逐个展开进行简要分析。
1.自动化算量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数据计算,并且基本实现自动化
传统人工导入计算技术的每一项数据都需要人工输入,并进行逐项推导计算,其不但需要极大地人工计算成本和较长的计算周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而BIM技术既可以大量节省人工计算成本,又能做到高精度与高准确度并重,极大地避免了因后续失误造成的严重计价偏颇。
2. BIM技术的多算比较优势
主要体现在它不仅可以做到总体规划,还能进行分项的具体感知。比如一个项目整体盈利多少,项目利益是否均分还是多寡悬殊,透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详细、更全面的了解整体项目及各个分支结构。只有全面而彻底的了解系统工程,才能在后续进行微调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信息监督与透明度高表征的是同一个含义
BIM技术因其不能随意篡改原始数据同时可被各个部门合作共享的强大优越性,一举打破了造价工程中的小利益共同体和隐形的经济壁垒,为更加公平、公正的工程造价环境提供了技术基础。
4.资源计划功能与设计索赔功能是BIM技术的两大技术优势
一方面在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时可以做到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在及时调整数据进行优化时可以根据数以万计的工程模板分析出系统工程最优解,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加全面有效。同时,参考近几年原材料的价值走向,可以推出更有把握,更准确的设计方案。
五、结语
目前项目工程对工程造价技术的重视程度呈现日益提高的态势,一个精准的工程造价可以逐步完善和细化项目的各个环节,而一个巨大误差的造价数据则可以毁灭整体规划。所以,我们需大力发展和推广先进有效的工程技术,BIM技术便应运而生。在此技术中,我们可以便捷高效的整理出系统所需整体报价和分项目分摊成本,并及时进行参考数值和应用数据的调整,更大大加强了操作系统的透明度,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育成,王金娣,谢红梅.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6):148-149.
[2]刘宏志,靳书栋,屠庆波,王艳梅,韩义成.BIM技术在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推进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16(09):63-68.
[3]刘青青.BIM技术在斯维尔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6(19):166-169.
[4]何丽琴.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5(0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