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树立个性的最佳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助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独特才能,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08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可造之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动作操作,让学生在多样自主的课堂中自由的学习,向着独特的个性发展。
一、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情景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多元情境,使学生融入到数学课堂当中,达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机械的完成数学训练,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因此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创设开放性的数学情境,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例如在教学“加法”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动态视频情境,在教学伊始,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当中有两位小朋友小佳与小志,小佳的家离学校一共是5千米,小志的家离学校一共是10千米。多媒体中出示问题“小佳的家与小志的家距离多少千米呢?”班上的小朋友一看到这个视频,脱口而出15千米。这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到底你们吐口而出的答案正不正确呢?是不是只有这一种答案呢?视频的辅助与教师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纷纷拿起笔通过画图的形式来帮助自己理解答案,很快学生得出了问题的答案,如果小佳与小志的家分别在学校两侧,并且他们的家在同一直线上,答案才会是用10 5是15千米,如果小佳与小志的家在同一方向,那就有不同的问题答案。瞧!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白数学当中开放性与多元性,也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能够只凭自己的惯性思考,而是要结合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去分析问题。这一问题虽然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但通过这类题型更好的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联系生活,强化运用
生活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数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要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数学才不会像完成任务一样的去做题,而是联系生活去思考,使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得。
例如在教学“估算”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开展生活数学游戏,在多媒体中出示了一个超市的场景,要求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销售员。在购物的过程中按照规定的要求我们估计要带多少钱?最后买回来的东西是否与自己估算的价格一样。这样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购买”的比赛当中,看看哪一小组估算的更加准确。在购买游戏中,还涉及到了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点“加法与减法”,使学生产生知识迁移,从而更好的掌握估算的概念,明白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概念。在这类生活化的问题中,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游戏、活动当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从中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明白数学的力量,特别是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而言,教师的数学游戏能够极大程度激发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是调动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方法,通过动作操作,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促进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共同发展。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要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改变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知识。在这一节课上课前,教师先让学生准备好需要用到的学具:硬纸板和剪刀。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问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将三角形剪开,在摆一摆的方式,发现三角形的三个角摆放在一起,就会刚好形成一个平角。并且通过对不同三角形进行实验,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结论。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学生自行的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也更加主动积极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的个性与数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成长。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找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发展特性,快乐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动手实践等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思维的殿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去重视课堂的点滴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参考文献:
[1]张淑珍.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3(9):36-37.
[2]梁正海.尊重个性,开展小学数学因材施教[J].新课程导学,2015(34):2.
作者简介:廖红苑(1981-),女,汉族,广东梅州,本科,一级教师。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08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可造之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动作操作,让学生在多样自主的课堂中自由的学习,向着独特的个性发展。
一、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情景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多元情境,使学生融入到数学课堂当中,达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机械的完成数学训练,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因此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创设开放性的数学情境,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例如在教学“加法”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动态视频情境,在教学伊始,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当中有两位小朋友小佳与小志,小佳的家离学校一共是5千米,小志的家离学校一共是10千米。多媒体中出示问题“小佳的家与小志的家距离多少千米呢?”班上的小朋友一看到这个视频,脱口而出15千米。这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到底你们吐口而出的答案正不正确呢?是不是只有这一种答案呢?视频的辅助与教师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纷纷拿起笔通过画图的形式来帮助自己理解答案,很快学生得出了问题的答案,如果小佳与小志的家分别在学校两侧,并且他们的家在同一直线上,答案才会是用10 5是15千米,如果小佳与小志的家在同一方向,那就有不同的问题答案。瞧!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白数学当中开放性与多元性,也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能够只凭自己的惯性思考,而是要结合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去分析问题。这一问题虽然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但通过这类题型更好的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联系生活,强化运用
生活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数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要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数学才不会像完成任务一样的去做题,而是联系生活去思考,使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得。
例如在教学“估算”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开展生活数学游戏,在多媒体中出示了一个超市的场景,要求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销售员。在购物的过程中按照规定的要求我们估计要带多少钱?最后买回来的东西是否与自己估算的价格一样。这样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购买”的比赛当中,看看哪一小组估算的更加准确。在购买游戏中,还涉及到了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点“加法与减法”,使学生产生知识迁移,从而更好的掌握估算的概念,明白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概念。在这类生活化的问题中,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游戏、活动当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从中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明白数学的力量,特别是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而言,教师的数学游戏能够极大程度激发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是调动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方法,通过动作操作,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促进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共同发展。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要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改变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知识。在这一节课上课前,教师先让学生准备好需要用到的学具:硬纸板和剪刀。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问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将三角形剪开,在摆一摆的方式,发现三角形的三个角摆放在一起,就会刚好形成一个平角。并且通过对不同三角形进行实验,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结论。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学生自行的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也更加主动积极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的个性与数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成长。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找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发展特性,快乐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动手实践等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思维的殿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去重视课堂的点滴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参考文献:
[1]张淑珍.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3(9):36-37.
[2]梁正海.尊重个性,开展小学数学因材施教[J].新课程导学,2015(34):2.
作者简介:廖红苑(1981-),女,汉族,广东梅州,本科,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