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米为云南省主要口粮,水稻生产对保障云南省口粮安全至关重要。“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稻品种选育充分发挥了云南省特色稻种资源优势,促进了特色稻米产业发展。
关键词:云南省;稻;种子产业;发展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7-002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志码: A
2015年11月4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15年11月6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完善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通知》(农办种〔2015〕41号),2016年原农业部修改并发布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新《种子法》等法规的颁布实施拓宽了试验渠道,提高了审定效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文件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5〕26号),突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提高种业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加强良种重大科研攻关,提高基础性、公益性、社会化服务能力。
1 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2020年云南省审定143个稻品种,其中:高产(比对照增产≥3.0%,下同)优质(优质3级及以上,下同)抗稻瘟病(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0、穗瘟损失率3级以下,下同)品种8个、高产优质品种26个、高产抗稻瘟病品种13个、优质抗稻瘟病品种10个、高产品种66个、优质品种16个、抗稻瘟病品种4个。按来源分:省内科研70个、省内企业34个。按试验渠道分:省区试93个(陆稻2个均为省选育、省内67个),联合体29个、省内18个(企业11个),自育特殊类型通过自主试验审定品种21个、省内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5个(糯稻品种1个、多年生水稻品种3个、紫米品种3个、红米品种3个、高直链淀粉加工型稻品种1个、软米品种5个)。突破自育水稻品种无通过国家审定的历史,育成和审定多年生稻品种,雌性核不育恢复系的创制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用量的80%产自施甸,楚粳37号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云南省内育成并经统一试验渠道审定的水稻品种,详细数据见表1。
1.1 自育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文山州农科院稻作研究所于2007年7月以自主选育的不育系文香28A和四川正兴种业公司选育的恢复系兴恢198进行杂交配组育成文优198,201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5号),成为云南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水稻品种。“十三五”期间文优198、蓉优33、晶两优1125、晶两优5438、隆晶优1273等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
1.2 绿色高产优质高效品种选育有所突破
高产优质抗稻瘟病品种8个、比“十二五”增加7个,粳型三系杂交粳稻滇禾优615由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云南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于2017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7017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500~1 950 m的地区种植,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評(粳稻)金奖。该品种全生育期172.3 d,株高98.4 cm,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穗长19.9 cm,穗总粒数1 146.6粒,穗实粒数118.4粒,千粒重23.85 g,有效穗25.67万穗/667 m2,成穗率78.05%,落粒性好。抗病性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病级3.9,穗瘟损失率指数病级3,高抗白叶枯病、稻曲病和中抗纹枯病。参加2015—2016年云南省杂交籼稻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产量699.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87%,增产点次率68.7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0.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0.27%,增产点率80%。
常规粳稻锦瑞4号由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2008年以曲5为母本与云粳优15杂交,经多年多代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9020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850 m的地区种植。高产稳产(省区试两年平均产量727.2 kg/667 m2、比对照增11.84%、增产点率90.91%)、优质(达到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部标优质米二级标准)、抗病性好(抗病性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7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高抗白叶枯病、抗纹枯病和稻曲病)。
1.3 多年生稻品种选育为国际首创
多年生稻是通过人工培育,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能反复利用地下茎正常萌发再生成苗实现多年种植的水稻。通过20多年的尝试与探索研究,建立了多年生稻技术理论体系,成功培育了多年生稻新品系PR23、PR24、PR25、PR101、PR107等9个多年生稻品种(系),并开展了包括多年生稻适应性试验及配套栽培技术等一系列研究[2]。
PR23审定名称“多年生稻23”,201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8033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550 m以下籼稻区作多年生稻种植;参加2018—2019年云南省常规籼稻品种试验,2020年通过云南省审定,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350 m以下的籼稻区种植。2020年PR25和PR107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名称分别为云大25和云大107。
1.4 雌性核不育恢复系的创制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途径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利用国内外首例特异的隐性单基因孢子体雌性不育自然突变体资源,经过多年研究,创建了FS(雌性不育系)+MS(雄性不育系)杂交水稻技术创新体系(FM-line),选择创制出一批优良的水稻雌性核不育系,可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作为理想的花粉供体,或作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使用,由于自身不结实,不用单收父本,有利于机械化制种,提高种子纯度,减少制种环节,降低制种成本。创制的水稻雌性核不育恢复系为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方法,综合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2019年7月已通过专家鉴定,至今有8个雌性核不育恢复系通过鉴定[3]。 1.5 省内企业育种进展较大
18家种子企业和农业企业有34个稻品种通过审定、比“十二五”增加29个,云南禾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通过审定品种5个、参与育成通过审定品种10个,分别比“十二五”增加4个。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由参与育成审定品种两个到独立育成审定品种6个,楚雄禾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育成通过审定品种5个。
2 发展种子生产,助力脱贫攻坚
自2009年起,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的金鼎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系列优质强势组合品种,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等模式,建立景东县、景谷县“滇杂”杂交水稻亲本、商品种子繁育基地累计面积达2 029.3 hm2,有景东县者孟村、中所村、文光村、清凉村、者吉村、文华村,景谷县公郎村、南景村等8个行政村 300余户农户参加制种生产,其中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22人实现脱贫,全体制种户奔小康。公司制种生产产值可达3 000~4 000元/667 m2,制种农民收入达1 600~2 600元/667 m2;每年参与制种生产的农户生产面积为2~4 hm2,生产户制种年收入可达8万~12万元。另外,未参加制种生产的,也可以到公司基地务工,每年自2月份播种开始到8月份结束共6个月,每人每天工费80~100元,月收入2 000~2 400元,每年到基地劳务收入为12 000~14 400元,既不耽误自家农活,又能增加收入。
楚雄禾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经营模式,与100户农户合作繁种33.3 hm2,带动600户农户从事133.3 hm2的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农户可增收1 600万元;每年在当地请临时工5 000人以上,为农户增收50万元左右,与农户租田13.3 hm2,合计为农户增加收入32万余元。
云南楚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一家集良种繁育推、粮油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楚雄州的禄丰县、牟定县、姚安县和楚雄市的吕合镇、苍岭镇等地建设原原种、原种及良种繁育基地566.7 hm2,每年可繁制良种430万kg,带动农户9 300户实现户均增收5 880元;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共招收固定工人50多人,季节性生产使用临时工人150多人,每年使就业人员增加工资性收入240多万元[4]。
3 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加快
据统计,云南省2019年推广水稻品种520个,超过60万 hm2。其中杂交稻328个品种29.18万 hm2(杂交粳稻5.12万 hm2),各系列品种包括:宜香系列9.09万 hm2、内优系列2.31万 hm2、冈优系列6 480 hm2、Ⅱ优系列2.1万 hm2、川优系列8 093 hm2;籼型两系共5.2万 hm2(晶两优7 780 hm2、福建农科院两优1.66万 hm2、三明农科院明两优1.69万 hm2、隆两优4 647 hm2)、粳型两系共1.1万 hm2、滇杂3.8万 hm2。常規稻192个品种29.56万 hm2(98个粳稻1.88万 hm2),其中楚粳系列9.57万 hm2、云粳2.07万 hm2、凤稻1.18万 hm2。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宜香3003有9153.3 hm2、宜香优2115有1.05万 hm2、宜优673有1.66万 hm2、宜明两优527有1.01万 hm2、明两优829有7 000 hm2、滇禾优34有1.55万 hm2、滇杂35有7 033.3 hm2、粳两优5519有7 000 hm2;楚粳28号5.71万 hm2、楚粳26号8 206.7 hm2、楚粳37号8 466.7 hm2、云粳39号6 946.7 hm2、滇屯502有9 533.3 hm2、德优8号1.3万 hm2。与“十二五”相比,较大范围实现品种更换。
丽江市农科所选育的丽粳11号连续多年在海拔2 670 m的宁蒗县永宁乡创造高产纪录,2019年实现0.07 hm2地产量653 kg/667 m2、10.6 hm2地平均产量513.7 kg/667 m2、70.6 hm2地平均产量502.5 kg/667 m2。
大理州农科院选育的凤稻30号2019年在海拔2 200 m的鹤庆县辛屯镇百亩示范,平均产量达到610.5 kg/667 m2。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云南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滇禾优615于2019年在马龙区12万 m2连片稻鱼共生绿色种养,测产稻平均产量682.9 kg/667 m2、鱼平均产量36.25 kg/667 m2。
4 种子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种子质量安全是农民丰收的保障。“十三五”期间,云南省从源头上遏制和整治套牌品种,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制假售假、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加大力度治理种子市场[5]。
4.1 创新品种审定管理
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6年制定了《云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确定了特殊用途品种类型,现阶段稻特殊用途品种类型范围有6类:陆稻、糯稻、多年生水稻、有色米、软米、高寒稻。2017年启动联合体试验和特殊用途品种自主试验,开始引种备案;2018年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制定了稻品种试验管理办法,2020年制定了《云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鉴定办法》《云南省水稻雌性不育恢复系鉴定办法》。2018年1月云南省农业厅发出通告决定废止《云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退出办法》《云南省农作物种子试验种植管理办法》。
4.1.1 进一步完善规范品种试验程序
一是改进数据处理方式,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二是更换对照品种,保证试验结果的先进性;三是规范试验承担主体,保证试验公正性;四是统一受理申报审定流程,增加公开透明度。 4.1.2 加快拓展试验渠道
坚持以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试验为主,联合体试验、自主试验、引种备案结合的“一主多元式”,构建多出品种、快出品种、出好品种通道。认真审批试验方案、严格监督实施,引种备案的方案要征得拟引入州市种子管理部门的认可后方能实施。
4.2 规范种子生产经营
强化对种子供应源头的生产基地进行管控,规范生产管理,促进种子行业健康发展。
5 关于今后云南省稻种子产业发展的思考
5.1 坚持主粮生产,发挥特色稻种资源优势
提高种子产业质量水平,包括育成品种水平、种子质量水平、种子企业发展水平等。为了适应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要,推广稳产优质、营养专用的品种。加快软米标准研究,尽早形成科学的判定标准。搞好“三品一标”,在适宜地区发展云南特色稻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
5.2 严格稻品种试验监督管理
品种试验审定是品种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式,试验质量好坏关系审定的成败。自主试验不等于自由试验,认真总结以往监管工作的经验,不论是国家试验还是省级试验,不论是统一试验、联合体试验或自主试验,都要一视同仁,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试验,提高试验效率。
5.3 不断提高常规品种商品化率
规范种子生产和经营,加强种子生产全程质量管控,从源头保证品种的优良种性,完善服务,着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建立健全种子检测、管理和执法体系;二是抓住种子生产基地、加工包装车间、批发零售市场3个环节,严把种子质量关;三是建立种子从生产基地到用种者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参考文献:
[ 1 ] 李全衡.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云南省稻种子产业[J].云南农业,2019(7):28-30.
[ 2 ] 孙国亮.推进楚雄州水稻种子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种业,2017(10):27-29.
[ 3 ] 刘美丽.推动种子产业向知识化方向发展探究[J].种子科技,2017,35(7):12,15.
[ 4 ] 耿杰.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的相关思考[J].种子科技,2016,34(10):94-95.
[ 5 ] 王立紅.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J].种子科技,2016,34(3):31-33.
[ 6 ] 李于.现代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5(7):8-10.
关键词:云南省;稻;种子产业;发展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7-002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志码: A
2015年11月4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15年11月6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完善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通知》(农办种〔2015〕41号),2016年原农业部修改并发布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新《种子法》等法规的颁布实施拓宽了试验渠道,提高了审定效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文件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5〕26号),突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提高种业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加强良种重大科研攻关,提高基础性、公益性、社会化服务能力。
1 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2020年云南省审定143个稻品种,其中:高产(比对照增产≥3.0%,下同)优质(优质3级及以上,下同)抗稻瘟病(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0、穗瘟损失率3级以下,下同)品种8个、高产优质品种26个、高产抗稻瘟病品种13个、优质抗稻瘟病品种10个、高产品种66个、优质品种16个、抗稻瘟病品种4个。按来源分:省内科研70个、省内企业34个。按试验渠道分:省区试93个(陆稻2个均为省选育、省内67个),联合体29个、省内18个(企业11个),自育特殊类型通过自主试验审定品种21个、省内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5个(糯稻品种1个、多年生水稻品种3个、紫米品种3个、红米品种3个、高直链淀粉加工型稻品种1个、软米品种5个)。突破自育水稻品种无通过国家审定的历史,育成和审定多年生稻品种,雌性核不育恢复系的创制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用量的80%产自施甸,楚粳37号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云南省内育成并经统一试验渠道审定的水稻品种,详细数据见表1。
1.1 自育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文山州农科院稻作研究所于2007年7月以自主选育的不育系文香28A和四川正兴种业公司选育的恢复系兴恢198进行杂交配组育成文优198,201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5号),成为云南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水稻品种。“十三五”期间文优198、蓉优33、晶两优1125、晶两优5438、隆晶优1273等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
1.2 绿色高产优质高效品种选育有所突破
高产优质抗稻瘟病品种8个、比“十二五”增加7个,粳型三系杂交粳稻滇禾优615由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云南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于2017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7017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500~1 950 m的地区种植,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評(粳稻)金奖。该品种全生育期172.3 d,株高98.4 cm,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穗长19.9 cm,穗总粒数1 146.6粒,穗实粒数118.4粒,千粒重23.85 g,有效穗25.67万穗/667 m2,成穗率78.05%,落粒性好。抗病性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病级3.9,穗瘟损失率指数病级3,高抗白叶枯病、稻曲病和中抗纹枯病。参加2015—2016年云南省杂交籼稻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产量699.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87%,增产点次率68.7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0.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0.27%,增产点率80%。
常规粳稻锦瑞4号由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2008年以曲5为母本与云粳优15杂交,经多年多代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9020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850 m的地区种植。高产稳产(省区试两年平均产量727.2 kg/667 m2、比对照增11.84%、增产点率90.91%)、优质(达到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部标优质米二级标准)、抗病性好(抗病性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7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高抗白叶枯病、抗纹枯病和稻曲病)。
1.3 多年生稻品种选育为国际首创
多年生稻是通过人工培育,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能反复利用地下茎正常萌发再生成苗实现多年种植的水稻。通过20多年的尝试与探索研究,建立了多年生稻技术理论体系,成功培育了多年生稻新品系PR23、PR24、PR25、PR101、PR107等9个多年生稻品种(系),并开展了包括多年生稻适应性试验及配套栽培技术等一系列研究[2]。
PR23审定名称“多年生稻23”,201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8033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550 m以下籼稻区作多年生稻种植;参加2018—2019年云南省常规籼稻品种试验,2020年通过云南省审定,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350 m以下的籼稻区种植。2020年PR25和PR107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名称分别为云大25和云大107。
1.4 雌性核不育恢复系的创制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途径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利用国内外首例特异的隐性单基因孢子体雌性不育自然突变体资源,经过多年研究,创建了FS(雌性不育系)+MS(雄性不育系)杂交水稻技术创新体系(FM-line),选择创制出一批优良的水稻雌性核不育系,可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作为理想的花粉供体,或作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使用,由于自身不结实,不用单收父本,有利于机械化制种,提高种子纯度,减少制种环节,降低制种成本。创制的水稻雌性核不育恢复系为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方法,综合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2019年7月已通过专家鉴定,至今有8个雌性核不育恢复系通过鉴定[3]。 1.5 省内企业育种进展较大
18家种子企业和农业企业有34个稻品种通过审定、比“十二五”增加29个,云南禾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通过审定品种5个、参与育成通过审定品种10个,分别比“十二五”增加4个。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由参与育成审定品种两个到独立育成审定品种6个,楚雄禾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育成通过审定品种5个。
2 发展种子生产,助力脱贫攻坚
自2009年起,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的金鼎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系列优质强势组合品种,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等模式,建立景东县、景谷县“滇杂”杂交水稻亲本、商品种子繁育基地累计面积达2 029.3 hm2,有景东县者孟村、中所村、文光村、清凉村、者吉村、文华村,景谷县公郎村、南景村等8个行政村 300余户农户参加制种生产,其中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22人实现脱贫,全体制种户奔小康。公司制种生产产值可达3 000~4 000元/667 m2,制种农民收入达1 600~2 600元/667 m2;每年参与制种生产的农户生产面积为2~4 hm2,生产户制种年收入可达8万~12万元。另外,未参加制种生产的,也可以到公司基地务工,每年自2月份播种开始到8月份结束共6个月,每人每天工费80~100元,月收入2 000~2 400元,每年到基地劳务收入为12 000~14 400元,既不耽误自家农活,又能增加收入。
楚雄禾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经营模式,与100户农户合作繁种33.3 hm2,带动600户农户从事133.3 hm2的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农户可增收1 600万元;每年在当地请临时工5 000人以上,为农户增收50万元左右,与农户租田13.3 hm2,合计为农户增加收入32万余元。
云南楚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一家集良种繁育推、粮油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楚雄州的禄丰县、牟定县、姚安县和楚雄市的吕合镇、苍岭镇等地建设原原种、原种及良种繁育基地566.7 hm2,每年可繁制良种430万kg,带动农户9 300户实现户均增收5 880元;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共招收固定工人50多人,季节性生产使用临时工人150多人,每年使就业人员增加工资性收入240多万元[4]。
3 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加快
据统计,云南省2019年推广水稻品种520个,超过60万 hm2。其中杂交稻328个品种29.18万 hm2(杂交粳稻5.12万 hm2),各系列品种包括:宜香系列9.09万 hm2、内优系列2.31万 hm2、冈优系列6 480 hm2、Ⅱ优系列2.1万 hm2、川优系列8 093 hm2;籼型两系共5.2万 hm2(晶两优7 780 hm2、福建农科院两优1.66万 hm2、三明农科院明两优1.69万 hm2、隆两优4 647 hm2)、粳型两系共1.1万 hm2、滇杂3.8万 hm2。常規稻192个品种29.56万 hm2(98个粳稻1.88万 hm2),其中楚粳系列9.57万 hm2、云粳2.07万 hm2、凤稻1.18万 hm2。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宜香3003有9153.3 hm2、宜香优2115有1.05万 hm2、宜优673有1.66万 hm2、宜明两优527有1.01万 hm2、明两优829有7 000 hm2、滇禾优34有1.55万 hm2、滇杂35有7 033.3 hm2、粳两优5519有7 000 hm2;楚粳28号5.71万 hm2、楚粳26号8 206.7 hm2、楚粳37号8 466.7 hm2、云粳39号6 946.7 hm2、滇屯502有9 533.3 hm2、德优8号1.3万 hm2。与“十二五”相比,较大范围实现品种更换。
丽江市农科所选育的丽粳11号连续多年在海拔2 670 m的宁蒗县永宁乡创造高产纪录,2019年实现0.07 hm2地产量653 kg/667 m2、10.6 hm2地平均产量513.7 kg/667 m2、70.6 hm2地平均产量502.5 kg/667 m2。
大理州农科院选育的凤稻30号2019年在海拔2 200 m的鹤庆县辛屯镇百亩示范,平均产量达到610.5 kg/667 m2。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云南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滇禾优615于2019年在马龙区12万 m2连片稻鱼共生绿色种养,测产稻平均产量682.9 kg/667 m2、鱼平均产量36.25 kg/667 m2。
4 种子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种子质量安全是农民丰收的保障。“十三五”期间,云南省从源头上遏制和整治套牌品种,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制假售假、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加大力度治理种子市场[5]。
4.1 创新品种审定管理
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6年制定了《云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确定了特殊用途品种类型,现阶段稻特殊用途品种类型范围有6类:陆稻、糯稻、多年生水稻、有色米、软米、高寒稻。2017年启动联合体试验和特殊用途品种自主试验,开始引种备案;2018年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制定了稻品种试验管理办法,2020年制定了《云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鉴定办法》《云南省水稻雌性不育恢复系鉴定办法》。2018年1月云南省农业厅发出通告决定废止《云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退出办法》《云南省农作物种子试验种植管理办法》。
4.1.1 进一步完善规范品种试验程序
一是改进数据处理方式,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二是更换对照品种,保证试验结果的先进性;三是规范试验承担主体,保证试验公正性;四是统一受理申报审定流程,增加公开透明度。 4.1.2 加快拓展试验渠道
坚持以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试验为主,联合体试验、自主试验、引种备案结合的“一主多元式”,构建多出品种、快出品种、出好品种通道。认真审批试验方案、严格监督实施,引种备案的方案要征得拟引入州市种子管理部门的认可后方能实施。
4.2 规范种子生产经营
强化对种子供应源头的生产基地进行管控,规范生产管理,促进种子行业健康发展。
5 关于今后云南省稻种子产业发展的思考
5.1 坚持主粮生产,发挥特色稻种资源优势
提高种子产业质量水平,包括育成品种水平、种子质量水平、种子企业发展水平等。为了适应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要,推广稳产优质、营养专用的品种。加快软米标准研究,尽早形成科学的判定标准。搞好“三品一标”,在适宜地区发展云南特色稻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
5.2 严格稻品种试验监督管理
品种试验审定是品种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式,试验质量好坏关系审定的成败。自主试验不等于自由试验,认真总结以往监管工作的经验,不论是国家试验还是省级试验,不论是统一试验、联合体试验或自主试验,都要一视同仁,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试验,提高试验效率。
5.3 不断提高常规品种商品化率
规范种子生产和经营,加强种子生产全程质量管控,从源头保证品种的优良种性,完善服务,着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建立健全种子检测、管理和执法体系;二是抓住种子生产基地、加工包装车间、批发零售市场3个环节,严把种子质量关;三是建立种子从生产基地到用种者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参考文献:
[ 1 ] 李全衡.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云南省稻种子产业[J].云南农业,2019(7):28-30.
[ 2 ] 孙国亮.推进楚雄州水稻种子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种业,2017(10):27-29.
[ 3 ] 刘美丽.推动种子产业向知识化方向发展探究[J].种子科技,2017,35(7):12,15.
[ 4 ] 耿杰.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的相关思考[J].种子科技,2016,34(10):94-95.
[ 5 ] 王立紅.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J].种子科技,2016,34(3):31-33.
[ 6 ] 李于.现代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5(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