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化信息在中国的回响(至公元7世纪)

来源 :历史教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3123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历山大东征与张骞通西域是中希两大文明接触、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虽然二者相隔达两个世纪之久,但都为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丝绸之路开通之时,希腊化世界东西两端的希腊化王国都还存在.公元前后,尽管希腊化王国已经消失,但希腊化世界的遗产及其信息却借助丝绸之路经中亚、印度进入中国,从而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佛教艺术、地方钱币和其他遗迹遗物中留下了它们的印记.这些信息虽然辗转而来,难免失真变异、模糊不清,语焉不详,但它们还是可觅可见,显示了汉唐之际中华文明与希腊化文明及其他丝路文明的深度互动与融合.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所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影响着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格局.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扩大就业规模、激发就业市场活力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也带来了许多新挑战,必须大力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加大数字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助力新就业形态补短板,大力发展平台型经济,以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变革.
社会工作的技术实践呈现了“两种路径、一个终点”的双向趋同现象,即民办的“社工服务机构”与官办的“社区社工站”等不同行动主体共同迈向了兼具“专业化”“行政化”及“在地化”的复合型技术实践.本文基于制度同形理论构建了“合法性压力—制度匹配—技术治理”的解释框架.根据两个案例分析,发现:(1)社会工作的技术治理遭遇了由“专业逻辑”与“行政逻辑”的结构性张力构成的制度环境和合法性压力.(2)技术治理主体的实践理性决定了不同的行动策略.即社工服务机构采取“行政化趋同”策略嵌入性改造了专业社工技术,社区社工站则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