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毕业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的要求构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基础保证。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积极推行实践教学改革,推行了“三个建构”,加强了“三个建设”,坚持了“两个规范”,有力的促进了教风、学风的改善和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着手营造情境式实训基地、打造紧跟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发有特色的实训教材,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与考核,是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
一、开发与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归类分析,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主要的就业岗位为各类企业从事现代轿车、各型运输车辆的机电维修,装配制造,汽车商务管理与营销服务等工作。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汽车使用能力;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汽车装配制造能力;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汽车技术管理能力。依据以上岗位的职业能力,制定了以“分层训练,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成基本技能训练层、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层、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层等三个有机的层次。
二、推行三个建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1.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建构。(1)课内实践模块,是技能形成的基础阶段,如汽车构造与维修中的3门核心专业课程中各系统的结构认知,特征作用分析中安排的实践环节,传统的教法采取的“4+2”教学法,即每上4节理论课就对应安排2节课内实践课,其形式上相对分散,分别由理论与实践老师独立上课,教学还主要以教师示范讲解为主,学生观察模仿为辅,形式上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内容上有时会出现重复教学、教学进度上存在课时浪费。为此,我们推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采取任务驱动法,课前下发工作任务清单,现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拆装任务清单中的零部件,教师设疑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观察讨论零件的结构特征,分析结构特征的作用,学生代表汇总小组观察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总结。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充分利用动画或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动态展示工作过程,演示拆装步骤与拆装要领。目的是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并形成初步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2)专项技能训练模块,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如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中,集中进行的2周的“汽油机综合拆装与调整”、“柴油机综合拆装与调整”、“汽车拆装与调整专项技能实训”、“汽车二级维护与保养”等。我们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讲解示范为辅。学生根据学习任务书要求,完成规定训练内容,达成教学预设目标,上交训练作业单。专项技能训练是一个通过“反复练,练反复”的过程,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目的是掌握专项的岗位技能,练就专业岗位综合能力。(3)综合技能训练模块,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是综合运用本专业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解决复杂的问题。如全部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的3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综合实训。其目标是将各种专项岗位技能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巩固、熟练并揉合在一起,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目标要达到汽车维修中级工水平,学生通过训练与考核获取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资格证。本层次的训练采取的是生产过程导向教学模式,训练是在模拟汽车机电维修生产车间的环境中完成,全班分成2~3个组,各训练环节严格按照汽车维修企业生产过程进行:从客户接待,到验车接车;从故障诊断到保养维修;从修后检测到制单交车;各小组循环轮岗,小组互评。教师做好班前教育与班后总结。其目的是营造身临生产环境氛围,使训练学习与岗位就业零距离,培养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规范各生产流程。
2.任务化的实训课程内容构建。(1)无论是理实一体的课堂实训课还是任务驱动的专项训练课,实训课程内容按照真实的工作任务来构建:把实训课程学习训练内容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呈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为过程评价,以学生完成的作业单的形式作为学习成果的呈现。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练就职业能力。实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以产品为载体,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指向为学生获得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是一个实物零部件、一个故障或一项服务。(2)实训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内容相融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旨确立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将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训练项目的训练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子项目或操作步骤与环节,将职业技能鉴定与课程考核相结合,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贯穿在实训课程的始终。
3.职业化的实训课程场景建构。(1)“硬环境”配置讲求实用、实效,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布置划分为三个区:教学演示区、操作练习区、观察讨论区。教学演示区设有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师工作台;操作练习区,全部采用实物、实景操作,观察讨论区备有全部实物零部件及工量具。训练设备与实际岗位需求对接;专项技能训练场景布置按照企业维修车间标准统一规划分区,实训中心配有资料查询区,备有各车型的技术资料和维修手册及电脑网络设施。(2)训练课程场景的“软环境”强调职业氛围的营造,包括愿景规划、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提升和企业文化氛围营造。使每一处设施、文字、图片都成为有特定意义的载体,发挥环境育人的启迪功能。学生在实训中有一种直接进入职业场景和职业角色的感觉和体验,接受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自我感性成长。
三、加强“三个建设”,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
(1)企业型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培养的学生得到企业与行业的认可。为真正实现培养人才的职业化,必须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生产实际中,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并解决实际问题.这必须在企业型的实训基地来完成。实训基地根据经营主体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种方式,它们在能力培养上相互补充,不可缺少。(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所谓“双师型”教师,广义上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侠义上的双师是既具备讲师及以上教师资职,又同时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老师。为建设实践教学急需的教师队伍,必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质优量足的实训教师队伍。(3)立体化的实训教材建设。首先教材的开发要注意与理论教材配套、与职业资格标准融合、与基地实际情况相联系的实训教材。其次,要注意开发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形成符合信息传播的媒体,由平面变立体、由静态变动态,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的演示汽车的内部构造、运动原理、拆装步骤、操作要领。第三是利用模拟软件设计仿真与虚拟试验,选取企业骨干与技术能手,录制现场实训操作过程,可重复再现实训情景过程,使实训教学突破了空间、时间、条件的限制,学生可电脑上拆装汽车、宿舍里排除故障,不仅节省大量的实物教具和实验材料,而且为学生课余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资源。
参 考 文 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孙志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构划与管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2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着手营造情境式实训基地、打造紧跟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发有特色的实训教材,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与考核,是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
一、开发与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归类分析,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主要的就业岗位为各类企业从事现代轿车、各型运输车辆的机电维修,装配制造,汽车商务管理与营销服务等工作。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汽车使用能力;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汽车装配制造能力;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汽车技术管理能力。依据以上岗位的职业能力,制定了以“分层训练,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成基本技能训练层、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层、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层等三个有机的层次。
二、推行三个建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1.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建构。(1)课内实践模块,是技能形成的基础阶段,如汽车构造与维修中的3门核心专业课程中各系统的结构认知,特征作用分析中安排的实践环节,传统的教法采取的“4+2”教学法,即每上4节理论课就对应安排2节课内实践课,其形式上相对分散,分别由理论与实践老师独立上课,教学还主要以教师示范讲解为主,学生观察模仿为辅,形式上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内容上有时会出现重复教学、教学进度上存在课时浪费。为此,我们推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采取任务驱动法,课前下发工作任务清单,现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拆装任务清单中的零部件,教师设疑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观察讨论零件的结构特征,分析结构特征的作用,学生代表汇总小组观察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总结。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充分利用动画或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动态展示工作过程,演示拆装步骤与拆装要领。目的是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并形成初步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2)专项技能训练模块,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如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中,集中进行的2周的“汽油机综合拆装与调整”、“柴油机综合拆装与调整”、“汽车拆装与调整专项技能实训”、“汽车二级维护与保养”等。我们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讲解示范为辅。学生根据学习任务书要求,完成规定训练内容,达成教学预设目标,上交训练作业单。专项技能训练是一个通过“反复练,练反复”的过程,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目的是掌握专项的岗位技能,练就专业岗位综合能力。(3)综合技能训练模块,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是综合运用本专业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解决复杂的问题。如全部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的3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综合实训。其目标是将各种专项岗位技能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巩固、熟练并揉合在一起,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目标要达到汽车维修中级工水平,学生通过训练与考核获取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资格证。本层次的训练采取的是生产过程导向教学模式,训练是在模拟汽车机电维修生产车间的环境中完成,全班分成2~3个组,各训练环节严格按照汽车维修企业生产过程进行:从客户接待,到验车接车;从故障诊断到保养维修;从修后检测到制单交车;各小组循环轮岗,小组互评。教师做好班前教育与班后总结。其目的是营造身临生产环境氛围,使训练学习与岗位就业零距离,培养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规范各生产流程。
2.任务化的实训课程内容构建。(1)无论是理实一体的课堂实训课还是任务驱动的专项训练课,实训课程内容按照真实的工作任务来构建:把实训课程学习训练内容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呈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为过程评价,以学生完成的作业单的形式作为学习成果的呈现。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练就职业能力。实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以产品为载体,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指向为学生获得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是一个实物零部件、一个故障或一项服务。(2)实训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内容相融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旨确立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将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训练项目的训练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子项目或操作步骤与环节,将职业技能鉴定与课程考核相结合,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贯穿在实训课程的始终。
3.职业化的实训课程场景建构。(1)“硬环境”配置讲求实用、实效,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布置划分为三个区:教学演示区、操作练习区、观察讨论区。教学演示区设有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师工作台;操作练习区,全部采用实物、实景操作,观察讨论区备有全部实物零部件及工量具。训练设备与实际岗位需求对接;专项技能训练场景布置按照企业维修车间标准统一规划分区,实训中心配有资料查询区,备有各车型的技术资料和维修手册及电脑网络设施。(2)训练课程场景的“软环境”强调职业氛围的营造,包括愿景规划、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提升和企业文化氛围营造。使每一处设施、文字、图片都成为有特定意义的载体,发挥环境育人的启迪功能。学生在实训中有一种直接进入职业场景和职业角色的感觉和体验,接受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自我感性成长。
三、加强“三个建设”,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
(1)企业型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培养的学生得到企业与行业的认可。为真正实现培养人才的职业化,必须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生产实际中,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并解决实际问题.这必须在企业型的实训基地来完成。实训基地根据经营主体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种方式,它们在能力培养上相互补充,不可缺少。(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所谓“双师型”教师,广义上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侠义上的双师是既具备讲师及以上教师资职,又同时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老师。为建设实践教学急需的教师队伍,必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质优量足的实训教师队伍。(3)立体化的实训教材建设。首先教材的开发要注意与理论教材配套、与职业资格标准融合、与基地实际情况相联系的实训教材。其次,要注意开发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形成符合信息传播的媒体,由平面变立体、由静态变动态,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的演示汽车的内部构造、运动原理、拆装步骤、操作要领。第三是利用模拟软件设计仿真与虚拟试验,选取企业骨干与技术能手,录制现场实训操作过程,可重复再现实训情景过程,使实训教学突破了空间、时间、条件的限制,学生可电脑上拆装汽车、宿舍里排除故障,不仅节省大量的实物教具和实验材料,而且为学生课余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资源。
参 考 文 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孙志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构划与管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