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外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acle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今天的中国,需要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外语专业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外语学习与语言技能的高阶训练,树立文化自信,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和吸收,做好文化传承与传播。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外语专业教学;文化传播
  一、外语专业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一)语言专业学习的要求
  外语专业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语言专业学习的要求。当前外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胡子轩,2012),要求双语基本功扎实,有较好的语言学习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美国教授Claire Kramsch (2000)在《语言与文化》中指出:文化表述、承载和象征着文化现实。这就要求外语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母语表达及本族文化传播能力(徐梁峰,2008),具备较好的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和沟通表达能力,了解中国的历史、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情况。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
  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要深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外语专业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阵地,在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对其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当前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
  (三)有助于培養国际化视野和双语应用能力
  在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各国联系紧密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外语专业学生需要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把中华文化带向世界。当中国学生通过英语来输入与输出中国文化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也使其更便于理解和掌握英语(许朝阳,2009)。因此,高校外语专业教学要训练学生用外语熟练表达中国文化以及文学相关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打好基础。
  二、目前外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胡文仲,1999),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是社会发展和展示中国形象的形势所需。但是,目前外语专业教学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学生和教师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
  外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和精髓了解不深,且有些外语专业老师也不能做到精通中国文化,不能熟练应用和融会贯通中国文学、哲学和历史知识,也无法流畅地使用外语介绍和阐释中国文化要点。
  (二)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沟通障碍
  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沟通障碍,教师想要传达和学生想要接受的内容存在差异。一方面是教师授课缺乏生动性和实用性,照本宣科,只传授理论知识,不能真正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学生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力,加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对应的外语表达晦涩难记,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缺乏系统实用的教材与课件
  虽然有很多关于中国文化各个专题的汇总教材,但大多流于浅显的介绍与对比,没有把核心和本质内容介绍清楚,如阴阳五行对中医以及武术的影响与作用。有的教材只是对过去事实或材料的梳理,没有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与现实生活中的状况进行深入探讨,比如中国哲学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乃至世界的影响。
  (四)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不重视
  一般情况下,外语专业教师没能把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往往只满足于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没有真正让学生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去传播与输出中国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既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要传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三、加强外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高校外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素养
  为了加强外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人才,需要建设一支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外语技能扎实和道德品质高尚的外语专业教师队伍。目前外语专业教师整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张录文,2017),他们运用外语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也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有必要对外语专业教师进行一定时间和一定强度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由此,教师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正确的文化意识和观念。
  (二)外语专业设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高校外语专业应在现有课程体系中设置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并将其设置成通识教育必修课,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使用英文教材,以英文授课,并结合社会实践与专业训练,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与多模式新体验教学。要求学生不仅了解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和优秀传统文化,还要阅读中国古代名著,熟悉古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能够正确理解重要的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现象,如哲学思想、艺术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增强跨文化沟通和交际能力。这就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深入探讨中国文化根源及历史发展,还需突出对外交流的目的,培养理解多种文化背景、胜任跨文化交际的专业人才。除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外,还应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课后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   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在课后组织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学生可以把传统文学、历史和哲学等经典读本作为诵读内容,通过配乐诵读、双语诵读等多种形式,在全院甚至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华经典作品诵读”活动。
  除此以外,高校还要营造良好舒适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在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张贴印有中国传统名言警句的宣传画,或汉字书法、国画作品;对校园建筑物、道路、桥梁、湖泊、草地命名,以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操。在校外,可以建立传统文化交流基地(如博物馆和书院),佐以实地考察与学术讲演,利用本地特色传统文化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四)设立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高校可以成立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秉持国际化视野与当代精神,发挥多语种专业优势,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可以定期开展校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双语)等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一些讲座以及特色夏令营,设立特定主题,吸引各界人士关注并参与。比如,采取专题讲座與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模式,举办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生夏令营活动;邀请专业教师以中国哲学、汉字文化、古代戏曲等为主题举办讲座。在文化体验活动中,开展中国书法、中国武术、学唱中文歌等体验课,以此让各国大学生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以往很多外语专业学生都是以“拿进来”的方式学习西方的语言和文化等,并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对于外语学习的价值与益处。在国际化视野下,外语专业学生要凭借语言优势,注重中国文化输出和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力争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外语专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语言专业学习的要求,也是新时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高校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另一方面要加快提升外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素养,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外语表达能力。外语专业学生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如何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把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成为中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胡子轩.外语类院校如何谋求跨越发展[J].中国教育报,2012.
  [3] 闫利云,王爱平.学生历史素养培育的目标、内容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000(004):67-69.
  [4] 孙运增,王凯.浅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意义[J].新西部,2017,000(012):143-144.
  [5] 吴平安.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及策略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 许朝阳.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的构想[J].河北学刊,2009,29(1):233-236.
  [9]徐梁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D].杭州:浙江大学,2008.
  [10]张录文.跨文化教育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7,000(018):117-118.
  【本文系南京财经大学统战专项课题“国际化视野下外语专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TZ202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与应对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其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更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基层社区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高校排舞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从山东省高校排舞教学的师资力量、学生参与情况、场地设施情况、课程设置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排舞课程;开展现状  随着排舞运动近些年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其所具备的休闲娱乐、大众健身特质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这项运动项目中来,高校也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开设了排舞课程。排舞课程能
【摘要】高职院校开设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锻炼学生强健体魄,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实践能力。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通过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能够使学生逐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进行了探究。  【關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融合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外,还要增强学生的体魄与接
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传入中国后,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一些不符合我国主流价值观的经济理论、政治观点和文化元素都极大削弱了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将针对性强、直接干预度高的朋辈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对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有力补充。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从开展朋辈心理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探讨大学生朋辈心理教育在民办高校的实践途径,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朋辈理论;民办高校;心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应当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优良的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新媒体技术发展应用下的产物,对于解决思政课教学困境有所帮助。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切实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高校學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校园安全问题受到了我国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众多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逐步开展,但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创建高校平安校园的意义出发,探究近年来平安校园创建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平安校园;问题;对策  校园环境的稳定与安全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
【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文化教材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梳理了近十年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教材研究现状,发现对文化教材的编写原则和内容的研究是经典话题,对已有教材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是研究热点,本土化、国别化教材研究仍在深入,跨文化和地域文化视角是近十年研究的新方向。与此同时,文化教学教材研究也存在着理论研究缺乏针对性、实践研究内容与方法缺少创新性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目前面临着诸多自我认知问题,由此导致的“官僚化”倾向也逐渐凸显。基于此,高校要加强和引导学生干部自我认知的培养,并针对其“官僚化”倾向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自我认知培养;“官僚化”倾向;解决路径  学生自治是高校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近年来高校学生干部开始出现“官僚化”倾向,类似于中山大学学生干部任免名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