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作文教学是对于高中生思维能力的考验,是对学生创新能力有目的综合培养,所以在常态的高中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新思维,让他们写出最具创新力的作文。为了较好的激发学生们的作文新思维,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来积累。
一、学会新语言材料积累,这是新思维的表达基础
新语言材料的积累,是作文开始的基础,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启的基础,对学生的新思维的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思维需要与时代相融合的新语言,所以,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新语言材料,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将他们的想象空间拓展到最大的限度。这样一来,学生们在作文时就不会无病呻吟,就有写作的主题和写作的语言,做到有话可说。新语言的积累,也是完成学生信息源的积累。教师在进行新语言材料的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指导学生成为生活的参与者
写作的材料来自生活。教师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万物,体验生活,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同时督促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细心的观察和思考,努力地积累创作新材料,生活的时代性才能保证语言的新鲜性。
2.指导学生成为课外书籍的阅读者
写作的新语言材料不仅来自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且还来自于在书本上获得的知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都蕴含了丰富广阔的文化内涵和知识,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多看书,而且还要学会看书,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为新思维提供动力保障。
3.培养学生成为活动的践行者
现在的学生,一般不愿意动手实践,这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特别差。所以教师可以多指导学生日常的动手能力,比如在办报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资料,写文章,设计版面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活动时新思维形成的材料基础,会增加学生作文新思维的信心和能力。
二、发散性逻辑积累,是学生作文新思维开花的阳光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这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从一个信息源发散出更多的不同的信息源,所以说思维的发散对于新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这是新思维产生的诱因
学生新思维需要教师去成为学生思想的“纵火者”。这与当前我们一直倡导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致的,而旧式的作文思维教学方式,“教师命题—分析题目—范文指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讲评”。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合当前的教育改革模式,更不要说去激发学生的新思维了。所以教师要主动将学生写作文的思维主动权留给学生。常态作文的新思维,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的新颖之处。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是产生新思维的方法
新思维的激发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新的激发点,找出可以从新角度发挥的主题,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是新颖别致的。例如我们在写作“一件难忘的事”的时候,可以采取这样的思考方式。快乐—难忘、悔恨—难忘、悲伤—难忘、意义深远—难忘,这样我们就找到了可以从多角度发挥的出发点去进行思考和写作,避免了程式化的老套的写作,给读者以新颖的感受。
三、联想与想象中意象的积累,是作文新思维腾飞的翅膀
学生写不出优秀的作文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开拓自己的思路,所以这样写出的内容就十分的枯燥和单调,这根源是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的能力缺失,所以说丰富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联想能力进行培养,而联想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情境教学法来完成,也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之中,从而开启自己的思维和智慧进行丰富的联想。
例如我们在学习散文《肖邦故园》的时候,我们先介绍两位名人描写肖邦的语言片断:
“他的整个面庞使人想起一朵牵牛花,在非常纤细的花茎上摇颤着带有奇异色彩的花朵,这花朵是用这样馥郁和柔软的织物做成的,所以,只要稍微用手一触就会毁坏他。”这是肖邦的好友李斯特写的。
“他最像在中世纪的诗里,用来点缀基督教堂的一个难想的造物,即一位天使。他的美好的面庞像庄严而忧郁的妇人,身材匀称,好像奥林匹克的天神。他的孱弱的病态,使得他脸上的表情既温柔又严厉,既纯洁又多情……”这是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写的。
我们再让学生概括文本中关于四季描写的诵读体会:
春天的娇嫩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宛如F小调叙事的开头几节。
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
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展开如下的新思维延伸。
联想一:友人的描写得细致而传神,源于他们对肖邦有较深的了解。想象中“高挺的鼻梁,黄而卷曲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削瘦的面庞”等等。充满生机,有一种对于世界和生命的渴望,有一种对于生活的无限希望。
联想二:故园的四季与羁旅在外的游子,一怀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凄怆枉然,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联想三: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繁花落尽后,故园只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泉,特定的人生经历也只是为其创作提供了素材或灵感,爱使得他的作品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通过如同以上方式的引导,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新思维,开拓他们的新思路,这样就有利于他们在作文时,有可以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题,也可以有更加新颖的内容,进而创造出具有新意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一、学会新语言材料积累,这是新思维的表达基础
新语言材料的积累,是作文开始的基础,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启的基础,对学生的新思维的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思维需要与时代相融合的新语言,所以,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新语言材料,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将他们的想象空间拓展到最大的限度。这样一来,学生们在作文时就不会无病呻吟,就有写作的主题和写作的语言,做到有话可说。新语言的积累,也是完成学生信息源的积累。教师在进行新语言材料的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指导学生成为生活的参与者
写作的材料来自生活。教师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万物,体验生活,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同时督促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细心的观察和思考,努力地积累创作新材料,生活的时代性才能保证语言的新鲜性。
2.指导学生成为课外书籍的阅读者
写作的新语言材料不仅来自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且还来自于在书本上获得的知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都蕴含了丰富广阔的文化内涵和知识,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多看书,而且还要学会看书,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为新思维提供动力保障。
3.培养学生成为活动的践行者
现在的学生,一般不愿意动手实践,这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特别差。所以教师可以多指导学生日常的动手能力,比如在办报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资料,写文章,设计版面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活动时新思维形成的材料基础,会增加学生作文新思维的信心和能力。
二、发散性逻辑积累,是学生作文新思维开花的阳光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这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从一个信息源发散出更多的不同的信息源,所以说思维的发散对于新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这是新思维产生的诱因
学生新思维需要教师去成为学生思想的“纵火者”。这与当前我们一直倡导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致的,而旧式的作文思维教学方式,“教师命题—分析题目—范文指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讲评”。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合当前的教育改革模式,更不要说去激发学生的新思维了。所以教师要主动将学生写作文的思维主动权留给学生。常态作文的新思维,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的新颖之处。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是产生新思维的方法
新思维的激发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新的激发点,找出可以从新角度发挥的主题,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是新颖别致的。例如我们在写作“一件难忘的事”的时候,可以采取这样的思考方式。快乐—难忘、悔恨—难忘、悲伤—难忘、意义深远—难忘,这样我们就找到了可以从多角度发挥的出发点去进行思考和写作,避免了程式化的老套的写作,给读者以新颖的感受。
三、联想与想象中意象的积累,是作文新思维腾飞的翅膀
学生写不出优秀的作文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开拓自己的思路,所以这样写出的内容就十分的枯燥和单调,这根源是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的能力缺失,所以说丰富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联想能力进行培养,而联想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情境教学法来完成,也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之中,从而开启自己的思维和智慧进行丰富的联想。
例如我们在学习散文《肖邦故园》的时候,我们先介绍两位名人描写肖邦的语言片断:
“他的整个面庞使人想起一朵牵牛花,在非常纤细的花茎上摇颤着带有奇异色彩的花朵,这花朵是用这样馥郁和柔软的织物做成的,所以,只要稍微用手一触就会毁坏他。”这是肖邦的好友李斯特写的。
“他最像在中世纪的诗里,用来点缀基督教堂的一个难想的造物,即一位天使。他的美好的面庞像庄严而忧郁的妇人,身材匀称,好像奥林匹克的天神。他的孱弱的病态,使得他脸上的表情既温柔又严厉,既纯洁又多情……”这是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写的。
我们再让学生概括文本中关于四季描写的诵读体会:
春天的娇嫩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宛如F小调叙事的开头几节。
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
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展开如下的新思维延伸。
联想一:友人的描写得细致而传神,源于他们对肖邦有较深的了解。想象中“高挺的鼻梁,黄而卷曲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削瘦的面庞”等等。充满生机,有一种对于世界和生命的渴望,有一种对于生活的无限希望。
联想二:故园的四季与羁旅在外的游子,一怀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凄怆枉然,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联想三: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繁花落尽后,故园只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泉,特定的人生经历也只是为其创作提供了素材或灵感,爱使得他的作品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通过如同以上方式的引导,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新思维,开拓他们的新思路,这样就有利于他们在作文时,有可以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题,也可以有更加新颖的内容,进而创造出具有新意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